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P成效低 國外平台遭質疑
地方政府更無力承接 國產平台或將接棒
e政府花費台新幣數億元鉅資,以.Net和Web logic建置的政府服務平台(GSP, Government Service Platform)及迷你介接平台(MiniGSP),自94年9月正式營運至今,傳出應用狀況不佳、後續維運困難的情形。
資訊業者指出,中央政府以高成本採購國外技術建置平台,地方政府無力承接,可能是導致運用意願偏低的主因﹔呼籲政府導入國產平台,以降低成本並收扶植產業之效。
為了政合政府資訊服務資源,研考會91年時發包建立以微軟.Net為基礎的GSP作為「電子化政府共通作業平台」,由於架構龐大、建置應用服務成本高昂,又於94年再發包迷你版GSP(mGSP),改採畢益輝(BEA)公司的Web logic作為平台核心。雖然後者為求降低建置成本,改為遵循J2EE標準,但地方政府仍然無法負擔這類外商平台的採購費用,再度淪為叫好不叫座服務。
在e政府規畫中,GSP平台係用以解決跨部會業務申辦需求,而mGSP則可向上銜接GSP,提供部會下轄各機關及各級地方政府使用。
熟悉e政府相關建置案的業者指出,研考會當初以微軟.Net進行大平台規畫,相當於花費上億成本在技術規格上做成限制條件,各單位欲連接相關服務,就必須再購買大量的.Net授權,既不公平也不符預算效益原則;而mGSP使用的Web logic也同樣由外商供應,開發費用仍然高昂,加上J2EE架構費用龐大、硬體成本高,各類服務介接的開發費用龐大。雖然表面看來是依分層需求而分別建置平台,業者質疑,mGSP實為GSP規畫窒礙難行下的疊床架屋產物,而且也未必較具可行性。
針對各界的質疑,研考會表示,作為e政府運作的重要平台,在規畫上必須與全球技術潮流接軌,並且考量到未來數年甚至最久以後的運作需求。現階段採用的技術平台,不僅導入最新的Web Service概念,也兼顧開發工具和應用環境的完整性;過去戶政電子化花費了六、七年才完成,現有e化建設的成果也不是一蹴可及,未來會持續推動各級機關平台與GSP和mGSP介接。
業者認為,多年來政府資訊應用都採用國外平台,除成本高昂以外,技術門檻、授權金都很高,所以後續維運都相當困難。政府應該支持並打造國內自有軟體平台,帶領多數小廠商結盟,才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在發展自有軟體平台下,廠商技術門檻降低,成本及維護費用也得以減少,各級政府的資訊建設就可以大量降低採購國外平台的費用和人事成本,才真正可以扶植起國內的軟體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