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S.Roach】
晶片巨人英特爾在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產品中正式發表下一代的超低功耗處理器Atom,Atom系列包含了代號Silverthorne與Diamonddrille兩款,以45nm製程生產,1.8GHz時脈,面積不到25mm2,保有Core 2 Duo的指令集,而最重要的是,功耗最高只到2.5W
低耗電處理器百家爭鳴
晶片巨人英特爾在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產品中正式發表下一代的超低功耗處理器Atom,Atom系列包含了代號Silverthorne與Diamonddrille兩款,以45nm製程生產,1.8GHz時脈,面積不到25mm2,保有Core 2 Duo的指令集,而最重要的是,功耗最高只到2.5W,足以徹底革新掌上電腦的設計精神。
低功率CPU這名詞,之前一直都與英特爾扯不上關係,與AMD距離也很遙遠,大家對他們CPU的印象是效能超高,頻率催到最快,而CPU頂上的散熱風扇也吵到無怨無悔的地步。其實這是在追求性能時必經之路,根據物理原則我們知道,CPU內部的電晶體用電荷堆積的程度來代表數位0與數位1,當改變狀態時會把之前的電荷排放掉,同時產生熱量,所以工作頻率越高的CPU,排放熱量的頻率越快,溫度也隨之上升。
這兩間公司的CPU策略大約是這樣的,先開發出時脈更高的CPU,用電力換取性能,至於運轉時增加的廢熱,就交給更好的散熱風扇來解決。等到這個設計穩定後,以新開發出來的製程,解決漏電等問題,電力也省下不少,剛好轉給筆電使用。在雙核心之前的CPU,動輒70~80W的功率消耗,現在的數字小一些,以AMD來說,包裝盒上都會標示像45W這數字,只比現在筆電主流Core 2 Duo的散熱設計35W高一點。
非X86架構的ARM處理器
大約在18年以前,有間英國公司認為CPU不一定要往追求極致性能設計,也許犧牲一些性能,不要跑那樣快,可以只靠少少的電力便做完工作,如果願意重新來一次的話,也沒有必要沿用普遍的X86 CPU架構。在當時其實很多人不認同這個想法,畢竟從第一台數位電腦打造好以來,就是在往極致性能不斷邁進,更何況省電也沒什麼意思,只要插頭繼續供電,就可以讓系統維持運轉。經過幾年的發展,市場證實了這間公司的想法是正確的,我們身邊有太多的東西沒有插頭使用,就算有,也希望是個安靜小巧的裝置,像是ADSL Modem與無線網路基地台,最好是乖乖躺在牆角,不要用風扇聲音來宣示自己的存在。
這間名為ARM的公司越做越大,到現在他的RISC架構CPU產品比英特爾更普及。以常見的網路產品來說,不論有線無線,裡面都需要一顆處理器控制網路資料的流動,而這晶片九成九是使用ARM處理器。至於使用ARM CPU的掌上型裝置,那更多了,絕大多數掌上型裝置都是使用ARM系列的CPU,從手機、PDA、GPS到任天堂的NDSL,幾乎是ARM的天下,只有少部分的廠商選擇使用MIPS CPU,例如SONY PSP,但X86 CPU幾乎是找不到了。會有這種生態分佈,主要是效率所決定的,使用電池系統最計較的就是效率,買手機與MP3隨身聽,一定會問充電一次可以運作多久,而不是CPU跑多快。
ARM的CPU可說一人獨佔了七成以上的低功率CPU的市場,尤其Linux作業系統移植到上面後,ARM+Linux就是嵌入式系統的代名詞,其他低功率CPU,像是MIPS CPU,市佔率就低了很多。
X86也需要低功率
一向注重效能的X86 CPU,在裝上電池變成筆電後,開始感受到低功率的重要性。現在電子設備日益普及,無線上網的需求更是到處都有,因此英特爾特地在2006年提出更輕一級的UMPC(Ultra Mobile PC)超行動電腦的概念;比一般的筆電還小一些,而比最大的手機大上不少,希望可以創造出另一種低價而方便攜帶電腦的市場。UMPC的創新概念並不多,最明顯的,是將筆電縮小在七吋的螢幕之下。
UMPC發展得並不如人意,在2008年英特爾再接再厲,又提出更輕巧的設計概念,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移動連網裝置。MID還是一台X86電腦,但螢幕又小了一些,在4.5至7吋間,而最重要的,是必須配備完整的無線傳輸介面,包含WiFi、WWAN、GPS、Bluetooth,甚至DVB無線數位電視。看到MID的系統應用照片,一般人都相信,英特爾是希望只要一台X86超輕電腦,便可同時取代市面上的手機、GPS導航器與隨身數位電視的功能。而要做到這件事,目前的 CPU仍然太過耗電,故開發了Intel Atom。
