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遊山玩水、享樂玩耍?【旅行手札】請你加入玩家行列!邀你同看行旅中風景! 【全民英檢初級報】針對全民英檢初級命題方向和重點,讓您事半功倍!
2005/5/31 第054期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特別報導 HT安全疑慮延燒 中信局要求解釋立委將提案質詢
技術趨勢 串列技術成熟 年底硬碟介面翻身
企劃專題 SATA硬碟穩定可靠 低價取代一線儲存
活動快遞 2005年資訊產品品牌知名度暨採購意願調查
《摘自資訊傳真周刊《PCWEEK》,受限於篇幅無法刊載全文,若需詳細資料,請聯繫編輯部(02)2715-3000轉213》
特別報導

HT安全疑慮延燒 中信局要求解釋立委將提案質詢

針對英特爾(Intel)CPU所採用的超執行緒(Hyper-Threading)技術易遭時序攻擊(Timing Attack)一事,已引起政府有關單位密切注意,立法院中多位立委醞釀提案質詢,中信局也將去函Intel要求說明,可能影響未來政府採購政策。

日前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研究生Colin Percival提出報告,指同步多執行緒處理器易受攻擊而導致資料外洩,此報告曝光後立即引起廣泛討論,多家OS軟體公司立即發表修正聲明,建議在修正完成前關閉HT功能。雖然Intel及部分業者認為此類攻擊發生機率不大,但相關新聞已引起立委對政府部門系統安全的注意,將要求採購主導機構公共工程委員會說明並檢討電腦採購政策,進一步解決此一安全疑慮。

據了解,時序攻擊在所有具同步多執行緒功能的CPU上都較容易發生,廣義的電腦產業中有數款CPU都有類似架構,但Intel產品使用量最大,PC領域中80%的電腦都配備該公司產品,而含HT技術的CPU上市已約兩年、未來計畫中亦將持續支援,立委關切舊有系統修補和未來採購規格等問題。

如果政府機關使用的電腦,在加密資料上有外洩的安全問題發生,恐怕影響的層面將很大,造成嚴重的駭客事件。對於Intel的CPU所設計採用的Hyper-Threading可以增加運算效能,但是在面對時序攻擊(Timing Attack)時,間諜程式可以在加解密過程中擷取資料,最後偷得解密的訊息,中信局負責規格審核事宜的專員吳服勝表示,在了解問題後將去函要求Intel解釋。

吳服勝指出,遇到硬體規格的疑慮問題時,通常做法是去函要求廠商提出解釋,或提供佐證文件或報告來證明沒有相關問題。其次,中信局會找標準國際組織提供文件證明其安全性;雖然Intel市占率高、取代困難,但就CPU這個項目來看,目前中信局已經開始採購超微(AMD)規格的電腦及伺服器產品。

吳服勝進一步指出,過去也有一個案例與CPU有關,做法上就是採用去函要求Intel解釋,後來獲得的解釋是透過程式的補強就可以解決。當時的觀點是CPU是零組件,最後的成品(個人電腦)透過軟體方式彌補了問題,整體來說沒有問題就把疑慮解決了。針對超執行緒的安全問題,中信局表示會在接到說明後進一步研究。

ΔTOP
CIO專欄
災難復原服務示意圖。

天災人禍難逆料 風險管理受矚目

近期台灣IT業界最受重視的意外事件,當屬IC封裝測試廠日月光的中壢廠失火事件。5月1日的一把火,整整延燒7個小時,估計造成日月光每月營業額約新台幣10億元的損失。其他企業,誰也沒把握,下一個不會是自己,而如何避免相同的危機發生,並在最短時間內減少損失,成為企業關切的重點。

根據一項針對英國前百大企業的研究顯示,超過98%的企業具有不間斷的運作計畫(Business Continuity Plan;BCP)。不過,儘管如此,仍有近六成的企業,曾在過去五年內遭受大型的資訊科技災難。此外,這些受到損害的企業之中,也有逾七成的企業營運受到影響,也就是說,儘管有BCP,並不代表刀槍不入。

