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電子報】提供讀者易懂易上手的投資理財資訊及趨勢,最快速經濟脈動、專業政經報導,廣闊國際視野。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12/05第9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手札
測不到 = 不具傳染力
文章選讀
udn元氣網:性生活單純不可能染病是錯誤觀念!醫揭愛滋病2大感染途徑
yahoo!新聞:染愛滋不敢生? 醫:達到「U=U」無套性行為也不具傳染力
VOGUE:跨性別、性別流動、順性別…世界在改變,7個你該重新認識的性別關鍵字
新聞選讀
CNN:變性登記案 跨性別者母:勿執著男女應傾聽孩子
蘋果新聞網:台星跨國同性伴侶求在台結婚 法官判准了
風傳媒:印度司法界頭一遭!同志律師獲提名出任法官,曾大力推動同性戀除罪化
活動快報
2021/12/11 熱線南辦第十三屆募款感恩會
支持熱線
支持熱線,一起走向自在生活的那天!
 
 
測不到 = 不具傳染力
每年年末算是同志社群的旺季,從10月的跨性別遊行、同志遊行,到11/20的跨性別紀念日,還有剛剛過去的12/1世界愛滋日。上次帶大家回顧了10月份的大事,而本期想和各位分享的主要重點就是關於愛滋。

從首位愛滋病例發現至今,已經滿40年了,在現今的醫療技術下,只要感染者及早治療、穩定服藥,並且讓體內的病毒量維持在測不到的狀態超過6個月,就不會傳染給別人,即使是無套性行為也不具傳染力。這個「測不到=不具備傳染力」的概念,也寫作「U=U」(Undetactable=Untransmittable),是目前國際上正大力倡導的觀念。

醫學進步讓人們已經可以免於感染愛滋,但長期因為媒體不實報導、誇大渲染,社會大眾對於愛滋病的過度恐懼,以及愛滋感染者承受的污名,都非常需要被化解。

希望透過本期的新聞、文章選讀,能讓大家更了解U=U。

另外是在上月跨性別紀念日前夕,台灣通過第一件跨性別者申請變性無手術證明案件,詳細內容請見內文。最後是國內外同志相關新聞各一,分別為法官判准台灣、新加坡跨國同性伴侶求在台結婚,以及印度可能出現第一位公開出櫃的最高法院同志法官。

 
 
 
udn元氣網:性生活單純不可能染病是錯誤觀念!醫揭愛滋病2大感染途徑
女性愛滋病患,社會上仍遭受極大困境。一名婦女結婚多年後確診愛滋病,明明是丈夫在外「亂來」把病毒傳染給她,但婆婆卻不諒解,認為一切全是她的錯,沒有做好身為妻子的本分。最後丈夫往生,婆婆依然懷恨在心並將該名婦女趕出家門。「愛滋」讓女性貼上「性生活混亂」、「不貞潔」、「不檢點」等負面標籤,甚至被懷疑為性工作者,承受龐大的社會偏見與誤解,有些甚至不敢生育,升起「大概一輩子都無法成為人母」、「失去女性價值」的想法感到自卑、遺憾。

自認為性生活單純不可能染病 這是錯誤觀念

衛福部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表示,愛滋過去多著重於特定族群的衛教宣導,間接影響大眾對愛滋感染的印象,使得許多人在日常中忽略自身「性」健康,暴露於高感染風險情況下,其實仍有不少女性愛滋病感染者,認為自己性伴侶單一、單純,卻還是染病。調查發現,近8成女性個案於感染確診前從未做過HIV篩檢;同時,有超過12%的人因愛滋發病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求診後才被告知確診感染。

「愛滋病毒不挑人」,病毒主要透過血液、體液傳染,因此只要有高風險行為都應注意,疾病管制署提供免費匿名愛滋篩檢,凡只要有性行為的民眾,建議至少進行一次篩檢;有無套性行為的民眾,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篩檢;有感染風險的民眾,建議每3-6個月進行一次篩檢。

穩定服藥控制 愛滋患者一樣可以孕育生命

鄭健禹指出,女性因社會觀念與生理構造背負著生育後代的責任,感染愛滋後往往認為「因愛滋被剝奪了生育權利失去女性價值」或是「大概一輩子都無法成為人母」感到自卑、遺憾。根據調查4成女性感染者因此不願懷孕生育。同時,半數以上的人擔心把病毒傳染給另一半,在追求性福的路上深感焦慮與罪惡感。

