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6/14 第62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協作流程建立☓各部門職責確立 如何培養企業內部查證人才
走進綠能海島——澎湖 看見花火璀璨後的離島供電路
 
協作流程建立☓各部門職責確立 如何培養企業內部查證人才
【文/梁修嘉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對於許多企業陷入知道要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也想要推進執行,卻難以在企業內部成功推行,常會陷入少數人,例如:ESG 委員會、永續長、總經理特助等最熟悉相關業務,企業其他員工卻了解甚少,但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卻是需要全體員工共同參與才得以順利完成的。

在進行第三方查證之前,如何順利培養組織內部人才,從專門的查證相關人才到各部門需學習與配合的地方都是哪些?首先以下先條列組織如何培養相關人才、需要具備技能以及實際應用的範圍:

培養溫室氣體相關人才

方法、技能到應用範圍

培養方法

• 提供專業培訓課程

組織可以提供相關的專業培訓課程,讓員工學習溫室氣體盤查和溫室氣體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 參加研討會和工作坊

組織可鼓勵員工參加相關研討會和工作坊,以擴大知識面並與行業內的專家建立聯繫。

所需技能

• 溫室氣體盤查基礎知識

了解溫室氣體的種類、來源和影響,以及如何量化和報告溫室氣體排放。

• 數據分析和評估

具備蒐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以確定組織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並制定減排策略。

• 溝通和協作

能有效地與組織內外的利益相關者溝通,協助推動溫室氣體管理計劃的實施。

• 能源管理和節能技術

掌握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方法,以協助組織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實際應用範圍

• 內部查證

負責組織內部之溫室氣體排放量查證,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 與第三方查證對接

與外部查驗機構協作,確保組織溫室氣體報告的符合性和可信度。

• 制定減排策略

根據碳熱點分析結果,制定有效的減排策略,協助組織實現碳排放目標。

• 監測與報告

持續監測組織的碳排放情況,並定期向管理層報告溫室氣體管理的進展和成果。

• 推動綠色採購

協助組織制定綠色採購政策,選擇低碳和環保的產品和服務。

• 員工宣導與教育

向組織內的員工宣導淨零碳排的重要性,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並教育他們實施節能減排的行為。

總而言之,組織可以通過專業培訓、參加研討會和工作坊以及培訓等方法,培養具備溫室氣體盤查相關技能的人才,形成永續性的人才梯隊。這些相關人才應具備溫室氣體盤查基礎知識、能源管理和節能技術、數據分析和評估以及溝通和協作等技能,以在內部查證、與第三方查證對接、制定減排策略、監測與報告、推動綠色採購以及員工宣導與教育等方面發揮作用。

查證非單一部門職責

各單位負責工作釐清

溫室氣體查證工作的推動,除內部查證人員外,也需要組織上下一同參與,組織中的其他部門或職位也需要掌握查證技能,以確保組織整體的溫室氣體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進行。以下條列需要參與查證技能進修的部門或職位及其原因:

• 主要負責人

主要負責人需要了解查證的基本知識和流程,以便對整個溫室氣體管理計劃進行有效監督和支持。他們需負責確保資源分配充足,並確保組織層面的碳減排目標得以實現。

• 其他部門參與人員

由於溫室氣體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如生產、運營、採購、人力資源等,這些部門的參與人員需要了解溫室氣體管理的基本概念,以便更好地與查證人員合作。他們在各自的職能範圍內負責實施減排措施,例如改善生產過程、提高能源效率、推動綠色採購等。

查證內部參與人員除了需要具備專業技能外,還要負責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確保溫室氣體管理計劃的順利推進。他們需要與主要負責人保持密切聯繫,定期匯報進度,並及時解決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他們還要與外部查驗機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確保組織的報告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

總之,為了確保組織溫室氣體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除內部查證人員外,主要負責人、其他部門參與人員以及查證內部參與人員與負責項目統整等職位也需要進修查證技能。他們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共同推動溫室氣體管理計劃的實施,共同努力實現組織的碳減排目標。

建立組織協作 5 方法

確保減碳計畫順利

在溫室氣體管理計劃中,各部門和職位之間的協作至關重要。在組織內部推行新工作,總是會遇到重重阻礙,尤其是難以短期看見成效的減碳計畫中,如何確保全體員工理解減碳的重要性,事前的溝通會議必不可少,以下是一些輔導企業中的經驗建議,重點在確保各部門角色能夠有效地配合:

