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客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bobo小天才.輕鬆玩教養】針對家長頭痛的學齡前教養問題開闢解決方案,讓家長輕鬆地教導孩子。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10/05第5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手札
公投期間你不孤單,熱線與你風雨同行
文章選讀
關鍵評論:反同志教育公投一旦通過,同志的無奈人生只會無止盡地延續下去
風傳媒:台灣這樣殺死男同志:國中上廁所遭丟鹽酸、自認活不過30歲 他們只盼社會「善待每個生命」
女人迷:為什麼公投之前,同志需要更多關懷?讓政治學研究說話
新聞選讀
中時:精神醫師支持同婚 呼籲政府擴大同志性平教育
公視:民法擬增「意定監護」 同性伴侶也適用
聯合新聞:新里程碑!印度同志性行為除罪 扭轉150年歷史
活動快報
十月份熱線活動快報
 
 
公投期間你不孤單,熱線與你風雨同行

在過去幾個月以來,婚姻平權大平台邀請了幾位外國同志運動者,來台灣分享他們在自己國家相關的公投經驗,其中,熱線在聽聞後最關心的,便是同志社群將會在公投期間面臨很大來自社會的歧視與有形或無形的暴力。而隨著11月24日的公投即將到來,身為LGBT的你我,很可能已經在每日生活中面對到反同的謠言與訊息、聽著身旁親友同事們無意間的負面評論、看見網路上時不時出現的激烈對話。

因此,熱線秉持著照顧同志社群的初衷,自10月開始,我們將開始提供一系列因應公投而新增的暖心服務(→了解更多:https://hotline.org.tw/news/1473),熱線會一直陪伴大家,成為你們的避風港。

而想要為公投多盡一份力,目前婚權大平台仍持續蒐集名冊當中,請加入我們的平權尖兵行動,11/24用兩個同意票、三個不同意票,守護相愛的可能!→https://nofear.equallove.tw/xxx

文章選讀,小編發現目前討論年底公投時,比較大的支持聲量依然是集中在婚姻平權上,因此特別選讀了兩篇與性平教育相關的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對性平教育有更多的認識,並認知到教育真的好重要呀~~~第三篇則是從政治學的研究,談同婚對社會與同志友善程度,結果和我們想得不盡相同,但卻也更突顯了在同志議題上我們還有很多溝通的路要走,離友善我們還有一大段路。

新聞部分,日前全台421位精神科醫生共同發表聲明支持同婚,小編覺得很適合給一些長輩看!接下來是目前民法當中擬增加意定監護,未來當事人在意思能力健全時可先和受任人約定,等受到監護宣告時,讓受任人來擔任監護人,不限於配偶或四親等內的親屬,同性伴侶也適用。最後是好消息時間,印度終於將同志性行為除罪啦,希望有更多國家跟近!

最後是活動快報,除了熱線原有服務之外,因應公投新增的暖心服務也上線了,大家記得快快記下來,也分享給朋友們喔~10/27則是臺灣同志大遊行,熱線也會驕傲上街,一起加入我們吧!平日也記得關注熱線粉絲頁,以免錯過重要的資訊!

 
 
 
關鍵評論:反同志教育公投一旦通過,同志的無奈人生只會無止盡地延續下去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下一代幸福聯盟(以下簡稱下福盟)發起「反同志教育公投案」,內容是:「你是否同意在國民教育階段內(國中及國小),教育部及各級學校不應對學生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所定之同志教育?」他們聲稱:「《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2條已明載『學校應提供性別平等之學習環境,尊重及考量學生與教職員工之不同性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並建立安全之校園空間』…校方仍可按《性別平等教育法》之立法意旨維護安全校園之教育環境;或依教育部所頒佈之《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和《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諮詢小組設置要點》,推動校園反霸凌政策,加強品格教育和生命教育之宣導。」

同志學生的命也是命!