隨著愛滋病篩檢及治療方式日新月異,以及近年國際大力倡導的「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測不到病毒=不具傳染力),國際大型研究證實,感染者只要穩定服藥至血中測不到病毒,即使有無套性行為也不具傳染力,感染者也可以懷孕生子,與你我一樣享受良好健康的生活品質及美滿的家庭生活。

鄭健禹以臨床經驗分享,一位穩定維持U=U的女性感染者於回診時分享:「鄭醫師我懷孕了!期待了很久真的來了,從不相信自己可以懷孕生子,到現在真的懷孕。」現在她有一個可愛的寶寶,透過穩定服藥控制、定期回診追蹤,仍可以陪伴孩子一同健康長大。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yahoo!新聞:染愛滋不敢生? 醫:達到「U=U」無套性行為也不具傳染力
在各界共同推動愛滋防治的努力下,已連續3年愛滋新診斷個案數每年下降12%至20%。在大眾長期聚焦男性感染者困境的同時,依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近5年統計顯示,台灣女性愛滋感染者每年仍以近3%比例增加。截至今(2021)年9月共累積2,152位,占總感染數的5.13%,女性感染者的健康狀況,不僅長期遭受忽視;社會與家庭對女性的刻板印象、汙名化,使得女性長期陷入沉重精神壓力、自我懷疑與不公對待。

女性愛滋感染者生活現況調查 高達4成女性因感染者身分造成生活困擾

今(2021)年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愛滋病照護中心發起「女性愛滋感染者生活現況調查」,進一步了解女性感染者於確診前後的健康、生育、生活與就醫狀況。調查顯示,高達4成女性因感染者身分造成生活困擾、超過1成5曾遭受肢體或語言的暴力對待。

桃園醫院首次與哥倫比亞籍藝術家──畢七月(J Triangular)、社團法人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及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合作,以女性培力觀點發起《The Women’s Video Support Project女性錄像互助計畫》,邀請3位女性感染者透過影像細膩闡述自身故事,共同剪輯成《Hope Drops滴水希望》將在12月1日「世界愛滋日」當天,代表亞洲於全球一百間美術館中放映展出。期待全球民眾看見女性愛滋感染者的艱辛處境、情緒掙扎與感性訴求,給予更多關懷、體諒與鼓勵,用「愛」建立起友善、溫暖的對話。

每5至6位女性帶原者 有1位求助身心科

愛滋過去多著重於特定族群的衛教宣導,間接影響大眾對愛滋感染的印象,使得許多人在日常中忽略自身「性」健康,暴露於高感染風險情況下。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表示,本次針對女性愛滋感染者的生活調查即發現,近8成(79.2%)女性個案於感染確診前從未做過HIV篩檢;同時,有超過12%的人因愛滋發病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求診後才被告知確診感染。

鄭健禹進一步分析,社會性觀念保守,愛滋又與其連結強烈,使得女性感染者經常被貼上「性生活混亂」、「不檢點」等負面標籤,甚至被懷疑為性工作者,承受龐大的社會偏見與誤解。從調查中即發現,高達4成(40.3%)的人因感染者身份造成生活上困擾、近2成(19.4%)的人為此至身心科就醫、近3成(27.8%)的人曾因感染者身分就醫被拒或遭歧視對待,甚至16.9%的人因HIV感染的汙名而被人以肢體或語言的暴力對待。

只要達到「U=U」 女性帶原者也能產下健康孩子

鄭健禹指出,超過4成(43%)的女性感染者因為感染HIV不願意懷孕生 育。同時,女性感染者除了關注自己健康外,也更加擔憂、在意他人的健康受到自己影響,半數以上(65.3%)的人擔心自己把病毒傳染給另一半。

近年國際大力倡導的「U=U」(Undetectable =Untransmittable,測不到病毒=不具傳染力)概念,透過國際大型研究證實,感染者只要穩定服藥至血中測不到病毒,即使有無套性行為也不具傳染力,感染者也可以懷孕生子,享受良好健康的生活品質及美滿的家庭生活。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VOGUE:跨性別、性別流動、順性別…世界在改變,7個你該重新認識的性別關鍵字
性平教育愈來愈被注目,除了LGBTQ+之外,還有許多你也應該知道的性別相關詞彙。無論你的性別認同和性傾向為何,這世界並非二元、非黑即白的,而是像水一樣溫柔流動。

