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7/05第7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手札
國際驕傲月來了!
文章選讀
泛科學: 【同婚周年】長輩願意來參加同志婚禮嗎?該如何「出櫃」?同志與家人的互動樣貌研究
鏡週刊:【愛是我們仨1】為妳練肌肉:同志無血緣收養家庭
P#新聞實驗室:【P觀點】黃氏兄弟瑋瑋「被出櫃」 你不需要道歉
新聞選讀
蘋果:同婚合法滿周年 最新調查:公務員、教職、金融業最怕出櫃
沃草:反同團體稱同婚過後天崩地裂?!民調打臉:九成民眾認為生活未受影響
中時:歡慶同志驕傲月 Netflix十大LGBTQ片登場
活動快報
活動快報
支持熱線
支持熱線,為同志做更多事
 
 
國際驕傲月來了!
熱線的驕傲月小計劃 coming soon
六月是國際的同志驕傲月!這個五月和六月發生了很多和同志、性別議題有關的事情,有令人開心的,像是台灣的同婚滿一周年了、通姦也除罪化了),但我們也在日前發生鏡週刊對於黃氏兄弟的不當報導,讓同志社群又再次受了傷。(針對此事件熱線新聞稿:媒體報導輕忽結構壓迫:道歉只是開始,落實自律機制才有對話空間)

因此本期的重點,就是要帶大家來瞭解這陣子以來的同志重要事件:

本期文章選讀,前兩則是同婚周年系列,一則是關於要結婚了,但和家人出櫃的準備有做好了嗎?與大家分享同志與家人的互動樣貌的研究;第二則是同志的收養家庭,目前台灣的同性婚姻專法中,仍有許多未盡事宜,其中一項就是無血緣的共同收養,然而現在已經有許多同志的無血緣收養家庭存在,他們的故事與你分享。最後,第三則是時事文章,我們也要說,身為同志,沒有錯。

新聞的部分,前兩則是兩則近期關於同志的民調調查,一為同志的職場現況、二為同婚過後,社會大眾的態度調查。第三則則是給大家一點輕鬆的新聞,因應驕傲月,影音平台推出同志片單~大家快去看看 : )

最後,記得常常關注熱線官網熱線粉絲頁,不錯過各種同志第一手消息啦由!

尤其,熱線在驕傲月的PRIDE SOAP 同志攜手皂,即將登場,不要錯過喔!

 
 
 
泛科學: 【同婚周年】長輩願意來參加同志婚禮嗎?該如何「出櫃」?同志與家人的互動樣貌研究
2019年5月同婚法案通過了,至今同性伴侶可以結婚一周年了,他們的婚禮長什麼樣子呢?

其實,他們的婚禮和過往常見的樣子很像,一樣會穿著美麗的華服,一樣有眾多親友祝福…,不過「爸媽是否到場祝福」這點可能是最大的變數 或許受時代與價值觀影響,至今仍有許多長輩無法完全接受同性戀,尤其「自己的孩子要跟同性結婚」,「積極同意/祝福」孩子對許多長輩而言仍非常困難。許多長輩會選擇以「消極同意」的方式面對,雖不激烈阻止孩子,可是也不願正面回應或給予祝福。

久而久之,親子關係就越來越疏離,「冷淡不討論」成了假性和諧。但在人生大事的婚禮現場,哪個孩子不希望自己最親的家長能來見證與祝福,哪個家長又真的不想出席孩子這麼重要的日子?

沒有真的不愛家長的孩子,也沒有不愛孩子的家長,同婚親子該如何跨過心裡的坎?在出櫃後、在結婚時,再次走入彼此的心,互相擁抱。

出櫃後、結婚時,非異性戀者與上一代的溝通掙扎

為了更了解台灣同性戀者和家人出櫃後,到底家人關係的日常長什麼樣子?運用哪些關係維繫策略、如何重建家庭關係的認同?學者訪談16位已出櫃成年人(生理男女各半,20-40歲)及其家人。

華人不喜歡起衝突的特性,使得同志常面臨家人「溫和型恐同」,「默言寬容」或「略過」的策略。不能談論、不被看見、不被認可藉由這種消音、沉默容忍,為家庭蒙上一股強烈而不可言說的壓迫與抑鬱,迫使同志即使已經出櫃,仍為了保護家人與親友的面子,而努力在家庭中表現得「正常」。

