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電影]野獸來了!這次是真的……
文 / 閻雅萍 (兒童文學愛好者)
從圖畫書到電影,從十句話變成104分鐘的電影,花了超過三年以上的努力……
許多接觸過圖畫書的人或是兒童文學愛好者,應該對《野獸國》(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不陌生,這本榮獲1964年凱迪克金牌獎(Caldecott
Medal)的圖畫書,出版於1963年,作者莫瑞斯•桑塔克(Maurice Sendak)超尺度的文字、特殊的圖畫和版面搭配,在當時較為保守的年代引起相當大的爭議。有些父母對書裡所傳達的訊息感到憂心,但絕大多數的孩童卻著迷於主人翁阿奇(Max)的奇特的旅程、途中的神祕森林及一點也不可怕的野獸。桑塔克將兒童的心理層面以文字及繪圖具體地呈現:文字道出了情緒、圖片畫出宣洩的管道,跟隨著阿奇(Max)的想像力,讀者得以一窺兒童內心深層的一面。
現在,這樣一本經典的圖畫書即將以真人加動畫特效的方式呈現在大螢幕,桑塔克本身即是此片的製作人之一,而影星湯姆•漢克(Tom
Hanks)繼《北極特快車》後,第二度參與凱迪克金牌獎作品改拍電影的製作群。其實改拍《野獸國》的消息自2005年就出現在知名電影資料庫IMDB,原本的上映日期甚至是先訂在2006年,確定的上映日期足足比這晚了三年,可見整部電影的催生過程出現了嚴重的延宕,最主要的原因是二位編劇史派克•瓊司(Spike
Jonze)及戴夫•艾格斯(Dave Eggers)在改編劇本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頸,看到這樣的消息這並不讓人意外,要把只有10句話、29頁圖的《野獸國》轉換成104分鐘真人演出的電影,的確是一件難事。但一切的困難終於有了回報,今年7月份播出的預告片獲得廣大的好評,而桑塔克在訪談中提到,他從來沒有看過或感受過這樣的電影,「史派克•瓊司是一位真正藝術家,因為他的作品感動了我,觸及到了我內心深處。」桑塔克不但在電影中看見了自己的創作,也感覺電影使得他得的創作更為豐富,他對《野獸國》電影的讚譽,無疑讓許多原本不看好電影版本的影迷及書迷,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電影海報。 |
從桑塔克的訪談中,明顯地可以看出他對《野獸國》電影的支持。事實上也是如此,對於每一個不同於書裡的部份,桑塔克的態度都是非常支持的,因為他認為這是導演兼編劇史派克•瓊司的《野獸國》,而瓊司也非常尊重桑塔克,他不希望有任何桑塔克無法接受的修改。桑塔克曾對於其中一個修改處顯得遲疑,瓊司將阿奇房間變成森林的那6頁,轉換成阿奇從家裡逃跑到城市街頭的場景,這裡應該也是書和電影最大的差異之處,他表示如果電影場景照著書裡的插畫呈現,那麼阿奇的冒險之旅不過就只是他自己的幻想,但對瓊司來說,一切都是那樣的真實,他不想它只是趟奇幻之旅。聽了瓊司的說明,桑塔克秉持著自接受改編電影後的一貫態度,讓瓊司拍攝出他的《野獸國》。以觀影者及讀者身份,我非常同意瓊司的說法,也認同他的改編,因為我曾經在許多說故事的場合裡,介紹《野獸國》這本書給小朋友們,他們都非常喜愛這個內容、也很享受整個說故事的過程,但結束後沒有人相信阿奇的旅程是真的,一致認為那是場夢。不過,以兒童文學研究者的身份,我覺得這樣的改編大大破壞了原始的創作。另外較明顯的修改之處還有書裡消失的父親一角,電影中有個合理的現代解釋,不像在書裡對此並無多著墨,留給讀者自行想像。
經過多年努力的《野獸國》電影版(台灣將電影翻譯為「野獸冒險樂園」),終於將在2009年10月16日美國及台灣同步上映,希望影音的結合不是侷限了阿奇的想像力,而是像導演編劇史派克•瓊司所要呈現的,是更為具體化及真實化的《野獸國》。 (更多內容請看[ 1、2、3,木頭人 ] )

[閱讀越開心]預備動作─出生至兩歲
文 / 徐淑芳(英文老師)
和孩子說話、唸故事給他們聽,是開啟學習閱讀之路的兩個最好的方法……
記得在七月的一次聚會,我為參與聚會的小朋友安排說故事活動,其中包括兩個一歲半的小朋友在爸爸的陪伴下共同參與,他們聽了故事挺開心的。社區鄰居新手媽媽也問她的一歲多的妹妹是否也可以開始學習看書或是說故事給她聽。其實兒童開始閱讀行為是越早越好,而且有許多閱讀行為是藉由聽與說的預備動作慢慢養成。所以兒童可以在他們一出生沒多久便開始學習。
與孩子說話及唸故事給他們聽是開啟學習閱讀之路的兩個最好的方法。爸爸媽媽可以經由「與孩子說話」(Talk to your child)做出許多閱讀的預備動作:
*嬰兒出生後便開始和他/她一起說話及唱歌:嬰兒喜歡聽到爸爸媽媽的聲音。藉由輕聲說話和孩子對話,玩「躲貓貓」的遊戲,或是一起唸有強烈節奏或重複字詞的手指搖、童謠。
 |
•圖畫書是的引導閱讀的好工具。(提供/徐淑芳) |
*讓孩子知道你(爸爸/媽媽)聽到他們的咿咿呀呀的聲音:大人可以重複孩子製造出來的咿咿呀呀聲。因為當爸爸媽媽重複這些聲音,並且以完整的句子做回應時,孩子學習到他/她所「說」的話對大人來說是很重要而且具有意義的。
*玩些簡單的觸摸遊戲:利用孩子的身體各部位一起玩「觸摸」遊戲。爸爸/媽媽可以問:「你的腳指頭在哪裡?」然後帶著孩子觸摸自己的腳指頭。重複幾次後,孩子也從遊戲中學習了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指出熟悉物品:指出孩子在家裡常使用的物品,例如:「枕頭」,告訴正確的名稱並將此名稱應用於簡短句子中,例如:「你最喜歡的枕頭。枕頭躺起來好舒服。」當孩子重複地玩這類遊戲時,他們學習到說話時使用的語言是有意義的。
*建立字彙量:當孩子開始會說話時(單字),爸爸媽媽開始幫們建立字彙量並練習單字在句子中的使用。如果孩子說:「牛奶」(Milk),爸爸媽媽可以回答:「哦,你要再來一些牛奶嗎?我再去裝一些牛奶給你。」(Oh, you want some milk? Let me get more milk for you.)
*鼓勵孩子多與父母說話:問一些問題讓孩子覺得他們所想的或所說的讓爸爸媽媽覺得有興趣。給孩子機會說出他們心裡所想的,像是「你覺得下一步該怎麼做?」(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next?),而且要仔細傾聽孩子說話。
* 回答孩子的問題:聽聽孩子的問題並有耐心地回答。爸爸媽媽盡量完整地解釋孩子所提出的問題,因為小小年紀的孩子可是從他們所聽到的而學習許多事。
(更多內容請看[MmMm的部落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