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09/12 第40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一名孕媽咪因為胎位不正,正躺在病床上,而此時醫師進入鏡頭前,開始徒手幫她進行胎位轉正,只見錄影約過了2分鐘,觀看超音波時,胎兒的頭轉為朝下,這位準媽咪終於可以自然產了!

top

胎位不正但是好想自然產,可以使用體外轉胎術嗎?

嬰兒與母親

文/林靜莉

 

 

體外轉胎術真的這麼神?!

在正常情況下,懷孕約28∼32週時,胎兒的頭會逐漸朝下轉為正胎位,然而若是遇到臨盆時,胎兒的頭仍然尚未轉正,通常得選擇剖腹產。

不過日前國外傳出一則影片,內容是一位孕媽咪因為胎位不正,而專業的醫師正徒手幫她進行胎位轉正,此技術又稱為「體外轉胎術」或「胎兒外轉手術」。

對此,禾馨醫療營運長暨禾馨婦產科院長林思宏表示,一般來說,會想採用「體外轉胎術」的孕婦大多屬於希望自然產的媽咪,然而此技術不一定會成功,需端看是否為第二胎以上、胎盤位置等,以下分別說明。

適合族群

林思宏醫師表示,由於體外翻轉術是利用外部力量,徒手將胎兒翻轉成正胎位,因此適合第二胎以上、沒有前壁胎盤、胎兒姿勢屬伸腿臀位式的孕婦。

第二胎以上

體外翻轉術的成功機率與肚皮鬆緊度有關,而肚皮鬆緊度依據胎次而有所不同,以第一胎來說,由於是第一次懷孕,因此肚皮也較緊,成功機率僅30%,第二胎以上則有70%。

胎兒姿勢

若想施行此技術,則不能有前壁胎盤的狀況,也就是胎盤不可靠近肚皮的位置,這是因為施行此術時是推壓肚皮,若胎盤接近肚皮,手部推壓時就會推到胎盤,如此可能會增加出血、胎兒窘迫的風險。

胎盤位置

一般來說,胎位不正大略可分為以下3種,包括伸腿臀位(frank breech)、不完全臀位(incomplete or footling breech)、完全臀位(complete breech)。

其中第一種的伸腿臀位適合體外轉胎術,這是因為此時胎兒的臀部在下、兩腿在上,身體呈現蛋型的跳水姿勢,有機會轉為正胎位。

但若是另外兩種則不適合,其中不完全臀位指的是雙腿方向不一,若強行自然產很有可能使其中一腳先出來,另一腳或身體卡在產道;完全臀位則是兩腿屈膝盤踞在媽媽的骨盆腔下方,不易通過產道,因此不適合體外轉胎術。

施行方式

施行此技術的時間大約落在34∼37週,此時胎兒位置以大略抵定,較適合轉胎。

林思宏醫師表示,他大多會利用門診時間直接幫孕媽咪轉胎,然而轉胎時因為會相當用力,且也會刺激子宮收縮,因此會先讓孕婦服用安胎藥,幫助子宮放鬆再進行。

轉胎成功後也會幫孕媽咪裝上胎心音監測器,觀察30分鐘,若一切正常就可讓準媽咪安心回家,倘若有異狀則會再做進一步檢查。

症狀與風險

由於轉胎時為了讓胎兒翻正,因此一定會用力推轉肚子,孕媽咪除了會感覺疼痛,另外也可能會引起破水、胎盤剝離等狀況,雖然風險值只有1%,但林思宏醫師表示,施行之前一定會先向準爸媽說明可能的風險,以及可以應付緊急狀況才會實施。

 

更多即時育兒新聞,請參考【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

top

該為寶寶存臍帶血嗎?1分鐘看懂臍帶血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作者/戴筠

自從去年(2018年)9月間質幹細胞治療被批准上路,臍帶血儲存再次成為親子圈的熱門話題。臍帶血可以治療哪些疾病?目前的治療優勢與未來發展趨勢?我們邀請3位專家一次解答爸比媽咪的疑惑!

更多完整精彩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

top

戒菸不成反抽電子煙上癮,嬰幼兒中毒人數猛飆高

採訪撰文/林靜莉

小楷是一位新手爸爸,自從年初兒子出生後,他就決定戒掉10年菸癮,改抽電子煙!然而每次抽電子煙吐出的一大坨煙霧,不僅讓太太覺得困擾,連帶也使兒子暴露在毒霧之中。

更多完整精彩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

top
 

【雜誌小明星徵稿】Mababy 照片大募集

【專欄】不是只有打他才是體罰!這些事家長可能都做過,小心對孩子造成難以抹滅的傷痛

【封面花絮】Janet Egan,用美食譜出時尚生活

【雜誌訂閱】超值熱門專案∼老客戶加贈3期!

【試用情報】限量育兒好禮免費送!快來報名體驗



top
學校不說的秘密/不正常的「教學正常化訪視」
依據國民中學教學正常化視導實施計畫,視導學校採隨機抽取,於抵達前一小時通知,每所學校視導時間,以一日為原則,提前1小時通知的理由,是要讓行政人員有時間整理相關的視導資料電子檔,同時也能看到教學現場最真實的那一面。

別怕關節炎 多動才會健康
《美國公衛期刊》一份報告指出,少動的關節炎患者兩年內就會喪失諸多身體功能。患者為了控制疼痛,刻意減少肢體活動,而不知多動反而可以延緩身體機能衰退。任何活動都勝過久坐不動。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