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7/05第8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手札
2020熱線募款感恩會,正式開賣!你上島了嗎?
文章選讀
報導者:徐志雲/同婚一週年後,沒改變的事──「我們」共同面對的性別困境
報導者:【投書】通姦除罪後,還有多少法令管制我們的性與再生殖健康權利?
轉角國際:來自「哈利」的一封信:J.K.羅琳被圍剿的「跨性別歧視之亂」
新聞選讀
風傳媒:教育部開鍘!鎖定全台15萬學童「將台灣變成基督國度」 彩虹愛家遭廢止教師進修課程認可
聯合報:保障LGBT免受職場歧視 川普提名大法官主筆理由書
中央社:法新社專訪唐鳳:讓性別認同成為資產[影]
活動快報
8/29全員上島中!
支持熱線
支持熱線,為同志做更多事
 
 
2020熱線募款感恩會,正式開賣!你上島了嗎?
充滿彩虹的六月剛剛過去,我們也迎來第一個同婚合法週年,相較過往讓同志們深藏在櫃子裡的壓抑環境,台灣社會對於同志的友善程度確實大幅地進步了,只是對於同志們來說,無論結婚與否,即便友善的人變多了,盟友增加了,生活中關於「性別」的挑戰與困境,仍存在著。

我們從精神科醫師徐志雲的經驗分享中看見,一對女同志伴侶能夠合法結婚,死後卻不能寫入族譜,因為沒有嫁給男人的女兒,等於沒有嫁出去,理所當然不能入族譜。台灣的感染者卻仍舊面臨著不合時宜的法規與時時被當成罪犯的風險(協助附議促成改變),近期國際上也因J.K.羅琳的爭議發言,引起了在跨性別議題上的各種討論。

只要保守的社會風俗與文化沒有跟隨法律調整、進步,不只同志族群,異性戀男女也逃脫不了傳統框架的束縛。而要扭轉社會風氣,得靠每個有意識的人在各個場域中共同努力。因此六月,熱線舉辦了我支持同志平權的辦公室響應活動,美國最高法院更是在上個月裁定禁止工作場所歧視LGBT僱員。

除了職場上的表態與支持,學校教育也需要大家的關注,長年打著生命教育口號的「彩虹愛家生命協會」,實際卻灌輸扭曲的性教育觀念與宗教思想,終於在今年初被教育部廢止教師進修課程的認可,這是一大進步,我們也期待未來性別的議題可以在校園之中好好被討論,讓不同性傾向、或是性別認同的孩子都可以好好長大。

觀看本期的文章及新聞選讀,了解更多。

也記得常常關注熱線官網熱線粉絲頁,不錯過各種同志第一手消息喔!

 
 
 
報導者:徐志雲/同婚一週年後,沒改變的事──「我們」共同面對的性別困境
後同婚時代,台灣社會的變與不變

5年多前,我在台大醫院開始了同志諮詢門診,這5年多經歷了台灣社會婚姻平權的重大進程與轉折,從同性伴侶註記、立法院婚姻平權民法修正草案、同性婚姻法制化公聽會、同性婚姻釋憲案、反同公投(第10、12案)通過,到《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生效,社會沸沸揚揚,戲劇式的民主洗禮,同志社群歷經打擊後更加強壯,謹慎珍惜著這一年來社會的進步。

我也看到,從數年前反同方一片混亂的網路汙泥戰開始,我的許多異性戀朋友竟然比我還憤慨,紛紛挺身舉證、闢謠。他們從原本不認識同志議題,到後來跟我暢談同志經、關注同運新聞、甚至在同性婚姻釋憲出爐以及同婚專法三讀通過後比我還興奮。他們告訴我,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小孩未來是不是同志,但他們知道,為了下一代,從現在開始就應該讓台灣社會變成同志也能好好生活的地方。

台灣的確進步了,有些層面甚至進步地很快,令人又驚又喜。同志友善的立法委員增加;大法官通過了支持婚姻平權的釋憲案;我自己身處的台灣精神醫學會跟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在會員的連署下,雙雙通過了支持婚姻平權的官方聲明;到了後同婚時代,我們更看到教育部長、衛福部長等政府官員,在許多場合勇於以身作則,支持多元性別及性別平等的價值。這些成果絕不是憑空而降,而是許多前輩長年在性別平等教育的努力與堅持。

