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Magic,只有Basic!【經理人月刊電子報】以實用易學滿足經理人的管理需求,讓你提升管理能力無負擔! 【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1/02 第38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本期主題
熱門新書
活動分享

聆聽、關心孩子們很重要!

本書真實記錄十則心靈充滿傷痕的故事,當中的每一則常常都超乎我的想像,然而,每當我必須閤眼喘息方能再次細讀之際,作者布魯斯博士毫無隱晦的自我坦露,卻意外地療癒了我更深的靈魂與內在小孩。一個人未來在思想、行為、人際關係與身心狀況,都與童年及其成長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極力推薦這本書給每一位身為父母的你,期許大家都能了解本書的終極核心--聆聽、關心孩子們到底有多麼重要!(宇色,《我在人間》系列作者、大陸高級心理諮商師、南華大學生死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

 

在狗籠裡長大的孩子05-省思&討論

  如果說本書提到的孩子們有告訴我們什麼事,那便是「仔細聆聽與小心檢視我的人生故事。」

聆聽、檢視孩子的人生故事

  不幸的是,在醫學上,我們是出了名的「壞聽眾」,而且通常都不擅觀察。要拼湊一段完整的發展史,無疑得花上比多數診所允許的一般初診還要多的時間。若要填補「病患背景」的空白,我們需要從各種管道蒐集資訊,包含病歷、求學記錄,以及與病患、老師、病患之前接觸過的精神治療師等人的談話,種種資訊都需要時間與金錢才能統整。

  但即便你做了所有功課,假使不去探究與尋求影響病患發展的重要經驗,也將無法提供有效的治療。

  針對發展創傷背景(或稱「負面童年經驗」)的系統性評估,直到現在才成為精神評估的例行程序,這可說是重大進展。然而,一般的小兒科門診很少進行這種評估,如本書不斷提到的,發展創傷的時機與本質,也佔了一定的重要性。我們發展治療的神經序列模式時發現,量化個案的發展創傷的本質、嚴重性與時機有其必要,但這麼做是否足以讓我們「小心檢視」受創兒童的故事?

  幼年遭到忽視,對於適性發展的介入反應良好。進一步檢視他們的成長過程,我們得到一些線索,了解他們為何會對於治療如此有反應。賈斯汀儘管在童年時期缺乏關愛,但是在出生的頭幾年裡、也就是他的外婆──主要照顧他的人──去世之前,曾經擁有正向的人際關係。住在狗籠的初期,他也的確得到了溫暖的肢體接觸與不求回報的關愛,正如許多人在狗狗身上所得到的(雖然他們是在正常的情況下)。

  「仔細聆聽與小心檢視」表示我們需要量化兒童的「關係健康」,也就是關係連結的本質、數量、質量與時機,這些面向可概括為「社會連結」。社會連結指的是個人與家庭、朋友與熟人建立的連結的質量與數量,為社群與文化凝聚力的重要元素,這種連結是個人與社群健康的主要因素。

  開發治療的神經序列模式時,我們發明了一項程序以測量虐待與忽視等創傷及「社會連結」的時機與嚴重性,後者包含了兒童與家庭、社群和文化等健康面向的連結強度。

  從創傷測定的分數與關係健康的程度之間的「平衡」,我們可以更準確地估計真實的「發展風險」,也就是說,一個孩子如果擁有強大的社會連結網絡,受到潛在創傷性經驗所影響的風險,會比沒有這些支持的孩子還要低。

  過去六年來,兒童創傷學會在臨床上的合作夥伴網絡,利用這些創傷與關係健康的測量標準,對三萬多名兒童、青少年與成人進行系統性的評估。同時,我們也研究這些受試者的情緒、社會、行為與認知功能。研究結果包含了一些出乎意料的重大發現。其中,最重要的是,關係健康的測量比創傷發展經驗還要容易預測結果,換句話說,個人若長時間擁有強大的社交網絡與數量多、質量高的關係互動,就能預期良好的心理健康及其他正向結果,而這樣的預測性比起以創傷經驗預期不良後果的可能性還要高。

  關係的連結可以做為當前壓力的緩衝,並且有助於受害者從過往的創傷中復原。這並不代表發展創傷不會造成嚴重的傷害──毫無疑問地,它具有這個能力。但是,健全的人際關係可以保護孩子不會長期受到與痛苦經驗有關的傷害,而且對於他們的療癒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如果你希望根據某人的童年經驗來預測他的心理健康與功能,那麼專注研究正向的社會因素,將會比單純探究創傷來得更有斬獲。假使個案曾經受過創傷,良好的社會支持實際上是可以抵消過去的傷害的。

  我們的研究也證實,發展風險的不同時機,會導致迥異的結果。以十二歲的孩童為例,如果在幼年時期遭到虐待,而且缺乏社交關係的緩衝,之後從一歲到十二歲的期間處於較為健康與安全的環境中,最後的結果會比相反的成長背景還要糟;也就是說,孩子如果在幼年時期於健康、安全的環境下長大,但從一歲到十二歲期間卻遭遇創傷,發展的結果會比前者還要好。

