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女童滿心期待見網友,卻一步步掉進騙局
暑假才剛開始,苗栗一名12歲、剛國小畢業的女孩,在家滑抖音時以為交到了新朋友,沒想到卻掉進了「假交友、真詐騙」的陷阱。差點把她半年的零用錢全部送進詐騙集團的口袋!
文/江睿毓
假交友真騙財:抖音上的「帥哥男友」
這名女童暑假獨自在家,透過抖音認識了一名自稱是「經紀公司」的男子。對方聲稱要為她安排一位「帥哥男友」,然後就透過LINE讓她與「男友」聯繫。
聊天過程中,「男友」謊稱若想與女童見面,必須先向公司請假,因此要求女童到超商購買點數卡給公司。女童毫不懷疑,滿懷期待地遵照指示,前往超商購買了3000元的點數卡,並將序號傳給對方,首次因此受騙得逞。
超商店員眼尖出手,民眾、警方合力阻詐
初次得手後,詐騙集團得寸進尺,再次向女童提出要求,這次開口要她購買 8000 元的點數,聲稱只要這次完成,就能真的見面,還能收到禮物和請客吃飯。女童信以為真,再度走進另一家超商,準備付款。
由於金額較大,機警的超商店員感覺有異,便主動追問女童購買點數的用途,並請她打開手機聊天紀錄,從對話中看出明顯的詐騙話術,現場民眾也協助勸阻並報警處理。警方到場後耐心勸說,女孩這才驚覺陷阱,及時收回差點飛出的8000元。
孩子為何容易受騙?從「想交朋友」到「不敢求助」
事後,警方聯繫上女童家長,才發現這些錢都是孩子平時存下的零用錢。家長又氣又心疼,當場將她帶回家,並表示日後會加強網路使用的管控與陪伴。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上當並不是因為「笨」,而是判斷力還在發展,難以分辨網路訊息的真假。像「送禮、交朋友、帥哥男友」這類甜言蜜語,對孩子來說充滿誘惑,他們很難看出背後藏著陷阱。
更棘手的是,當孩子隱約察覺事情不對勁時,常因害怕被罵或覺得丟臉而選擇沉默,結果讓詐騙集團有機可乘。
提醒家長:信任+陪伴才是最強防護罩
暑假期間孩子使用手機與上網時間增加,與其嚴格禁止,不如多花一點時間和孩子討論「在網路上遇到奇怪的人怎麼辦」、「對方說要送禮物、見面,該不該相信他?」透過情境演練,讓孩子練習辨識風險。
建立起信任與對話,是最有效的防詐方式。讓孩子知道,就算遇到問題也可以安心說出來,不用擔心被責備,才是真正的防護網。
警方呼籲:詐騙手法不斷翻新,大人小孩都要提高警覺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