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中,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將自己的情感更具體表現」,同學們往往腸思枯竭也找不到合適的步驟實現,以下針對如何將情緒具體化,進行3個基礎步驟拆解,跟著情緒的軌跡,慢慢找到解方。
辨識情緒與原因
寫作時需要清楚自己要表達的情緒為何?這一步是基礎,因為情緒如果僅是直觀描繪、缺乏原因,則會讓情緒落入自我呻吟,將無法使文章與讀者連結。例如:想表達的情緒是「悲傷」,那麼需要明確知道自己為什麼感到悲傷?甚至將事件緣由交代清楚,才可能使文意與情緒有延續。
運用「譬喻」
譬喻是將抽象情緒具象化的常用技巧。確定好情緒後,我們可以用一個具體的物體或情境來描述情緒,讓讀者能在心中形成畫面。必須注意的是,所選取的物體或情境需要普羅大眾皆能體會或經驗的事物或情境,如果必須要選擇不太常見的物件或情境,則需要將提出的關鍵進行細膩的鋪陳與敘述,以確保讀者都理解。
例如,想表達「失落」,可以說:「我的心像一片枯萎的葉子,隨風飄蕩,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去?」想要表達「恐懼」,可以寫:「恐懼像是一根刺,總在我的心中隱隱作痛。」
尋常譬喻能讓讀者感同身受,想像自己如葉子般無助或心像被刺痛的感覺。
利用感官描寫
情緒經常與我們的感官經驗相關聯。當情緒強烈時,通常會影響到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透過描寫這些感官經驗,可以將情緒具象化。
例如,想表達「焦慮」,可以寫:「我的心跳聲得像雷鳴般響亮,手心濕漉漉的,像是即將爆發的颱風。」想表達「憤怒」,可以寫:「我感覺一股熱血湧上心頭,耳邊聽到的每個字都像鋼釘一樣刺痛我的耳膜。」
這樣的描寫能讓讀者清楚感受到焦慮和憤怒的具體表現,而不僅是知道你內心情感的快樂或悲傷。
(本文由聯合報寫作教室提供) ●想知道更多寫作技巧嗎?《40週寫作覺醒影音書》不僅集結聯合報寫作教室專欄,更新增教師解析引導影音課程,只要跟著扎實完成40週的寫作訓練,就能擊破練習困境,聯合學苑教育商城現正優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