看到這些文字,筆者只覺得悲哀:同志學生的生命,竟被這些人看得如此廉價啊!筆者在科技部研究計畫中,調查性傾向為同性戀或雙性戀、年齡在20至25歲間之成年初期男性,在兒童青少年期因性別氣質較為陰柔、或因性傾向為同或雙性戀而遭受騷擾和霸凌的情形。結果發現:有高達56.4%曾經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因為性取向或被認為娘娘腔,因而遭受言語、社交、肢體等各種傳統形式或網路形式的騷擾;甚至有高達38.5%遭受騷擾的程度已經到達霸凌的嚴重程度,比例極高,令人驚訝!

同志學生如果遭受性別氣質或性傾向相關的霸凌或騷擾,不只會對於自己在學課業表現滿意程度皆較低,到了成年初期,還會比未曾遭遇霸凌或騷擾的同志出現較嚴重的憂鬱、焦慮、過度使用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疼痛症狀、自殺危險性。同時,遭受過傳統形式和網路霸凌兩種不良對待經驗的同志,比起僅遭受過任一種霸凌者,精神健康問題會更加嚴重。

現行同志教育的「不適齡」,在於太晚開始教

細閱現行性別平等教育綱要,在小五小六是要教學生認識什麼是性傾向,國中階段是教學生尊重不同性傾向的族群。如果連這都不教,國小國中生對於同志沒有基本了解,又怎能要求學生在看到和自己的性傾向和性別氣質表現不同的同學時,能給予多大的尊重呢?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性別氣質或性傾向相關的騷擾和霸凌,有高比例是從國小就開始發生!所以,如果要說現行同志教育是「不適齡」,這「不適齡」是在於太晚開始教。而且,從國小或國中一直到高中都持續遭受霸凌或騷擾者,有最嚴重的身心健康困擾!這顯示:下福盟所謂「國中及國小階段的學生不應接受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所定之同志教育」,根本就是要逼死同志學生!

防範性別氣質或性傾向相關的霸凌或騷擾,能靠「品德教育」嗎?事實上,學校所教的「品德教育」,對於原本就不接受師長所灌輸價值的學生並無效果,尤其國中生處於挑戰權威價值階段,對於「品德教育」更常當成是耳邊風!

遭受性別氣質或性傾向相關的霸凌,會如何傷害同志學生?

筆者進一步邀請在兒童青少年時期曾遭受性別氣質或性傾向相關霸凌的同志接受深度訪談,以了解霸凌經驗會對同志學生造成什麼樣的傷害。結果發現:遭受霸凌的同志學生都出現嚴重的悲傷、焦慮、憂鬱、覺得孤獨、不被了解的感覺,甚至會以喝悶酒來逃避痛苦的現實生活,到成年受訪時,對於遭受霸凌的過往仍覺得不堪回首,有人甚至表示:「我自己也不想記得那段遭遇」、「那是不可逆的傷害,讓你心中沒有辦法忘懷」。也有遭受霸凌的同志表示,被霸凌後「我只好拋棄比較細膩的想法和做法,後來就算想重新再來,也回不去了」、「沒有認識真實的自我,其實還滿孤單的」。

國小到高中還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階段。這時期若因為同志性傾向或較為陰柔的氣質而被霸凌,很容易會將他人的負面刻板態度內化成對自己的看法。許多受訪者即使已經是成年人了,仍然不自主地覺得:「自己也不喜歡自己的形象」、「覺得自己是不被喜歡的人」、「已經不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了」。有受訪者很清楚地指出:「霸凌其實是會讓人失去自我價值感」、「遇到喜歡的人,莫名就擔心自己被拒絕」。

學生時期遭受性傾向或性別氣質相關霸凌,會對於受害者的人際關係造成長期困擾。例如有受訪者說:「我到現在都很困惑,不知道到底有誰可以讓我去講心事」、「我覺得我很難從人際關係互動得到關心,這是我現在一個很大的障礙」、「對人沒什麼自信」、「可能自然就產生一個防火牆,不會太去相信對方講的話」。甚至因為過去受霸凌的痛苦經驗而擔心或逃避與人接觸,「預期性地擔心又會被欺負」、「怕對方認為自己不同而討厭自己」。

