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短影音平台 TikTok 抓住現代人習慣快速吸收資訊的特性,讓短影音的內容形式在全球掀起浪潮,Instagram 在 2020 年 8 月推出 Reel;2021 年 YouTube 則推出 Shorts 功能一同加入短影音大戰,短影音儼然成為下一個行銷重點。
現代速食社會,求新、求快、求變,即時性、時間碎片化的生活方式,造就短影音內容興起,TikTok憑藉著平台本身的基礎流量紅利,加上短影音漸漸成為大家主流關注的內容模式,迅速崛起成為能挑戰Meta、Google的後起之秀。
居於領先地位的媒體平台為因應TikTok帶來的威脅,紛紛推出IG Reels、YouTube Shorts等短影音格式,更讓企業覺得TikTok蘊藏大量的流量及行銷機會。尤其是在TikTok推出廣告服務,讓TikTok不再只是一個「娛樂」平台,而是創造用戶滑影片時也可能看到各種廣告,並因此產生購買行為的機會。
企業對於TikTok是否具備行銷效益還存在疑慮,特別是針對用戶年齡層偏低這一點;但從官方開始在北美等地推出一站式電商服務,更證明平台本身是存在行銷機會。
台灣目前尚未開放TikTok電商機制,但在IG Reels陸續出現成功案例,這已經足夠顯示,短影音行銷將會成為下一波數位行銷的重點方向。針對這一波趨勢,企業該如何備戰、又有什麼盲點需要事先檢視?
迷思1:該如何思考經營短影音
企業首先要避開的執行迷思,便是要將重點放在「短影音」可能創造的行銷機會,而非糾結是否該經營TikTok。雖然目前短影音所產生的紅利都由平台給予,尤其是Instagram提供連續短影音更多曝光紅利,但從TikTok迅速崛起,也表現出網路用戶瀏覽內容的習慣再次改變。
由TikTok所帶動的短影音潮流,與過去社群平台內容的不同,在於更加單純及碎片化。Facebook跟Instagram等平台內容雖然相對多元,但也因此顯得凌亂,加上演算法影響瀏覽的內容,使用戶可能看不到真正感興趣的資訊,反倒看了不少廣告,其中還存在詐騙內容。
與之相對,用戶瀏覽TikTok內容時因只有短影音則單純許多,演算法還會不斷優化用戶的瀏覽內容,逐漸提高用戶黏著度,並協助創作者觸及對內容感興趣的受眾,形成3贏局面。
YouTube雖然也都以影片為主,但是短影音比起長影片更容易滲透到用戶的零碎時間內,這也是TikTok可以在短時間於全球創造話題的最主要原因。
基於上述2個特點,造成無論是Instagram還是YouTube都想切入短影音內容市場,但目前看來成效不彰,多數只是吸引用戶將TikTok影片搬運上傳。但值得企業關注的是,在各大平台積極佈局短影音的情況下,用戶瀏覽資訊行為也會逐漸轉變,這才是企業切入短影音內容時該考量的前提。
迷思2:為了流量紅利而經營
企業經營短影音時,不能落入流量迷思中,這一點無論於TikTok還是Instagram時都相同。品牌經營數位行銷平台,多半是為了增加產品銷售量或是營收,掠奪行銷的重心放在提昇市佔率上。無論哪種社群平台,即便開放企業開設帳號並曝光產品,甚至也有廣告投放服務,但終究還是以一般用戶為主。當企業落入流量迷思,將迷失於擴散率,讓掠奪行銷重心偏移到眼球掠奪上。
在TikTok剛於台灣市場打響名號時,有許多品牌嘗鮮在平台上拍攝短影音曝光。但發現品牌內容除了基本流量外,並無法產生病毒擴散效應,而開始「參考」其他熱門影片拍攝手法,進而轉向拍攝與專業無關的短影音,甚至是學起TikTok網紅找員工拍攝跳舞影片。
即使這些內容受到網友歡迎而產生擴散效益,並為帳號帶來追蹤者,但當企業真正想「變現」時,就會發現這些流量實際上並不存在任何價值。
特別是經營TikTok平台,由於早期進入者多半是個人品牌經營,因此成功案例多數靠著眼球掠奪獲取追蹤數就可變現,但這不代表企業也能依循此模式。當經營短影音還是想著透過產品、服務變現時,終究還是得回歸產品及專業溝通上。
