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推廣]─ 如何經營班級讀書會?
文 / 蔡淑女英 (閱讀文化推廣者)
辦公室秘書告訴我,有位老師急著找我問班級讀書會的事,我忙,她找不到我,我空時時間已晚,就這樣想到什麼說什麼,希望對她有幫助。
老師在班上帶領孩子進行讀書會,是很值得鼓勵的作法。有時候老師會掉入一個迷思,是不是要讀很多本書?好像讀很多本的效果比較好。可是要如何說服家長買書呢?
我的建議:一個學期只要好好把一本書讀完。另外,在教室裡成立班級書香,可以以交換好書的方式進行,請小朋友把書帶來,放在一起,借回去讀。有機會請她們介紹自己帶過來的書,還有,可以統計哪本書最受歡迎(不要造成壓力喔!朝鼓勵小朋友推銷自己的書的方向進行。)
讀書會一個星期進行一次,每次的時間要完整,不要被其他事務干擾。三年級共讀文字書,我建議選有注音的,而且文學性較強的書。譬如我目前正在使用的小王子。讀書會進行方式要有固定程序,小朋友才能依循,然後在固定模式中加進些許創意,引發孩子的興趣。
固定程序:輪讀,請小朋友大聲朗讀,一人一句或一人一段,如果分組,可以一組一段如此輪讀。輪讀很重要喔!老師可示範朗讀的方式,說明朗讀技巧。讀書會進行時,也可特別加強朗讀的部份。譬如把某段對話截出,讓小朋友分組練習,兩人一組,唸同一段,不要怕花太多時間,要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嘗試,而且不同組別唸出來效果不同,很有趣味,小朋友可體會聲音的魅力。讀了一段,老師帶孩子回來重頭看一次,這次以流覽方式進行,就是說明大意,可是,老師要不斷引發孩子做連結和聯想,複習之前讀過的部份,還有,請小朋友自己畫好詞,在瀏覽時把自己認為的好詞說出來,大家一起來畫,也可以是一句。
說明不懂的辭句是老師的責任,用活潑生動的方式說明詞句,有時候加進表演,有時候一起造句,或編故事,小朋友對讀書會有沒有興趣,老師這部份的功力很關鍵。一邊說明一邊討論,可是不能剎題太遠,造成混亂。
擅用分組進行活動,譬如比賽找好詞,用比手畫腳遊戲猜好詞,或用表演把好詞呈現出來。
整學期的讀書會分組累積分數,每堂都來個遊戲競賽,期末送點小禮物。
觀察孩子合作情形,不要造成弱勢孩子被排擠的現象,可分派任務給各組較優的孩子輔導較弱的孩子,也成為一種競賽,可鼓勵她們幫助同學學習。
讀書會固定模式,輪讀,瀏覽,說明,找好詞,討論,說故事。不定的是競賽方式的變化。
我曾在出現好詞句時問這個詞句曾經出現再哪頁一哪一行,讓她們比賽,先找到記一分。後來她們就會自己注意哪些好詞以前曾經出現過。
盡量不要要求孩子寫心得,如果每次都有遊戲,可把這些題目最後來個總測驗,不要求她們背起來,讓她們opentest,但不要在測驗時討論,如此可讓她們重新再翻一次書。
讀書會因為讀的書不同,活動設計也會不一樣,很有挑戰性,也很有趣。(本文轉載自[蔡淑女英的部落格])
■ 延伸閱讀
《從聽故事到閱讀》《換個角度看童話:經典童話讀書會》《說來聽聽:兒童、閱讀與討論》《江老師的閱讀魔法》
[閱讀推廣] ─找老樹當主角
文 / 黃百合(兒童文學愛好者)
|
•本書為繪者張又然的親身經驗發展成的故事。 |
找老樹當主角的構想,出自某天在捷運上跟木村(同樣是台北市立圖書館的故事志工「林老師」)聊天時聽來的想法,當時他想要印製老樹地圖,並在地圖上製作出能站立的小樹,讓孩子們於活動結束後可以玩套圈圈的遊戲,讓人聽了就禁不住躍躍欲試。
不過,當我看見木村傳來臺北市地圖上佈滿密密麻麻的老樹時竟嚇了一跳,原來生長在臺北的我從不知週遭有這麼多老樹,默默貢獻自己的青春數十年如一日哪!後來,我又從網路上搜尋到不少介紹老樹的網頁,並從圖書館借一些指南書來參考,才知原來已經有很多熱心人士長期關注,並投入保育這群綠色居民,因此,我有了新的想法……
基於自己也是重新發現樹,所以我決定先從認識我們生活周遭的樹開始切入,再慢慢引介出老樹的基本常識。 為了增進景美分館小朋友對樹木的親近感,我想起繪本《再見小樹林》裡的故事場景剛好就發生在該館附近的三福街口,因此這變成了很好的開啟話題。我請孩子們找出書中圖片和實景照片的相同和不同之處,讓孩子慢慢發現時光荏苒,有些事物(如:站牌、天橋、加油站等)仍在,但有些事物(如:空地上的小樹林)卻消失了。
|
•按三福街口的取景。 (提供/黃百合) |
今、昔對比之後,再說明樹木成長所需時間往往趕不上人類開發都市的速度,因此,所謂「神木」多半是隱身在深山中,才有可能存活上千年,而能夠在都市裡安然成長到樹齡百年的老樹是非常難能可貴、值得尊敬的。為了加深對老樹的印象,我說明了老樹界定標準(參閱《台灣老樹地圖》),並從書中找了三棵文山區具代表性的老樹來介紹(參閱《臺北市珍貴老樹》),包括:景美國小校園的夫妻樹、木柵動物園裡的高齡芒果樹,以及臺北市縣交界的三奇老樹,這些樹不僅見證了該地的歷史發展,也證明了生命具有無比的韌性哪!
從故事繪本中找樹 接著,我和孩子們共讀了繪本《樹逃走了》,一同站在樹的立場,感受當一棵樹的心情,直到最後我們明瞭樹木對生活品質和環境的重要,並在說故事結束後,設計了「以傘當樹」的遊戲,令兩隊小朋友分別在限時內來回,將會出現在樹上的圖卡黏在傘(樹)上,最後再鑑定是否都正確無誤。
有趣的是,這遊戲提供我們機會好好思考哪些生物需仰賴樹木維生,以及討論哪些動物會爬樹哩!
當孩子們認識樹,並認識樹上的動植物後,我央求他們在白紙上畫出各式各樣與樹共存的生物,以備接下來的活動使用。 除了有關於樹的常識外,聯繫人與樹的情感也是另一項關切重點,因此我選了繪本《橡樹果實迷路了》與孩子們共讀。透過一顆橡樹果實的自述,描述它與小男孩的相遇、失散到重逢的歷程,經歷了數十年後,當年的果實已長成橡樹,而男孩也已變成男人,唯一不變的是,為彼此留下的美好回憶。
人與樹的情感建立後,再一同進行樹筆筒DIY的勞作活動,可以發現孩子們對樹的想法,已不只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更是三不五時就想去拜訪的好朋友呢!
多讀幾次這兩本書後,竟發覺它們有某種相同點,究竟對數來說,他們的人生(或說「樹」生)是想逃走?還是迷路了?......(更多內容請見[ulizhan元氣小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