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女性的福音!【Woman’s女性常春】提供最流行的美容醫學、時令保養、食補及生活紓壓等資訊,讓您隨時擁有窈窕與健康。 調皮的 動人的 趣味的圖畫在這裡跟你說Hi 【PEGGY幸福遊戲】帶領你在插畫世界中遨遊玩耍盡情遊戲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2005/09/14 第77期
  本期索引
數位社會 用P2P軟體抓影片真的沒關係嗎??
左岸漫步 數位時尚•電子創世記 第一章
  本報內容由《數位時尚@live雜誌》提供
 
 數位社會
  用P2P軟體抓影片真的沒關係嗎??
【文/陳天鈞】

「老哥,有沒最新的《神X剋星》可以看啊?!」

「我上網找找,你等會。」

「有了,我用BT下給你。」

「BT?Buy Together嗎?上網『團購』太慢了吧!」

「天啊!兄弟,你是什麼時代的人啊?居然不知道什麼是BT!!!」

新分享時代來臨

BT 軟體橫行網路多時,據網路研究公司的調查,它已經和IE、Email、即時通訊軟體,並列目前網路上最流行的四大應用軟體。但確實還有人不停在問BT是什麼東東?如果你還也不知道什麼是BT,沒關係,我們先解釋一下。

BT是 「BitTorrent」 的縮寫,是一種最新的 「P2P」 連線方式。所謂的「P2P」(Peer to Peer),或稱「點對點」,它的歷史跟網路本身一樣長。傳統 P2P 原理基本上離不開「一對一」或「一對多人」的概念,就是一台電腦將檔案與其他人分享;由於來源只有一點,而頻寬有限,所以愈多人下載,下載速度就愈慢。

而新型的 P2P 採用多點下載的原理,原始上傳者預先將檔案分成好幾部分,甲、乙各自抓到 A、B 兩個不同部分,兩人的電腦就會自行彼此交換沒有的部分,而不必兩個人都從原始檔中抓取。如此一來,原始伺服器的流量負荷大幅減輕,同時也加快了下載的速度;每個人在下載時,同時也在上傳,使大家都處在雙向傳送的狀態。這種模式之前最出名的軟體就是eDonkey和eMule,現在 BT 則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BT受到歡迎的原因何在?主要是因為BT 在進行原始上傳的時候,不是要交換的檔案本身,只是「.torrent文件」(種子)而已,裡面包含檔案相關的索引資料,檔案可以放在自己的硬碟裡。所以過去上傳檔案之前要切割、然後四處找網路空間來存放檔案的情況再也不見了。種子的大小通常不到 100K,很容易流通,所以只要打開電源,每個人、每台電腦都可以當作伺服器來用。而且下載時不必像eMule要排隊,速度快上很多。而且BT程式本身的下載速度理論上是沒有上限的,也就是說,除非使用者自我設限,否則它會盡可能佔用所有網路頻寬,所以才會有人叫它「變態」。

至於BT比較不如eMule的地方是,它不具備搜尋功能,要自己去找.torrent文件,eMule的使用自由度較高。而且BT檔案原始發佈者可能分享幾天而已,所以下載是有時效性的,如果後來抓檔的人少,甚至沒有,那檔案經常無法下載完畢。

版本眾多 易學易用

BT軟體最早是由一名美國人Bram Cohen大約在2003年所開發,其個人網址為 http://bitconjurer.org/

,裡面亦可連結到BitTorrent原始程式的下載點。

BT本身屬於開放原始碼的程式,所以現在至少有超過十種以上的版本在流通,最常見的包括BT Comet、BT ABC、BT Spirit、BitLord、BitTornado、GreedBT、Turbo BT……等。由於種類繁多,就不在這裡詳列下載點,有興趣的朋友到軟體相關的各大網路論壇搜尋亦可,種子部分一樣。

至於那一套比較好?這點人言人殊,基本操作都大同小異,只要自己用得慣就好;不過,BT Comet的使用者近來似乎特別增加,尤其在中國大陸地區更是普遍。主要原因應該是這套軟體的連線速度及穩定性都不錯,而且操作介面簡單,功能設定選項也非常完整,可以設定磁碟暫存區的大小,並支援完成閘道埠自動映射,在不作任何配置的情況下自動在閘道上打開對外埠,對於內網用戶下載速度的提升有極大幫助。

