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無法證實接觸大自然、冥想和運動確實能讓人感到快樂。圖為一名男子在海邊冥想。圖/美聯社 |
|
|
不少自助類網站和報章雜誌分享,冥想、運動和接觸大自然會讓人心情變美麗,不過,一項最新研究表示相關文獻缺乏強而有力的證據,不是關聯性薄弱就是結論模稜兩可。歸根究柢,無非是心理學界老一輩治學方法有問題──對寒酸的樣本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研究人員美化數據自圓其說。
《華爾街日報》報導,幾年前,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鄧恩(Elizabeth Dunn)受訪被問到,新聞報導談到的快樂秘訣是否有堅實的證據背書?專攻幸福感研究的鄧恩竟一時答不上話,因為她同樣百思不得其解。為此,她決定攜手實驗室團隊找出答案。
鄧恩談到,在搜尋引擎上,比起發大財,一般人往往更想知道如何變快樂。至於心理學研究人員則更想知道解答從何而來?
鄧恩和博生佛克(Dunigan Folk)組成研究團隊,彙整搜尋引擎上「如何變快樂」的前10頁結果。前5大推薦活動分別是表達感恩、社交、運動、接觸大自然和冥想。
接著他們回溯這些活動如何影響心情好壞的文獻,一共彙整494份經過同儕審查的論文,深入了解實驗組受測者從事前述活動的表現以及和對照組的差異。經過具體分析,團隊率先排除研究設計不足的論文,沒想到僅存57份可供研究。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研究方法不夠健全,難以支持結論。而去蕪存菁後的研究都至少符合一項學術研究標準──擁有足夠規模的樣本數,或者研究員在分析數據前已然確立假說或研究計畫。
即便如此,這些研究依然無法證實接觸大自然、冥想和運動確實能讓人感到快樂,這些研究結果不是證據薄弱就是提不出決定性結論。「一旦仔細檢驗,證據就會一點一滴失去可信度。」鄧恩說。
另一方面,團隊發現,確實有「充分堅實的證據」顯示表達感恩會讓人感到快樂,也有「堅實證據」佐證和陌生人交談會讓心情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