【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12/08 第55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掌握觸及短暫特性 一點突破決勝亮點
吃對原形食物 腦力UP UP
 
掌握觸及短暫特性 一點突破決勝亮點
文/銀河互動網路領航員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數位行銷是目前企業對市場進行掠奪行銷時的關鍵工具,除了比起傳統行銷、推廣管道還要來得相對低成本外,更重要的是消費者行動更加即時,也可針對銷售流程進行全程數據監控,還可讓企業蒐集許多掠奪行銷的重要線索。探討零售3大要素:金流、物流及資訊流,數位行銷與電商銷售跟傳統行銷模式最大差別,便在於資訊流部分缺少體驗價值,而改成是以「便於比較」來作為優勢。

透過各種數位平台,消費者可以快速蒐集許多品牌及產品資訊;特別是當企業將商品上架到電商平台時,顧客更能直接針對同類型商品進行比價。這個特性也讓企業在進行數位行銷時會將掠奪行銷優勢建立在「低價」上。

事實上數位行銷只能靠價格建立優勢,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掠奪行銷迷思。確實如果是在電商平台上,由於消費者第一時間可接收到的資訊只有產品圖片跟價格,如果又是一模一樣商品,會從價格做取捨相當正常。

但如果企業懂得於數位行銷前端先做好「銷售準備工作」,就能避開只靠低價進行掠奪行銷的問題。相當多關於行銷的討論都會將掠奪行銷重點擺在「理解消費者」,雖然這一點確實相當重要,但事實上面對數位行銷就是建立於方便比較這個特性上,比起理解消費者,企業在進行銷售前準備時更應該對競品進行分析。

建立貨架優勢

在高飽和市場現況下,如果銷售的商品又處於高同質化市場中,那麼對行銷人員來說,比起研究消費者是哪些人、他們又都想些什麼、會因為什麼因素做出購買決策,想要放大掠奪行銷優勢更應該要好好研究競品。

從銷售角度來看,找對人來賣跟理解該如何對這些人銷售商品當然非常重要,但那會偏向於業務思維。從數位行銷角度來看,除非是透過數位廣告這類主動數位行銷手段觸及消費者,否則多數時候顧客都已經存在相當明確的購買需求,行銷人員應該思考如何讓他們將購買決策落在自家產品身上。

針對競品進行事先分析研究時,就是要了解對方是如何進行品牌定位?產品又著重哪些優勢作為一級賣點?這些銷售前準備資料都是為了讓行銷人員更明確知道聚焦哪些賣點可能根本沒有掠奪行銷效益――特別是新創品牌對上知名品牌時。

分析完競品後,下一步就是從還沒有任何品牌提出過的優勢中,向內思考有哪些品牌本身具備絕對優勢,下一步再向外思考這些賣點分別可以對應哪些消費者,又該如何推廣才能讓掠奪行銷成效最大化。

這些流程之所以重要,最主要也是因為數位行銷其實觸及的時間相當短暫,如果還在提一些其他競品都在訴求的賣點,那只是在進行無效溝通,平白浪費數位行銷預算。

誇大話術會破壞信任

另一個企業數位行銷時需要特別注意的要點便是:數位時代資訊傳播除了量體大外,傳播速度也比過去快上許多,因為傳統行銷時代企業可能掌握的資訊落差已經不復存在。

許多老一輩如房地產或保險業務員在對團隊進行銷售講座時,都可能會利用資訊落差這一點嘗試說服顧客,但是普遍這些「話術」多半都會被識破,甚至有些消費者還會回頭於網路社群上公佈這些資訊,最後反而造成品牌未來於數位行銷產生阻礙。

探討掠奪行銷策略,在對競品做好資料收集及分析後,下一步就是要清楚了解自己要對哪一些顧客銷售商品。

利用資訊不對等進行銷售,或許對於老一輩的消費者有相當幫助,但是如果是對已經很熟悉網路的Y世代,甚至是Z世代這群網路原住民還以這種形式行銷、推廣商品,那麼可能最終只是會引發這群顧客對品牌更加不信任織尤其如果還是以數位行銷工具作為銷售管道時。

