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完產假、育嬰假後,寶寶自己帶?給別人帶?
孩子出生、放完產假或育嬰假後,爸比媽咪面臨一個重要的決定,寶寶要自己帶?還是交給別人帶? 有人認為「童年只有一次,能自己帶,就要自己帶。」也有人認為,「媽媽(通常是主要照顧者)不一定要為孩子犧牲,可以回職場繼續實現自我。」你怎麼看呢?
文/ 江睿毓
幾個方向,提供爸比媽咪們思考
自己帶還是給別人帶?上圖整理出Dcard中前輩們的看法,以下幾個方向,也提供爸比媽咪們參考。
˙教養理念各有不同,每個人的條件也不一樣,父母覺得這樣做對小孩好,那就是最好的決定。
˙跟孩子相處的時間長短會帶給自己壓力還是快樂?抓住那個平衡點就對了。
˙經濟允許、有後援、不覺得煩就自己帶。
˙自己帶會很累,就請別人帶,寶寶回家時自己也能更有耐心陪伴。
˙若由他人帶,可找小班制的托嬰。或找找看只收兩個孩子的保母。
Q.自己帶或是保母帶,會不會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2歲前,幼兒的社交能力發展主要依賴與主要照護者的互動,因此,自己帶孩子或由保母照顧不會對幼兒的社交能力造成明顯影響。1對1的照養實際上有助於建立穩固的依附關係,這是社交能力發展的基礎。
然而,父母若擔心1對1照養無法讓孩子發展出社交能力,可以多帶孩子到親子館或社區公園,些都是促進幼兒社交發展的好場所。家長只需善加利用這些社會福利,孩子就能在多元的環境中學習與他人相處的技巧。
Q.自己帶寶寶,還會送托嬰嗎?
許多前輩媽媽的經驗顯示,自己帶寶寶到6個月、1歲或1歲半後,再送托嬰中心是常見的選擇。家長可以利用留停期間,觀察寶寶適應托嬰中心的情形,確保孩子順利過渡到團體生活。
此外,這段時間也是寶寶進入托嬰中心後容易生病的階段,家長可以更靈活地照顧生病的孩子,減少因請假帶來的壓力。因此,這種過渡方式既能滿足寶寶的成長需求,又能讓家長更好地應對托嬰中心帶來的挑戰。
Q.有些老師(托育人員)似乎不擅長溝通,家長可以怎麼做?
遇到不擅長溝通的托育人員時,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方法來改善情況:
1.主動建立溝通渠道:家長可以主動使用班級群組、聯絡本或定期面對面交流,這樣能保持基本的溝通,即使托育人員不擅長表達,也能獲得必要的信息。
2.提出具體問題:向托育人員提出具體的問題,例如孩子的日常活動、進食情況或情緒表現,這樣有助於引導對方給出明確的回應。
3.尋求協助:如果與托育人員的溝通不順利,家長可以尋求托嬰中心主任或管理層的幫助。他們可以協助改善溝通,或安排其他人員進行接手。
4.保持理解與耐心:每位托育人員的溝通方式不同,家長應保持理解和耐心,嘗試找到共同的溝通方式,以確保孩子得到良好的照顧。
如果以上方法仍無法改善溝通,家長可能需要考慮是否選擇另一個更適合的托嬰中心。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