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高雄畫刊】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12/14 第60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1場成功共識營背後:3年策略佈局 引導團隊無共識到共創未來
樂趣灣:建立共感團隊 在未知中形成共鳴
 
1場成功共識營背後:3年策略佈局 引導團隊無共識到共創未來
文/楊毓馨 協力/吳肇懿
過往服務多元化製造業的扎實背景,形塑出務實理性的引導者樣貌,腳踏實地引導組織與企業走得更為踏實。面對一個為求凝聚團隊的共識活動需求提出時,顧問除了以多年輔導組織的經驗,更要用心傾聽觀察評估經營者與團隊內心的期待,找出各單位權責整合關鍵,從大家關注議題出發激起參與熱忱,逐步引導到組織發展關鍵指標與目標,透過全員參與討論找出各單位痛點及要因、團隊智慧一起研討最佳的策略,尤其面對組織接班斷層時,讓2天1夜的共識營,不只是短暫的煙火綻放齊聚歡樂,更要將組織短中期(3∼5年)發展具體目標,及落實的行動方案詳加規劃。

1場共識營 高手過招「守破離」

面對輔導組織接班斷層問題、15至20年的傳承斷層,具30多年實務經驗、中國生產力中心吳肇懿顧問,以「守、破、離」武術修練般策略招式回應組織發展難題,其積累的心法在輔導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從激發團隊成員內心期待開始,再根據大家對未來發展,透過分組討論擬定有效策略,促成具體的行動方案等,逐一輔導組織與企業調回運行正軌。

共識營不是一場即能期待成果。「實務經驗扎實地做,腳踏實地無法浮誇。」企業或組織的成長發展,因從來不是速成學,尋找出企業不變的精神,背後一步一腳印的務實態度,才能走得更為踏實。

以下即就吳顧問輔導的組織型態為例,一招一式分享共識營的實務籌劃步驟。

問題接招:產業衰退×接班斷層

輔導的組織,因領導經營想法的轉變、背後盤根錯節的選舉利益,有長達8年的時間,原為核心的整體產業因被忽略就此沒落。直到2021年,新任總幹事上任調整領導團隊,認知「強化產業才是組織發展的根」,於是亟欲推動改革。當時的新總幹事觀察到事業體中,顧問長期輔導的休閒旅遊部,不僅擁有完整有效的經管制度凝聚團隊能量,原設想應為虧損的部門反而轉為獲利單位,於是提出希望將此套經管制度,也能逐步推廣到全面的組織事業,提昇整體的經營管理效能。

另一方面,新總幹事也發現組織整體中,已經呈現傳承接班斷層的危機。具能力與專業經驗的同仁,將於3、4年內屆臨退休年齡,中間傳承斷層15至20年的差距,組織內缺少中堅幹部,未來退休潮後即無人得以接手的難題考驗。

面對接班傳承的問題,顧問於是從組織短中長期發展定位著手,分析現階段績效與未來發展目標差異,釐清存在的問題與要因,評估目前基礎弱點如何突破框架,進行系統化的問題分析與解決(PSP)模式,提出3至5年的滾動式發展目標與策略計畫,仿效師徒制二代接班概念,先讓大家一起定位組織價值與應呈現的關鍵指標(KPI),循序漸進為組織引出具體的短中期營運目標,引導團隊能融會貫通開創新路。

3 階段性策略:守、破、離

以3至5年的時間長度,踏實規劃組織的接班路,每一次的階段性目標,都是一次基本功的修練。從2022年3月、10月,顧問透過2次共識營舉辦,從組織宗旨、社會使命、團隊願景的共識溝通,從中找出共同利益鏈結到團隊願景,結合到營運的短中期目標,以階段性檢視任務是否符合團隊設定期待,進而滾動調整策略計畫,讓後續行動方案更具可行性。

「因為是長期輔導合作關係,彼此相當了解熟悉,相較於一般從零開始的客戶訪視做起策略溝通,能更容易從中找到痛點。而如何拿捏,則是我一直反覆思考之處。」有時直到共識營籌辦的前一天及進行中,顧問仍隨時觀察團隊間互動與成員反應,評估並隨機應變調整守、破、離模式,只為盡可能讓議題討論更加明確有效。

STEP 1 守

建立標準經營管理制度、訂定目標,猶如煉精化氣

「營運績效必須經營者、領導者都看得懂,才有後續談論策略的可能。」觀察多數經營者來自研發或業務背景,少有財務出身,面對專業的傳統財務報表時不是很容易掌握決策關鍵。因此,輔導過程的起手式,不從單點著手,而由財務整體管理面切入。他調整出白話易懂版的分層財務報表,與經營者團隊進行溝通,目的即為了讓所有人,得以在同一個框架下展開對話。

