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失的中國史》【八冊盒裝版】
作者為現任歷史講師,以生動活潑的白話描述,帶來最好看好懂的中國史故事!
從盤古開天的神話傳說,到封建王權最後的盛世
●最早的歷史,是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後人則運用各種方法,尋找前人的著述,發掘先人的遺跡,尋找中華文明的真相......
●從史前時代、信史時代、封建王朝、君主專制、少數民族王朝......本套書試著呈現一個完整的中華文明,用說故事的方式,期帶給讀者一個嶄新的視野。
以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為內容──《被消失的中國史》,全套八冊
第一冊 開天闢地到亂世智者/第二冊 合縱連橫到楚漢相爭/第三冊 鳥盡弓藏到赤壁之戰/第四冊 三國鼎立到混亂分裂/第五冊 隋唐盛世到安史之亂/第六冊 藩鎮割據到靖康之難/第七冊 十二金牌到靖難之變/第八冊 鄭和下西洋到最後盛世
你知道這些話是誰的嗎?這都是中國史上最精采的故事
●「你這個太陽啊,還是快點滅亡吧!我們寧可和你同歸於盡,也不要再受到這樣的荼毒啦!」
●「如果,我現在能夠立一個國君,買下一個國家,我做這個國家的丞相,您說,這樣可以獲利幾倍?」
●「依我來看,當今天下稱得上英雄的,就只有你劉玄德與我曹操二人而已啊!」
●「希望下輩子,那姓武的變成老鼠,我變成貓,生生世世扼住她的喉嚨!」
●「臥榻之外,全都是別人的地盤,這叫朕如何能夠安歇呢?」
【精彩書摘】第五冊 隋唐盛世到安史之亂
第二章 大唐建立與貞觀之治
不管從任何角度看,這位新皇帝──唐太宗的性情風采,都和當年的隋煬帝很像,隋煬帝喜歡聽好聽的,封德彝便以為,新皇帝也喜歡聽好聽的,不料這回竟然看走了眼,唐太宗與隋煬帝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在於他知道自己的不足,希望臣下能夠隨時上諫,糾正他的所作所為。
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唐太宗的歷史地位,走上與隋煬帝完全相反的方向。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唐太宗並沒有想那麼多,玄武門之變後,他下令逮捕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家人,將他們的兒女,全部殺死,還打算進一步殺光他們身邊的親信,沒收他們的家產,這時尉遲敬德表示反對,說道:「既然元兇已經伏法,就該停止殺戮,如果繼續殘殺,只怕事情會越鬧越大!」
「是嗎?」
「再說,將來的人,會怎麼看待玄武門的這樁事情,您得要好好想想。」
「嗯,你說得很對。」
於是他發佈命令,有罪者僅止於太子、齊王二人而已,他們的黨羽,一概不予追究。他做了很多收買人心的事,包括徵召李建成的舊部屬,對他們一概任用,藉此展現自己的豁然大度。
這些部屬當中,包括了當初極力勸說李建成先下手為強的魏徵在內。
唐太宗召見魏徵,問道:「聽說你當初曾經叫李建成殺了我,有沒有這種事?」
魏徵點點頭:「有啊。」
唐太宗眉頭一皺:「你為何挑撥我們兄弟之情?」
一旁的人都替魏徵捏一把冷汗,魏徵卻道:「假如太子肯聽我的話,也不至於落得今日的下場。」
唐太宗心頭火起,登時想要殺人,腦海中卻閃過那句:「將來的人,會如何看待這樁事情?」忖道:「這老小子才學高,脾氣硬,如果我重用他,肯聽他的話,將來的人們,必定視我為明君!」於是說道:「我與李建成不同,你將來好好跟著我,對我提出建議,我都會採納的。」
魏徵先是不大相信,後來唐太宗一再表現自己的誠意,時時召見,向他詢問政治得失,這才讓魏徵體認到:「良禽擇木而棲,士為知己者死,眼前這位,難道就是真命天子嗎?」