性別流動 Genderfluid

這或許是近年最常被提及的性別相關詞彙,意指個人的性別認同並非侷限特定的男或女,而是在性別光譜上自由流動。性別流動者認為自己在性別光譜上沒有確定位置,今天覺得是女生,明天覺得是男生,後天可能認為自己同時是男性、女性和X性別。超模卡拉迪樂芬妮(Cara Delevingne)稱自己為泛性戀者和流動性別者;演員伊薩米勒(Ezra Miller)也曾表態:「我不認定自己是男人,也不認定自己是女人,我只認定自己是個人類。」性別流動可以視為一種反抗主流架構下性別二元區分的趨勢。

跨性別 Transgender

狹義的跨性別者,是指出生性別與心理性別不一致的人,分別有出生時生理性別為男性、心理性別為女性的「跨性別女性」;與出生時生理性別為女性、心理性別為男性的「跨性別男性」。跨性別者並不等同於進行變性手術,有些跨性別者因為性別不安訴諸於手術,但也有一些跨性別者並未進行變性手術。在大眾文化中的相關資訊包含電影《丹麥女孩》,劇情描寫史上第一個進行變性手術的跨性別者Lili Elbe的故事,另一部《雙面勞倫斯》以一個想要成為女人的男人為出發點,探討跨性別議題相當深入。

順性別 Cisgender/ 順性別霸權Cissexism

順性別代表「出生性別、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一致相同者」,例如出生時醫生判斷某人生理為男性,他也自認為是男性,那他就是順性別者。相對於「順性別」,出生性別、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不同者,則稱為「跨性別」。此外,順性別這個詞彙也帶出一些爭議,目前性別和社會運動時常使用的「生理男性」通常是指「順性別男性」;「生理女性」通常是指「順性別女性」,這樣的論述是假定是所有人必然為順性別者,也就產生了所謂的「順性別霸權」。

性別酷兒 Gender Queer

你是男人。還是女人,抑或都不是?性別酷兒又稱非二元性別(Nonbinary),指稱那些超越傳統意義上對男性或女性的二元劃分。曖昧且不確定,不單純屬於男性或女性的自我性別認同。性別認同非男非女、亦男亦女,或者不完全是其中一種,也可能是動態變化,沒有一個固定的性別。性別流動、X性別、無性別、去性別、泛性戀者、無性戀者也都屬於性別酷兒的範疇。酷兒的(Q)同時意味著Question,也就是不停詢問、疑惑,永遠在尋找身分中。

雙性化 Androgynous

Androgyny一詞最初由美國女性主義學者凱洛琳.海帛恩(Carolyn G. Heilbrun)於1964年提出,演變至今,相對的中文翻譯有很多種,不只是「雙性化」,還有「雌雄同體」、「不分男女」和「亦男亦女」。象徵一個人的氣質無法用男性化或女性化這種二元方式判定,在他們身上,陽剛和陰柔的感受通常兩者兼具,比如說大衛鮑伊(David Bowie)就有著名的雌雄同體氣質。這通常與性傾向無關,比較屬於性別氣質。也有一些雙性化個人屬於「無區分性別」和「性別曖昧」

性別認同 Gender Identity

性別認同又稱心理性別。有些人的性別認同和生理性別是不一樣的。《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的說明指出:「人們經由生物、文化與心理等成分交互作用,發展出自身的性別。與心理社會成分相關的,包含了指定性別與性別認同。性別認同指的是人們對自己性別的感受,內化且認同自身屬於何種性別。」傳統二元的角度,性別認同分為男性與女性,但如果將性別認同視為連續性的光譜,這中間就有許多變化存在。性別認同和這世界一樣,並非二元、非黑即白,而是立體多樣,也因為有這麼多模糊難解的謎和灰色隱晦地帶,才如此有趣。