求學時期遭受性傾向和性別氣質霸凌,很多受害的同志曾經向家長求助,但家長的回應卻常常造成同志學生的二度傷害。例如有家長說:「誰叫你要那麼娘,難怪別人要欺負你」、「一定是你自己沒做好,同學才這樣對你」,或有很多家長不把孩子的受暴當成一回事。如此一來,造成許多受霸凌的同志學生與家人關係不佳。例如有受訪者說:「國中高中時爸媽都沒幫上我,回家還要假裝沒事」、「現在我沒有想理他,他不會改變啊,他一輩子都不會接受我」、「經濟獨立的時候就大家各走各的,對我來說,家庭關係就是疏離」。

反同志教育公投一旦通過,同志的無奈人生只會繼續延續

說實話,筆者雖然整理了上述研究結果,希望告訴大家:同志學生的處境是如此的困難、生命是如此受到威脅,但其實並未抱持多大希望能打動大家的心。即使不是同志,現在也已經不是學生了,但其實大家在當學生時,一定都看過、甚至經歷過校園裡的強欺弱、大欺小、多欺寡的霸凌或騷擾,但很多長大的我們卻選擇忽視、遺忘,讓下福盟所提出的反同志教育公投獲得數十萬連署書,連苗博雅等人所提的挺同公投案連署,支持同志教育案(內容是「我支持以法律明定,在國民教育各階段內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且內容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以提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的人,硬是比支持同志婚姻案(內容是「我支持,以民法婚姻章保障同性別二人建立婚姻關係」)的人少將近十萬人!筆者只能期待:未來兩到三個月,有更多人能看見及早施行同志教育的重要性,讓國小國中生繼續有機會認識並尊重性傾向少數、性別氣質和社會期待有差距的人。

筆者研究訪問到遭受霸凌的同志年輕人的感嘆:「人生無奈。我的人生並不完全是我可以選擇的」,倘若下福盟的反同志教育公投一旦通過,同志的無奈人生只會無止盡地延續下去。

→原文網址

 
風傳媒:台灣這樣殺死男同志:國中上廁所遭丟鹽酸、自認活不過30歲 他們只盼社會「善待每個生命」
「我覺得霸凌來自不理解,我們在成長過程都可能不小心傷害別人」他們的願望很簡單:希望每個生命都能被善待(辛母羊攝影;人生百味提供)
殺死一個人未必要動刀,要人流血可能也只需要出一張嘴──20年前屏東高樹國中學生葉永鋕因為同學一句句「娘娘腔」、脫褲「驗明正身」,只敢在廁所沒有人的時段如廁,之後摔傷倒臥血泊,死掉了,成了名為「玫瑰少年」的悲劇,而葉永鋕死後世界依舊轉動、霸凌仍然持續,比葉永鋕晚個5年出生的倫倫,也經歷無數句「娘娘腔」的嘲諷,差點跟著成為長不大的玫瑰少年。

倫倫是這樣走過青春期的:從小學被笑「娘娘腔」到高中畢業、上廁所被同學丟水桶甚至丟鹽酸,他的夥伴小風則曾經自殺過:「我那一輩同志滿多人都有一個奇怪的想像,覺得人生只能活到30歲,我們人生30歲以後就消失了……」兩名男同志雖然平安長大,但長年刻在心口的傷,沒那麼容易忘記。

如今投身性別平等教育的倫倫,一睜開眼睛就是工作開始,同伴小風也曾在假日上午8點多被記者打電話問問題,接連3天在台北、台中、高雄、台南折返跑更是家常便飯,就算手上沒急事腦袋也停不下來,轉啊轉地不斷想著接下來的活動──儘管成天喊累,他們願意做,正是因為不希望因為人們的「不理解」再度殺死看似「不一樣」的人,他們希望這社會能善待每個生命。

被笑「娘娘腔」、上廁所被圍觀、丟鹽酸:他們不相信我可以站著上廁所

問起「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的倫倫為何成為社運青年、經歷了什麼,他說,他的青少年時期過得幾乎跟「葉永鋕」一樣。葉永鋕,一個出生在1985年的孩子、一個被笑「娘娘腔」到流血死掉為止的孩子、一個被拍成紀錄片《玫瑰少年》的孩子,這般所謂「性別平等教材」的人生故事看似離大眾的生活很遠,對倫倫與許多氣質陰柔的男孩子來說,卻是曾經的日常。