若從惡意入侵來看,IDC指出,將近75%的亞洲企業曾被外人入侵過,並對企業造成一定影響。分析師說,儘管企業多具有網路安全防護,然網路威脅依舊存在。

以此次日月光中壢廠的事件為例,根據日月光提供的資料顯示,受火災影響的廠房資產營業額約新台幣54.4億元,固定資產淨值約新台幣122億元,約占日月光全部總資產新台幣1333億元的9.2%。

在火災發生後,由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帶領的經營團隊,即迅速處理後續議題,並發表信心喊話,透露訂單損失將可控制在100萬至200萬美元之間。而從股價來看,投資人對日月光依舊抱有信心,未受到意外事件影響而喪失,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然而,儘管此次事件幾乎算是以喜劇收場,然而其他企業可不敢保證自己發生同樣的事之後會得到同樣的結果。

精業(SYSTEX)IT服務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沈榮治就說,企業對相同觀念的教育還有待加強。根據調查顯示,大約僅有35%的企業具有資料備份或是相關的系統。沈榮治指出,許多企業從事的,只是為了應付法規而進行的最陽春的建置,「簡單的說,就是說得多、做的少。」沈榮治這麼認為。

從整體角度來看,企業的硬體設備損毀之後,再增列一筆額外預算添購就可以補救;然而,若是損毀的是過去累積數年的記錄、文件、客戶資料或是其他業務資料,如何補救,又豈是帳面上的金額可以計算的。

先從國外的經驗來看,2001年的美國的911攻擊事件,造成逾千人的死傷、數百億美元的金額損失,以及倍數金額的重建。更令企業頭痛的是,許多企業的異地備援機制,都放在同一州,相隔僅數里,然此次大規模的攻擊事件,波及範圍廣泛,連企業的第二備用單位均受到影響,讓損失慘重的美國企業災情更是雪上加霜。

回頭再看台灣,台灣特殊的地形與氣候,帶來如921地震、納莉颱風等避無可避的天然災害,企業若是缺乏相關的軟硬體準備措施,意外不發生則已,一但發生,勢必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

此外,除去天災不談,諸多人為蓄意的攻擊事件,也成為企業風險的主要來源之一。 如愈演愈烈的網路攻擊事件,企業若身處在其中,勢必難以全身而退。事實上,人為蓄意的攻擊,其威力絲毫不小於天災造成的損失。

面臨上述危機,如何進行後續補救,對企業來說,也是新興課題之一。

如日月光中壢廠火災事件,日月光集團由於事前有投保,估計最高可帶來逾百億元的保險金額,總是令相關人士鬆了一口氣。然而除去保險補償金額不談,企業若欲長久運作,相關的災害備援機制更不可少。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災害頻傳,IT業者對風險管理與相關議題的重視也增加,成為近期的火熱話題。而供應商的解決方案或是服務團隊也水漲船高,為政府與企業提供多一道防線。

回顧稍早曾發生的天災人禍,如911攻擊事件,IBM的資訊系統災害共用備援服務(Business Continuity and Recovery)團隊就提供相關服務,從復原網路到提供替代性的新設備,都成為IBM全球服務事業的工作項目。而當年的服務團隊營收達到330億美元,也逐漸成為IBM當年總營收880億美元裡不可或缺的一環。

HP亦曾針對國土安全(Homeland Security)議題提出相關解決方案,如緊急通報系統、傳染病控制、政府資產管理與生物辨識系統等。

以台灣地區來說,納莉颱風侵襲台灣時,造成約140萬戶停電、約四成的市話與手機斷話,其百年來最高單日降雨量,也造成多處地區嚴重積水,光是台北捷運公司就損失高達新台幣40億元,其他民間損失更是難以估計。