但人生的複雜難解,當然不是一部法案通過後就能花好月圓。後同婚時代,我們不只要觀察制度改變所帶來的影響,更要深入理解性別文化的變遷,才有機會讓不同性別的人得到真正的平等與解放。

同志與家庭關係:矛盾依舊,但有了溝通可能

我從大學時期開始參與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的義工,熱線從成立初期就開始服務同志的父母親,當這些父母發現孩子是同志時,往往情緒強烈卻又孤立無援,熱線成為他們少數的資源之一。但當父母來到熱線舉辦的支持團體時,卻又可能將對於孩子的不解與憤怒投射到同樣是同志的義工身上。

「為什麼要做這種變態的事?」

「你有沒有為你的父母想想看?」

「是不是要追流行、連孝道都不管了?」

我聽過最離奇的論點是「我兒子很愛去健身房,一定是健身房的冷氣裡頭被偷放進了什麼東西,才會讓我兒子吸到毒氣變成同性戀。」

這些令人啼笑皆非、卻又極度緊繃的對話,重複在父母團體中出現。十多年過去,同志父母的樣貌也漸漸發生了改變,尤其這一年來,到我門診的同志父母,已少有人再說出「同志這麼變態、不正常」之類的話,即使心中並不認同,這些父母們多半也會說「我知道同性戀不是病,大家都跟我說同性戀也沒關係、孩子開心就好,但我還是覺得⋯⋯她是不是沒有交過男朋友,才以為自己喜歡的是女生?」

漸趨迂迴的質疑,雖然挑戰的仍是親子之間一觸即發的衝突,卻可以看到社會進步的軌跡,同志的議題不再沒有可談的空間。當然,城鄉差異以及每個家庭個別化的矛盾依舊存在,但婚姻平權至少帶來了同志的能見度,也讓同志的家庭有了溝通的切入點。

根據彩虹平權大平台(前身為婚姻平權大平台)所進行的民調,同性婚姻合法化滿一年,有92.8%民眾認為對個人沒有影響。台灣並未毀滅、倫常依然存在,婚姻權就是拿來告訴我們的社會、尤其是兒童青少年,「同性戀、雙性戀、多元性別」就是這麼自然的存在,如果你剛好是這些性少數,不用害怕、不用覺得自己孤獨,你有資格過著一般人的生活,你可以有自信、可以有勇氣、可以擁有上一代的同志曾經被剝奪的那些生而為人的自在。

政治裡的性別議題:被犧牲、扁平化

即使篳路藍縷,略有所成,但同志友善、性別平等,真的已經內化進台灣社會了嗎?

同婚合法化後的一年內,台灣也經歷了戲劇化的總統選舉,選舉期間有人笑稱,許多反韓的年輕人回家面對韓粉父母跟家族長輩時,彷彿歷經了同志在原生家庭的窘境,一方面忍受與自己格格不入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承受難以出櫃暢談的壓力。

同志運動和政治風向的連動是高度相關的,我們的確在這幾年當中看到青年世代更積極參與政治,並願意在進步議題表態。以同志議題為例,這種表態的意義在於,政黨如果想要爭取年輕族群的認同,就不能對於同志平權抗拒漠視,否則就會不斷失分,保守政黨連為何被批評為退步冥頑都毫無自覺,即使想要故做進步,也會落得邯鄲學步,惹人訕笑。

但性別主流化的思潮,在台灣急遽變動的民主政治中仍相當脆弱,當選舉激烈對立時,便可看到性別議題被輕易犧牲。例如批評政敵時動輒以性別特質譏諷攻擊,這反映的是,對於許多選民來說,性別踐踏依然是可被接受的街談巷議。而新內閣中女性一級閣員比例奇低,「重視女性均等機會」成為人事布局種種角力中的最微弱考量。更複雜精緻的進步假象在於,所有議題在選舉階段皆被統獨撂倒,同志甫獲得最薄弱的平等權,就遭來社群網路時代的政黨傾向思想檢查,每個人身上複雜的身分交織性再度被蔑視、扁平化。到頭來,依然有許多人認為同志需要「舉止得宜、政治正確」才能對得起別人,同志身分隱然擔負了更深重的資格論,更無奈的是,這樣的思想檢查有時甚至來自於同志社群內部。