倫倫出生於1990年,比1985年出生的葉永鋕晚了5年,倫倫國三的時候葉永鋕也已經走了5年,但幾乎同一個樣板刻出來的悲劇仍在上演:

「我其實從小學就被笑『娘娘腔』到高中畢業,因為我性別氣質的關係,國中有很嚴重的霸凌……我國中同學不會叫我的名字,我去上廁所,大家會想看我上廁所,他們不覺得『像女生的男生』可以站著上廁所。」

倫倫不堪其擾,只好躲到隔間上廁所,以為把門鎖起來就沒事,未料鎖了門以後同學還可以丟東西進來,丟水桶,甚至去實驗室偷了鹽酸往裡面丟。

「那時我會覺得,我是否不應該跟別人一樣上廁所比較好?要嘛我不喝水、要嘛躲到禮堂下面上廁所……」說起這段,倫倫慶幸當時廁所空間大、沒被鹽酸潑到,但他開始害怕「跟別人一樣上廁所」了──他人眼中的「好玩」,是刻在他心上的無數恐懼與傷痕。

上了高中,倫倫說那是「霸凌進化」,同學們知道不能丟鹽酸了,但他們選擇在倫倫上台領獎時一片沉默,不會拍手。倫倫大學進了社工系才知道自己可以被包容接納,但一次在路邊被不認識的小男孩罵「娘娘腔」,他又爆發了。

「怎麼過了幾十年,『這個字』還出現?」當時另一半問倫倫為何不反擊,他竟無意識說「我習慣了」:

「當一個詞、一個身份跟了你超過10年,要怎麼抹滅這些事情在你身上劃下的痕跡?我沒辦法接納自己,外在言語讓我很難接受自己是這樣的人,回想這些事情,我就開始大哭……」

棄台大博班學位、棄年薪200萬投入「每天睡不飽」社運:因為我曾經自殺過

小風對於青少年時期談得比較少,只說國中時就知道自己是一名男同志,但真正開始投入社會運動,是到台大讀資工系所的多媒體博士班以後,起先參與的也不是性別運動,而是反媒體壟斷。

小風一投身社會運動,代價高昂,他沒把學位拿到、讀到一半就放棄,同學們畢業後紛紛進入高科技產業年薪200–300萬,他則甘願領著至多3–4萬元的非營利組織薪水,原因是這樣的──他覺得剩下來的生命已不只屬於自己:

「因為我曾經自殺過,我自殺後會覺得剩下來的時間、活下來的時間就是……可以說是多得到的,撿到的。我想拿來做我該做的事情,我沒什麼太考慮自己的狀況、我該做到什麼時候才能做完……」

談起自己那一輩同志,小風說,滿多人都有一個「奇怪的想像」──人生只能活到30歲:「我們人生30歲以後就消失了,就是那時候一直想說我們活不過30歲,包含社會對愛滋的恐懼,還有覺得30歲以後一定被家裡逼婚,會覺得怎麼辦、不想害一個人、我的人生會大爆炸,所以覺得人生到30歲就沒了。」

拋著台大博士班的學位不管、放棄極可能到手的年薪200萬前途,家人對於小風非常不諒解,也因為做社會運動需要「拋頭露面」,經歷過白色恐怖的家人對他擔心不已:「他們覺得太高調了,會覺得你默默關心就好了、不要說給別人聽、不要發文章、會被監控,他們都會提醒──重點是,不會賺錢。」

走社運這條路的青年們,似乎都免不了被家人反對,倫倫的媽媽也有一樣的擔憂:「我媽比較反對我進校園跟人家談同志的生命經驗,她會覺得『你認同自己就好』、不要去宣揚……」小風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則是2014年三一八學運衝進立法院時跟媽媽的對話:「我媽打來說『現在好像有人要衝到立法院』,我說『我知道啊』──我媽沉默了3秒,接著問:『你在哪?』」

