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一月十一日(國曆12月21日)恭逢 太乙救苦天尊 聖誕,行天宮三宮將舉行「三獻禮」恭祝聖壽,「三獻禮」恭祝儀式時辰如下—
台北本宮:晚上7:30
北投分宮:下午3:30
行修宮(行天宮三峽分宮):下午2:30
玄空師父曾說:「神明的心就如同父母的心。」是捨不得百姓受苦的,所以聽聞人間的苦難之聲,怎能不伸出援手?而我們做人又怎能不先悔過,修養道德,才對得起神明呢!
名號眾多•尋聲救苦
太乙救苦天尊的名號眾多,又稱太一救苦天尊(「乙」與「一」兩字相通)、尋聲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太一天尊、太乙真人、青玄上帝、東極青玄上帝等名,在神仙譜系中,高居九位天尊之首。
太乙救苦天尊為了拯救遭逢苦厄的廣大黎庶,因應百姓的禱求與需要而隨物應化,化身無數,有時變成仙童玉女,有時化為帝君聖人,有時變成道士醫生,有時化為官吏將帥,因需要而降下人間,或居臨地獄;其神通廣大,功行無窮,因此《太一救苦護身妙經》有云:「此聖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為大慈仁者,在地獄呼為日耀帝君,在外道攝邪呼為獅子明王,在水府呼為洞淵帝君。」而天尊在每個月的初三及初九兩日,經常降臨人間,視察民心。
聖仁慈愛•拔度亡魂
道教稱頌 太乙救苦天尊為「至聖至仁,極慈極愛,乘九師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浮生。」天尊慈悲,聽聞凡塵間的苦難哀嚎而不忍,因此誓願救度眾生,專門拯救世間受苦的百姓,在地獄中超拔度罪魂。
天尊無所不在,疾病纏身、家庭不美滿、誤遭牢獄等受苦難者,只要祈禱或呼求天尊的聖號,虔誠存思天尊聖像,就能得到感應與救助,而消災解厄、化凶為吉,因此而有尋聲救苦之名。
信仰之根•源於太一
救苦天尊又稱「太一真人」、「泰一真人」、「太乙真人」,應是吸收了古代的「太一」(太乙)天神信仰加以轉化而來。
「太一」又稱「大一」(古代「太」與「大」二字相通),指天神或星神,《史記•封禪書》記載:「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史記•天官書》則云:「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被認為是世界的本源,天地萬物悉由其所化生。到了漢武帝時期,武帝更於長安東南郊設太一壇親自祭拜。東漢時期,太一信仰為道教所吸收,納入其神仙體系,而道經則將太一神輾轉演化為著名的太一救苦天尊,即所謂的太乙救苦天尊。
及時悔過•天尊顯現
關於天尊救苦應驗顯化的故事甚多,茲舉張仁表故事為例:
從前有個道士張仁表,說話大多虛浮誇誕、不切實際,從未有發自內心的誠懇之言;而且為人陰險狡詐、自大傲慢。
有一次,張仁表生了一場大病,延醫救治多時皆未見起色。睡夢中,仁表見到司人年命的司命神派兵卒來拘提他,只得乖乖受綑綁而踏上黃泉之路。一路上所經之地皆一片荒涼,布滿荊棘,仁表的腳步一旦停頓下來,兵卒便毫無留情拉扯手中的繩子催促他快步向前,他的衣服都被荊棘刺破,身體也被荊芒刺的遍體鱗傷,痛苦不勘。
約莫行走了三十餘里,卻見到一處金碧輝煌的華麗建築,仁表忍不住問了旁邊的兵卒:「這是什麼地方?」兵卒回答說:「此處是太乙天尊的宮殿,要過了這裡才會到達冥府。」仁表一聽到「太乙天尊」的聖號,忽然想起生前講經說法時,常勸人多誦念「太乙救苦天尊」的聖號;現在既然到了天尊的宮殿,便高聲大念「太乙救苦天尊」十餘聲。旁邊的兵卒都笑他此舉猶如臨渴穿井,天尊怎麼可能救他呢?仁表見到眾人訕笑而未阻止,更繼續專程誦念救苦天尊的聖名,誦念的音調也愈來愈哀悽悲切,連眼淚都流了下來。
就在此時,忽有紅光顯現於仁表四周,拘提人命的兵卒全部消失,獨勝仁表一人在萬丈光明中,眼前出現了 太乙救苦天尊與侍從千餘人。他恭敬的謁拜天尊,叩頭請罪,自述這輩子所犯過錯,懇請天尊接受他的懺悔。
三業十惡•謹慎勿犯
天尊告訴仁表:「人生在世,最謹慎的就是不要犯『三業十惡』,三業中的口過罪行最重。一個人胡亂說話,會有一萬個人跟著胡亂妄行,那麼這個妄語之人就犯下嚴重的罪行了。你應當被打入地獄受苦,但念在你誠心悔過,再賜你七年壽命,你要將我的形象廣示於人間,勸導世人行善去惡。」天尊說完便遣玉童護送仁表回到人間,纏身多時的怪病也不藥而癒了!仁表依照天尊囑咐,請人畫了天尊寶像,致力推廣天尊的教示,勸人開悟。過了七年,仁表歸真,果然應驗天尊所說的話。
更多的【神明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