傳統父權幽魂下,同性戀、異性戀的共同難題

為什麼同婚過後,這些潛藏的性別態度與政治敏感度更須被重視?因為同志所面對的障礙,也是社會所有人共同面對的未來。

我門診中的女同志伴侶告訴我,在她們家族重男輕女的文化當中,女兒如果沒有出嫁,死後不能寫入族譜。現在可以結婚了,她們卻依然悲觀,因為對於家族中的長輩而言,她們仍是「沒有嫁出去、沒有嫁給男人的女兒」,說不定根本還是寫不進族譜!她們苦笑著,陽間的同性婚姻得到承認了,那麼陰間的呢?只要重男輕女的觀念沒有改變,不管是異性戀或同性戀的女人,都還是難以擺脫父權的掌控。

而難逃父權掌控的又何止同性戀。在我門診中有許多跨性別女性,她們在出生時的生理性別是男性,但內心世界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個女孩,雖然舉手投足都是女人味,卻要面對先天生理的限制,例如過大的骨架、低沉的聲音、不夠柔和的五官。甚至,她們在生活當中被排擠、被侵害,僅僅是因為,她們想要成為一個女人,卻要面臨社會對於一個女人樣貌的嚴厲檢視,而無法順利渡過女人關。

她終於有了結婚資格,卻卡在關鍵門票:生育能力

其中有一位跨性別女性,她年過40,經過多年練習,適當的妝容已讓自己「毫無破綻」。她有一個穩定交往的男友,男友完全理解也接受她的跨性別身分。考量身體狀況與經濟壓力,她並不想要動性別重置手術(就是俗稱的變性手術),以台灣制度,沒有手術的她在身分證上仍是男性,也因此過去無法與男友結婚。

同性婚姻通過後,她的婚事有了一線曙光,男友決定帶她回家見父母。男友的父母絲毫沒有懷疑她的女人身分,但初見面的氣氛卻尷尬而凝滯,臨走之前,男友母親終於支支吾吾地開口:「我們都很想抱孫,妳到了這個年紀,有沒有考慮過生小孩的問題⋯⋯。」她才發現,自己原本擔心的性別問題,其實完全沒有漏餡,但這尷尬的氣氛竟來自於,身為一個「真正的」女人,開始要面對未來公婆對生育年齡的質疑!

她有口難言。對,她的確無法生育,但真正原因是她沒有子宮、而非年紀。她忽然體驗到了所有中年女性都在面對的關心跟壓力,生育能力成為一個女人被批評指教、被審度結婚資格的門票。

無數男女,仍被傳統家庭價值綁架

我想到那位驚覺丈夫是同志的女性,被丈夫用「美滿的家庭」威脅、被母親以「女人的幸福」勸誡。同一套社會風俗與文化,框住了寫不進族譜的女同志、被年齡歧視的跨性別,以及受困虛假婚姻中的異性戀女人。這幾年,反同團體大力砲轟同性婚姻是「瓦解傳統社會」,事實上,傳統社會需要被瓦解的又何止是狹隘的婚姻制度,更應該是對於男人們女人們僵化的期待。

我在精神科門診中看到無數異性夫妻,關係冷若冰霜,卻早在婚姻制度的綁縛下失去了溝通能力,只能用盡氣力營造美好家庭的假象。而長年來同志對於體制的衝撞、對於情感關係或性關係的探索,正好讓異性戀看見伴侶文化的各種可能性。

誰說女性進入婚姻一定要以生育能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誰說女性離婚就是人生的失敗?而誰說男性一定要營造一個有妻有子的家庭樣貌,才是成功與驕傲?