1. 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

組織可以建立跨部門的溫室氣體管理小組,讓來自不同部門的參與人員在統一的平台上進行溝通和協作。這有助於確保資訊的順暢流通和工作的高效進行。

2. 定期召開溫室氣體管理會議

組織可以定期召開溫室氣體管理會議,讓各部門的代表分享他們在碳減排方面的進展和挑戰。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並制定解決方案。

3. 提供持續的培訓和支持

組織應該確保所有涉及溫室氣體管理的職位都能夠獲得持續的培訓和支持。這不僅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還可以激發他們為實現碳減排目標而努力的積極性。

4. 建立績效評估機制

組織可以建立一個績效評估機制,將溫室氣體管理與員工的績效評估掛鉤。這將有助於激勵員工積極參與溫室氣體管理計劃,並努力實現減排目標。

5. 加強內外部溝通

組織應該積極與外部查驗機構保持聯繫,並定期更新內部員工對溫室氣體管理的最新動態。此外,組織還應該加強與利益相關者的溝通,向他們展示組織在溫室氣體管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通過以上措施,組織可以確保各部門和職位在溫室氣體管理計劃中發揮最大的作用,共同努力實現組織的碳減排目標。只有當所有相關人員都能夠深入理解溫室氣體管理的重要性並積極參與時,組織才能有效地降低碳排放,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運用查證數據

進行企業碳排改善計畫

除了上述組織人員的協作指南外,在企業進行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之後,組織還可以考慮透過取得的數據資料,進行企業內部評估並執行改善計畫。最終不管是內外部的溫室氣體盤查或查證作業,目的都是要推行減碳以達成環境永續。企業可以透過以下優先可實行的方法來提高溫室氣體管理計劃的成功率:

A. 實施節能措施

組織可以通過改進生產過程、採用節能設備和技術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進而減少碳排放。

B. 發展可再生能源

組織可以考慮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如太陽能、風能等,以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減少碳排放。

C. 鼓勵員工遠程工作

組織可以鼓勵員工遠程工作,以降低交通碳排放,並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滿意度。

D. 優化物流和運輸

組織可以通過優化物流和運輸過程,例如採用更環保的運輸方式、減少運輸距離等,降低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

E. 提倡循環經濟

組織可以採取循環經濟的理念,鼓勵產品回收和再利用,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和資源浪費。

通過上述措施,組織不僅可以提高溫室氣體管理計劃的成功率,還能夠提昇企業形象,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積極貢獻。而在實施這些措施時,組織也需要保持與各部門和職位的緊密協作,透過實際行動也可讓全體員工明了企業為何要推行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減碳計畫等,讓環境永續成為企業的 DNA 之一,確保溫室氣體管理計劃可以有效實施和持續改進。進而推行更積極的作為,諸如綠色設計、綠色供應鏈、內部碳定價、發展碳封存技術等措施。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3年6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走進綠能海島——澎湖 看見花火璀璨後的離島供電路
【文/楊毓馨 資料提供/朱能億 圖片提供/Gettyimages】

就在稍早 5 月某日入夜之際,東吉嶼村民正準備用餐時刻,全島即陷入一片黑暗,跳電的日常,後頭還有漫漫長夜沒電使用抽水馬達取水的不便⋯⋯

當 2021 年台澎海底電纜接通,澎湖的綠能建置出現了積極進展,但與此同時,離島的供電問題仍持續,也是發展綠能的路上,希望有所進展的期待。

夏季陽光沙灘日頭赤炎炎,冬季東北季風狂嘯北風滾滾白浪。位於台灣海峽上,位處東亞地區航運要衝的澎湖群島,再生能源蘊藏量豐富且多元,蜿蜒曲折達 320 公里的海岸線,此處潮汐擁有具開發的再生能源潛力。夏季炙熱的陽光適合發展太陽能,每年半年的東北季風期,也讓澎湖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風場,適合發展風力發電。

海底電纜接線

台澎電網相連推動綠能進展

2021 年,歷時 16 年規劃的台澎海纜開始運轉,讓自 2011 年提出綠能低碳島計畫的澎湖,有了新進展。在台澎電網相接後,原本擔心剩餘沒用完的電力,即可開始透過海底電纜傳送到台灣本島。加上 2020 年為台灣綠電交易自由化元年,開放民間投資綠電並可自由買賣給台電以外客戶,讓發電、售電、電力服務等民間業者也加入市場競爭,許多投資商開始建置佈局。

