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是國內政治新聞雜誌的第一品牌,閱讀【新新聞電子報】,讓您洞悉局勢變化,成為時代領袖! 【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

☆★【☆科普探索.無限可能☆】科普漫遊精選叢書★☆

第485期 2018/08/25

拯救或毀滅世界的十種新創科技

  趨勢科技版的《如果這樣,會怎樣?》
  意想不到的未來,就在眼前!

拯救或毀滅世界的十種新創科技


  未來,這世界到底會變成怎樣?
  為什麼距離首次登月已經這麼久了,我們還沒有在月球上建立殖民地?
  為什麼許多我們期盼已久的科技,還沒有成真?

  《拯救或毀滅世界的十種新創科技》帶你預見未來,
  細數十種眾所矚目的發展中新興科技,
  例如上太空要如何變便宜、我們要如何利用太空資源、
  醫學會不會走到為個人量身訂製的境界、
  3D列印有沒有可能解決器官移植的問題,
  我們能不能為大腦編寫程式,讓自己更聰明?

  作者用逗趣的漫畫與幽默的解析,
  說明這些科技目前進行到哪裡,
  它們繞了哪些冤枉路、走了哪些死胡同,
  怎樣會把這世界搞得一塌糊塗,
  怎樣才可能讓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拯救或毀滅世界的十種新創科技

  生物列印

  新肝臟列印就有,讓我們乾杯吧!

  想像有一天你一覺醒來,感覺疲憊不堪而且很想吐。等終於吐完了,你照照鏡子,發現眼睛和皮膚有點黃黃的。你把兒子叫來,他趕緊開車送你去醫院。幾個小時後,你的醫生進來,臉色凝重。你需要新的肝臟。

  「嗯,」你心想,「找個肝臟會有多難?我認識的一大堆人都有肝臟。」你瞧瞧護理師。不行......太小了。你瞧瞧醫生。不行......太老了。你瞧瞧你兒子,眼神一亮。他搖搖頭。

  「老爸,我小時候打少棒時,你如果多來看幾場......」

  所以你走投無路了,只好加入等候器官移植名單,名單上目前有十二萬兩千多人。不過,你運氣很好,排隊等候肝臟的只有區區一萬五千人。

  根據你的所在位置、健康情形、年齡等因素,可以預期的是,你等候的時間少則數月、多則三年。通常肝臟會先給病情最危急的人,這代表你可能要等到病情從「很糟」變成「糟透了」,才能獲得優先權。而且不行!不准為了早一點得到肝臟而拚命喝酒。

  名列器官移植名單,不一定代表你會及時得到肝臟。美國每年有八千位等候器官的人死亡。不過,假設你是家境富裕的美國人好了。你肯定有更好的選擇。你可以成為醫療觀光客去其他國家,付錢叫陌生人把部分的肝臟「捐贈」給你。

  你可能要考慮一下肝臟是哪裡來的。或許你根本不用考慮。比方說,如果你去中國,你的肝臟可能是來自被處決的死刑犯。

  即使你能接受器官買賣的觀念,而且知道器官是人家自願捐贈的,那你可能要想一下,如何定義「自願」。有證據顯示,在這樣的體系裡,最常見的器官捐贈者都是指望還清債務的窮人。

  通常這些人得到的報酬會比當初講好的還少,而且到最後反而會更窮,因為他們的工作時數變少了,或是因為拙劣的手術影響了健康。

  所以你又回過頭來找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乞求他們施捨一點肝臟。肝臟具有相當神奇的再生能力,所以你不需要整個肝臟。「拜託啦,」你說:「只是一小塊肝臟而已嘛!」

  在你對自己二十年前錯過一場重要的少棒賽表示由衷的悔意之後,你好不容易說服你兒子捐贈。結果,你發現他和你不相容。哈!所以你沒去看那些少棒賽是對的。道歉收回。

  假如你很能撐,總算等到死者捐出的器官,恐怕還是得一輩子服用昂貴的免疫抑制劑。由於器官不是你的,你的身體一開始可能會視它為異體,因此你的免疫系統會攻擊它。免疫抑制劑容許肝臟留下來,但是因為抑制了免疫反應,這些藥也會讓你增加感染的風險。

(本文為節錄,完整內文請見拯救或毀滅世界的十種新創科技


 科學家與媒體都覺得彼此難溝通?「新興科技媒體中心」來架橋

科學新聞由Pansci.tw泛科學提供

文/知識大圖解

從太陽能板到芬普尼毒雞蛋各種科學謠言不斷發生,為了化解科學風險溝通上的問題,國際上紛紛成立「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 SMC)。

第一間科技媒體中心最先於 2002 年在英國成立,其致力於提供更可靠、更迅速的科學訊息,來回應媒體的提問與討論,並強化科學風險溝通。《衛報》記者伊恩·桑普爾 (Ian Sample) 表示:科技媒體中心,針對各種科學訊息提供不同專家的評論意見,提供記者更方便及多元的科學資訊獲取管道。

陸續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美國、德國,也紛紛成立相關機構。

強化科學風險溝通場域 提升社會科學風險議題共識

《毒雞蛋來源「芬普尼」標準將放寬一倍!?》、《原來太陽能不是乾淨的能源!?》這些時常在各大新聞報導中看到的驚悚標題,往往令民眾坐立難安,同時也懷疑政府的風險治理能力。

這些似是而非的新聞資訊,可能來自於媒體對科學新聞的不重視,以及各領域學者在科學風險溝通上並不夠充分。

然而現今的科學風險爭議,往往不再僅侷限於某個單一特定的專業領域。跨知識領域的議題,再加上公部門管制分工等因素,科學風險爭議的理性討論就變得更困難。

從近期發生的「雞蛋遭到芬普尼污染事件」到「太陽能板製程污染爭議」,都可以發現科學風險事件具備了跨界特質,該如何處理跨學科的爭議事件將會是改善臺灣科學風險溝通場域的關鍵。

(本文為節錄,完整內文請見 【Pansci.tw泛科學】
科學家與媒體都覺得彼此難溝通?「新興科技媒體中心」來架橋



 

歡迎您完整轉寄本報,將優質科文知識介紹給您的親友,但未經授權請勿轉貼節錄於其他用途。

科學文化頻道 及 科文知識報
是由天下文化製作發行 所有內容著作權屬於天下文化及相關著作權所有人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04台北市松江路93巷1號2樓 
TEL:886 2 26620012      FAX:886 2 26620007     與我們聯絡:
 service@cwgv.com.tw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