從「兩種我們」,成為「一種我們」

過去多年,我以為我做的是同志運動,但後來我發現,同志運動所面對的深層議題,竟全是婦女運動過去篳路藍縷的回音。一個人的思考與行為,受到社會文化裡「性別養成」的形塑,遠遠高過性傾向的影響力,因此不分性傾向所面對的課題,其實有高度的相似性。

當我看到異性戀朋友們帶著孩子參加同志遊行,並藉由同性婚姻教育孩子心胸開闊,親子一起,從認識同志開始,他們知道兒子挑了粉紅色球鞋不足為奇,女兒喜歡剪短髮涼快也不需大驚小怪。我深深期待,同志與非同志這兩個群體,未來不再是兩種「我們」,而是更加自然的共同體,以一種「我們」共同經歷社會的挑戰。

同性婚姻絕不是性別運動的終點,而是開拓社會思考的起點,讓大眾知道,受到壓迫的人,不見得是少數標籤化的群體,而是體制下的所有人。人工生殖草案、通姦除罪化、跨國婚姻、收領養制度的調整⋯⋯未竟之功,不只是為了同志權益,不只是為了性別平等,更是攸關所有人的議題。

 
報導者:【投書】通姦除罪後,還有多少法令管制我們的性與再生殖健康權利?
2020年5月29日,司法院大法官作出第791號解釋,認為我國《刑法》第239條「通姦罪」及《刑事訴訟法》第239條但書「可單獨對通姦配偶撤告」有違憲之虞。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也在當天發文恭喜台灣,成為東亞最後一個在《刑法》上廢除此罪的國家。

雖然我們恭賀台灣將這個落伍的陳年法律掃入歷史灰燼,不會再有人因此被關進牢裡;實務上眾多被成年已婚男子誘姦的女性,不用再因為擔心原配告「通姦」而不敢出面對男性提告。但我們其實也仍看到違憲案出來之後,網路上仍有許多荒謬言論流傳,曲解此釋憲案的內容。

長久以來,世界各國的確經常把許多跟「性」與「生殖」決定有關的行為給「入罪」。除了通姦罪外,過去男同志之間的性行為,在許多國家被視為一種「犯罪行為」,如今僅剩下極少國家仍有這樣具歧視性的罪刑。在一些國家,未揭露感染愛滋也會被起訴、定罪。此外,目前為止還有許多美洲國家仍把「墮胎」視為一種「犯罪行為」。這些性與生殖相關的「罪名」,往往打著「公共衛生」的名義,卻往往導致行為地下化,而嚴重侵犯人民的「健康權」。

墮胎罪:踐踏女性身體自主權的惡法?

「墮胎罪」侵犯了女性的尊嚴和自主權⋯⋯這樣的法律始終不斷產生惡劣的身體健康結果,導致在本可以避免的死亡、發病、不健康,以及負面的心理狀態,特別是因為受影響的婦女可能會被捲入刑事司法系統中。新增或維持有關墮胎罪的法律,等於違反國家應該「尊重」、「保護」和「實現」健康權的義務⋯⋯讓歧視永存,並創造新的汙名化的形式。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統計,每年大約有2,200萬件不安全的墮胎,全球因為不安全墮胎而死亡的女性大約有4.7萬人。過去60年以來,許多國家都已鬆綁了所謂的「墮胎罪」,讓安全的墮胎,扮演保護女性健康的重要角色。

一直以來,國際特赦組織都在聲援阿根廷、愛爾蘭、薩爾瓦多等國家的因「墮胎」而被視為犯罪的個案,也經常為這些個案寫緊急救援明信片,或進行上千萬的全球連署行動。

在台灣,墮胎仍是刑事犯罪

但如果我們仔細看看台灣的《刑法》中,就會發現第24章「墮胎罪」,從288條至292條,仍把「墮胎」列為犯罪行為,甚至只要分享「墮胎」的方法或物品,就是一種犯罪行為,且有刑期或罰則。這些陳舊過時而又侵害女性身體自主權及健康權的條文,至今仍未消失。

雖然我國有《優生保健法》第9條,保障部分女性在某些情況下墮胎合法的權利,例如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並在《優生保健法施行細則》第15條訂定可施行人工流產的懷孕週數。但《優生保健法》第9條仍規定,即使在這些情況下,已婚婦女墮胎需取得配偶同意,未成年女性墮胎需取得家長同意等規定。