但這樣的氛圍,使得同志的家庭日常變得非常辛苦,同志出櫃成為關係重整的「歷程」,而非「一次性的事件」。也就是說,出櫃不是一場事件,是一次次經由生活中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瑣事所累積的考驗。

此研究歸納16組同志與其原生家庭的訪談內容,發現家中成員的溝通策略有不同特性。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溝通的「方式」,及經過誰來溝通的「途徑」上,「間接」都是相當重要的特性。

如果我有一個同志的子女…

|如何愛你?上一代和同志子女「間接隱晦」的支持與同理

「你的『朋友』呢?怎麼沒有跟你一起回家吃飯?」

或許是因為華人較傾向群體主義,且重視「面子」,同志的家長和手足常「嘴巴不說,但透過行動支持」。因此,在理解上一代對於同志子女的情感時,不只要看顯而易見的言語表達,更要留心行動與氛圍中隱晦的支持。

而同志面對上一代難以快速全然接納自己,之所以能同理長輩,並非因為強迫自己孝順,而是因為自身經歷與社會期待交戰掙扎的經驗,看見一個「人」在社會結構之下面對的挑戰,更能體會長輩何以成為現在的模樣,及他們所承擔的社會期待重量。

如果我的兄弟姊妹是同志…

|誰來溝通?手足是同志親子溝通時重要的「中間人」

「對那我的角色就變成是,一邊在安撫我哥就是(同志),你要知道媽媽的壓力,然後再跟我媽講話就是,我知道妳很辛苦,可是哥哥也很辛苦,就是我的角色」

華人習慣較為隱誨、檯面下的溝通方式,「第三方」擔任重要的協調與溝通角色,具備「衝突改造」的效果,成為上一代和同志子女之間的橋樑,避免彼此正面衝突,穿針引線傳達兩者心意、蒐集同志相關資源給上一代,同時也與同志手足傳達上一代默默的愛。

例如上述研究中,同志手足經常性地透過鼓勵家長參與同志活動、教育家長同志相關知識、及互相分擔等策略,改變家長原先對於同志的傳統認知。

如何與上一代和解?同志親子的務實策略

如果我,就是同志… 

這篇研究訪談中有一段節錄:「我花了半輩子的時間去觀察我自己是同性戀這件事實,可是我花一分鐘時間跟爸爸說我是個同性戀。」

或許,在過往性/性別教育不普及的情況下,我們辛苦花了許多時間探索自己性傾向,但要上一代一夕之間接受的確有難度,藉由這篇研究的發現,以下提供幾個同志年輕人和上一代的務實溝通策略。

1. 給同志

|嘗試間接的出櫃方式

直接出櫃在華人家庭中,不一定是必要、適當的方式,透過間接、非語言溝通的方式,例如帶伴侶回家、邀請家人參與同志相關活動,多用心照不宣、顧及雙方面子的默契傳達資訊,或許對於家人的衝擊不會那麼大,也比較能讓家人每次適應一點點,越來越接受。

|關愛接納從自己開始

除了期待上一代接納自己,不妨也看看自己是否對上一代「真正關心與接受對方的不同」,研究發現即使是從日常關心、生活瑣事開始,當親子間親密程度提升,上一代也多半能因為距離拉近,而逐漸接受孩子的性別認同。

2. 給家長

|主動尋找理解同性戀的資源:

藉由閱讀相關書籍、看電影,參與團體或相關講座,或接觸諮詢熱線等,多多接觸相關議題,真實理解就能慢慢消減心中的焦慮,或因為不理解而來的害怕。

|給自己時間、回到愛孩子的心:

並不一定要逼自己立刻「接受」,而是和孩子透過討論、互相認識,與孩子保有生活中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

3. 給家有同志的家人、手足

|善用「中間人」穿針引線、善意傳話作用:

正視華人文化的隱誨、檯面下進行特性,發揮中間人傳達雙方立場,促進彼此在冷靜、不失面子的情況下相互理解,彼此正面衝突來得有用、和平許多。

 
鏡週刊:【愛是我們仨1】為妳練肌肉:同志無血緣收養家庭
Ray(左)、美國籍伴侶Jordon(右)甫登記結婚,與女兒小海豚組成跨國多元家庭。
5月9日母親節前夕,Ray與美國伴侶Jordon到戶政事務所登記結婚,收養的4歲半女兒小海豚笑盈盈地送上卡片:「捲髮的是媽媽(Ray),高的是媽咪(Jordon),妳們穿公主衣服去結婚。」對Ray來說,這是第一次、美好的母親節祝福。 

