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最大的盲點,就是希望孩子馬上聽我的話!
「你給我冷靜!」、「不要再鬧了!」當孩子情緒崩潰時,這些命令式語言不僅無效,甚至會讓孩子情緒更失控。心理師傳授15句話,幫助家長換個角度思考,理解孩子的情緒來源,調整自己的回應方式,讓孩子更快穩定下來,親子關係也更和諧!
文/ 江睿毓
5.「家長最大的盲點,就是希望孩子馬上聽我的話。」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希望他立刻冷靜、馬上聽話,但這種急迫的期待,往往會讓家長掉進幾個常見的陷阱。
陷阱1、更大的聲音壓制孩子
有些家長會提高音量、大聲吼叫,甚至威脅孩子,希望他們趕快安靜下來。但這麼做,不僅沒辦法真正幫助孩子調節情緒,還可能讓孩子學到:「當我想讓別人聽話時,只要比對方更大聲、用威脅的方式就行了。」
陷阱2、過度安撫、討好孩子
另一種極端是,家長為了讓孩子趕快停止哭鬧,選擇用物質安撫,比如給糖果、玩具,或是答應孩子的無理要求。雖然安撫孩子本身沒有問題,但如果只用物質轉移注意力,而沒有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孩子可能會認為:「只要我持續耍脾氣,就能得到好處。」
讓孩子學習,而不是單純「停止情緒」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不如把它當作一個學習機會。爸媽如果能耐心引導,而不是急著讓孩子「閉嘴」,孩子才能真正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親子關係也會更加穩定與和諧!
6.「家長要先安撫自己,才能幫助孩子冷靜。」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家長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黃郁珊心理師提醒,因為你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反應。
冷靜後,才能做出對的反應
當我們冷靜下來後,才有辦法理性思考:「現在最好的做法是什麼?」如果家長情緒激動,很可能會忘記自己平常和孩子討論過的應對方式,或是用錯誤的方法來安撫,結果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更失控。
先觀察,再同理
家長的情緒穩定,才能更清楚地辨識孩子的情緒,並給予適當的回應。如果我們自己都處於焦慮或憤怒狀態,可能會錯誤解讀孩子的情緒,比如直接說:「你又在生氣了!」但其實,孩子可能不是在生氣,而是感到挫折、不安,或需要幫助。
家長的情緒管理,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孩子會觀察並學習我們如何處理情緒,如果我們能夠在激動時先讓自己穩定下來,他們也能從中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
所以,當孩子開始情緒失控時,先提醒自己:「我要先冷靜,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家長能夠做到這點,孩子也會跟著變得更穩定!
7.「同理孩子的情緒,讓他知道你懂他的感受。」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