做父母的難免擔心孩子搞社運危險,小風因此想試著讓家人安心,用「教育工作」替換「社會運動」一詞,並說服家人:「我也不會衝撞政府啊,你看,最危險、被拖走被打的,都不是我啊!」做父母的也難免擔心孩子辛苦──這就無從辯駁了,小風與倫倫坦言,是真的辛苦:

「我最近大概都是2 –3點睡,差不多,有時候即便沒有急迫的事情,你會想後續活動,你腦袋會不停想,雖然沒有立即性的東西,你就是會一直想……」

「會覺得做不完……這一行會累積很多的壓力,事情會一直來、計畫趕不上變化,像你安排好事情,就突然有人說『台中要開一個聽證會喔』!」

「我們很慶幸這周沒往外地跑,之前一個禮拜出差3天,第一天去台中、第二天趕去高雄開會、當天下午又到台南往返,他下高雄隔天早上還幫一群志工訓練才再回來,聽起來還好,但往返真的很累……」

→原文網址

 
女人迷:為什麼公投之前,同志需要更多關懷?讓政治學研究說話
◎陳方隅/美國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候選人、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國家通過同性婚姻的法律,讓同性伴侶可以結婚。然而,同婚相關立法通過之後,就必然會讓社會上形成對同志更友善的氣氛嗎?一篇最新的跨國研究顯示,結果可能出乎意料之外(還是說,其實沒這麼出乎意料?)

註:從 2001 年荷蘭成為第一個婚姻平權國家開始,目前有25國法律認可同性婚姻,另有三國憲法法院通過同婚裁決(台灣,奧地利,哥斯大黎加),期限內將完成法制化。台灣在2017年五月時由大法官釋字748號裁決:民法婚姻規定,未使相同性別二人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違反憲法所保障的「婚姻自由」和「平等權」,並限期兩年內修法完成,逾期則同婚自動適用現行民法規定。參考閱讀:菜市場政治學:台灣的同性婚姻平權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呢?平權運動又代表了什麼意義?

同婚立法對社會大眾態度的影響:三種假說

過去許多研究指出,婚姻平權法案會讓社會大眾對同婚的接受度會愈來愈高。這是因為以下幾個因素:當人們看到法律通過,會有一種「再教育」的效果,讓人們在心中重新評估對於同婚議題的考量基準,漸漸讓同婚成為新的社會規範(societal norms);同婚立法後,一般人會有更多機會看到或接觸到與同志相關的議題、新聞,以及生活周遭的同志們,因此更了解同志們的狀況;同時,通過之後,對異性戀者來說完全沒有任何實質的影響,很多原本擔憂的異性戀者就會更加了解到「根本沒有實質影響」這件事。

然而,也同時有論者指出,這樣「改變觀念」(convert)的現象其實只有出現在歐洲國家,尤其是最早通過同婚的那些西歐或北歐國家。隨著愈來愈多國家通過相關立法,歐洲脈絡下的樂觀狀況就愈來愈難以推展到其他國家,而這跟很多其他議題的經驗很像:通常一個立法的通過,尤其是一些具有高度爭議或者能見度(salient)的法案,人們經過爭辯之後往往只是加深原有的看法而已,沒有辦法讓原有的態度改變,從社會整體來看,平均來說同婚接受度並不會提高。也就是說,同婚立法通過有可能會讓政治態度更加「兩極化」:支持的人更支持,反對的人更反對。更有甚者,社會上還可能出現所謂的「反作用力」(backlash):因為社會上會出現反對勢力的集結,在保守派的動員與影響之下,有可能會讓更多原本不反對的人開始反對同婚。

也就是說,從過去的研究以及社會上的實際狀況來看,我們可以推導出同婚立法對社會大眾平均來說的政治態度影響,有三種研究假設:

1、正向:同婚立法會讓社會大眾更接受同性戀。

2、兩極化:同婚立法不會讓社會大眾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增加,但會讓接受者更接受、反對者更反對。