這不僅長年被婦運團體質疑會導致某些女性不敢尋求合法醫療資源,反而將墮胎持續地下化,也侵害女性身體自主權及健康權;同時,這樣的規定仍然是違反國際法的人權保障。

反墮胎公投頻浮出,女性健康權不能再倒退

更令人憂心的是,2019年10月有宗教團體提出公投連署案,要求只能「合法化」懷孕8週以內的墮胎行為,遭婦產科醫師質疑現實生活中,許多女性經期不規律,發現懷孕時往往都已超過8週,這種修法建議根本反而是再度將懷孕女性陷於危險處境。

幸好這份公投案並未成功。但2019年11月,宗教團體再度提案,要求墮胎應該加入「6天思考期」,且這6天思考期要求女性必須接受非由醫師所進行的「諮商輔導」。中央選舉委員會並於2020年3月27日舉辦聽證會,6月12日進行公投案審議。

各種限制墮胎的法令,都將導致對於女性的直接或間接歧視。在充滿懷疑和恐懼的文化中,這些法律所產生的後果,通常是導致危險的延誤醫療、或被拒絕照顧,也導致對流產婦女的懲罰和起訴。特別是以全民健保及防疫為傲的台灣,對於女性的健康權及身體自主權之保障,只能往前進,不能再繼續倒退。

傳染愛滋罪:阻止傳播?或變相導致隱瞞?

長久以來,對於傳染病的恐懼,而產生的汙名及歧視,從過去的愛滋病到現在的COVID-19,這個現象從未消失過。在世界上的確有不少國家以刑法或愛滋特別條例來將愛滋感染者給入罪。根據愛滋正義網絡(HIV Justice Network)2019年5月發布的報告,針對2015∼2018年的愛滋相關法律的調查,全球共有75個國家(103個司法管轄區)針對愛滋的相關特別立法,其中有29個國家採用愛滋特別專法,有37個國家採用一般刑法或類似法律,並且6個國家併用上述兩種法律。

根據他們的報告,2015∼2018年全球至少有913起逮捕、起訴愛滋感染者的案件,逮捕最多愛滋感染者的國家,分別是俄羅斯(314件)、白俄羅斯(249件) 、美國(158件)、烏克蘭(29件)、加拿大(27件)、辛巴威(16件)、捷克(15件)、英國(13件)、法國(12件)、台灣(11件)。愛滋盛行的國家,原本較少以這樣的罪名逮捕感染者,目前卻也有個案增加的趨勢。

曖昧不明的「惡意傳染」定義

有些立法者認為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阻止跟懲罰惡意傳染,並鼓勵大家揭露及進行愛滋篩檢。但事實上,有研究也顯示出這些法律無助於降低愛滋傳染,反而助長恐懼及歧視,而讓人們更不願意接受愛滋檢驗或治療,或公開討論他們的感染情況。

這個立法的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意圖「惡意傳染」(註)(請見原文),但是在許多實際被逮捕的個案中,卻都無法證實這個「意圖」。在有些判決裡面,法官會要求要證實被告的「惡意傳染」企圖;但也有許多案例,因為「意圖」無法被證明,就僅僅是以「未揭露感染事實」作為證據,來證明這就是「惡意傳染」。

在某些判決裡面,律師也只能試圖證明感染者只是因為「粗心或疏忽」,才未能即時揭露感染事實。這個「粗心跟疏忽」,有時也可以被解釋為當事人其實並不知道「不揭露」會具有這樣的法律風險,而基於社會普遍對於感染者的歧視,很自然地不會主動想要揭露身分。

台灣能否跟上國際U=U共識?

台灣《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21條,將傳染愛滋比照「重傷害」罪,訂定5至12年的徒刑,「未遂犯」亦罰之。實務上,由於基因檢測也無法完全確定傳染源,HIV感染者只要從事危險性行為,往往都以未遂犯判刑2年8個月。

相較於《刑法》第285條隱瞞花柳病而從事猥褻行為,判1年以下徒刑,及《傳染病防治法》第62條不聽從主管機關指示,致傳染於人者,判3年以下徒刑,《愛滋條例》第21條顯然刑期加重許多。