Intel Atom
與之前的65奈米製程比較,以英特爾最新45奈米high-k金屬閘極半導體技術為基礎所製造的處理器,不但更省電,而且性能更高。英特爾的測試顯示,與65奈米製程產品相較,新處理器能夠節省一半的耗電量;而在耗用相同電力的情況下,則能夠提升效能達38%。在全球使用者對行動式網際網路需求增加之際,新處理器可以促使行動裝置更加輕薄有型,也提升了電池續航力。
在Intel Atom之前,英特爾針對此市場所開發的晶片以A110與A100為代表,這處理器是90nm製程,而Atom跨過了65nm直接進到45nm,所以在製程上就差了兩代。A110與A100最高可以跑到400MHz外頻,內頻800MHz,功率在5W以下,一般是3W。不用比一些整合的性能,或是支援記憶體的大小,由工作頻率與耗電量,相信讀者可以知道英特爾在這方面的改進有多大。
Atom的正式名稱是Intel Centrino Atom處理器,支援雙核心Core 2 Duo指令集,也可以跑多線程Multiple threads,也就是可以與現有的X86作業系統相容,或是說,絕對可以如Wintel陣營所希望的,將Windows Vista在攜帶裝置上執行。由於Atom的功耗真的低到離譜的地步,比80486還省電,連風扇都不用了,電腦系統變得非常好設計,用料都不需要考慮高溫烘焙下是否變形,就算不給UMPC等裝置使用,光是拿來當桌上型電腦的處理器,也會大幅降低電腦成本,絕對是低價PC的首選。未來的低價PC,像是最近很紅的ASUS Eee PC或是電視機上盒,就可以用Atom來降低成本。
據說Atom價格應該是美金100元左右,比現在DIY市場大部分盒裝CPU便宜,不過這種裝置英特爾並不想留給玩家自己組裝,預設就是BGA包裝,也就是晶片底下有很多小錫球,要用專業機器才能焊接在電路板上。此外,英特爾家大業大,從來不孤軍作戰,都是派出軍團清剿對手,除了Atom晶片外,廠商還可搭配945GC北橋晶片與ICH7南橋晶片,都是低功率設計,一起降低耗電量。
UMPC的市場
上網成癮的讀者,一定巴不得身邊有台超輕薄電腦可以隨身攜帶,隨時無線上網,而且這機器還必須非常省電,廣告中的正妹總是帶著美美的筆電到處上網,可沒看他們身上綁著變壓器與幾公尺長的延長線。從今年起各種隨時上網的小電腦,不管是Eee PC、UMPC、或是最新的MIDs,將會大量出現,而這是受惠於CPU技術的進步。
Intel Atom的推出,可看得出這個市場已經值得各大公司爭取,英特爾現階段的目標是UMPC或MID之類的裝置,設定執行Vista,所以不但非X86莫屬,而且性能不夠好的CPU還不夠格。至於再更小的裝置,目前是由ARM所盤據,兩邊並不會互爭地盤,然而,若兩年後英特爾的22nm技術成熟,可以將Atom的耗電量降到比擬ARM的水準,那就很難說了。
其實最有可能影響這個市場的是蘋果公司,只有他可以創造出一隻單價超貴的iPhone手機,又在一年內賣將近千萬支,如果未來蘋果成功一統桌上與手持裝置的作業系統為Mac OS X,那其勢必需要英特爾新的低功率X86相容晶片,而且一旦順利進入市場,Nokia等手機廠商就難以將之排除在外。另一方面,Google所發佈的Android平台也有這個可能性,如果有超級應用軟體可以讓使用者對於X86系統的需求增加,也會有同樣的功效。
說了這麼多低功率CPU,筆者最後想補充的是,一台電腦並不只有一顆CPU在耗電而已,像是LCD的背光模組,硬碟機的馬達,都是可以跟CPU相比的。很久以前,有一間叫做Transmeta的公司,設計了與X86相容的特殊Crusoe處理器,運用一些技術讓X86程式碼執行在非X86架構上,號稱犧牲一點性能,便可大幅降低耗電量,但實際產品完成後,使用者卻發現,由於消耗系統七成電力的其他零件並未降低耗電量,犧牲性能所換到的電池壽命根本不划算,也許每次開網頁要慢一兩秒鐘,而總使用時間才增加半小時而已,這在購買前需要再三比較的。
X86架構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個人電腦,統稱X86架構,意思是說這是從8086開始一脈相傳的設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英特爾與AMD 的CPU其實已經不是當初架構,但仍確保可以執行當初的程式。世界上有很多種不同的CPU系列,像是手機與相機其實都是一台小電腦,但他們就不用X86。每種CPU都有自己的特性與為其開發的作業系統,使用X86的廠商,通常是為了使用Windows與對應的程式執行。
【digitalhome 第106期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