▪以管理會計呈現整體營運成效,使財務報表內涵能讓經營者簡單有效掌握資源運用強項,非財務背景老闆也能一看即懂。

▪建立整體經營管理成效與關聯標準的模式框架,讓各單位主管巧妙運用資源創造價值;讓接班人員獲得真傳先以蕭規曹隨穩定管理根基。

▪階段提醒:傳承經驗需要時間累積。前輩學徒制,在還未掌握吸收前人優點前,請不要先行否定既有的機制模式,因憑空而行相當危險,並可能導致崩盤。

STEP 2 破

突破思考框架、從中找出新招,如煉氣化神

▪直到學會運用並吸取前輩優點後,並能夠評估缺點或不足時,再謹慎思考確認創新模式後去除沒有效益的弱點。

▪針對既有框架無法達成目標或難以突破的瓶頸,透過問題分析與解決手法,進行工作方法創新調整持續改善優化。

▪以滴涓成河與積沙成塔精神,從大處著眼小部著手逐步改善,逐步跳出原有習慣及機制框架,從嘗試驗證中進行有效的創新。

▪階段檢核點:成員在討論及分享中是否充分交流並形成團隊意識,並由經營者觀察發掘具有潛力接班者,評估可承接成熟程度,或未來仍需強化培訓的地方。

STEP 3 離

融會貫通、無招勝有招創新局,煉神還虛  

▪已獲得師傅累積多年專業經驗,又能盱衡局勢尋找創新方法後,就能夠融會貫通組織優勢,即可依階段性目標進行突破性創新。

▪猶如武術最高境界達到順其自然,融會貫通「守」與「破」,此時即可積極開創新局階段。

▪二代接班者有能力伺機調整資源,開創獨特產品與創新價值。

▪階段檢核點:原有業務均達爐火純青境界,接受、承擔新挑戰均能凝聚團隊能量,有效迴避風險以各種新方法創造組織價值。

促成共識:階段性舉辦共識營

第1場共識營:試營運!為來年目標建基礎

「務實不變,在試錯裡前進。」

面對過往資料不完整,只能依憑感覺擬定目標的狀態。顧問從「試營運」的測試中,檢討今年營運狀況與落差,同時引導組織成員檢視去年不理想原因,而後自我評估有多少機會能創造業績,依照年度計畫推展,調整幹部接續斷層。

1.活動目的:盤點過去1年達標原因與未達標所遇的困難,當現況盤點清楚,再以此為基礎,發展未來目標。

2.經管課程與團隊活動共進:在理性實務的經管討論課程外,加入較為感性的團隊活動,喚起團隊凝聚力。

3.籌備提醒點:議程安排理性(經管課程)與感性(團隊活動)並進,但由不同引導者分別擔任理性、感性角色,避免1人詮釋2角,造成成員角色混淆。

第2場共識營:營運中!階段性成效總盤點

「人放對了,事情就對了。」

以接班計畫展開的共識營,第二場逐漸從「守」邁向「破」,共識營的目的,成為希望參與者跳脫出原來框架。活動議題即可依照活動目的,增加團隊活動設計,從中觀察團隊成員的態度,例如:是否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出現衝突時刻是否具備協調能力?總幹事與重要幹部此刻即可從旁觀察成員的特質展現。

1.活動目的:鼓勵團隊成員跳脫原來框架,觀察每位成員的態度與人格特質展現作為接班人評估。

2.觀察點:總幹事與重要幹部可藉此觀察團隊成員態度,評估提出的東西是否具建設性與價值,看待事情角度是否具高度與廣度等,從中發掘成員的特質與潛力。

3.籌備提醒點:整體仍聚焦經管議題議程討論,避免穿插的活動喧賓奪主分散焦點。

現場引導技巧:隨機調整不按理出牌

「共識營的引導過程,我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大家認真用心。」如同策略共識營的進行,通常是希望跳脫思維激發創意。在活動進行過程,顧問會刻意不固定原則,規則隨時調整,偶爾出其不意丟出問題,除避免團隊中聰明的成員摸索出規則取巧,也為確保參與者能全神貫注。

過招之間 不離初衷

笑稱自己是土法煉鋼型,比起方法論,吳顧問更重視務實的思維。「實務,理性,農業與製造業本就是腳踏實地即能產生共鳴。」因此他的每一次起步,都從尋找組織企業裡不變的精神前進。

