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IK AIR】與你分享更多與音樂相關的大小事,讓所有人都能毫無障礙的接觸美好音樂。 【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3/31 第14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科學少年 | 粉絲團
 
編輯的話 令人恐懼的,其實是未知
本期主打 病毒追緝令
好文推薦 便便上的怪奇植物
科學新鮮事
活動專區 全班來投稿!火熱徵稿中∼∼∼
防疫期間最「罩」刊物就是《科學少年》!現正週年慶訂閱最划算,在家也能更新最豐富的科學知識∼
   
令人恐懼的,其實是未知
《科學少年》總編輯 陳雅茜
新冠病毒造成的這波疫情,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結束?雖然臺灣相對平靜,但每天看著新聞裡不斷上升的病例數字,以及哪些國家又封城了,心中不免跟著感到疑懼。疾病與醫療本來就是《科學少年》關心的主題,在此人心惶惶之際,我們更自問,能夠為讀者帶來些什麼?

我想,那就是「知」!也因此在上一期雜誌介紹過〈新冠病毒是什麼大魔王?〉之後,科少編輯室立刻召開會議,討論如何把相關的科學知識做更基礎的介紹。在短短的時間裡,幾位編輯耗盡腦力,最後製作出長達18頁的封面故事〈病毒偵察室〉

現在,我們把偵察結果呈現在各位眼前。從病毒到底是什麼?如何致病?我們的身體如何透過免疫系統自保?到疫苗的原理⋯⋯整個寫作與繪圖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覺過去所學真是不夠用,但也釐清了許多模糊的觀念。

知識清楚了,病毒似乎也變得沒那可怕。從過去的天花、鼠疫、西班牙流感、SARS⋯⋯人類不知歷經幾次大規模的傳染病,但也紛紛度過難關,從中取得經驗、知識,為未來做準備。令人恐懼的,其實是未知。真心希望本期雜誌的介紹,能各位帶來知識的力量!

 
病毒追緝令
撰文/陳雅茜、盧心潔、陳怡軻
嘿!大家好嗎?

今年開春以來,許多人最關心的消息就是武漢肺炎了!新聞每天更新最新疫情,播報民眾搶口罩的狀況,強調洗手的重要,並且分享如何自製消毒水,學校更因此延後開學。導致這一連串焦慮的元兇,就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已有超過20萬人染病,數千人不幸喪生,還有許多人仍在醫院裡和疾病搏鬥。

聽起來,新冠病毒是個凶狠的大魔王,而且令人捉摸不定,說是來自蝙蝠,又說和穿山甲脫不了關係。科學家拚了命尋找抗原、確認抗體,想要找到治病新藥,更想開發預防疫苗。病毒,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為什麼會引發這麼多麻煩?《科學少年》知道大家都很關心,也很疑惑,因此派出特別偵察員,展開追緝病毒的行動。想知道新冠病毒的真面目,並了解如何保護自己嗎?請跟著偵察員的腳步,一起追緝真相!

病毒是什麼?

要理解冠狀病毒,得先理解病毒是什麼;而為了理解病毒,請先回想一下我們曾在課本或百科全書裡看過的細胞。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例如人類,全身上上下下由各種細胞組合而成,多達幾十兆顆。細胞就像小小的工廠,裡面進行著各式各樣的作用,像是合成必要成分、排除有毒廢物,還能一分為二,增加數量。這個微小的工廠結構精細複雜,基本上最外圍是細胞膜,最核心是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而膜和核之間則充斥著細胞質;如果是植物細胞,細胞膜之外還會有細胞壁。

不同生物含有的細胞數量不同,細胞結構也不一樣。例如細菌,是只有單個細胞的單細胞生物;而人類這種由許多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多細胞生物。不論是單或多細胞生物,都能自己進行新陳代謝、繁殖,在大自然中存活下去。

那麼病毒呢?

病毒無法獨立存活!甚至稱不上生物。它比一般細胞小千萬倍,要用電子顯微鏡放大數萬、甚至數十萬倍才能清楚觀察。可想而知,在這麼小的空間裡,能放入的物質也很少。

沒錯!病毒大多是球狀,稱為病毒顆粒,外側有外殼包覆,殼內有遺傳物質,有些殼外還有膜,但結構都很簡單,和複雜精細的細胞工廠完全不能比,當然也無法獨立運作。不過,病毒發展出一套聰明—或說是狡詐的辦法,讓自己可活下去並壯大族群,那就是寄生!自己做不到的,就靠別人來完成吧!