  就此而言,幼年時期的正面經驗賦予了孩子「抵抗」之後十一年的困境的能力,然而不幸的是,倘若孩子是在出生後的初期就遭遇到困境,即使往後十一年得到安全與正面的經驗,依然難以走出當初的創傷。這樣的模式與我們對於大腦發展所具有的知識一致,而其發展有大部分都發展在孩子剛出生的那幾年內。

問題與討論

1.為什麼在受創兒童毫無預警的情況下與他們互動不妥?你可以如何利用這個認知來改善與這些兒童互動的環境與方式?
2.為什麼面對具有行為問題的兒童時,必須了解他們的背景?為了理解問題兒童的行為,你可以怎麼認識問題兒童來理解他們的行為?
3.一般人如何將與受到忽視有關的大腦變化誤解成先天的腦部缺陷?這對於受創兒童有什麼意涵?
4.請詳細敘述培理醫師與其他人員治療賈斯汀的步驟。他們如何針對賈斯汀腦部的每個區域提供治療?
5.在狗籠裡生活為賈斯汀帶來了哪些幼兒需要的社交刺激?我們可以如何利用動物及人與動物之間的互動,來幫助像賈斯汀這樣的兒童?

──摘自《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
布魯斯.D.培理, 瑪亞.薩拉維茲/著

TOP

你我可能都處於慢性脫水的狀況

  每個人都知道水對於健康「有益」,但我們似乎不了解水對於人的健康是多麼不可或缺,我們不知道身體無法獲得每天的水分需求時會怎麼樣。要預防與治療脫水所產生的疾病,答案就在於時常攝取水分,但假如調整你身體的飲食和飲水需求,卻並未帶來改善,而且醫療問題不斷困擾著你,你就該尋求專業協助。

  在進步的社會中,把茶、咖啡、酒精與人工飲料視為每天「受壓」的身體需要天然純水時的替代品,是相當常見卻可怕的錯誤。這些飲料確實含有水分,但也包含了脫水的介質,它們會把自己所溶解其中的水分排掉,更會變本加厲地排掉身體中的水!如果你有在喝這些人工飲品,卻沒有額外補水,那麼你很可能正處於慢性脫水的狀況。

  由於脫水最終會導致身體喪失某些機能,在嚴重且長期脫水的期間,由身體水分配給程序的作業員所發出的各種複雜訊號,都被解釋成身體未知疾病症狀的指標。出現這些生理訊號時,身體應該獲得水分好讓身體的配給系統將水分分配至全身各個重要器官,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反而是利用化學產品(藥物)來壓抑這些訊號。

  這些不適的訊號,代表身體不同區域的乾涸與枯竭,在訊號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其實只要增加水分攝取量就能夠緩解,但卻因為錯誤地使用藥物來治療症狀,導致病理確立而產生疾病。更不幸的是,當這番錯誤不斷重蹈覆轍,我們也用愈來愈多的藥物來治療其他發展中的症狀,就會使得脫水的併發症變得無法避免,最後患者因而病故。

別以為要感到口渴才表示身體缺水

  就現況而言,只有「口渴」才被認為是身體脫水的訊號,然而,這個訊號其實是極度脫水之下所發出的最後表徵,在持續脫水狀態嚴重至發出「口渴」訊號的階段前,就已經產生傷害了。容我再說一次,「口渴」是脫水問題的最後一個徵兆,就算覺得嘴裡相當濕潤,身體仍可能受到脫水問題所影響。

  一般來說,當身體開始脫水時,人體會自有機制,將水分分配給最優先需水分的部位,而要配給脫水人體內可用水分時,組織胺這種神經傳導物的生成速率及存量會成比例就會提升。因為這樣,我們應該將導致身體症狀產生的組織胺過度活性──包括產生慢性疼痛在內,視為體內水分代謝失衡的指標。

  當組織胺與其次級水分調節物(例如:升壓素、腎素血管收縮素、前列腺素等等)活性過高,以至於造成過敏、氣喘與身體不同部位的慢性疼痛時,也應該把這些症狀與疼痛解釋為體內水分短缺的危機訊號,也就是乾渴的緊急訊號。

  更糟的是,長輩的嘴裡通常極為乾燥,卻仍然不覺得口渴並因此去補充水分。

 

──摘自《多喝水的療癒力量》,弗列敦•拜門蓋勒/著

TOP

最專業的生酮教練Martyn《生酮哪有那麼難!》北中南新書分享會

詳細資訊:http://www.persimmonbooks.com.tw/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43273&forum=75




TOP

日本和牛「真的很牛」 躋身全球美食新寵
睽違台灣14年的日本和牛,恢復進口短短一年來,台灣已是2018年上半年進口最多的地區,享譽食材界LV的日本和牛究竟有何魅力?

《蜘蛛人:新宇宙》為什麼我們都愛超級英雄
《蜘蛛人:新宇宙》不是要再重新演一次傳統蜘蛛人故事,而是一個已經知道傳統蜘蛛人故事的小男孩,發現自己也能夠成為蜘蛛人的故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