由 REMS 再生能源資訊管理系統,在 2022年 11 月統計澎湖 2022 年再生能源量能,其中風力發電量為 19.2 兆瓩 (MW)、太陽能發電為18.2MW,對照澎湖常態最大用電量 50MW,澎湖整體發電量 75%使用再生能源。

而在 2023 年再生能源業者積極開拓案場,預測澎湖整體量能為 413.6MW 電力(澎湖整體發電的 827.2%),即為 RE100,澎湖當地有機會實現 100%使用綠電。國立澎湖科技大學的朱能億博士表示,「以前我們所有發電都來自台電,由他統籌發電、輸出、配送、販賣。但觀察其他國家,如新加坡、美國其實都已經民營化,進入電力交易自由化市場。現在綠能發電,已能由售電業轉售轉供,可以看到,已釋出一部分交易市場出來。」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朱能億博士分享當年澎湖低碳島所規劃之 3 組 3MW 龍門風力機組也已經在 2022 年開始發電,同期規劃的「大赤崁風力」與「講美風力」也在籌劃中。當台灣本島有些電廠因為除役、空污必須休息停機,澎湖尖山電廠以及再生能源電力就可以送回台灣,彌補電力不足。

每家每戶發電儲能 貢獻自己餘電

小點到聚落 蜂巢式概念打造綠能社區

家戶蜂巢分散式發電系統,鼓勵每家每戶自己都有太陽能板發電儲能,可以自己發電自給自足外,再貢獻出自己多餘的能量。

「當你每一戶都是一個小點,那你就會自己形成一個聚落、一個蜂巢的結構,蜂巢本體就是一個小群跟小群的連結配合在一起。當每家每戶 1 天可能貢獻出 1 度電,100 家就 100度電,即便停電了,可以自給自足不怕停電,再來又可形成另外一種商業販售綠能模式。」朱博士補充。

朱博士提及,「當每家每戶都開始有太陽能發電,甚至自己有儲能的時候,這些看似很小、零散的能源累積就成一個大的能源,進而供給到你家裡旁邊的超級市場、百貨公司。」

綠能分散供電

加速再生能源併網強化在地供電

當全球大廠加入RE100,在 Google、Apple、HP、Microsoft 等大廠已宣佈邁向 100%綠電,台灣身為供應鏈一端也必須回應使用綠電的時程,成為整體能源轉型推動的背後力量。

自 2020 年起,由中央政府補助,設置屋頂型太陽光電設備,以澎湖縣政府為例,澎湖馬公機場機車停車棚上方設置太陽光電設備,28處公有廳舍屋頂,積極與民間單位發展完善的太陽光電系統。

行政院於 2022 年核定台灣電力公司 10 年5,645 億元「強化電網韌性計畫」,其中降低電網集中風險的分散工程,加速再生能源併網強化在地供電的「綠能分散供電」,即與澎湖目前推行蜂巢型分散電源的理念不謀而合。

「集中型用電主要供應如科學園區等大型用電戶,其他民間採用分散型。假設以後每家每戶自己都有一個儲能系統、發電系統,即便突然發生什麼事情,還是可以自己供電,就像家裡有水塔一樣。」

試想在 2040 年,你家是微電網的一環,同時還能促進全城的經濟,每家每戶都配有太陽能玻璃,並且太陽能電池變得便宜且可再循環,你能夠捐出沒用到的能源。同時有便宜的家庭能源系統,同時回應人們想要乾淨能源的訴求。「這就是我們現在從別人的案例或是整個技術的發展有點心得的地方。尤其是綠能,慢慢的一定會走向分散型供電,可以補足原來集中式用電的缺陷,一旦發生天災時刻,可靠度其實是更高。」朱博士說道。

風力、太陽能實驗場域

澎湖科技大學打造示範系統

「學校本身就是一個自發自用很好的示範點,成為政府單位、民間機構、民眾觀摩如何建置微電網的參考。透過在學校進行的前瞻研究,大眾可複製其中案例延伸應用。」

在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校內,可見其建置小型風力發電機測試場、太陽能系統模組與支撐架曝曬試驗場地,提供師生進行再生能源相關研究。而校地因臨近海邊,是極適合作為風力發電機與太陽能模組耐候、耐風等實驗研究的實驗場所,也是亞太地區唯二設置的小型風機國際認證中心。目前實驗場域可供給 50kW 以下的小型風力系統與太陽能棚架式、追日式發電系統實驗使用。