企業必須要更精準於銷售前分析競品及消費者,事實上也是因為數位行銷本身資訊流的價值就是建立在便於收集資訊及比較,特別是在缺乏體驗這個前提下,消費者可能會參考他人意見做決策,因此賣弄資訊落差反而造成品牌聲譽受影響,對掠奪行銷並不會有幫助,甚至可能會起到反效果,行銷人員必須格外注意。

單賣點是決勝點

數位行銷由於本身具備觸及時間短暫的特性,因此雖然行銷成本相對低,適合中小企業用來進行掠奪行銷,但是對於新創品牌來說,品牌知名度不足卻也可能是非常大的掠奪行銷阻礙,最主要便是因為多數消費者都會將「知名品牌」與「好」劃上等號。

然而透過數位行銷或電商觸及消費者也有另一個掠奪行銷優勢,那就是如果企業是透過主動推播廣告觸及消費者,只要產品訴求真正打動受眾,那麼多數消費者直接避開「資料探查」跟「比較」這2個流程,如果能夠掌握這個特性,那麼就能夠有效避開新創品牌及中小企業於品牌知名度不足這個掠奪行銷劣勢。

如果對於數位行銷或電商銷售略有研究或熟悉,應該不難發現那些造成熱銷的爆品通常都不是出自知名品牌,而產品介紹頁面普遍也都不會針對品牌做特別詳盡闡述,但是只要訴求一級賣點正確,又或者主要銷售賣點夠獨特,一樣可以創造驚人銷售量,最主要原因便是:消費者終究是買產品,而不是品牌,也是產品能為他們解決問題。

掌握數位行銷特性,無論是自行開發產品還是以代理或是選品方式進行,都可以從前端就了解產品應該具備哪些功能、特性才能發揮最大化掠奪行銷效益,而不是拿出根本不具備優勢之產品最終導致失敗。

即使真的無法透過開發產品或是選品拿出具有獨特或絕對優勢,藉由數位行銷短觸及特性,企業依然可以藉由「降維打擊」跟「服務升級」2個特點提高掠奪行銷成效。

降維打擊幫顧客升級

進行數位行銷時,如果是以佈局電商平台這些通路作為主要掠奪行銷策略,那麼自然就無法避開貨架競爭問題。如果想要擺脫貨架競爭,除了掌握低價優勢或是絕對商品優勢外,懂得針對較低階產品進行降維打擊,也是掠奪行銷相當重要的策略。

面對相同規格的同類型競品,多數企業普遍掠奪行銷策略都是訴求產品是不是有什麼獨特賣點,但是降維打擊較低階競品,產品本身既有功能、成份就能成為絕對優勢;透過數位行銷能設定受眾樣貌,盡可能精準觸及特性,更能放大降維打擊效果。

降維打擊掠奪行銷策略只需在產品介紹不斷訴求低階商品存在哪些問題、帶給消費者哪些不便?如此便可以發揮數位行銷觸及流程短暫這個特點,吸引那些還在使用低階商品的消費者「升級」購買。

如果仔細觀察整個數位行銷市場,應該可以發現到有很多這類案例,甚至於這些以降維打擊為主要掠奪行銷策略的品牌,所銷售商品都未必特別便宜,一樣可以產生相當驚人的銷售成績。

划算與便宜不是同義詞

相當多企業對於電商銷售普遍存在一個誤解,那就是消費者都是挑便宜的買;當然如果今天是賣一模一樣商品,那麼消費者會挑選低價是再正常不過。

但事實上企業在進行數位行銷時,應該要有掠奪行銷觀念是「消費者是追求划算而不是便宜」,想讓消費者覺得划算,從服務面進行價值提昇也是一種方式。

提到服務,很多行銷人員又很容易落入另一個常見盲點:錯把服務變成另一種廉價。一下單立即出貨或不管多晚保證當天包貨、出貨,這算是服務嗎?算,但就是廉價的服務,這只會引來一堆奧客,並非是正確掠奪行銷策略。