變裝皇后 Drag Queen

變裝(Drag)這種演出其實早在古希臘時期有記載,一路發展到莎士比亞年代,而後在1880年代誕生了男扮女裝的舞台表演方式,歷史紀錄的第一位變裝皇后是來自美國的William Dorsey Swann。變裝皇后(國王)是易裝者下的子分類,指的是生理男性(女性)透過穿著女性(男性)服裝扮演另一性別。變裝皇后的易裝藉由誇張的造型來詮釋對於女性之美的熱愛,日本寶塚歌劇團由女性扮成帥氣的「男役」也可以稱為一種變裝表演。

九零年代以來,變裝皇后表演與LGBTQ+文化緊緊相扣,被喻為次文化的一環。直到2009年美國實境節目《魯保羅變裝皇后秀(Rupaul’s Drag Race)》大受歡迎,迎來大眾文化的關注。現在的Drag已經不是單純男扮女或女扮男,也有女性扮成Drag Queen,意旨逾越性別的二元界線,讓性別光譜更多元。Drag不只是一門表演藝術,更是象徵人人平等的重要彰顯。

或許用《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的台詞來做性別關鍵字的總結最為適合:「愛沒有性別之分,選擇你愛的那個就好。」性別是流動的,性向也是,你永遠不知道你將成為誰,或是會愛上誰。

---

北市府特別製作了〈認識跨性別〉 網站,從跨性別基礎知識 、跨性別者的日常故事到北市府執行的跨性別友善措施(例如北市性別友善廁所地圖),全都集中呈現在這個網站裡!

無論是跨性別朋友本人、跨性別親友、醫事人員、公司僱主,

都可以從網站裡獲得許多實用資訊。

 
 
 
CNN:變性登記案 跨性別者母:勿執著男女應傾聽孩子
(中央社記者劉世怡台北16日電)跨性別者吳宇萱赴戶政事務所申請性別由男變女遭拒而興訟,法院今天開庭前,吳媽媽說,因很愛孩子經心境轉換重拾一家和樂,盼相同困境家長,不要再執著是男是女,應傾聽孩子。

跨性別者申請變性無手術證明興訟 首例勝訴確定

全案緣於,當事人吳宇萱去年11月20日前往台北市中正區戶政事務所申請性別由男變女,因未持變性手術證明遭拒,循序提起行政訴訟,案件由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審理,今天下午開庭。此案為跨性別者申請變性無手術證明第二例,首例小E案已勝訴確定。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成員、吳宇萱及其父母、阿公等人在開庭前,召開記者會,手持標語「跨性別變更性別登記 取消強制手術」。

跨性別者面臨的生活困境部分,吳宇萱舉例,赴電信公司辦門號,因外表與證件性別不同遭質疑冒用身分,被要求應再出具戶口名薄等資料,沒辦法像一般人輕輕鬆鬆就辦好一件事,又如在工作求職時,不是應該要看專業度,但卻糾結在性別上,明顯感受被歧視。

吳宇萱說,跨性別者有必要一遍遍去向不認識的人,表達自己的性別及下體狀況嗎?這應該是她個人隱私吧,她希望這個官司之後有好的結果(獲得勝訴)。

律師許秀雯表示,其實吳宇萱是雙重國籍,她在美國出生,她的美國護照已經變更法定性別是女性,美方並沒有要求一定要手術才能變更法定性別,依據法律人格的同一性,也希望台灣在證件上,能將吳宇萱變更為女性。

吳宇萱母親表示,曾經因為不了解跨性別而無法面對,她因為真的很愛孩子,所以開始重新敞開心房,丟掉舊有成見,去了解跨性別並做轉變後,她和孩子重回過去的一家和樂。她以跨性別者的媽媽身分,勸正處在類似家庭的家長,不要再執著是男是女的問題上,而是要傾聽孩子,也期盼外界能夠給跨性別者一些私人空間。

吳宇萱父親表示,他支持吳宇萱,現在家中已經沒有因為跨性別情形而有壓力,相處非常自然。

吳宇萱的阿公則說,家人去請教精神科醫師得知,跨性別現象可能是先天性基因影響,他就勸導家人必須接受這項挑戰,經過一年多,吳宇萱的母親後來心境轉換,前陣子還在媒體採訪時,對著吳宇萱說「萱,不管是男是女,你永遠是我的寶貝」,當時吳宇萱回應也笑了,這件事讓他印象深刻。(編輯:李亨山)1101116

