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業創新闢市場 藍海中尋找策略
國內高科技業推手之一的創投業,在面臨近年來低迷的股市與艱困的經營環境,紛紛採取轉型的策略。創投公會秘書長楊正秋分析,台灣創投業創新之路就是建立平台,做資源整合,不僅投資新創公司,也擴及合併、重整,以開闢新市場,甚至有業者糾集不同專長的技術與金主,直接創立新公司,以多元方式,為創投業尋找藍海策略。
隨著國內創投業經營環境持續不振,2005年全年僅有9家創投公司設立,去年更掉到僅有二家成立,以申請比例而言,創下有史以來最低水準,顯示創投業的經營困境。面對挑戰,台灣創投業也慢慢進行轉型,從事多元的投資與經營,企圖開創新局。
楊正秋指出,台灣創投業創新經營的作法可以分成三種:
一、整頓被投資標的
創投不僅是投資而已,更視情形需要,實際進入董事會,經營公司,重新整頓被投資企業,將公司經營拉上軌道,甚至透過合併、重整等方式,讓企業投資價值浮現。
二、建構資源整合平台
創投建立資源整合平台,將各方不同的專長或資源整合在一起,為新創公司尋找所需的資源,以帶動公司成長。創投本身不見得要直接投資公司,而是推動或指導者,也可以只是引介各方資源,或者促成兩家公司合併或重整,都可以創造成功的案例。
三、集合資源創立新公司
創投以本身的優勢,從熟悉的領域出發,糾集各方資源,包括:擁有技術者、投資金主、上下游產業關聯者,直接創立新公司,成為原始股東,過去在光電業就有如此的例子。
過去創投所熱衷投資的是主流產業,也就是科技業,以2005年度創投的主要投資產業分析,集中在光電(佔當年度整體投資額之17.52%)、傳統產業(17.36%)、電子(11.89%)、半導體(11.18%)、生技(7.93%)、通訊(6.72%)、資訊(5.52%)。值得注意的是,屬於非主流的傳統產業,近幾年來的投資額卻呈現成長曲線,2005年創投對傳統產業的投資額首度超越半導體、電子等產業,躍居2005年投資額的第二位,相較於競爭激烈的科技產業,傳統產業提供更為優渥的條件與機會吸引創投的目光。
相關新聞:
>>恢復投資抵減 振興創投事業發展
>>大陸投資受限 創投改募境外基金或設海外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