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左圖《遠涉帖》,章草三行,二十七字。右圖皇象的《急就章》章草、楷書各書一行。(圖/取自網路) |
|
|
談到三國,浮現在你腦海中的是戰場上的劍拔弩張、縱橫捭闔; 是軍帳裡的權謀機變、壯士豪情;或是小說《三國演義》中英雄豪傑的壯志情懷。 然而,誰能想像在這兵馬倥傯的另一端,一門優雅的藝術──書法,正默默、持續不斷的成長。
在時代動亂、生活艱困的環境下,人們應該不容易將心思放在藝術上,但事實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三國的書法承襲了前代的風格,仍然持續的發展與提升。
在那硝煙四起的年代,除了金戈鐵馬外,還有筆墨間的較量,當那些叱吒風雲的三國英豪放下兵器、拿起毛筆,他們筆下所書竟也能氣勢如虹,神采飛揚!原來,三國英雄也有書法魂。
魏、蜀、吳三國,分處不同的地理環境,書法藝術上各有獨自的特色。蜀國地處邊陲,對書法藝術不太關心,僅諸葛亮稍有書法名聲;吳國地處江東,經濟文化雖不如中原的曹魏,但比起蜀國又強一些,皇象是優秀的代表;三國中,經濟文化較發達,書法藝術發展得最好的,是位處中原的曹魏。那麼,我們就先從魏國說起。
●曹魏篇/楷書之祖鍾繇 以被當紙摹寫
鍾繇,是三國曹魏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在魏明帝曹叡時期,官至太傅,負責輔佐皇帝,後世稱他為「鍾太傅」。
鍾繇博學多才,有治國謀略,深受曹操寵信。在書法史上,鍾繇堪稱一代宗師,被尊為「楷書之祖」。他吸收各書家的優點,例如學習東漢善於篆隸的書法家曹喜、也學習專精八分書(秦代隸體的一種筆法,筆畫有波浪起伏特徵)的蔡邕,另外還學習善於行書的東漢書法家劉德昇,集合眾書法家的優點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風格。
他特別推崇筆畫線條有力量、具支撐感、有骨風的書法,對粗肥線條筆畫很反感,甚至用「豬墨」一詞諷刺它。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書法學習上非常勤勉。有個故事說鍾繇日夜練習書法,連睡覺時都在練習,他將被子當成紙張,用手指在被子上練習摹寫,都把被子畫破了。
鍾繇著名的作品《宣示表》、《薦季直表》等(墨蹟無傳,今多為刻本),筆法有規範、端正嚴謹,是書體由隸書自由寬扁的寫法,演變成楷書方正、規矩字體的重要橋梁。
●曹魏篇/曹操章草作品 專家列為妙品
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書藝如何呢?傳說,有座「袞雪」刻石,它橫寫在河中大石上,後題「魏王」二字,是曹操留下的書跡。除了這傳說中的刻石外,曹操沒有任何的傳世作品,僅憑「袞雪」二字,很難評論曹操的書藝,況且,有關刻石的真偽,眾說紛紜。有研究者評論「袞雪」二字,用筆疲軟、筆力孱弱,沒有魏國書法厚實古樸的風格,刻石上的落款也讓人質疑,曹操自己應不會稱自己為「魏王」,因此推測「袞雪」應為偽作,並不是曹操的作品。
雖然如此,有關曹操的書法造詣及他喜歡書法、珍惜書法人才的事蹟,史書是有記載的。書法家及書法品評著作──《書斷》,稱曹操的書法造詣:「尤工章草(隸書草寫而成的字體),雄逸絕倫。」書中將曹操的章草作品列為「妙品」。他用五靈丹救活了因得不到蔡邕筆法而捶胸致死的鍾繇。史書中還記載,曹操常與當時有名的書法家鐘繇、梁鵠、邯鄲淳、韋誕等人切磋書藝,他把梁鵠的字掛在軍帳中,細細揣摩、欣賞,夜裡睡不著覺的時候,還會起身品味梁鵠的作品,可見其愛書惜才之深。
從這些史料敘述,曹操的書法造詣好與不好?傳說的「袞雪」刻石是否為曹操的作品呢?答案已然呼之欲出!
●蜀漢篇/孔明 筆勢富有變化 張飛 以矛刻下隸書
轉向蜀國,文質彬彬的劉備雖是蜀漢的開國之君,但史書中卻幾乎沒有他書法方面的紀錄,反而記載他喜愛音樂與騎射。推測,劉備或許筆墨功夫普通,沒有特別的地方,自然不會引人關注。
那位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呢?宋代編纂的歷代書法作品評彙編《宣和書譜》中說:諸葛亮擅長畫畫,也會寫草書,他並不以書法聞名,但後世仍會珍藏他的書作,當時,宮廷收藏傳為王羲之臨摹諸葛亮之作的《遠涉帖》,便是其中之一。這幅書法作品筆勢自然富有變化,筆法流暢。透過《遠涉帖》,我們也能窺見諸葛亮書法的神韻。
有趣的還有猛將張飛的故事。據傳張飛在八濛山大勝張郃後非常開心,於是便以石頭代替紙張、矛代替筆,在石壁上刻下兩行隸書大字,內容與「立馬銘」相同。此說雖存爭議,卻也讓人津津樂道。
●東吳篇/篆隸草書 評價極高 書聖皇象 名副其實
至於東吳,不能不提到皇象。官至侍中(皇帝的重要親信)的皇象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他從小就鑽研書法,還向當時有名的書法家張超、陳梁甫學習,深受啟發,也學習到他們書法的精髓。
皇象的書法在當時非常有名,幾乎沒人能與他相比。唐代評論書法家與書法作品的著作《書斷》中,給予極高的評價。書中評鑑皇象的章草為「神品」,意思是說他的章草,技法與意境皆高,作品渾然天成、出神入化;他的八分書則被評為「妙品」,意境高,風格創新;小篆被評為「能品」,說的是他運筆技巧精熟、控筆能力很強。可知,皇象相當擅長且精熟於這三種書體,書法造詣精深。當時的人以「書聖」稱呼,是名副其實而非刻意吹捧。
皇象的《急就章》,筆法古樸自然,被認為是章草的典範之作,雖原跡不傳,但卻是歷代文人學習章草的重要法帖。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一個天下大亂、戰爭頻仍、腥風血雨的時代,書法藝術竟如此燦爛輝煌!
鍾繇奠定楷書的根基,曹操愛書惜才傳為佳話,諸葛亮筆下的自然神韻,皇象章草的渾然天成。我們讀三國、談書法,感受英雄豪傑們筆墨間剛柔並濟的精神風骨。書法,不僅是藝術的延續,更是三國英雄氣魄與情懷的另一種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