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與情緒的修行,全職爸爸的雙胞胎育兒專案
育有一歲一個月雙胞胎兒子「樂樂」與「多多」的他,以理性的思維、系統化的策略,以及對情緒的深刻覺察,帶著家人度過混亂的第一年。
育兒就像一個不會結束的專案,但也是讓他重新學會「感受」的一趟旅程。
文/江睿毓
兩個胚胎的奇蹟,意料之外的禮物
樂多爸爸與太太結婚五年多,原本並沒有特別想生小孩。後來因太太的意願,他們決定嘗試試管嬰兒。
原本只打算植入一個胚胎,但考量成功率,最後決定放入兩個。出乎意料的是,兩個胚胎都順利著床,這對異卵雙胞胎兒子因此誕生。
這對兄弟分別取名為樂樂與多多。「養樂多之旅」的由來,是在產檢時,護理師建議太太喝養樂多,利用甜味讓熟睡的寶寶動起來,因此留下了這個可愛的緣由。
轉職全職爸爸,體力與情緒的雙重考驗
在孩子約六個月大時,原本幫忙照顧的保母因觀念不合離開。「照顧兩個孩子體力上的負荷很大,我覺得由我來會比較適合,也覺得蠻有挑戰性。」於是他做了許多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向公司申請留職停薪半年,成為全職爸爸。
起初,他以為最難的部分是換尿布、洗屁股、哄睡等勞力活。「但後來發現,最難的是應付『雙倍的情緒』。」隨著孩子越長越大,個性越鮮明,「同時去顧慮兩個人的心情」成了每天最大的功課。
夜晚尤其艱難,「因為他們會一起醒,得同時泡奶、換尿布、餵奶,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
他笑著說,那時候真的是「特崩潰」,只能一直告訴自己:「有一天會過去的。」
理性策略,把育兒當專案來執行
為了讓生活不被雙倍混亂淹沒,樂多爸爸用「專案思維」帶孩子。「我會先想好這一天可能會遇到什麼狀況,然後準備對應策略。」他說。
「睡過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和太太透過「儀式感」培養睡眠習慣,包括固定的睡前洗澡、播放音樂、關燈,讓孩子知道「要準備睡覺了」。這樣的堅持在兩兄弟三、四個月大時有了成效,他們開始睡過夜!「一旦有一段穩定的睡眠時間後,其他的時間也就會比較好去管理了。」
樂多爸爸笑說,他真的把育兒當成一個「專案」在做。每天都會先規劃可能的情境和應對方法。例如,當他需要洗碗或上廁所時,會把雙人推車推到浴室或廚房門口,「讓孩子能看到我」,能安心看顧,也能順利完成自己的事。
情緒修煉,穩住自己,孩子就會穩
樂多爸爸坦言,自己過去脾氣「很暴躁」。成為爸爸後,他最大的學習,就是學會「穩住自己的情緒」。「父母的負面情緒對孩子是沒有用的,因為孩子只會接收到負面,然後回給你更負面的反應。」他說。
為了練習情緒覺察,他從孩子出生起就開始寫部落格。「我每週寫一篇,用文字整理這週的狀況,反思自己的情緒。」透過寫作,他學會觀察自己的反應,懂得在發怒前停下來思考。
他也常提醒自己:「既然生小孩是我們一起的選擇,就要理性面對。」這句話成了他面對日常崩潰時的定心丸。他相信,當自己能穩下來,孩子自然也會跟著安定。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