 
蘋果新聞網:台星跨國同性伴侶求在台結婚 法官判准了
台灣、新加坡跨國同性伴侶小C與鄧美蘋,在大法官做出同婚合法化的釋憲後,前往北市松山區戶政事務所登記結婚,卻因牽涉《涉外民事適用法》遭拒,兩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天判決兩人勝訴,戶政事務所應該准許小C與鄧美蘋登記結婚,成為台灣跨國同婚行政訴訟第3件勝訴的案例。

來自新加坡的跨國企業主管鄧美蘋,14年前在香港工作時結識台灣籍伴侶小C,2019年台灣大法官做出釋字第748號解釋,成為保障同性婚姻的國家,鄧美蘋跟小C決定回到台灣共組家庭,但因《涉外民事適用法》第46條規定:婚姻成立依各該當事人本國法,由於新加坡不承認同婚的狀況,導致雙方無法在台灣登記結婚,2018年先在澳洲登記、並透過人工生殖生下1名女兒的兩人,因此在台展開漫長訴訟路。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去年開庭時,鄧美蘋與太太小C抱著女兒曾親自出庭說:「我們希望能夠在台灣結婚,因為已經決定在台長期居留,我們也有一個小孩。」小C還說:「我們很努力為了照顧小孩在台灣生活,如果沒有美蘋,我沒辦法單獨照顧孩子。我希望我們能在台結婚,如果我出了意外,我希望美蘋是孩子的監護人。」

兩人主張,台灣內政部認為國人與未承認同婚國家的同性伴侶不能辦同性結婚登記並不合理,2人已在澳洲結婚,婚姻形式要件應要依舉行地法即澳洲法為準,所以兩人應可以結婚。而法官也當庭鼓勵她們:「我知道妳們希望組成家庭,維持家庭完整,但法院這邊也很無奈,妳們好好生活、好好照顧孩子,法院這邊會再想辦法,加油!」(李奕緯/台北報導)(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網)

 
風傳媒:印度司法界頭一遭!同志律師獲提名出任法官,曾大力推動同性戀除罪化
繼2018年印度最高法院宣布同性性行為除罪化後,近日LGBTQ議題再次成為印度社會焦點。日前,印度最高法院委員會提名同志律師克帕爾,出任印度德里最高法院法官。若印度政府同意,克帕爾將成為印度首位最高法院公開出櫃的同志法官,為印度性別平權再立下一個重要里程碑。

性向阻礙升遷,多次提名被推遲

在印度最高法院服務超過20年、現年49歲的克帕爾(Saurabh Kirpal),過去經手多起印度知名案件,其中包含擔任2018年印度同性性行為除罪化請願案的委任律師。然而,過去4年間,克帕爾的性傾向卻讓印度政府遲遲不肯同意,將其升任法官。

《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指出,印度最高法院委員會2017年首次將克帕爾納入法官提名名單中,並順利獲得最高法院合議庭批准。不料,最高法院最後仍決定推遲任命。這一拖就是4年,爾後即使克帕爾曾在其他18個名單中被提及,但相關提名與任命又分別在2019年1月、2019年4月、2020年8月被推遲。

2021年3月,時任印度首席法官的博布德( CJI SA Bobde),曾寫信要求印度政府,清楚地說明對克帕爾出任法官一職的意見,並重申其對不斷推遲克帕爾任命的擔憂。同月,印度最高法院31位法官再次向印度政府提名,盼其讓克帕爾出任法官。

外籍伴侶也成政府眼中釘

據《BBC》報導,外界流傳一種說法,認為克帕爾提名屢次遭阻,都是因為其瑞士籍伴侶的外籍背景,被印度政府認為具有潛在安全風險。不過,克帕爾去年接受《印度斯坦時報》採訪時,氣憤地駁回了這個說法,「如果我今天是異性戀,外籍伴侶還會是個問題嗎?從前任法官的伴侶也是外籍人士看來,這顯然是因我同志身份而來的問題。」克帕爾堅信,他的性傾向是他向來無法升遷的主因,「跟我共處20年的伴侶的外國背景是一種安全風險,這個理由實在太特殊,特殊到讓然難以相信這是事實的全貌。」

