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9/04 第62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李佳穎每天看著兒子對他說:「媽媽好愛你,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說著說著,便忍不住流下眼淚。 更哽咽表示:「又又出生時,護理師把他放我身邊,我對他說:『謝謝你』,很感恩這一切。」雖然從備孕、懷孕、生產的過程很辛苦,但看著現在健康可愛的兒子,會覺得一切都值得。

媽媽餵影片「奶粉=2瓶可樂」,眾醫師批錯誤觀念

媽媽餵Mamaway一支「配方奶含糖量高如兩瓶可樂」的衛教影片,引爆輿論!多名醫師出聲:真的不要這樣嚇媽媽!

 文/游資芸

 


媽媽餵Mamaway影片:配方奶甜如可樂,寶寶易過動

知名母嬰用品品牌媽媽餵Mamaway因一支「配方奶含糖量」影片引發爭議!影片中指出,一瓶配方奶一半以上全是糖,「等於兩大瓶可樂」,讓多名醫師批「錯誤觀念」,並強調「真的不要這樣嚇媽媽」,會造成無法哺乳的媽媽內疚自責。

媽媽餵Mamaway在2025年8月26日發布影片內容,大致如下:

「你知道你給小朋友喝的奶粉,到底有多甜嗎,假設一瓶奶粉,它有一半以上,它全部都是糖,等於兩大瓶可樂,你有辦法想像你小朋友,每天喝的都是糖嗎? 

如果寶寶喝了這麼多糖之後,他會怎麼樣,糖越多,腸道裡面的益生菌就會變少,壞菌就會變多嘛,糖多的寶寶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很容易過動。」

對此,Icu醫生陳志金醫師在臉書中直言,影片中提到的「配方奶含糖量高、1瓶奶粉有一半以上都是糖,等於2大瓶可樂」、「若讓小孩喝奶粉,等於餐餐吃全糖」、「寶寶喝下這麼多糖,腸道裡面的益生菌就會變少,壞菌就會變多」、「糖多的寶寶,很容易過動」等重點,是「錯誤觀念」! 

陳志金醫師表示,「真的不要這樣嚇媽媽!更不要造成無法哺乳的媽媽的內疚自責!」 

禾馨醫療婦產科主治醫師蘇怡寧解釋,「一般嬰兒配方奶粉(Infant Formula)主要碳水化合物來源是乳糖(lactose),這和母乳中的糖分來源是一樣的,含量大約都是7%左右,是嬰兒能量的重要來源。」 

他進一步說明,如果寶寶有乳糖不耐症的狀況,才會另外使用特殊配方,「但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台灣法規目前對於嬰兒配方奶粉管理相當嚴格,對成分有明確規範,不可能有影片中說的事情!」 

蘇怡寧醫師強調,鼓勵哺餵母乳,這寶寶最天然的禮物,但對於某些不適合哺餵母乳的情況,配方奶就是另外一種選擇,「畢竟現代社會已經沒有奶媽這種東西了,情緒勒索真的母湯,胡說八道更是不可接受!」

兒科醫師:配方奶有法規規範,不等於含糖飲料

除此之外,小兒科巫漢盟醫師(阿包醫生)也在臉書發文:「並非每位媽媽的母奶都足夠,有品牌的配方奶要經過食藥署的查驗,確認成分比例符合孩子年紀的營養,核准後才能在國內販賣唷!」 

巫漢盟醫師以自己兒女為例:「我家的小包小喵也有喝配方奶!」他呼籲:「努力為孩子找尋適合配方奶的爸媽們,你們沒有錯唷!」

另一方面,同時身為兒科醫師、國際泌乳顧問和四寶媽咪的魚丸醫師,也對此議題發表看法,她認為母乳是「活的」,有抗體、有IgA等,都是現在配方奶沒有的,1歲前配方奶是仿照母乳設計,有「法規」規範,「但還是要看一下成份表,有的的確有加葡萄糖和玉米糖漿。」 

她認為,「沒有什麼最好銜接母乳的選擇,只要合法規、寶寶願意喝就可以(但還是要依需求餵奶不要灌,不管餵什麼奶),所以喝配方奶等於喝含糖飲料???(誒∼∼這張冠李戴太多囉!這是滑坡)」

媽媽餵Mamaway針對批評聲浪,發布五點聲明

媽媽餵Mamaway面對眾醫師和網友的回應和批評,在8月27日晚間發表聲明,表示看到大家的留言後,發布以下五點說明:

1. Mamaway 做為母嬰品牌,對於國內外育嬰的新研究、新發現,都會是我們在社群和媽媽們分享的素材靈感來源,但不代表這些是沒有依據的一派胡言或異想天開! 

2.媽媽餵不是哺乳協會,沒有刻板人設問題!提倡哺乳純粹是了解母乳就像核能一樣被誤導或被低估,希望能在奶粉被放大的趨勢下稍微平衡報導!畢竟配方奶利益龐大,自然鼓吹者眾。而試想:媽媽餵若為了營利目的,應該要考慮開始賣奶粉。 

3. 影片中沒有針對特定品牌或產品,但在2024年5月權威外媒報導仍有配方奶領導品牌因添加糖的問題被關注,如果有興趣可以多加研究 

4. 品牌重申:尊重媽媽們有切身環境因素考量,選擇配方奶是必要替代方案! 

5. 最後感謝蘇院長(蘇怡寧醫師)賜教。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

top

全職媽媽怎麼重返職場?重新啟動職涯的心理準備

文/ 江睿毓

「要不要回去上班?」這句話,是很多全職媽媽心裡來來回回打轉的疑問。 但這個決定不只是「找不找工作」那麼簡單,它同時牽動著自我價值、伴侶關係、家庭分工,甚至孩子的教養方式,也因此帶來龐大壓力。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

top

流感、腸病毒強碰,兒少腦病變風險高於成人!

文/ 游資芸

流感、腸病毒不可小覷,上週又增加兩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案例,感染科醫師也示警,今年秋冬恐流感雙病毒齊發,兒童的感染及併發重症風險都是成人的好幾倍,提醒爸媽先預防注意!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

top
 

【封面故事】李佳穎︱邊掉淚邊寫給初戀兒的情書

【名人家庭】曾之喬產後:腦袋像糨糊、幾乎沒餵母乳

【名人家庭】沈玉琳急性白血病發病:養生無法預防!

【雜誌訂閱】2025年9月號買起來!

top
數位聖母院 精準保存世界遺產
路透報導,微軟2019年起致力透過數位方式保存世界遺址與歷史事件,項目包括希臘奧林匹亞考古遺址、法國聖米歇爾山,以及紀念二戰諾曼地登陸80周年等。2024年,微軟與法國遺址數位化公司「Iconem」合作,完成了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數位孿生。

台灣味可頌的100種可能
來到台灣,除了珍珠奶茶、小籠包,請不要錯過可頌。有理念的烘焙師傅和創業者玩轉可頌的造型與風味,不僅有經典法式新月型的可頌,也有勇於嘗試加入台灣道地食材和新潮吃法的可頌。台灣「可頌潮」讓你看到台灣美食的豐富、多元,也讓可頌迷重新定義何為完美可頌!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