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孩子心靈的畫家──岩崎知弘
文 / 游珮芸(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走進日本兒童畫家岩崎知弘的世界,孩子們看見自己,大人們重新認識孩子、回憶童年,遇見自己許久未見,那個心底的---孩子。
岩崎知弘(IWASAKI CHIHIRO)誕生於1918年12月15日,十四歲起跟隨西洋畫家岡田三郎助學習油畫和素描,十八歲起向名師小田周洋學習書法。三十歲那一年,為紙芝居《母親的故事》(1949年)創作畫片,而踏上專業畫家之路。她將西方的水彩畫融合了東方傳統繪畫的技巧,鑽研出自己獨特的技法。
1940年代後半到50年代,知弘的工作以報紙的插畫、繪本雜誌或教科書的封面為主,也畫了不少百貨公司或食品廣告的海報。1956年因兒童雜誌和教科書插畫的功績,獲頒小學館兒童文化賞,奠立了「童畫家」岩崎知弘的名聲。1960年代初期,知弘和幾位童書插畫家聯合爭取畫家的著作權,一直奮戰到獲得合理的待遇。1966年知弘和母親一起遊歷歐洲,特別拜訪了丹麥的安徒生博物館,知弘曾為安徒生童話畫過許多插畫,都獲得很高的評價。曾獲得波隆那國際兒童圖書展Graphic獎(1973年),德國萊比錫國際圖書設計展銅牌獎(1974年)等多項榮譽。1973年秋季發現罹患癌症,1974年8月8日因原發性肝癌去世,得年55歲。
知弘過世後,她的家人和喜愛她畫作的大眾合力捐款,1977年在她東京練馬區的故居建設美術館──「知弘美術館•東京」,重現珍貴的畫家畫室,是世界上第一座繪本插畫專門的美術館。1997年,於長野縣另設立──安曇野知弘美術館,大量收藏世界傑出繪本畫家的原畫,成為世界最具規模的童書插畫美術館。
兩個畫室
知弘慣用左手,所以在知弘美術館•東京重現的工作室,可以看到畫桌上的左方放著知弘常用的鉛筆、調色盤、筆洗等道具。
1950年知弘與松本善明結婚,隔年四月長子松本猛誕生,因經濟條件不佳,將幼子託付給在長野縣松山村的父母照顧。1952年,知弘在父母戰前買的土地蓋了房子,將兒子接回來住。1952年到1974年間,知弘主要的創作空間,就是在東京練馬區下石神井這間平房的一室。
1965年知弘與繪本畫家赤羽末吉等人一起在長野縣的黑姬高原買土地,隔年在山上蓋了一間小別墅。當時知弘平日與夫家的家人一起生活,來到黑姬的別墅可以暫時拋開日常瑣事,專心創作,在黑姬的大自然中,將特別感受到的生命力,注入畫作當中。現在這間別墅已經移建到安曇野知弘美術館公園中的一處,供人參觀。
知弘生涯的主題
{孩童}知弘終其一生都以「孩童」為作畫的主題。即使沒有模特兒,也能畫出十個月大的嬰兒與一歲孩子的不同。在她的遺作中,可看到孩童各種豐富生動的神態,知弘筆下的孩子,是身為母親的她,透過母親溫柔的眼睛和藝術家孜孜不倦的精神,二十多年來速寫孩子們的結晶。知弘曾說:「描繪孩子的時候,彷彿是畫著孩童時的自己」因此,少女像也是她個人另類的「自畫像」。
{和平}在軍隊的跫音逼近下度過少女時期,在戰火蔓延時走過青春年華,知弘一生渴望和平,尤其希望世界上的兒童都能過著幸福和平的生活。70年代越戰時期,遠在日本的知弘創作了繪本《戰火下的孩子》(1973),以畫筆強烈控訴弱小的生命在戰爭中所受的摧殘,是知弘晚年的代表作。年少時經歷過戰爭,知弘終其一生描繪小生命的光輝,或許正是希望藉此訴說和平的寶貴。
■ 延伸閱讀/知弘美術館
■ 延伸閱讀/「凝視孩子心靈的畫家──岩崎知弘展」
展出日本繪本畫家岩崎知弘女士六十餘幅精彩畫,並深入介紹她的生平、繪畫技巧,與世界首創的童書插畫家專門美術館。還有以知弘插畫製作的繪本、畫冊等出版品可供瀏覽。台北區展覽時間:7月31日~9月12日,展覽地點: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雙和藝廊(台北縣中和市中安街85號。台東區展覽時間:9月17日~10月3日展覽地點: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台東市大同路254號)期間並有多項精彩演講活動,歡迎前往觀賞。更多資訊請點閱。
成為大人這件事
文 / 岩崎知弘
人們常常談論著年輕的時候,特別是女人青春的時候是如何美麗,似乎沒有比青春年華更令人羨慕的事了。
然而,我回顧自己當小姐的年代,卻從沒有想過要回到過去。並不是因為我年輕的時期特別不幸。除了戰爭的時期,基本上我還算是過著一般所謂幸福的日子。我可以學習喜歡的繪畫,也享受了音樂的美好,也常常運動玩耍。然而,對於張羅支撐生活的父母的辛勞,卻不太能體會,凡事都想得很單純,簡單地處理,甚至對人失禮也不自知,很多事也只是附和大家的想法。現在想起來,真是少不經事。
所以,即便當時的我穿起鍾愛的桃紅色衣服是那麼映面,戴起漂亮蝴蝶結的帽子是那麼可愛,我仍不願意回到過去。更別提那個時候,我只會畫一些技巧內容拙劣的畫,要我回到當時,簡直就像自殺。當然,現在的我並不是就變得多麼了不起。但是我覺得至少比年輕當時好一些。而變成「好一些」卻是我花了二十年以上的光陰,一步步辛勞地耕耘努力後的成果。多少次的失敗、多少冷汗直流的過往……
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經驗。我怎麼會想回到從前呢?然而,當我一步步慢慢前進,一路做著自己想做的工作,卻不可思議地體驗到活在這個世上的價值。
年輕的時候,即使快樂地玩耍,偶而會有一陣空虛的風從心頭掠過。即使被父母真摯地寵愛著,卻會專挑父母的小缺點而無法原諒。現在,我站在相反的立場,我愛著像極了我年輕時滿是缺點的兒子,我珍愛老是惹麻煩的丈夫,對於半身不遂的母親,我想盡辦法盡自己的心力。
這一定是因為我以自己的力量走過人生,成為大人了的緣故吧!我認為所謂的大人,就是有再多的辛勞,也可以從自己出發,先去付出、先去愛人的人。
(摘自 《季刊 廣場》春季號 1972年 至光社刊行) (游珮芸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