短影音效益 IG擊敗TikTok
TikTok對多數企業來說,需要重新習慣及累積粉絲,甚至員工也可能要重新學習使用方式,相較之下,Meta旗下2大社群平台仍是社群行銷主場。Instagram及YouTube已積極擴展短影音,就連Facebook也開放Reels連續短片功能,這也意謂著Facebook將給予短影音更多的流量紅利。
當企業主想進行短影音行銷,而非TikTok行銷時,或許利用Instagram跟Facebook會是更加適合的選擇。單看1則內容最基本的數據「觀看量」,當內容創作者同時在Instagram跟TikTok發佈相同內容時,會發現Instagram的觀看量比TikTok高出數倍。Instagram能創造出更驚人觀看量,一方面是因為總體用戶量,另一個關鍵因素便是內容於平台上具稀有度。
TikTok雖然充滿話題且用戶量持續成長,但從各項數據報告中還是可以發現,台灣Instagram跟Facebook還是屬於相對強勢平台,無論是用戶數量還是用戶黏著度皆是如此。之所以會讓企業覺得難以行銷,主要還是受到演算法的影響,但短影音皆是Meta目前樂於提供擴散紅利的內容形式。
用戶量只是一個基礎數字,剩下的就是內容稀有度。當大家都在TikTok平台上發佈短影音,平台會公平給予每則內容曝光量,而每則內容只是茫茫網海中的其中1支,每天有數以萬計的影片上傳到TikTok上,很快就會觸碰到流量天花板,並非是因為內容品質不夠好,而是TikTok上內容太多且全都是短影音。
與之相對,短影音在Instagram上卻算是「稀有內容」,當平台積極佈局但內容量相對少,甚至許多「大咖」內容創作者抗拒發佈短影音時,每一則短影音可以產生的曝光量跟流量延續效益自然就更高。
商業短影音公式:新聞+展示+購買理由
另一個大問題是企業不懂得製作出商業效益短影音。商業短影音跟TikTok上常見的舞蹈、對嘴跟趣味影片不同,必須回歸產品、服務面,這時影片如何「吸睛」又能「吸金」就相當重要。
經營短影音的關鍵重點,就是要儘量做到「對話」,不管是影片中的人出鏡對話還是以旁白方式呈現,以「證言」跟「現況改變」2種形式做主題,就相當適合一個人對著鏡頭對話。
「證言」顧名思義就是以使用者角度來表現產品及服務如何幫助他解決問題,而「現況改變」則是直接以痛點破題,再表現如何解決問題,這2種呈現方式也都融入於TikTok相當受歡迎的生活片段元素。
另外企業可以嘗試組合「新聞」、「展示」及「購買理由」3個要素規劃廣告內容。所謂「新聞」便是要揭露受眾未必知道的「知識」,例如「原來這樣做就能省下多少電費」等知識型標題,搭配簡單旁白或出鏡對話,接下來「展示」產品如何做到,最後以「購買理由」作為收尾。
受眾痛點也是可加入的素材,但是短影音廣告不宜過長,30秒就是極限,因此還是要看「展示」及「購買理由」能騰出多少時間。
由於時間有限,因此與「新聞」搭配的「展示」也不可能置入太多功能,1個主要賣點搭配1個次要賣點呈現即可,關鍵是要吸引受眾想進一步了解產品而進入銷售頁面。透過於Instagram、TikTok等不同平台投放多則短影音廣告,也可以進行A/BTest,取得整體廣告成效的最佳化。
市場研究機構Insider Intelligence預測:TikTok的廣告收入將於2024年超越Youtube,可預測短影音將成為下一波市場主流,企業勢必要追隨消費者的習慣改變,開始學習如何進行短影音行銷。(數位行銷延伸閱讀請連結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http://iwant-in.net/tw/iMarketing/)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2年12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