相同概念,隨時都在做客服回應、滿足所有顧客所提出需求,這些通通都是把服務搞得廉價而非體現價值的行為。真正想從服務面帶來價值提昇以補足價格優勢不足,應該是要從「無法減少顧客金錢成本,那就為他們減少其他成本」。

同樣都是賣氣炸鍋,有些人會將週邊會用上商品捆包販售,這種商品組合策略本身就是奠基於服務基礎上,其他也包含減少消費者購物麻煩,又或者是針對顧客「有理由且不會增加太多成本」的獨特需求盡可能滿足,這些都是能讓顧客對品牌印象更深刻,放大掠奪行銷成效的作法。

行銷人員必須多往前幾步思考當消費者買了某個商品,可能會有什麼問題、可能還會有什麼需求,先行建立後續步驟,建立有感服務。將專業導入服務,也是一種能夠消弭價格劣勢,藉由服務加值的掠奪行銷手段。(數位行銷延伸閱讀請連結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1年12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吃對原形食物 腦力UP UP
文/克莉絲汀.威勒米爾博士(Kristen Willeumier, Ph.D.)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這個名詞聽起來簡單,卻代表一個對腦部健康與功能有顯著影響的複雜程序。腸腦軸線是近年才被醫界發現的生理現象,指的是聯繫我們的腦與消化道的那條線。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腸道狀況會影響腦部的生理、心理與情緒功能,也會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製造,以及我們的行為、疼痛控制與壓力調節。

腸腦軸線存在人體的微生物基因組群(Microbiome)。微生物基因組群由100兆個微生物組成,包括生存在人體的細菌、真菌、原蟲和病毒等。這個群體太過龐大,基因總數是人類基因組的100倍以上,重量有2.2公斤,是大腦的2倍。近年來醫界發現微生物基因組群協助控制一部分的身體與認知功能,與心臟病、糖尿病、癌症和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疾病的發展也有密切關係。

我們的微生物基因組群之中好菌和壞菌都有,二者之間維持非常微妙的平衡。壞菌數量過多,身體就會失衡,增加肥胖、憂鬱、焦慮、高膽固醇、高血糖、倦怠、腸道不適和其他疾病的風險。

要確保微生物基因組群平衡,最好的辦法是多吃蔬食。研究顯示,只要吃純蔬食5天,腸道細菌的種類就會增加,甚至促進微生物基因組群的基因變化。多吃不同種類的食物也有幫助,尤其是含有纖維質的食物,有助於培養好菌。拒絕加工食品,只吃有機食物,也能滋養微生物基因組群。

這是因為糖、氫化油脂、乳化劑、人工甘味劑和食用色素等都會殺死好菌,讓壞菌倍數成長。傳統牧場使用的農藥、抗生素、荷爾蒙和類固醇,也會危害身體的好菌。

有些食物含有有益健康的益生菌。這些食物包括豆腐、天貝、德式酸菜、韓式泡菜、康普茶(Kombucha,一種發酵茶飲)、克菲爾(Kefir,一種發酵酸奶)和原味無糖優格等,你也可以直接補充益生菌。

飲食4方法 讓蔬食不再像吃草

不管你現在怎麼吃,都能改善飲食來增進大腦的能力與表現。我有些患者剛開始飲食習慣偏差得叫人難以置信,建議他們以蔬食或原形食物為主,他們會一口回絕,直說辦不到。後來他們都辦到了,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你也做得到,不需要一步登天,只要學會循序漸進改善飲食的策略。

以下是逐步改變飲食的4個方法。

方法1》假想你住在地中海

健腦飲食法很類似時下流行的地中海飲食,因為二者都以全穀物、蔬菜、水果、豆科植物、健康油脂和堅果與種子為主,搭配少量海鮮和禽類。地中海飲食是個絕佳的起點,但對認知功能更有益的是心智飲食(Mediterranean-DASH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 MIND)。心智飲食是指運用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DASH,指防止高血壓的飲食法)延緩神經退化。心智飲食2015年開始流行,因為美國若許大學醫學中心(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研究人員發現,採行這種飲食法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減少53%,就算執行不夠徹底,罹病風險也能減少35%。