認為所有的管理手法都是從實務中引出的,每個產業顧問性質不同,每一次的客戶應視為個案而非通則。「到了某一年齡層後,不斷觀察別人的經驗,會形塑出自己的做法與想法。看似沒有太多理論學派,但其實都因經由深入同理對方,對於不同特性的客戶能發展出不同的策略與方法,而這一些都是在實務中學到的經驗。」

如何扮演引導的角色

現今的世界,組織與企業面對的環境更為複雜,變化速度之快,即使是領導者想預測未來或看清組織前進道路與方向,難度也越來越高。「顧問作為引導的角色,最重要是,當他們碰到瓶頸時,如何引導,用不同角度給予建議。」

如同《引導學》一書所提,引導者把內容交付給團隊成員,只對過程進行主導,引導者彷彿是隱身舞台聚光燈之外的導演。不是強迫推銷自己的意見給眾人,而是把每位成員都培育成領導者,讓複數領導者經由共識,真正結合在一起。

共識營的存在目的,是為了集結團隊之力,解決組織的痛點;促成共識營的成功,不可或缺的關鍵要角即是引導者。如何高效引導團隊成員,從無共識到成大事?背後牽引出的,可能是3至5年的策略佈局,以及多年功夫串聯所有成員,引出團隊力量的引導技能。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2年12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樂趣灣:建立共感團隊 在未知中形成共鳴
文/黃泓嘉  圖片提供/樂趣灣
企業為定錨未來,共識營是每年年末到年初的核心活動,但年復一年,難免活動漸趨儀式化、參與感降低、資淺員工難以表達意見等問題。許多共識營籌辦方,會藉由如:划龍舟、拼畫藝術、溯溪野炊等多元活動,將趣味導入共識營之中,與理性的討論研習相輔相成,共同激盪更多火花。

傳統企業舉辦年度策略共識營、凝聚團隊共識抑或是宣導來年企業精神,時

常是一整天冗長的研討會議、1場誓師大會,甚至只是全公司的email公告寄送。難免會因舉辦多年成為1場年度制式化行程,讓推行成效打了折扣,此時企業為突破僵局,會尋求加入更多軟性、寓教於樂的活動形式打破此一現象,樂趣灣即以趣味活動設計,為共識營添加新樣貌。

想把歡樂渲染給他人、認為工作應能與快樂共存,樂趣灣創辦人劉信甫以此為宗旨,在2016年創立樂趣灣,藉由策畫有趣、好玩兼具的活動,為客戶帶來歡樂。面對現在客戶需求不再只追求好玩,而想融入更多的目標與價值,並在活動參與後可以運用至職場與日常生活中,於是透過線上/線下活動、戶外/室內運動,從趣味中進行團隊建立(Team Building),傳達企業目標精神,成為樂趣灣的核心業務。

紙皂船造出 員工軟實力

劉信甫提及,邀請樂趣灣舉辦團隊共識活動的公司,有新創也有發展許久的大企業,其不外乎分成2大類訴求。

1.藉由團體活動傳達公司理念與價値。

2.凝聚員工向心力,激盪出工作以外的火花。

不同於傳統如工作坊(Workshop)般坐在會議室,講師丟出主題讓成員共同討論、表達各自觀點,並就每個人的觀點進行討論與總結,最後帶入公司想傳達的理念。樂趣灣將客戶想傳達的價值、目標,設計在活動中,經由身體力行的活動過程,自然地導入企業想傳遞的目標,並藉由活動總結加深成員學習記憶。

從身體出發的團體活動、到腦力激盪的總結時間,透過兩種形式連結目標與活動,讓員工不再認為口號與精神過於虛無縹緲,而是能從活動中體驗學習。例如:深受企業歡迎的紙皂船(Soap Box)活動,是員工們利用厚紙板自製2人座紙船,以4∼6人為1隊,在泳池中進行的團隊接力賽。

此活動從起初的紙船設計開始,即需小組成員一同腦力激盪,進行團隊溝通、展現創意、協調分工,並激發突破框架的思考力;直到隊伍競賽時,如何划得更遠、何種接力策略更為有利,都需提前思考。同時也需競爭資源的獲取,如:尺、厚紙板、剪刀各組一致,但額外的資源獲取就需通過遊戲任務獲得,如可先行出發20秒的加速卡等道具。透過氣氛熱烈的對抗活動,將公司期待達成的目的也一起投入,並在賽後總結時拿出討論,此時團隊參與感、榮譽心等影響,會讓氣氛更為緩和,並讓員工更勇於表達意見。