實際的操作方式,第一步是下載程式檔案,並在電腦上安裝BT Comet。

下一步是到BT的種子下載網站上尋找要下載的檔案;將副檔名為「.torrent」的檔案存到自己的電腦之後,點選開啟。

開啟種子之後,就會自動啟動BT Comet的主程式,接下來指定好要儲存的路徑後,程式就會以BT的方式,來下載你所需的檔案。

理論上,實際傳輸速度是ISP提供頻寬的10 %,所以家裡若是下載 2MB、上傳 256KB 的ADSL,理想狀況下,BT下載的的速度可以高達 200 KB/s 以上,非常適合用來傳輸體積特大的影音檔。而BT本身支援續傳,所以碰到連線中斷的情形,將程式重新執行即可。

其他要注意的就是調整BT Comet的選項設定,最好依自己的網路頻寬,對傳輸速度稍加限制,避免影響到其他正常的網路使用。BT Comet的主畫面裡還提供許多 BT 相關的網站連結,方便用戶找尋各種相關的網路資源,不過都是以大陸地區為主。

凡事有得必有失

說了半天,BT 這麼好用,現在網路頻寬一直在增加,搞不好那天WINDOWS會把它內建吧??這個就想太多了,不過,BT軟體在使用上確實有些問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網路上一直有人說,BT對硬碟不斷進行讀寫的動作,會直接影響它的壽命。這個問題已經有許多專家出來反駁,BT 和任何應用程式,甚至包括 Windows 本身一樣,都會對硬碟造成的耗損,不過嚴重性可能還比不上不良的使用習慣。要減緩這種情況很簡單,定期清理機殼內的灰塵,使用磁碟重組,避免機身的搖晃、震動,和不當的斷電,注意電腦的散熱,讓它適度休息,應該就能長保硬碟穩定。

BT 程式本身的最大困難是它對頻寬的驚人需求。最近有位網路趨勢觀察家寫了一篇名為《頻寬飢渴症是一種假性疾病?》的文章 (http://www.digitalwall.com/),相信它的內容一定會讓很多BT玩家嗤之以筆。根據teleGeography,一間電訊研究機構的報告,2004年後,全球對網路頻寬的需求爆增了42%,尤其在亞洲地區。許多專家把原因歸結為 P2P 軟體的使用,這其中又以影音檔案的傳輸為大宗,三成以上是超過 600 MB 的大檔案。如此一來,迫使 ISP 必須快速擴充現有的線路設備。

實際上,國外很多 ISP 對BT早已不堪重負,透過法律手段查封了很多BT 伺服器,但考慮到用戶的需求和反應,大部分 ISP 沒有採用封殺BT端口的做法,而是採用一些在設備上加掛監控軟體的手段控制相應的端口,限制寬頻流量。在台灣,包括中華電信、Seednet、Giga等,實際上都已經開始限制BT傳輪的封包流量。HiNet在七月時就明講,他們現在在特定時段會控管來自大陸的P2P流量,降低P2P應用的頻寬優先使用等級。所以當你覺得原本很順的 BT 下載速度突然變慢的時候,別懷疑,那是自然現象,不必再費心去找其他加速的外掛程式了。

真正和BT 使用者切身相關,而大家通常不自覺的問題是「侵權行為」。承認吧,現在BT 最大的用途都是拿來抓整部影片,目前幾乎沒有任何影視業者提供網路下載的服務,如果玩家不知道自己在使用盜版,似乎是有點說不過去。

過去使用FTP或者HTTP伺服器提供盜版下載的網站,經常會隨著人氣升高而遭到封殺;而在 P2P 的世界裡,所有的用戶都可能是盜版的提供者,封殺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務」。BT的下載速度使得其他 P2P 軟體相形見絀,讓這個問題變得更加明顯。

之前對司法施壓對力的是以IFPI為代表的音樂業者,可是在Napster、KURO這些線上音樂服務的規範清楚後,現在有逐漸轉移到影視業者的趨勢,圍剿 BT 的動作愈來愈大。第一椿就是香港海關在今年一月逮捕了一名以BT 上傳三部版權電影的男子,為全球首例,許多國家都計畫採取類似行動。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也在四月宣布,由於軟體本身的特性,使用 BT 下載時,使用者同時也在進行公開上傳的行為,所以自然就構成侵權行為。七月初,美國美國唱片工業協會(RIAA)控告Grokster的P2P軟體業者勝訴,讓這個議題又開始升溫。

回想過去,IFPI 對台灣檢調施壓,進入行成大宿舍搜索,並對學生提起告訴的例子。雖然網路上也有 PeerGuard 之類的軟體可以隱藏使用者的 IP,不過任何網路通聯都會流下記錄,理論上都可以查到原來的使用者。我們並不是要唱衰大家,而是提醒,玩家在使用 BT 的時候要有自覺,那一天有可能會惹上不必要的官司麻煩。