體質恐不孕 動念單身收養

Ray是老師,Jordon是美國人,專業西餐主廚,曾經旅居歐洲多國,因聽說台灣是全球最友善同志的地方之一,2015年決定移居來台,後來認識了Ray並交往至今3年。2個月前,我們到家中採訪,Jordon用英語陪小海豚組裝一台重型機車模型,小海豚也能聽懂並回答,多語環境在她們家很自然。事實上,小海豚是泰雅族,Ray為了她學原住民文化,希望孩子保有自己的身分認同。她抱著孩子用族語稱謂問:「我是yaya(媽媽),妳是laqi(孩子),妳是不是原住民?」孩子點點頭。「那媽媽是什麼族?媽媽也是原住民嗎?」孩子又點頭。「媽媽是漢族啦!Jordon是印地安族。」

Ray一直想要孩子,但醫生說有不孕可能,因此放棄借精人工生殖,動念收養:「每次被問到為什麼收養,我的想法跟別人沒什麼落差,就是人生到了一個階段有任務,可以體驗不同的事物。」Ray當時有女友,但女友害怕社會不友善眼光,猶豫不決,Ray不想因為害怕而錯失成家、當母親的夢想,還是決定自己提出申請。

根據衛福部社家署資料,2015年至2019年由收出養媒合機構協助出養的孩子有1,722位,多半是因原生家庭有經濟困難、未婚懷孕、單親、缺乏支持等困境,甚或棄嬰、因父母暴力或犯罪而被安置的兒童,其中1,395位已收養成功。2012年《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兒童及少年收出養媒合服務者許可及管理辦法》修法,禁止私下收養,必須由收出養媒合機構專責處理無血緣收養,無論單身或已婚都可辦理。兒童福利聯盟收出養主任李芳玲說:「我們不會因性傾向、單身、宗教等理由阻擋收養。單身者申請本來就少,其中同志又更少。」社家署統計,2015年至2019年僅服務21位單身收養者,性傾向並非審查條件,台灣直至2018年才出現第一位成功收養的單身男同志。 

子女非親生 配偶難擁權益

去年《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又稱同婚專法)通過,但並未開放同性配偶共同收養,夢想成為父母的同志,還是只能走單身收養;加上第20條規定,只有「收養他方之親生子女時,準用《民法》關於收養之規定。」換言之,收養子女如果不是親生,配偶無法接續收養。若Jordon希望成為法律上的媽媽,恐怕必須再花費數年聲請釋憲,打另一場漫長的戰役。

Ray申請收養花費的時間比一般異性戀夫妻更長,社工擔心他與一般夫妻一同上教養課程會感到不舒服,從2013年底提出申請,2018年夏天孩子進入家庭,去年12月法院裁定通過,整整費時6年。

Jordon與Ray交往時,Ray已走了收養流程許久。Jordon原本沒想過當媽媽,但一直支持Ray的決定,也在她擔心自己能否成為好的母親時,給予溫暖肯定。小海豚來了之後,Jordon與孩子一起看電影《星際大戰》、聽搖滾樂,角色逐漸從Ray的女友轉換成小海豚的母親。Jordon說:「我們擔心如果Ray出任何意外,我沒有法律權益,孩子可能會同時失去2個媽媽。如果我不能收養她,對我們來說是毀滅性的,我不只是一個女朋友。」

為了一起照顧小海豚,Jordon搬進Ray家,照顧時間分配盡量均衡,也將監護權委託給Jordon。小海豚熱愛攀岩,2人週末會花一整天陪孩子攀岩,原本不擅運動的她們都練出強壯肌肉。Ray有點苦惱地笑說:「她來的時候3歲,交接時寄養媽媽會註明喜好、個性,像是配備說明手冊,可是怎麼沒有說她運動量這麼大啊?」 