對企業來說,天災既不可擋,如何將災害降到最低,以及在最短時間內復原,就是重點。

就系統面來說,IT能為企業完成資料備援的工作。除了基本的備份之外,包括複製、高度可得性,與災難復原、異地備援的能力,都逐漸成為企業投資的焦點。

不過,除了天災之外,人禍帶來的傷害卻也不小。

除了病毒肆虐之外,詐騙、機密竊取以及非法入侵的出現頻率,也令企業防不勝防,不得不每年投資資安預算加以防護。

不過諸多報告也顯示,企業應注重的是教育訓練與政策引導,添購新的系統僅能治標,真正的防治方法還是需要企業員工的整體參與。

對企業來說,投資在風險管理的預算就如同買保險一般,儘管每年固定的投資時常令財務長有虛擲預算之嘆,然而完整的風險管理讓企業在真正出事時才不會感到後悔莫及。

ΔTOP
技術趨勢

串列技術成熟 年底硬碟介面翻身

隨著電腦硬體平台效能快速提升,各種新一代儲存傳輸介面規格也紛紛出籠。除了已在市場上現身、但始終未成主流的SATA-I外,SAS及SATA-II都將在今年陸續上市,其中SATA-II預料不僅可獲得充分發展,且將一舉超越SATA-I,扭轉串列式介面屈居下風的?式,年底前串列技術成為PC硬碟介面主流規格。

電腦技術提升的過程中,具有機械動作的硬碟往往是效能提升瓶頸,硬碟不僅傳輸資料量龐大,相關性能提升也牽涉到電子、機械及材料等不同領域的技術挑戰。在過去PC發展的二十多年裡,從個人電腦使用的ATA介面到高階與伺服器應用的SCSI介面,全都是並列傳輸技術,雖然產業早在2002年就推出串列傳輸的SATA-I規格,但一直沒有受到多數市場採用。

從電子的角度來看,並列傳輸具有處理上的直觀、簡單、一定條件下效率較高的優點,然而也有線路繁雜、較易受干擾的缺點;在過去的電腦效能和電子技術下,使用並列傳輸有其好處,但信號速度提升後缺點就開始浮現。

並列傳輸的特點,是所有資料及信號都使用個別專屬導線同時傳輸,因為單位時間內所有資料同時傳輸,資料收取端在接收資料後能直接對應到記憶體或暫存器裡,所以在不考慮電氣問題時,並列式介面的速度並不慢。但是真實世界中,並列的缺點也源於同時傳輸的資料太多,排線上的資料彼此間容易互相干擾,使其能達到的最大傳輸速度、導線長度都受限制;而且因為導線數多,所占的空間相對也較大。

串列技術則剛好相反,直觀上單位時間傳輸資料量小,似乎效率不彰。事實上由於信號單純,串列傳輸時導線上所能運行的資料速度遠大於並列傳輸,導線長度也比較長。另外,串列傳輸比較簡單的導線,很適合今後對機殼內散熱要求提高的電腦系統。

過去不使用串列傳輸的原因,一方面是從前系統時脈以並列傳輸就能應付,而且串列傳輸要達到超越並列的效能,需要運作速度更快的半導體零件;換句話說,在過去同等效能的串列傳輸成本過高,現在則是需求與技術都能達到平衡的時候。在並列傳輸向上升速門檻提高的情形下,使用串列技術的後續提升的空間更大。

從今年上半開始,包括Intel在內的各晶片組業者都已備齊支援SATA-II功能晶片組,而SAS控制晶片也已完備,現在只等下半年所有的板卡業者完成產品驗證。因為生產SATA II的成本並不比SATA-I或PATA(即並列介面的ATA)高,預計各硬碟廠都將直接推出SATA-II硬碟。過去SATA-I不成功的原因,相當部分是由於除了將傳輸介面改為串列外,增加的效能與功能並不充足,缺乏換購誘因,而SATA-II將以其接近SCSI功能的優勢吸引使用者購買。

在硬碟機業者充分供應SATA-II硬碟、降低市場價格的趨勢下,只要主機板全面支援新規格,甚至省略舊規格,消費者新購電腦採用並列技術產品的成本因素即將消失,而PATA主機板用戶擴充新硬碟時,也將因為考慮未來相容性而加購SATA附加卡。

至於原先使用SCSI介面的伺服器市場,雖然企業將基於保守態度使SAS普及速度稍慢,但也將利用SAS附加卡的方式進行電腦升級,SAS介面能同時支援SATA及SAS硬碟會是一大誘因。大體上看,今年底是縱橫市場二十多年的並列介面退位時機,串列介面即將成為主流。