地下秩序顛覆舊主流

儘管 Bram Cohen 聲稱BT 的原始目的是為了讓使用者有更好的網路資源分享方式,目前演變為非法軟體、影音資料的重要散佈工具卻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不是許多共享軟體或是 Open Source 資源也是利用同樣方式來散播,依各國司法體系現在的趨勢,Cohen 本人可能老早被起訴了。因此,如何善用 BT這把雙面刃,端看使用者自己拿捏。

回顧過去,新科技誕生總是引起舊產業的結構波動;不過自由市場的最大好處就是它吸納百川的龐大潛力,就像KURO 現在大體上已經解決之前的法律糾紛;「若打不倒對手,就和它合作」,未來這些版權所有者會找出什麼樣的商業模式,讓BT 可以合法獲利,是一個值得觀察的課題。

 左岸漫步
  數位時尚•電子創世記 第一章
【文/鄭運鴻(工業技術研究院創意中心計畫主持人)】

起初,神創造天地。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舊約聖經•創世記 第一章

曾經,我們活在造物主所創造的天地裡,無論造物主所指為何。然而,在上一個世紀間,人類對世界的認知結構卻悄悄經歷了一場開天闢地般的變革──這次,憑藉的不是信仰,而是科技;依賴的不是神力,而是電力。

回顧歷史,我們從來都是生活於一個單純被創造的宇宙之中,整個人類文明史詩就建構在對「人定勝天」、「與自然和諧共存」兩個理想的追尋和擺盪之上。一方面,我們不斷嘗試改良這個「受造天地」;另一方面,我們也從不放棄創造一個個屬於「異度時空」的人造烏托邦。

科技,是人類向造物者炫耀自己價值的有力工具,科幻鉅作《2001 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的觀點可為佐證:人類科技以手中當作武器的獸骨為始,陸續征服了陸上、四海七洋,超越巴別時代的登天高度;直到電話網絡出現,我們更將自身物種社群與村落化的母星地球緊緊相扣、融為一體。拜「科技」與「電力」大能所賜,尋找「異度時空」的僭越夢想,再一次有了如虎添翼的助力。

過去,人類對「異度時空」的追尋留下許多記錄:從原初的「夢境」到想像的「神話」,從奧林帕斯、天堂地獄、大千世界到凌霄寶殿;即使人們一心嚮往之,卻依然身不能至,幾千年來,人們就這麼坐困在受造天地與夢境神話之內......

當電腦和網路於1970、80年代誕生,這些原本無奇的「另一種新玩意兒」在科幻創作的激盪之下,意外為我們接生了屬於自己的「異度空間」,也讓人類第一次脫離造物主的掌握,掙得了自己的「數位應許之地」。

1982年迪士尼出品的《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可說是一部見證此次革命的重要作品,它創造了兩項不朽的文明記錄:其一,它是電影史上第一部採用電腦繪圖(Computer Graphics)特效的作品;尤有甚者,它讓全人類第一次目睹了「電腦世界」這個神秘的未知領域,並首度嚐到了扮演造物主的甜頭!

《電子世界爭霸戰》建立了全新的「二元對立」世界觀:真實的日常世界VS人造的電子世界。有別於以往,我們第一次在現實世界之外見證了一個人造的新天地,而且也目睹穿梭於兩個世界之間的可能:人類(使用者)以「造物主」的姿態君臨軟體(程式)所「生活」的電子世界──一種全新的「科技創世體驗」。

於是,人類開始致力並著迷於數位化「異度時空」的創世大業,憑著虛擬實境、網路模擬,藉著電影電視、數位遊戲,一步一步地架起兩個世界之間的橋樑。懷抱著類似聖經《創世記》裡神造天地的熱情,今天的人們終日遊走在電腦、網路、衛星和手機之間,陶醉穿梭於數位的時空之內......

我是你們的領航員,即將帶著眾人踏過數位紅海:從《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裡窺探不遠未來的科技狂想;在《全民公敵》(The Enemy of the State)中經歷無所遁逃的電訊網絡;從《駭客任務》(The Matrix)裡體驗虛實難分的程式幻境;在《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中接受人機介面模糊混沌的後電子時代震撼教育......

歡迎光臨這座由人類所一手打造的數位聖域──無論是現實還是虛擬!

(為尊重原作,本刊並未刪修;本專欄為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訊息公告

奇門鮮課徵文中

你上過哪些特別的課?無論你正在唸大學或早已畢業,都歡迎你將這些新鮮、驚奇、讓你大開眼界的特別課程介紹給大家,分享也好,回味也好,快來投稿吧!錄用送小禮喔!>>前進徵文!!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有料充電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money | stars | job | data |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