 
P#新聞實驗室:【P觀點】黃氏兄弟瑋瑋「被出櫃」 你不需要道歉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身為同性戀,覺得很對不起照顧我的爸媽」、「我從小就知道我的性向,我一直覺得很辛苦」,擁有152萬人次訂閱的Youtuber「黃氏兄弟」成員瑋瑋,在鏡頭前不斷落淚,和媽媽感性告白,卻也點出同志族群對性向認同的困難。

或許你不認識「黃氏兄弟」這兩個大男孩,他們在Youtbe擁有極高人氣,外型帥氣、頻道主打天馬行空的創意,例如搭建巨大泳池、超長流水素麵等等,更走進各個校園,當一日學生,展現每一所學校的特色,養出一票死忠「黃豆(黃氏兄弟粉絲的稱號)」,這對兄弟也常跨足公益,希望為網友帶來正能量。

但日前有週刊登出瑋瑋與男子在交友平台的對話,23歲的瑋瑋在猝不及防的狀況下「被出櫃」,多家媒體立刻跟進報導,「黃氏兄弟」瞬間登上Google熱搜榜,雖然經紀公司第一時間沒有回應,但黃氏兄弟的頻道,不久後上傳一支「關於報導,我想與家人說」影片。

影片中瑋瑋打給媽媽,不斷哽咽地訴說自己發覺性向後的恐懼,「我現在的職業,我的事情,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好像都必須向社會大眾交代我的事情一樣,我做了錯的決定,現在有很多媒體都在報導我的事情,讓我的壓力很大。」

但黃媽媽輕聲地安慰道,「你有沒有想過,我早就知道了?」、「我剛開始是比較難接受,但不管怎麼樣,你就是我兒子,你一直一直都是我很驕傲的兒子。」

出櫃的勇氣

根據瑋瑋在影片中的自述,他在高中畢業前夕就曾和全班同學出櫃,希望讓同學知道,即使未來遇到同志,千萬不要因為性向而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但當瑋瑋被媒體出櫃時,他卻哭得不能自已,「我被迫要公開自己的性向的時候,我突然感覺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好像我做了一件見不得光的事情。」但瑋瑋還是強調,「我並不是包裝出來的,我一直希望我的能力,能帶著很多面臨低潮的觀眾走出去」。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教育推廣部主任許欣瑞表示,每位同志從意識到自己的性向開始,就陷入「風險評估」和「身分管理」的無限循環當中,長久以來累積的壓力,當「被出櫃」的那一刻起就隨之爆發,導致瑋瑋即使處在家人支持、網友力挺的相對友善環境,仍被世俗壓得喘不過氣。

身為同志不需要道歉

「生而為人無罪,你不需要抱歉。」─蔡依林〈玫瑰少年〉的這句歌詞,撫慰許多人的心。根據中研院《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台灣同性戀與雙性戀的比例,約占總人口15%。性向的成因可能雜揉先天與後天的因素,導致許多同志,乃至親人都想問「為什麼?」

但就像瑋瑋在影片中所說的,就是因為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才讓世界變得不同。不過瑋瑋卻因為自己的性向,覺得自己帶得身邊的人困擾與麻煩,向社會道歉,許欣瑞坦言:「這是相當讓人不捨的。」

「不管是性向或是性行為,都是個人極為隱私的事,不該被人放在陽光下檢視,週刊這次真的是踩了紅線。」雖然週刊在輿論群起攻之後撤下報導、道歉並強調「絕不再犯」,但將身處櫃子裡的同志,強行拖出櫃子外,宛如另類的暴力行為。

面對社會中可能存在的不友善,許欣瑞認為同志可先建立屬於自己的「安全網」─先了解身邊哪些人對同志友善,當因性向遭遇困擾時,可成為壓力的宣洩口,避免哪天「被出櫃」以後孤立無援。出櫃後若遇到霸凌,也可以尋求適當管道協助。

最愛最難說出口

對於同志來說,最難面對的關卡,莫過於是面對父母出櫃。所以父母往往都有種「為什麼我是全天下最後一個知道的人?」或許就像瑋瑋一樣,因為愛太深了,所以反而很難向父母坦承。

許欣瑞就自己遇到的許多個案分享,父母難以接受兒女同志身分的原因很複雜,可能是自責(以為教養方式有誤)、憂慮(孩子屬於社會少數,被欺負了怎麼辦),或是刻板印象(同志容易得愛滋),此時可以好好與父母溝通,化解父母的憂慮。若父母還是難以接受,改變策略「以時間換取關係變化」,長則3-5年之間,親子關係或許能達到一個平衡。

同婚通過然後呢?

