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志祥】
昇陽電腦公司的研發主管 John Gage,在1984年指出 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網路即電腦)的概念之後,20年來這個想法在資訊業界一直是個理想與夢想,而且10年前還曾經因而引起了Wintel(微軟加上英特爾)陣營及IBM、甲骨文及昇陽為主的主從架構系統廠商之間,對於資訊工業發展方向的大激辯。
網路即電腦的主要概念是,分散而複雜的個人電腦在維護、更新、購置上問題重重而成本太重,資訊科技及網路的發展也讓電腦可以透過主從架構及分散式的處理,讓使用者桌上的電腦透過網路,而得以分享網路上強大的運算能力及眾多的資源。這個概念發展至今,已延伸為ubiquitous computing(無所不在的運算)的概念;也就是,使用者無論在何時何地,他所使用的電腦環境應該是友善、熟悉、易於操作而且是延續的;也就是,你在任何地方做到一半的工作,應該可以在其他任何一個地方接下去做。這些概念說起來聳動,做起來難。
1996年甲骨文老闆Larry Ellisonir槓上了微軟,嘲笑Wintel架構的個人電腦是笨重的Thick Client,認為網路環境已經成熟,以網路運算為主的Thin Client(瘦身端)個人電腦才是未來電腦的主角。於是以資料庫為主要業務的甲骨文公司,不務正業地大力推廣轟動一時,卻無疾而終的網路電腦(Network Computer)。同一年,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展開了一項以網路為中心的WebOS發展計劃,這個計劃,就是企圖以網路瀏覽器(browser)為主體,發展出一套完全不需要硬碟的作業系統,WebOS目前由杜克大學接手持續開發中。多年來這個計劃雖未曾造成風潮,但也足以刺激微軟的危機意識,因而視網路瀏覽器為微軟視窗作業系統的未來心腹大患,進一步推出免費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打擊市場所有業者,引發了一場瀏覽器大戰,最後竟還延燒出反微軟的全球托辣斯大戰。
而這個從來不曾被認真看待過的WebOS,竟然在今年一口氣出現了兩個有趣的而相對映的未成熟產品。一個是eyeOS(www.eyeOS.info、www.eyeOS.org),另一個是YouOS(www.YouOS.com)。
eyeOS是由一群來自世界各國的毛頭小伙子,所主導屬於開放社群的計劃,當然也是個免費軟體;YouOS則是二個MIT碩士、一個加州理工學院畢業生及一個史丹福大學畢業生組成的四人團隊所開發,而且其中還有兩個是老中。eyeOS在今年元月推出了第一個版本,引起一陣小小的騷動;YouOS則是在今年二月推出第一個版本。這兩個系統基本上和WebOS在概念上並不完全相同,他們在用戶端使用一般任何可以支援java的瀏覽器,在用戶端並沒有作業系統的環境裡,只有網路存取的服務。所以,現在用一般的個人電腦上網登入服務,狀況有點滑稽,就是在一般網路瀏覽器的網頁中,還有桌面、瀏覽器、文書處理軟體、試算表、檔案系統、應用程式、垃圾筒……;而且,大概是資源還不夠,所以回應速度有點慢,簡直就像是玩具。雖然像玩具,但對未來資訊科技的走向,卻有無比的衝擊力道!
十年來,一直有人在喊時機成熟了、時機成熟了,網路運算時代來臨了!一直喊狼來了,現在,可能真的要來了。先不談百元美金的筆記型電腦或捲土重來的Thin Client,光是PDA及未來的3G手機,就可以給這種純網路的運算環境帶來極大的想像空間。不用隨身帶著厚重的電腦,只要拿著PDA或手機,或者進入網咖,或者在任何人的辦公室、任何可以有機器上網的位置,你的桌面就會在你眼前!這的確夠酷!
當然,不必高興太早,這絕不是一、二年的事,五年還差不多!而且,未來成功的也未必會是eyeOS、YouOS。當年全球第一個瀏覽器叫NeXTcube,第一個可以在微軟視窗作業系統上跑的瀏覽器叫Mosaic,這兩個產品現在除了極少數、極為念舊的電腦怪ㄎㄚ之外,基本上是沒人在用了。在資訊科技領域,第一、第二未必是一件好事!
【數位時尚@live雜誌2006年8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