隨著科技發展,愛滋的治療方式也不斷進步,許多醫學研究也證明,感染者只要長期接受治療,若6個月以上皆測不到病毒,也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染給他人。現在也有數千人在「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應該要修法,主張應該跟上國際社會目前共識,「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勿再以重刑來恐嚇感染者,不僅達不到傳染病的預防效果,反而耗費許多司法資源。

從2019年5月24日,大法官釋字748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到2020年5月29日大法官釋字791將通姦從《刑法》中除罪,台灣,這個看似非常性別平等的社會,對於身體自主權、性與生殖權利、健康權等,其實在許多法令上,都仍有層層束縛,要真正達到國家尊重、保護、促進這些權利,還有一段路要走。

 
轉角國際:來自「哈利」的一封信:J.K.羅琳被圍剿的「跨性別歧視之亂」
「跨性別女性,就是女性。」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飾演哈利波特的英國演員丹尼爾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 ,8日以投書回應J.K.羅琳近來又被猛烈砲轟的「恐跨」爭議。事件起因是,J.K.羅琳上周末在Twitter以戲謔語氣嘲諷某篇網路文章,以「有月經的人」、而不是「女性」來指稱,而被認為言詞隱含歧視跨性別者。過往就曾因為堅信「性別界線」無法輕易跨越,常被指控為「恐跨症」的J.K.羅琳,近年類似爭議不斷,而這次的論戰又以相似的爭議模式再度上演。

J.K.羅琳日前又一次的「恐跨」爭議,起源於7日。J.K.羅琳在個人Twitter上,轉貼了一篇網路文章,但文章標題寫著的「有月經的人」(people who menstruate),卻讓J.K.羅琳似乎難以接受。

「『有月經的人』——我很確定本來有個字是用來形容這個族群的,誰來幫我想想,是女楞?女能?還是呂仁?」J.K.羅琳略帶嘲諷的語氣寫道。此言一出,隨即引發LGBTQ社群的激烈反彈,認為這是在針對跨性別族群,將他們排除於「女性」的身分認同之外,批評「TERF」的J.K.羅琳,恐跨症再次發作。

「TERF」全稱為Trans-Exclusionary Radical Feminist,中文譯為「排除跨性別者的基進女性主義」,一般而言TERF的主張是:跨性別不能真正地改變生理性別、跨性別女也無法真正經歷生理女的身體經驗,因此不能、也不應該參與女權運動。

廣義而言,TERF也被劃分在女性主義者的範疇,但其針對跨性別相對激進的主張,如今在女性主義流派中,也屬相對小眾。而無論是否基於初衷,這樣的論述也時常被右翼思想,粗暴地端來作為打擊跨性別族群的言語武器。而儘管被認為對於同志族群友善,但J.K.羅琳針對跨性別的諸多發言(比如在2018年時,嘲諷跨性別者是「穿禮服的男人」),卻也讓她近年來被貼上「TERF」的標籤。

網路爭議引爆後,J.K.羅琳發布了一系列貼文為自己辯護:「我尊重每個跨性別者,都有權利決定自己要以什麼姿態活著,只要他們自己對此感到確信、舒適就好。如果你因為身為跨性別者而被歧視,我也會與你並肩上街。」但她同時也強調:「我的生命與生活經驗,都是在女性身分下所形塑,我不認為我這樣說是在製造仇恨。」

「如果性別不是真實的,那麼哪來的同性吸引呢?如果性別不是真實的,哪來全世界女性的存在?我理解也愛著跨性別族群,但抹去性別概念,會導致許多人無法有意義地討論他們的生活經驗。說出真相怎麼會是仇恨?」

但以月經這樣的生理經驗,作為女性身分認同劃分的其中一條界線,真的沒有問題嗎?以「有月經的人」代稱,又是做作的政治正確嗎?

對此,專門幫助紀錄月經週期的App「Clue」,透過官方Twitter在J.K.羅琳的爭議貼文下回應:「使用中性語言,是為了要擺脫並超越『女性=子宮』」,這樣單純以生理構造作為分野標記的枷鎖,「女性主義者也曾經因為想要改變性別歧視用語而被大肆嘲諷,但現在沒有人會說『fireman』,而會說『firefighter 』了不是嗎?」

英國兩性作家麥柯爾(Beth McColl)也自揭隱私地公開反擊:「我從2017開始月經就沒來了;照你這麼說,在我召喚月經重現之前,我作為一個女人的身分就被強制暫停了嗎?」

此外,J.K.羅琳其後在貼文中,將「女權納粹」、「TERF」、「臭婊子」、「女巫」並陳,並哀嘆「時代再怎麼變,仇女還是一樣」的發言,也被網友憤怒反駁:TERF這個詞,本來就不是拿來罵人的話,竟會將他們混為一談?