當時的人們,還沒有「忠臣不事二主」的觀念,原本的政敵,既然願意重用,魏徵也就毫不保留地展露自己的才學。與其說他是個才華洋溢的政治實踐家,倒不如說他是位能言善道的政治理論家,對於明君、昏君,他有一套精闢的想法,當唐太宗向他問起此事之時,魏徵答道:「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從前秦二世長居深宮,不見大臣,只相信趙高;隋煬帝剛愎自用,只信任少數奸臣,結果弄得天下大亂,自己還被蒙在鼓裡。」
「是啊,朕可不能像他們一樣。」唐太宗這才理解到,自己有朝一日,也會被別人拿來,和這些亡國之君擺在一起做比較。
「朕要當明君,不要當昏君!」這個信念驅使著他,讓他克制自身的慾望與先天上的不足,廣開忠諫之路,任用賢能,為往後的百年盛世,奠定良好的基礎。
明君與賢臣,魚幫水,水幫魚,他初登皇位不久,需要讓底下的大臣們瞭解這一點,魏徵瞭解了,但這還不夠,如果只採納魏徵的意見,那就成了偏信的昏君了,為此,他在上朝之時,盡量擺出和顏悅色的模樣,減少大臣們的畏懼之情,有一次,他準備將一個犯罪官員處死,大臣孫伏伽說道:「其罪不致死,陛下判刑過重,那就是濫加酷刑。」
唐太宗聽了,不但不生氣,還賞賜給孫伏伽許多田地,有人對唐太宗說道:「這樣賞賜,是不是過於豐厚呢?」
唐太宗笑道:「朕這是拋磚引玉,自從登基以來,從沒有人敢批評朝政,這次重賞孫伏伽,就是希望大家勇於提出自己的意見。」
於是,以魏徵為首,陸陸續續有許多大臣,直言上諫,當中有不少言語,甚至對唐太宗有所冒犯,惹得他十分生氣,但最後他總能虛心接受。
初即位時,封德彝擔任宰相,他普查天下兵府,發現有些折衝府兵源不足,建議唐太宗徵調年齡未足歲,但體格健壯的男丁。唐太宗表示同意,下令中書省起草詔令,送達門下省審核,再由尚書省執行,不料此一詔令送達門下省時,擔任門下給事中的魏徵不肯簽字,封德彝多次與他交涉,均未成功,只好把這件事,上奏給唐太宗知道。
唐太宗大怒,召來魏徵,聲色俱厲地說道:「這件事朕早已同意,你竟敢違背朕的旨意,偏要拒絕,到底是何居心?」
魏徵答道:「臣聽說把湖水抽乾了捕魚,可以把湖裡的魚全部撈盡,可是明年就沒有魚了;把森林燒光來打獵,雖然可以獵到許多野獸,但明年就沒有野獸了。如果讓這些少年都去當兵,將來誰承擔賦稅徭役?兵在精而不在多,貴在統帥得當,如果各軍府都是以一當百的精兵,又何必用年紀不足的人湊數?」
唐太宗沉思片刻,說道:「朕未曾深思熟慮,竟然犯下如此過錯,幸好有你出來指正。」下詔停止徵召令。
貞觀四年,公元六三○年,唐太宗準備前往洛陽巡遊,下詔徵調士卒,整修洛陽乾元殿,準備充作行宮。給事中張玄素上表反對,他說道:「陛下巡遊之日,尚未確定,就要整修宮殿,此非當務之急!隋煬帝興建洛陽宮殿時,勞民傷財,招惹民怨,當年陛下平定王世充,把洛陽城中規模宏大的宮殿都拆毀了,得到人民擁戴,如今還不到十年,為何又要重蹈覆轍?如今天下財富,哪裡比得上大業年間?而陛下準備走上隋煬帝的老路,如此一來的弊害,比起隋煬帝,恐怕更為嚴重!」
這篇奏表,把唐太宗罵得狗血淋頭,唐太宗當然生氣,把張玄素找來,怒氣沖沖對他說道:「你說朕比不上楊廣,比起夏桀,商紂又如何?」
這樣問話,威脅的意味頗甚,桀、紂乃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底下大臣稍有忤逆,動輒殺戮。張玄素毫不猶豫,立刻說道:「如果陛下執意要在洛陽興建宮殿,只怕將來的命運,就和桀、紂一般可悲!」
唐太宗嘆道:「好吧,是朕沒想清楚。」轉頭對身旁的房玄齡說道:「朕原以為,洛陽居於天下中央,各地朝貢,交通便利,這才作此打算,現在,張玄素把朕這麼罵了一通,倒說得很有道理,以後朕前往洛陽,乾脆睡在路邊,也沒有關係!」
房玄齡道:「大臣直言極諫,陛下查納雅言,此乃天下萬民之福。」
「萬民之福嗎……」唐太宗轉頭對張玄素說道:「你的意見很好,朕不是夏桀,不是商紂,也不會像楊廣一樣。」賞給張玄素兩百匹彩緞,張玄素拜謝而退。
唐太宗易於衝動的個性,讓他常常做出一些事情,給大臣上諫的機會,而他也總能虛心接納,為的是建立自己明君的形象。到後來他索性提升諫官的地位,讓他們可以參與朝政,更容許史官可以進入政事堂,旁聽皇帝與宰相的會議。諫官在旁,宰相不敢謊報政績,史官隨侍,記錄帝王公侯的言行,則是一種監督的作用。