病毒一般無法在空氣或環境中存活太久,而是寄生在動植物細胞或細菌裡,被寄生的生物稱為宿主。但病毒怎麼寄生呢?首先,病毒不會隨意寄生,而必須找到對的「主人」。

當它附著在正確宿主上,會像擁有鑰匙一般打開一扇小門,有的是把自己體內的遺傳物質注入宿主細胞,有的是整顆病毒進入,再釋出遺傳物質。接著宿主細胞就被「綁架」了,轉而製造病毒的「零件」。當病毒零件準備妥當,會在細胞內自行組裝,形成病毒顆粒,然後突破細胞表面釋放出來。

但故事還沒結束,新形成的病毒顆粒會再感染其他細胞,重複相同過程,當一個又一個細胞受到感染、甚至死亡,宿主也就生病了。為了擴大生存的領域,病毒還會傳播,躲在生物排出體外的體液,像是口水、鼻涕,或是糞便等等當中,一有機會,就「跳」到另一個宿主體內作亂!

更聰明的辦法

病毒這樣四處掠奪,簡直像江洋大盜一樣嘛!宿主因而生病,狀況嚴重的甚至會死亡,但這樣對病毒來說是好事嗎?別忘了,宿主也不是好欺負的,還有免疫系統呢!我們身體裡有免疫系統可偵測作亂的病毒,把它們消滅。另外,病毒必須寄生在「活」的生物體內才能存活,所以宿主如果死亡,病毒就得尋找新的寄生對象;如果太多宿主死亡,病毒會愈來愈難找到對象寄生,最後隨之消滅。

所以,和宿主和平共處,也許是更聰明的做法,許多病毒就採取了這樣的策略。它們進入細胞後,並不急著產生更多病毒顆粒,而是把自己的遺傳物質混入宿主的細胞核內,安安靜靜躲藏在裡面。這種狀態叫休眠,也叫潛伏,不會引發疾病,可以躲過宿主免疫系統的偵測。當宿主身體狀況改變,病毒受到刺激時,才會甦醒過來,開始活躍。.....

是生物?不是生物?

戴皇冠的大魔王

大魔王之亂

魔性來自何方?

生態平衡的重要

人類病毒攻防戰

病毒入侵了,怎麼辦?

有備無患好方法:疫苗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20年4月 ]

 
便便上的怪奇植物
撰文/曾彥誠|企編/許雅筑
走入山裡的潮濕森林中,形形色色的植物映入眼簾,從地表的苔蘚與地衣,到聳立通天的樹木與附著其上的蕨類,形成一片綠油油的景象,令人心曠神怡,也有許多植物開出各色花朵,讓山林的色彩更繽紛。如果你在地面上細細搜尋,有機會發現幾株小巧可愛,渾身潔白、晶瑩剔透的花朵,棲身在枯枝落葉間,不過你也可能發現……花朵底下竟是糞便!不正是俗話說的「鮮花插在牛糞上」嗎?這是什麼怪事?

印象中,植物最主要的色彩就是綠色,像是新芽、葉子、莖、花萼等,綠色的來源是細胞裡的葉綠素,植物利用葉綠素來行光合作用,把吸收的二氧化碳轉成醣類,再經由維管束輸送到全身,這是植物主要的養分來源,而根部也會吸收土壤裡的水分和礦物質。

不過,有些植物完全不行光合作用,它們的葉子通常缺乏葉綠素,甚至不長葉子,所以外表看來一點也不綠,和我們印象中的植物很不相同。既然不能行光合作用自給自足,這些植物勢必得從其他地方獲取營養。其中一群植物會寄生在其他綠色植物上,吸取綠色植物的養分,就是一般所說的「寄生植物」;但森林底層的這群植物卻很奇怪,並沒有寄生在其他植物上,而是直接從土壤冒出來,它們通常非常嬌小,一株一株的,看似獨自生活,這樣如何得到養分呢?早期科學家推測它們是依靠根來分解土壤中的營養物質,轉化成養分而吸收,於是稱呼它們為「腐生植物」,行腐生生活的生物具備分解環境中養分的能力,像香菇這種真菌類就屬於腐生生物。由於動物排出的糞便,經過分解也可化為養分,那麼見到這些行腐生生活的怪奇植物在糞便旁,也就不奇怪囉!