ΔTOP
企劃專題 
NetApp台灣區總經理張懷宇表示,與IBM合作目的在打下EMC。

SATA硬碟穩定可靠 低價取代一線儲存

過去考量可靠度,企業一線儲存最優先的考量一直是光纖通道(Fiber Channel),不過在SATA硬碟的穩定度及可靠度逐步提升之際,搭配備份技術的支援,已經讓SATA的儲存也可以擔任一線的儲存任務,並以價格優勢有機會獲得中低階市場的青睞。

根據研究單位META Group指出,低成本、容量取向的ATA及SATA儲存系統,成長率為80∼85%,遠高過企業級整機或儲存系統的20∼25%,也比中階模組式儲存系統的50∼55%來得高。由此看來由SATA儲存組成的應用將愈來愈重要。

業者指出,SATA最有潛力的角色將是與FC儲存分別在不經濟儲存的應用中各擔任一定的角色。例如FC儲存仍在CRM、ERP、大型E-mail系統中擔任關鍵角色,而SATA儲存則在小型E-mail系統、決策支援系統、檔案系統、目錄服務、列印系統等方面提供支援。SATA開始扮演企業一線儲存的應用,也與過去純粹在近線(Nearline)儲存擔任備份還原、封存的工作,開始有新的應用呈現出來。

META Group也指出,有未來超過70%的企業儲存需求將由中階模組式儲存系統來擔任。儲存媒體業者NetApp(美商網域)在企業儲存系統上設計了單一模組架構的系統,並同時設計了FC通路硬碟及SATA硬碟。除了可以採取FC或SATA單一介面硬碟,也可以交叉混合使用,滿足企業在一線儲存上,對FC提供高度穩定度及可靠性的需求,也提供SATA在價格效能比上的優勢。

另一方面,為何SATA可以擔任企業一線儲存的工作,主要也是透過儲存軟體技術的支援,例如一般的磁碟儲存會採用RAID的技術,而RAID的技術從RAID 0∼6都有,但是資料在儲備重整時,RAID本身沒有提供自我保護,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的備份後來發現是備份過程資料的遺失或錯誤。有鑑於此,NetApp也發展了RAID-DP獨家技術,藉此保護SATA在資料上的保護。

NetApp台灣區總經理張懷宇表示,資料儲存設備的預算,約占整個企業IT基礎建設的30∼50%,比例有愈來愈高的重要性。而資料成長也是IT管理上重要的挑戰。

NetApp最新的中階企業儲存系統FAS3020及FAS3050同時也與國際商業機器(IBM)有代工合作。IBM將可以銷售NetApp的NAS以及iSCSI/IP SAN產品,如 NearStore 及V-Series系統,以及相關軟體服務,這項合作內容將於今年六月起正式發酵,合作的時間是10年。

針對與IBM的合作,張懷宇指出,根據IDC的報告,EMC在去年是外接儲存裝置市佔率第一名,IBM是第三名,NetApp則是第六名。這項策略合作預計在兩者合作之後,NetApp的市場地位可望前進到第二名。張懷宇也進一步指出,NetApp的應用軟體也將整合IBM Tivoli Storage Manager進來,在備份及復原使用上有更好的表現,例如當磁碟受損時,可以在更快時間內將遺失的資料復原。

《受限於篇幅無法刊載全文,欲詳讀內容,請參閱資訊傳真周刊《PCWEEK》第736期》

ΔTOP
活動快遞 

好的品牌是很多人的努力,需要被肯定。

現在上網pcw.infopro.com.tw/brand2005

參加「2005年資訊產品品牌知名度暨採購意願調查」活動,
就有機會擁有你專屬的數位時尚!

主辦單位:資訊傳真周刊《PCWEEK》
協辦單位:PCMagazine微電腦傳真月刊、@live數位時尚雜誌、省電腦公會

調查報告公佈於2005年7月4日出刊的資訊傳真周刊《PCWEEK》

ΔTOP
 

新報上架》經理人月刊電子報

【經理人月刊電子報】掃描國際頂尖管理期刊與新書,動員學者專家提供本土觀點解讀;引介重量級管理大師,解析精選管理案例,親訪本地管理達人,以實用易學滿足經理人的管理需求,每週四發行…等你來訂閱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有料充電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money | stars | job | data |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