其餘活動,例如:划龍舟、5人制棒球等也是類似形式。當企業想培養員工的軟實力,勇於挑戰、突破舒適圈、當責與賦權、團隊精神培養等都能在這類競賽活動中達成目的。

ESG也能融入活動 虛擬精神實質化

「其實我們提供的活動形式大同小異,還是由企業想達成的目標或理念為核心進而包裝設計。」劉信甫說道。許多發展多年的企業,日積月累下,部門、員工數量龐大,總經理或是高階主管就會以「One Team Together」為目標委託樂趣灣。「此時就相當適合競賽類運動,如:龍舟比賽目標很明確,就是往前衝,注重團隊合作、划槳的頻率一致,過程中自然就能凝聚團隊。」也有像如Nike等零售業,想複製高績效店家的成功經驗,就需要著重於溝通表達、團隊合作,此時就更適合紙皂船、團隊拼畫。

「近2年許多公司提出要將ESG精神融入活動之中,傳遞環境永續意識。」劉信甫分析道。例如:長期耕耘工業電腦的新漢(NEXCOM),想整合企業6大事業體,希望通過團隊活動實現內部的橫向連結,讓員工有更多元的交流、創意碰撞機會,於是就適合以團體拼畫的形式進行,讓員工能自由表達對公司的期許、遠景、認識。

「也曾在討論過程,客戶人資部門就提出壓克力顏料蘊含塑膠微粒,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是否能減少此行為。於是我們從減少洗筆水開始,在拼畫中加入競賽遊戲,每組分配100c.c的洗筆水與從成衣工廠要來的邊角布,哪一組最節省洗筆水誰就獲勝,出乎意料大家幾乎都沒使用到洗筆水,而是選擇廢布來擦拭。」而過往經驗中,因拼畫色彩越鮮豔代表染料使用越加浪費,在ESG精神推動下,透過大幅減少顏料、洗筆水的使用,也成功呼應企業想傳達的目標,通過此次體驗,也讓ESG的精神能深刻留在員工心中,對未來公司永續產品的規劃,潛移默化打下基礎。

最佳團隊40人 不是授課而是思想碰撞

前期企劃提案階段,企業常受活動項目的吸引,指名要求某一項活動,此時樂趣灣即會考量場地、天候、時間等因素是否得以成行,並更深入地與客戶共同探討「選擇這活動真正的意圖是什麼?」「是喜歡這個活動?還是希望藉由活動傳遞價值?」如果為後者,即有許多可以替代達成的方案。除此之外,邀請企業先進行內部DISC性格測試,將員工類型大致分類,活動進行時,就能平均分散,讓性格積極主動、謹慎思考、創意思維的各類型員工可以一起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劉信甫補充專業建議︰「最適宜的團隊共識營人數,40人左右是最佳值,透過分組競賽、團隊討論能讓每位成員充分參與企業想傳達的價值。」

而活動後的反思回饋也是重點。從活動中的體驗發想,拋出符合公司價值的議題,請每位成員就自身經驗共同探討。「期待參與者不只是覺得這個活動好玩有趣,而是更深入地將參與活動過程聽到、看到、觀察到的學習,帶回自身團隊碰撞出更多新想法,討論出實質做法與精神,以便未來運用在工作中。」

另外,企業以往舉辦共識活動時,常有成效不彰、報名人數稀少等經驗,於是擔心員工是否會抗拒此類活動。劉信甫說道,其實90%員工都不會抗拒,通過團體活動、共同經歷,員工展現出不同於工作時的性格、特質,也能打破內部缺乏溝通基礎的困境,讓話題不再只局限於冷冰冰的工作事項,而是更具溫度的合作經驗。

輸贏不重要 而是探索未知

當企業委託或詢問協助團隊建立活動時,通常都已有明確的目標願景、企業精神、流程規劃,各類型的團隊建立活動,只是加速員工了解願景的催化器之一,藉由活動過程把虛擬的企業精神、價值運用,轉化成更直觀的體驗學習。

順應年度策略而舉辦的團隊共識活動,不管是分組競賽中的失敗或是不知所措都是一種學習。「我們設計的活動,對大家來說都很新鮮、很可能是人生第一次的體驗,如很少人曾划過龍舟、嘗試動手造船,就連拼畫可能小學過後,就沒再拿起水彩筆。這時候就需獨自摸索、嘗試,1個人容易,但跟1個團隊5∼10個人一同摸索就是一個學問了。」

對劉信甫來說,團隊建立的重點,就在團隊面對未知事物挑戰,一同摸索前行的過程所形成的「共感」。劉信甫說道:「當我們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我們的感覺會形成共鳴,無論團隊最終輸贏,團隊皆已經成形。」因此,在團隊競賽中,身為活動設計單位的他們,不會給出標準答案,而是鼓勵參與者從未知與不熟悉中,共同去成長學習。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2年12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