同婚通過後,社會對同志的歧視與排斥,有沒有明顯的改善?許欣瑞說,推動同志婚姻合法化的過程,就宛如一場大型的社會對話,它沒有明顯地改善同志處境,卻擴大社會對同志的討論空間,「不能接受的、保守的,還是一樣排斥,但同志這個議題,終於可以被拿出來討論了。

 
 
 
蘋果:同婚合法滿周年 最新調查:公務員、教職、金融業最怕出櫃
同志團體公布同志職場調查。洪敏隆攝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今年1月所做台灣同志職場現況調查,以網路調查2121同志回答,結果55%的同志在職場和少部分同事出櫃,願向直屬主管出櫃只3成,工作年資也會影響出櫃意願,工作年資少於3年明顯較低,主因擔心影響職場人際關係及影響工作升遷或發展。

較願出櫃的產業以服務業、餐飲業及藝術產業較高,出櫃理由多是希望可請婚假、產假、育嬰假等福利。

同志熱線2016年也有做過同志職場調查,相較2016年多數同志認為現在職場較為友善,有3成5表達職場企業有表達對同志友善的意見,但仍有4成同志曾在職場遭遇同儕或上司不友善的言論意見。

…閱讀全文

 
沃草:反同團體稱同婚過後天崩地裂?!民調打臉:九成民眾認為生活未受影響
左起為民進黨立委范雲、無黨籍立委林昶佐、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 Ciwang Teyra、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呂欣潔(攝影/廖昱涵)
同婚專法將滿週年,民團「彩虹平權大平台」今(15)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民調,執行長呂欣潔說明,最新結果顯示高達 9 成民眾認為同婚通過後對個人未造成影響,打臉先前反同團體宣稱同婚將讓社會天崩地裂產生巨變、爸媽變不見等荒謬言論。無黨籍立委林昶佐也說,代表反同團體刻意造成社會恐慌的討論模式,禁不起時間考驗。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 Ciwang Teyra 分析,年輕世代對同志接受度高達 8 成,顯見《性別平等教育法》有成,需繼續從教育、社會溝通讓社會更認識同志族群。

…閱讀全文

 
中時:歡慶同志驕傲月 Netflix十大LGBTQ片登場
謝盈萱、邱澤、阿山《誰先愛上他的》劇照。(Netflix提供)
每年6月份是「同志驕傲月」(Gay Pride Month),向來支持多元性向、族群平等理念的Netflix也推出「看見我們:國際同志驕傲月慶祝片單」。獲得金馬獎肯定的國片《誰先愛上他的》,金馬影后謝盈萱在丈夫過世後,慢慢認識丈夫心愛的另一個「他」,便與孩子展開一場認識父親的奇妙旅程。由台裔美籍導演伍思薇擔任編導的《青春未知數》,資優生艾莉在幫好友追他的暗戀對象時,自己也同時愛上了「她」。

…閱讀全文

 
 
 
活動快報
熱線努力讓活動不受疫情影響,來點選熱線月曆,一網打盡最近的各種活動消息喔!

熱線的線上活動也很精采,記得訂閱、開啟小鈴鐺我們的頻道,讓我們線上在一起~:同志諮詢熱線  Taiwan Tongzhi Hotline Association

也再提醒大家,2020年的熱線募款感恩會時間也已經確定,大家可以先記下來呦!

08/29 台北場募款感恩會,分為兩場 14:30 (下午場)、19:30(晚上場)@ ATT SHOW BOX

09/12 高雄場募款感恩會,19:30@SPERO高雄

 
 
 
支持熱線,為同志做更多事
熱線為社群繼續努力,也需要依靠著社群的支持,如果你認同我們,歡迎你支持熱線做更多事情,支持熱線你可以:

信用卡捐款

ATM轉帳

郵政劃播

電子發票愛心碼:0609

王道銀行彩虹認同卡

小熱鋪 HOTLINE SHOP

了解你的支持所促成的改變:熱線歷年工作報告書

認識熱線20年:20週年專刊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