3、反作用力:同婚立法會讓社會大眾更不接受同性戀。

最新研究顯示⋯⋯

在 2018 年出版的一篇最新研究當中,政治學者、資料科學家 Shane Redman 指出:同婚立法並沒有增加社會大眾平均而言對同志的友善程度或接受程度,而是增強原本就接受同志的人們支持信念,且原本就不接受同志的人會變得更加反對。

在這篇研究中,作者利用 1989 到 2014 年的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 Survey,這個調查資料是一個長時間、跨國的調查計劃,目前有將近一百個國家參與),比較各國對同性婚姻的立法程度(無立法、同性戀伴侶制、同性婚姻合法化)和個人對同性戀接受程度(從 1 分最不可接受到 10 分完全可以接受,justifiable)。台灣也是世界價值觀調查的參與國家,這個題目中文版本的問卷用詞是:對於下面的行為(同性戀),請問您認為它們總是有理、根本沒道理,或是在這兩者之間?(推薦閱讀:中選會通過反同公投,三個公投內容是什麼,我們可以如何行動?

研究結果顯然沒辦法證實同婚立法通過之後,就會讓社會上變得更友善同志,而是會讓支持與反對的態度變得更極化。

事實上,若光從一些最基本的敘述統計來看的話,婚姻平權運動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者 Redman 指出,在所有的受訪者(世界價值觀調查是以個人為單位的態度調查)當中,有四分之三是屬於反同陣營;而且有將近 50% 的人對於同性戀的接受程度是選擇了 1 分——完全不可接受,只有 11% 是選擇 10 分——完全可以接受。

這篇最新研究讓我們無法對同婚立法以及更友善社會風氣之間的關聯感到太樂觀。不過,作者在結論時也指出,至少我們知道的是,這世界上大多數的人們還是屬於非常傳統的觀念,他們本來就不能「再更不接受」同志了;而立法通過同婚之後,會讓原本就接受同志的人們(選擇 6 分以上的人們)顯著變得「更接受」同志,所以說,積極投入平權運動的人會變多。同時,整個樣本顯示出來的是年輕世代是顯著比老一輩的人們還要接受同志的,在時間推移下,整體接受程度會變高。

反同政治行動對同志的直接影響

同性婚姻立法沒辦法直接導致社會大眾對同志更友善,但許多的政治行動,特別像是(反同)公投,則會直接地傷害到同志們。

根據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好性會)整理,公投期間,會造成同志生理、心理健康上極大的困擾。例如美國在 2004 到 2005 年間,曾有 14 個州舉行並通過婚姻應限制為一男一女的公投。根據研究,這段期間,「居住於這 14 個州且自我認同為 LGB 者(女同志、男同志與雙性戀),這段期間情感性疾病(憂鬱症和躁鬱症)的罹患率上升 36.6%,焦慮症上升 248.2%(增加 2.5 倍)、酒癮患者上升 41.9%。」另外的例子是愛爾蘭曾經舉辦過的同婚公投,雖然最後是由贊成方勝出、通過婚姻平權,但研究顯示反方的宣傳對同志族群和他們的家人都造成身心上的重大負面影響。

這是由於以下的因素所致:公投期間會有各式各樣刻版印象和錯誤資料廣為流傳,社會上對同志的敵意增加,讓同志們有更高的機會接觸到負面的人際互動(例如與親友爭論)、或者是更常聽到其他人的批評(例如聽到家人批判同志)。相對來說,異性戀族群的身心狀況,完全不會受到反同公投的影響。(其實,對異性戀們來說,婚姻平權本來就不會對自身的權益造成任何影響呀!(詳細內容請見:劉安真,反同公投對同志心理健康的傷害

小結

台灣的同性婚姻平權之路能夠走到現在,是許多人不斷努力的結果。然而,就算同婚立法通過,也不代表這個社會就變得更友善同志或更減少歧視,還有很多方面必須配合,例如在教育方面,還有整體社會氣氛的改變,也需要時間。