同時也於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任教的朱博士補充,學校屋頂都建置太陽能發電,校園內建立許多微型電網,並設置風力發電廠,自發自用,當停電時即可使用備用電力運轉,並可提供海水養殖場運作。

除此外,澎科大為校園內休憩用涼亭屋簷設置太陽能板,不僅一來可延長涼亭建築體耐用壽命,同時自給自足運轉風扇或灑水等設備,也可以讓駐足民眾或旅客在涼亭裡,免費取用電力,在此休憩充電。

走進澎湖 澎湖海島綠電案例

▎推動公民電廠設置 以社區培力回饋地方福利

在 2022 年全台灣獲得能源局公民電廠設置補助的 10 個社區,澎湖即佔了 2 個 ( 南寮、尖山 )。朱博士分享其目前輔導社區爭取計畫,即是希望藉由社區培力讓更多人共同參與再生能源設置,強化地方與再生能源鏈結,促成多元類型的公民電廠案例。

在南寮與尖山等高齡化嚴重的社區中,以合作社或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藉此幫社區找到既可以推動的事物,也同時可以產生綠電。朱博士提及:「過往社區可能多尋求政府補助,但現況尋求政府資源越來越困難,不如找到自身可以增加社區收入的方法。」

南寮跟尖山太陽能發電公民電廠,發電給旅宿、觀光用電大戶之後,可以回饋到每個股東,一方面可回饋到社區進行發展。對朱博士來說,自給自足,不僅讓後續賣電收益可用於回饋長者供餐、綠能教育。

「自給綠電並進行販售,販售後所得可取得自身投資的回收外,同時也讓社區有經費去做更好的發展。這些長者參與公民電廠設置的背後,更是希望創造年輕人回鄉工作機會。」

▎探訪無人島 在地旅遊引入太陽能照明

湛藍的海洋、潔白的沙灘、無人的島嶼,帶著遺世獨立感,位於島嶼西南方的「澎澎灘」,成為澎湖近期海上活動的新熱點。「澎澎灘」天然的離岸沙洲,隨著潮汐與海流變化,僅在夏日時才會成形,此期間限定才能「登島」的獨特體驗,吸引許多旅客夏季前來感受在無人島上的晚餐,並欣賞花火節的璀璨夜空。

起初無電的島上,倚賴旅遊業者的攜帶式發電機暫時供電,遊客享用龍蝦泡麵的晚餐時刻,即在一邊手機微弱的燈光照明下,一口享用新鮮海味。如今當地旅遊業者從澎湖科技大學涼亭自行發電的案例取得靈感,也讓太陽能造訪夏天才會出現的島嶼,成為另一種夏夜體驗。

而每年 4 月至 10 月,此島也是保育鳥類燕鷗在此繁殖與棲息之處,在東側 3/4 面積已規劃為保護區,避免旅客侵擾,旅客可在附近海域享受海上活動遠距欣賞鳥類自然生態,也讓此處成為賞鳥者天堂,並成為旅遊與保護的雙贏案例。

▎以陽光為學習發電 打造近零耗能離島小學

座落於台灣最西邊島嶼上的花嶼國小,是被教育部定義為「極度偏遠」的離島國小。遙遠的距離,使這時常缺水缺電,一直以來,島民們必須仰賴燃油發電機自行供電,也時常因機械故障影響學生學習。2022 年起,國泰人壽以「步步攻億走」公益活動,與澎湖科技大學和花嶼國小三方合作,在花嶼國小屋頂設置太陽能模組,打造全台首座近零耗能的離島小學,希望透過澎湖炙熱的陽光,協助學校未來能自行發電、自行使用,也讓孩童學習不再因電中斷。

由 90 座島嶼組成,面積最大的島嶼,依序為馬公本島、西嶼、白沙、七美及望安等島嶼,全區僅有 19 個島有人居住的澎湖群島。在政府推動的澎湖低碳島計畫或綠能觀光示範島計畫下,期待即將到來的夏日時光,在這片擁有陽光、蔚藍大海與潔白沙灘之地,島民的生活日常,也能不再因電而中斷。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3年6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