有時候,諫官的意見不免觸怒龍顏,讓唐太宗回到後宮,仍然怒氣不息,他的皇后長孫無垢是出了名的賢后,總能化解唐太宗的怒氣。有一回唐太宗邁著沉重的步伐來到後宮,口中呼喝道:「總有一天要殺了這個老傢伙!」
「陛下要殺誰啊?」
「還不是魏徵!」唐太宗道:「朕給他機會讓他上諫,結果,這傢伙一逮到機會,就在朝堂上羞辱於朕!」
長孫皇后聽完,沒說什麼,轉頭進屋裡去了,沒過多久,又見她身著華麗朝服,站在後宮的院子裡。
唐太宗嚇了一跳:「你……你搞什麼名堂?」
長孫皇后笑道:「臣妾聽說,主明則臣直,如今魏徵性情耿直,正表示陛下乃是明君,臣妾這是向明君道賀來了。」
不愧是枕邊人,一句話敲進唐太宗的心坎裡,他轉怒為喜:「呵呵,照你這麼說,朕應該要好好賞賜魏徵才對啊!」從此他對魏徵更加信任。
姑且不論動機,虛心納諫、任賢用能,這是貞觀之治之所以出現的基本因素,在古代,沒有任何事物,可以約束一位皇帝,可是唐太宗卻被自己「想要成為一位明君」的信念所約束,這讓他做出不少後人看來有幾分可笑的事,好比他聽說關中地區發生蝗災,親自前往災區視察,竟當著大臣的面,抓起一隻身軀肥大的蝗蟲,說道:「蝗蟲啊蝗蟲,你將百姓的食物都吃光了,朕身為天子,真恨不得將你們全部生吞活剝!」說著,竟將活生生的蝗蟲塞進口中咀嚼,嚥下肚裡去,把一旁的大臣都嚇傻了。
唐太宗很早就注意到自己的歷史地位問題,為此,他十分重視史書的修訂,甚至還會干涉歷史的記載,這對後世造成了許多不良的影響,史書由朝廷修訂,逐漸喪失客觀性,成了帝王家譜,史官也只能為帝王服務,歌功頌德,這是中國傳統官修史學的流弊,唐太宗並沒有看見。
貞觀年間的歷史,有不少內容是出自史官的粉飾,當中不止一次記載,官員與死囚約定時間,讓他們回家省親,等時間到了,死囚總是自動回來受死,於是獲得赦免。
這樣的記載,無非是唐太宗為了讓自己博得仁義的美名,所捏造出來的事件,然而,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能夠有「想要成為一位明君」這樣的信念,又能把這樣的信念,化為他施行善政的動力,單憑這一點,後世的褒揚與溢美,唐太宗便已經當之無愧了。
總之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是唐代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邁向正常化的時代,中央官制與地方官制因襲隋代者多,自身創建者少,不過皆已從隋末的大亂中漸漸走上軌道;經濟方面,隋煬帝留下的大運河,在此時也逐漸看出它的功用,藉由四通八達的水運網,龐大的帝國內陸往來交通便利,經濟流通迅速,刺激農業的生產與商業的發展,讓整個帝國從殘破之中重新恢復實力。
《被消失的中國史》【八冊盒裝版】──本套書試著呈現一個完整的中華文明,用說故事的方式,期待帶給讀者一個嶄新的視野。
《被消失的中國史8:鄭和下西洋到最後盛世》 電子書版 Kobo 讀墨 漫讀 博客來 GooglePlay
《被消失的中國史7:十二金牌到靖難之變》 電子書版 Kobo GooglePlay 讀墨 漫讀 博客來
《被消失的中國史6:藩鎮割據到靖康之難》 電子書版 Kobo GooglePlay 讀墨 博客來 漫讀
《被消失的中國史5:隋唐盛世到安史之亂》 電子書版 Kobo GooglePlay 讀墨 博客來 漫讀
《被消失的中國史4:三國鼎立到混亂分裂》 電子書版 Kobo GooglePlay 讀墨 博客來 漫讀
《被消失的中國史3:鳥盡弓藏到赤壁之戰》 電子書版 Kobo GooglePlay 讀墨 博客來 漫讀
《被消失的中國史2:合縱連橫到楚漢相爭》 電子書版 Kobo GooglePlay 讀墨 博客來 漫讀
《被消失的中國史1:開天闢地到亂世智者》 電子書版 Kobo GooglePlay 讀墨 博客來 漫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