任職於印度最高法院的資深律師露絲拉(Geeta Luthra) 告訴 《BBC》,克帕爾的性傾向,不該影響他的升遷,「我們應該以他的能力與經歷為優先考量,且他卓越的能力值得這項提名的肯定。」目前,外界普遍認為,印度政府最快將於未來幾週批准克帕爾的任職。

赴劍橋牛津攻讀學位,為印度同志發聲

克帕爾大學畢業於印度新德里聖史蒂芬學院( New Delhi's St. Stephen's College)物理系,而後在法官父親的薰陶下,他放棄理工,遠赴英國攻讀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法律學位。旅歐期間,他也順利取得英國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碩士學位,並短暫到位在瑞士日內瓦(Geneva)的聯合國總部工作。1990年代衣錦還鄉後,克帕爾積極參與運動、寫書,為印度同志爭取權益。

2018年9月6日,印度最高法院做出歷史性的判決,宣布男男合意性行為不再是一項犯罪行為,廢止了自殖民以來實施長達157年的雞姦法規定(sodomy law),正式將同性性行為除罪化。當時,克帕爾便是2名關鍵請願人的委任律師。

該項判決對印度公民社會而言,具有劃時代意義。除了由5名法官(包括4名合議庭法官與1名首席法官)一致通過,首度肯認印度同性戀者的隱私權與平等權之外,更一舉推翻2013年的另一個判決——從殖民時期就定下來的377條款(Section 377,同性性行為屬於違反自然法則的犯罪行為)。

2020年,克帕爾曾表示,他確實有些猶豫是否出任最高法院法官一職。但若出任法官能讓他成為印度 LGBTQ 族群的榜樣,對他來說,以同志身份出任法官,或許有助於協助印度同志爭取更多權益。

 
 
 
2021/12/11 熱線南辦第十三屆募款感恩會
12/11星期六就是熱線南部辦公室的募款感恩會!

我們總是大聲說著同志要現身,但究竟是怎麼樣的同志得以現身?

 

在這個社會中存在著人的各種面向,包含種族、階級、性別、國族…等,從這些面向的視角看向同志運動,各式各樣的主體也無可避免地有著主流與非主流的標籤與想像,而熱線始終作為一個接納各種主體的參與,其場域就像是整體同志運動的小型縮影。各種主體在這個空間裡面互相陪伴、訴說自己、交流彼此、議題激盪,從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雙性人、泛性戀、非二元…等,這些越來越多的名詞解釋,象徵著同志運動往前推動的極大力量,就是在互相理解、對話的過程中看見更多不同樣態(甚至較為邊緣)的主體。

 

今年度熱線募款感恩會的主視覺,首次以跨性別、非二元主體作為主視覺的拍攝主軸,更是宣誓著我們為看見邊緣所做的努力。我們集合了「女性」x「跨性別」x「主體現身」的三個元素,要訴說精神有三個層次:性別結構中的女性角色在情慾上的邊緣、同志運動中跨性別主體在話語權上的邊緣、以及陰柔特質在崇尚陽剛的社會結構中的邊緣,並以熱線義工的現身作為媒介,把這三種邊緣形象集合在同一個視野,呈現在耕耘台灣南部十三年的熱線募款感恩會當中,象徵了熱線永遠站在弱勢的一方,為各種差異及邊緣主體創造舞台,並為此感到驕傲。

 

發想者:熱線13屆感恩會籌備義工、教育小組全體義工

主筆者:劉宇霆 熱線南部辦公室 主任

 

🌻 

|感恩會資訊|

【時間】:2021年12月11日(六)19:00開始

【地點】:後台 Backstage Live(高雄市苓雅區海邊路15之3號)

【票價】:感恩席 500元/張、貴賓席 1000元/張

 

|售票資訊|

【實體售票】:

可至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南部辦公室購買

(販售至12月10日(五)截止,請提早購買以便劃位,歡迎使用振興券購票)

 
 
 
支持熱線,一起走向自在生活的那天!
熱線為社群持續努力,如果你認同我們,歡迎支持熱線做更多事情!

☞ 你可以用以下方式支持熱線:

信用卡捐款

ATM轉帳

郵政劃播

電子發票愛心碼:0609

王道銀行彩虹認同卡

小熱鋪 HOTLINE SHOP

☞ 了解你的支持所促成的改變:熱線歷年工作報告書

☞ 認識熱線20年:20週年專刊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