這群不顯眼的怪奇植物,隱身在山林裡,鮮為人知,多虧了科學家和自然愛好者仔細發掘,才讓它們一一現身。到底有誰呢?來認識這些獨具特色的成員吧!

解開養分吸收之謎

人們最初認為,這些失去綠色、嬌小又難得一見的植物,就跟香菇一樣行腐生生活,所以稱它們為「腐生植物」,不過,事情不如表面所見那麼簡單!隨著更深入的研究,科學家才發現,在這些植物的根部底下,竟連接著真菌的菌絲,原來這些植物是從根部透過菌絲,吸收真菌的營養,真菌才是幕後一直吸收糞便養分的關鍵角色,真是誤會大了!

真菌與植物間的關係其實是一門大學問,科學家在四億年前的植物化石中,就發現植物根內充滿了真菌,顯示植物與真菌當時已共同生活。為何要共同生活呢?可能的原因是,植物從很久以前生長在水中,演化到後來生活範圍才漸漸擴展到陸地上,因此植物剛開始不容易適應乾燥的陸地環境,但真菌可以幫植物解決難題,只要植物的根和真菌的菌絲結合在一起,形成「菌根」,就能共享彼此的養分、水分和礦物質,這類真菌的名字就叫做「菌根菌」。.....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20年4月 ]

科學新鮮事
科學少年編輯部
毅力號「考照」成功,今年7月準備上路。

還記得在火星上漫遊的好奇號探測車嗎?它在2012年登陸火星,之後不斷執行探測火星氣候、地質及尋找水源等任務。現在,科學家為了更進一步探索這顆紅色星球,以好奇號為設計基礎,打造出新一代的探測車「毅力號」。根據NASA科學家的說明,毅力號與好奇號相比,設備升級了不少,而最重要的目標,是尋找火星上古老生命的痕跡。

毅力號和好奇號一樣配備六個輪胎,但耐用性更高,它還裝設多達23臺攝影機,能提供寬廣的視野及高解析度影像,而且可進行圖像處理,不論是彩色、立體或近距離成像,甚至是自行畫地圖,全都難不倒它。毅力號還搭載了兩隻「耳朵」,可偵測火星風;雷射光則可用於化學分析,研究火星的氣候與地質特徵。更厲害的是,它有一臺製氧設備,能將二氧化碳轉變為氧氣,如果測試成功,未來或許能供太空人呼吸呢!

至於尋找古老生命痕跡的任務,科學家認為,數十億年前的火星環境可能與地球更相似,除了有溫暖的地表水,還有較厚的大氣層與磁場,有利於單細胞生物生存。毅力號將利用它長達兩公尺的機械手臂及鑽頭,在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岩石區採樣,並送回地球進行研究。

目前毅力號已成功完成首次駕駛測試,預計在今年7月發射升空,並於明年2月登陸火星,地點就在可能存有古老生命跡象的傑澤羅隕石坑。不知道它會有什麼新發現呢?讓我們仰頸期盼!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20年4月 ]

 
全班來投稿!火熱徵稿中∼∼∼
欲帶領同學共同參與「全班一起來投稿」活動的老師,請填寫報名資料。每期將選一校之老師致贈教學所需當期雜誌(至多30本)。獲選之老師請於當月底前提供10件以上30件以下學生作品參加投稿園地。並提供200字以上教學心得與全班拿雜誌之照片。

[活動報名]

防疫期間最「罩」刊物就是《科學少年》!現正週年慶訂閱最划算,在家也能更新最豐富的科學知識∼
[查看詳情]
 
數位時代 必備10項行銷技能
數位行銷已是這時代莫之能禦的趨勢,但數位新趨勢、新工具持續演進,據天地人文創旗下職場專業教育品牌天地人學堂指出,數位行銷領域有10項必學技能,幾乎囊括現今主流趨勢。

用「降噪耳機」聽音樂 可避免被吃掉聽力?
近年「降噪耳機」正夯,不論是Apple推出的Airpods pro、Sony WF-1000XM3耳機,還是BOSE的抗噪耳機,標榜有主動式降噪、抗噪功能,可以讓使用者避免外界干擾,更健康的享受音樂,但它是否真的如此神奇?
 
 
遠流博識網 | 遠流俱樂部 | 遠流粉絲團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