正當J.K.羅琳一席話,讓許多喜愛《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粉絲備感受挫時,飾演哈利波特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卻向其長期關注的LBQTQ自殺防治NGO「特雷佛專案」(The Trevor Project)投書發話:

「跨性別女性,就是女性。」

在這紙言詞溫柔、但語意堅定的公開信中,雷德克里夫解釋:「任何與之相對的聲稱論述,都會抹煞了跨性別族群的身分認同與自我尊嚴」。根據特雷佛專案的數據,有高達78%的跨性別者、非二元性別者(Non-binary gender),因為性別認同遭遇歧視迫害,「我們需要做更多來支持他們,而不是作廢他們的身分認同,不是繼續傷害他們。」

雷德克里夫也強調,這番話絕不是自己與J.K.羅琳之間的筆戰,「Jo 無疑是引領我人生走向今日的人。」並且不忘安慰那些感到受傷的魔法粉絲,不需要因此認為回憶崩壞:

「我真的希望,你們沒有因此失去了這些故事帶給你們的珍貴感受。如果《哈利波特》教給了你們愛是能夠戰勝一切、全宇宙最強大的力量;如果它教會了你們力量唯有在多元之中才得以找尋、而教條式的純粹只會帶來對弱勢族群的壓迫;如果你相信其中某個角色是跨性別、非二元性別、性別流動者或同性戀者;如果你發現這些故事,在你生命中的任一時刻,與你產生了共鳴與鼓舞——這就是你與書之間的神聖連結。」

 
 
 
風傳媒:教育部開鍘!鎖定全台15萬學童「將台灣變成基督國度」 彩虹愛家遭廢止教師進修課程認可
據3月16日教育部公告臺教師(三)字第1090026342A號,依《社會教育機構或法人辦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進修認可辦法》第14條第1項及第2項,將廢止財團法人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辦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進修課程之認可資格。

廢止課程包括:音樂劇師資培訓、特殊教育課程、生命教育培訓-生命教育工作坊教師研習、生命教育基礎培訓、生命教育初階培訓、生命教育進階培訓、青春啟航師資培訓工作坊、彩虹幼兒生命教育教材使用與教學示範-以人與己單元為例等8項課程。

公告也提到,彩虹愛家協會經教育部於年2月27日臺教師(三)字第1090026485號函廢止其認可,該協會自廢止認可之日起3年內(2023年2月27日前)不得重行申請認可。…閱讀全文

 
聯合報:保障LGBT免受職場歧視 川普提名大法官主筆理由書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15日裁決,雇主以身為同志或跨性別者為由開除員工違反聯邦民權法案後,一位平權分子在最高法院外高舉彩虹旗。法新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15日裁決,雇主以身為同志或跨性別者為由開除員工違反聯邦民權法案,讓長期為此奮鬥的LGBT平權運動贏得一場意外大勝。

美國目前估計約有超過800萬LGBT工作者,平權運動一開始以為爭取反職場歧視比較容易,但2015年同婚合法化後,過半數州仍允許雇主以身為同志、雙性戀和跨性別人士為由開除員工。

根據1964年民權法案第七章,雇主不得以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或出生地為由,對員工進行差別待遇,川普政府與代表雇主的律師就主張,法案起草者當初並沒有打算將適用範圍進一步延伸到性向與性別認同。

不過,川普總統提名的第一位大法官戈蘇奇(Neil M. Gorsuch)在理由書寫道,「雇主以身為同性或跨性別開除一個人時,係以該員在不同性別不會受到質疑的特徵或行為為由。性別在此一決定扮演不可或缺又無從隱藏的角色」,「以身為同性或跨性別歧視一個人時,不以性別為由歧視該員是不可能的。」