然而,在大法官釋憲裁決之後,我們的執政黨很消極地面對這樣的結果,這也讓反對勢力有很大的操作空間(或者也可以說,執政黨的消極,也是反對方力量強大的展現)。在台灣,由基督教保守勢力(right wing conservative churches)所主導的反對力量,在 2013 年前後開始大量集結,以「護家盟」為代表(現在多半以「下一代幸福聯盟」為名)。他們最近發起了三個公投提案,欲將同志排除在民法婚姻制度之外、制定專法規定同婚、並要讓學校禁止教導同志教育。以這三個提案在第二階段的連署書數量繳交方面看來,幾乎確定會通過成案,一直到十一月底投票之前又會有更多對於反同志的宣傳和資訊到處流傳。在此同時,保守派團體們到處去影響各級學校,目標是修改甚至是廢除已實行多年的性別平等教育當中關於同志教育的部份。這些反對方的政治行動不斷地加深我們社會對保障平等權的障礙。(參考問答

因此,瞭解婚姻平權議題的人,可能得加把勁來推動平權運動。不瞭解的人,推薦各位可以參考婚姻平權大平台,上面有相關的資訊及知識。至於反對同性婚姻的人們(如果還看到這篇文章最後的話),也請再多想想那些反對理由到底有沒有成立、有沒有道理吧!

→原文網址

 
 
 
中時:精神醫師支持同婚 呼籲政府擴大同志性平教育
421名精神醫師簽署支持同性婚姻與同志教育聲明,同時指出同性婚姻所養育的孩子與異性戀的並無不同。圖/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提供
隨著年底公投將至,挺同與反同團體的戰爭可說是一觸即發。台灣精神醫學會在短短10天得到421名精神醫師簽署支持同性婚姻與同志教育聲明。精神醫師指出,有研究發現只要同性戀、雙性戀或跨性別族群的權利能受到保障,該族群的精神病罹患率就會下降,且同性戀所養育的孩子與異性戀家庭的並無差異。

台灣精神醫學會表示,當今社會仍存有許多對同性戀有諸多誤解,且年底更有愛家公投是要求不得在國中小內教導同志相關的性別平等教育。台北榮總精神科醫師陳牧宏表示,反同人士不斷透過謠言抹黑同志,如「同性婚姻離婚率高」、「同性婚姻會使愛滋病盛行」等,不僅誤導民眾,更嚴重打擊同志身心健康。

國內校園內因性別認同衍生的霸凌案件層出不窮,高醫精神醫師顏正芳舉例,曾有男同學只因長相瘦弱白皙、說話音調高,就遭到同學、老師集體霸凌,使這位同學不敢上學,最後甚至走上絕路。

…閱讀全文

 
公視:民法擬增「意定監護」 同性伴侶也適用
行政院會通過民法修正案,新增意定監護制度。未來當事人在意思能力健全時可先和受任人約定,等受到監護宣告時,讓受任人來擔任監護人,不限於配偶或四親等內的親屬,同性伴侶也適用。

當民眾喪失行為能力、無法進行意思表達時,能否指定配偶或親人以外的人選來擔任「監護人」?現行法規並沒有明訂,但行政院會27號通過民法修正草案,新增「意定監護制度」。

法務部次長 陳明堂提到,「(發生)精神障礙跟心智缺陷以前,他自己先擬定;(等到)監護宣告以後才生效。那我就可以依照我先前的規劃,來對於做身心或財產上照顧的監護人。」

…閱讀全文

 
聯合新聞:新里程碑!印度同志性行為除罪 扭轉150年歷史
印度同志權倡議人士戴著反對「377條款」的徽章。美聯社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印度最高法院判決,同性間合意性行為並非犯罪行為,扭轉印度150年反同志的法律規定。

這項裁決翻轉2013年的一項判決,當年判決支持殖民時期的「377條款」,認為同性性行為屬於「不自然的犯罪」。

印度的同志性行為罪刑悠久,而且印度一直不願改變。不過,近年有許多團體要求將同志除罪化。

印度首席大法官米斯拉(Dipak Misra)朗讀判決:「判定性交犯罪不合理、專制且明顯違背憲法。」

…閱讀全文

 
 
 
十月份熱線活動快報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