心智飲食最大的優點,是清楚指定每種食物吃幾份,方便配合執行,包含每天吃3份全穀類,至少2到3份蔬菜(其中1份是深綠色葉菜)。另外,每星期至少吃2份漿果、4份豆科植物、堅果與種子5份(每份約28克)、1份海鮮、2份禽肉。每份的量則是採用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訂定的標準。

心智飲食以橄欖油取代奶油、人造奶油和其他外加的食用油脂;每星期的紅肉以4份為上限,炸物、乳酪、精製澱粉和加糖的食物可免則免。

方法2》同步開啟健腦、減重模式

如果你只想提昇認知功能,心智飲食是個不錯的方向。不過,心智飲食不是為減重者設計的。我帶領過橄欖球運動員和數以百計希望減重並強化大腦功能的人之後,決定修改心智飲食,幫助人們達到減重與健腦的雙重目標。

健腦飲食法可以加速減重,是因為主張增加每日蔬菜、水果、豆科植物、堅果與種子的攝取量。我也鼓勵人們將紅肉和禽肉換成植物性蛋白質,有助於長久持續減重成果。健腦飲食法也加入椰子油,可以抑制食欲,加速降低體脂肪。

健腦飲食的內容是,每天3份蔬菜,包括1份橙、黃或紅色蔬菜。每天還需要2份當季水果(漿果是最佳健腦食物),1份豆科植物,2份植物性蛋白質或海鮮,1份全穀類、1份堅果或種子,2份健康油脂,比如椰子油、橄欖油、亞麻仁油或大麻子油。

心智飲食容許每天喝1杯葡萄酒,我的健腦飲食卻排除酒類,原因有二。首先,酒精是空熱量,而且可能導致飲食過量。第二,我看過太多飲酒人士的大腦掃描,實在不願意將酒類放進健腦飲食的每日攝取項目中。不過,如果你沒有發生過腦震盪或其他腦部創傷,也沒有精神或神經方面的問題,每星期(不是每天)小酌1到2杯葡萄酒倒是無妨。葡萄酒也含某些有益的營養素,包括抗氧化的白藜蘆醇(resveratrol)。

方法3》調整成你的獨門吃法

健腦飲食法要有成效,你自己必須費點心思將它變成你的專屬飲食法。你不需要喜歡本章列出的每一種蔬菜或食物,但你確實有必要保持開放心態,願意去實驗,也願意發現新的食物。另外,同一類食物的滋味可能大不相同。在試過不同形態與烹調方式之前,別輕易排除某類食物。

你還可以透過實驗有限度調整每天的建議份數,比方說,如果你不想每天吃水果,不妨增加彩色食物的攝取量。或者,如果你討厭菜豆類,就用更多堅果和種子替代,以獲得等量的蛋白質和纖維素。

方法4》從動手記錄開始

採用任何飲食法之前,最好先了解自己目前哪些飲食方式效果不錯,哪些可能需要稍加調整。實施健腦飲食法之前,花幾天時間記錄你每天吃些什麼、什麼時間吃、吃多少。誠實寫下來,反正只有你自己看得到。

幾天到1星期之後,檢視你記錄的內容,看看你常吃哪一類食物?又忽略哪些?一天之中什麼時間最容易吃太多、最想吃甜食或其他不健康的食物?這可以幫助你找出現有的好習慣,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如果你現在的飲食不太健康,不需要難過或氣餒。只要稍微修正飲食選擇,就能改善你的認知潛力和身體健康。(本文摘錄自《大腦逆齡指南:頂尖神經科學家教你改變生活習慣,修復再生大腦細胞,長保健康活力、思緒清晰,遠離失智威脅!》一書部分精彩內容)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1年12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