這樁訴訟案名是「博斯托克訴喬治亞州克萊頓郡」(Bostock v. Clayton County, Georgia),戈蘇奇的理由書獲得首席大法官羅伯茲與4位偏自由派的大法官聯名,保守派的托馬斯、阿利托與卡瓦諾持則持不同意見。

戈蘇奇是一位保守派大法官,常常投票支持川普政府,但他釋憲一向採用文本主義(Textualism),認為解釋法條應限縮於條文文字本身,本身有同志好友、也曾聘用出櫃書記官。雖然當初強力遊說、力保戈蘇奇進入聯邦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對他大加撻伐,但戈蘇奇的許多故交認為,他在本案的立場並不算讓人十分驚訝。

川普總統接受媒體提問時表示,「大法官們做出裁決,我讀過理由書,有些人感到驚訝,但他們已裁決了,我們就接受。事情就是這樣。我們接受最高法院的裁決。非常有力,其實是非常有力的決定。但…他們就是如此裁決的。」

 
中央社:法新社專訪唐鳳:讓性別認同成為資產[影]
法新社的專訪題目為「讓性別認同成為資產的跨性別部長」,唐鳳在專訪中替同志權益發聲,並從跨性別政治人物的角度看民主治理。

文章指出,唐鳳是現今全球最受關注的跨性別政治人物之一,也是世界首位公開承認跨性別的政府官員,「在她眼中,性別認同是項資產」。

唐鳳表示:「我們沒有二元論視野…我們不認為地球上有一半的人跟我們不一樣。」

報導指出,總統蔡英文和民進黨2016年向唐鳳發出邀請函,看上的就是她政治素人的身分以及特立獨行的風格。

在她20歲出頭時,唐鳳就改掉了自己的中文和英文名字,並使用「她」作為代名詞。不過,在行政文件上,她都選擇寫上無性別。

對唐鳳而言,歷經兩種身分讓她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因為「混雜的情感」和「生命經歷」,她能「同理弱勢者的苦痛」。她說:「我不選邊站,我和所有人站在一起。」

即使身為政務委員,唐鳳也不按常規。她走路上班,若遇到民眾要求,也會停下來自拍合照。…閱讀全文

 
 
 
8/29全員上島中!
今年08/29(六)熱線將舉辦募款感恩會,主題是「全員上島中」。從主視覺就可以發現十足的故事感,我們將熱線比喻為一間小酒館,許多親上陣線爭取同志權益的勇者們習慣聚集在此交換情報,各式各樣的旅人也會前來休息。

小酒館裡流傳一個多年的默契,每年盛夏,一座 英雄之島將於海上迷霧中浮起,這裡將舉辦大型的聚會。許多人都會抓住這一年一度的時機,帶著「登島信物」前往。在英雄島的聚會裡,熱線小酒館不但準備了有歡笑、有感動的精彩節目,同時也提供過往一年的戰績成果、估算接下來對抗黑暗勢力的任務與所需資源,大家共同參謀議事、聚集物資與人才,為驅逐黑暗勢力做準備。和我們一起上島吧!

按此了解更多故事 

按此取得登島信物

最後也別忘記,時時來點選熱線月曆,一網打盡最近的各種活動消息喔!

 
 
 
支持熱線,為同志做更多事
即日起,帶一位夥伴上島參加感恩會,#兩人同行,就可獲得攜手皂乙枚。

病毒會危害人類,偏見和歧視也會。放在辦公室每天使用,洗去病菌,也帶走偏見與歧視。提醒自己,多做一點點,就能讓身邊的環境更友善,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被好好對待。

★兩人同行:你罩我,我皂你

★注意事項

▪ 攜手皂限量60枚。

▪ 從小熱舖取得登島信物,才有贈送攜手皂,到熱線沒有哦。

▪ 下單數量請填「2」或「2的倍數」,並於結帳頁面選擇此皂為贈品。

▪ 此皂將連同 登島信物寄送至指定地點。

更多支持熱線的方式:

信用卡捐款

ATM轉帳

郵政劃播

電子發票愛心碼:0609

王道銀行彩虹認同卡

小熱鋪 HOTLINE SHOP

了解你的支持所促成的改變:熱線歷年工作報告書

認識熱線20年:20週年專刊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