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0/07 第93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音樂專欄 樂聞樂思/小學需要流行音樂課程嗎?
樂壇報導 貝多芬迴廊 裝滿有趣的第一次
震撼音樂之都 朱宗慶敲出亞洲魅力
約夏貝爾車站拉琴 只有7人停下腳步聆聽
表演快訊 聖彼得堡愛樂下周到 俄式風情在指尖流轉
指揮大帝葛濟夫 打造勤奮劇院

音樂專欄

樂聞樂思/小學需要流行音樂課程嗎?
焦元溥/聯合晚報/
前幾天看到以下這則報導,我非常困惑。

「明年文化部也首次編列四千萬元,嘗試與教育部合作,開始推動流行音樂正規教育。希望從明年9月起小學有流行音樂課程。同時鼓勵技職學校或大學辦理學分或學位的學程,培育流行音樂人才制度化。」(《人間福報》)

首先要說,雖然我的寫作與研究皆以所謂的「古典音樂」為主,但我完全不排斥流行音樂(還在著作裡以白紙黑字寫了)。但我認為,教育部應該做的,不是在小學開設「流行音樂課程」,而是扎實做好基礎音樂教育,深化國小音樂課—就是從旋律、和聲、節奏、曲式、音色(甚至一點對位)等基礎開始好好教,教材要編得好,音樂舉例與欣賞必須包括各類音樂,從文藝復興、巴洛克一路到爵士、民俗、傳統、流行音樂等。

我們需要在學校推動的,是讓學生能夠體會聲音的變化,賞析音樂寫作的風格與技巧的教育,是提綱挈領又觸類旁通的「好的音樂課」,而不是「古典音樂課」或「流行音樂課」。就像好的中文基礎教材應該納入從詩經到現代文學的各種作品,讓學生知道同樣的技巧可以在各個時代存在,也欣賞各個時代的作品。

這不容易,卻是理所當然。現今許多有能力有熱忱的音樂教師,早就以這種方式教導學生,國外的音樂教材更是如此。台灣推動音樂教育也很多年了,可是即使國小到高中有九年音樂相關課程,絕大部分民眾還是不識五線譜,甚至看到樂譜就害怕。音樂課不是被借走,就是學生學來學去仍僅停留在唱遊階段,遑論賞析不同的音樂。這不得不說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更不用進一步討論美感教育與美學思索。還有人記得教育部信誓旦旦,要花42億的「美感教育五年計畫」嗎?現在又成果如何呢?

我支持在技職學校或大學辦理流行音樂學程,但若基本素養不足,卻把學程當成仙丹妙藥,那可以保證,無論課程開在何處,最後都不會有顯著成果。這則新聞的相關報導中,包括「曾有台師大學生參加歌唱比賽受到無情批評,沮喪地跟校內老師說:『從來沒人教我們怎麼唱流行歌。』」唉,辛曉琪也是受過專業聲樂訓練的女高音,為何她就能唱流行歌,還是公認的頂尖高手?如果沒有能力分辨不同演唱技法,耳朵聽不出差異,那問題可能不是「不會唱流行歌」,而是「根本不會唱歌」。不深化音樂教育,卻要在國小開設流行音樂課程,這是治絲益棼、事倍功半,希望我們別再重複同樣的錯誤。


樂壇報導

貝多芬迴廊 裝滿有趣的第一次
記者陳皓嬿/俄羅斯聖彼得堡報導/聯合報
聖彼得堡愛樂廳有一間梧桐綠的房間,稱為「貝多芬迴廊」,裡面裝滿十八、十九世紀大作曲家們,來聖彼得堡演出時的許多故事和有趣的「第一次」。

根據聖彼得堡愛樂廳的介紹,「最勇敢」的紀錄由德國歌劇作曲家華格納奪得。那個時代在台下聽音樂會的多是皇公貴族,指揮不能背對皇室指揮,必須臉側向觀眾演出。但華格納,卻是第一位敢用屁股面對貴族指揮的音樂家。

「最愛美」紀錄,則是匈牙利鋼琴之王李斯特。李斯特出了名的愛美,他希望演奏時自己的左臉、右臉都被觀眾看到,破天荒把兩台鋼琴搬上台、換著彈,讓聽眾同時有聽覺、視覺上的雙重享受。

「最傷心」紀錄,是由俄羅斯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領走。一八九七年,拉氏在聖彼得堡首演自己驕傲的作品、第一號交響曲,沒想到卻被樂評苛刻抨擊,讓他難過地躲在聖彼得堡愛樂廳的迴旋梯下,黯然神傷。

此後,拉氏有將近三年精神耗弱、無法寫出任何音樂。後來接受心理醫生的催眠治療,才讓拉氏漸漸好轉。


震撼音樂之都 朱宗慶敲出亞洲魅力
記者何定照/奧地利維也納報導/聯合報
台灣打擊樂震撼音樂之都。朱宗慶打擊樂團廿九日在維也納音樂廳演出,贏得全場掌聲。朱宗慶母校、維也納音樂暨表演大學(前維也納音樂院)打擊樂教授古平格說,朱團展現了打擊樂的未來,「這對歐洲是全新的音樂」。

朱宗慶卅二年前從維也納學成歸台創團,之後巡迴廿八國,卻於昨天才返求學故鄉演出。朱宗慶為此精選曲目,包括法國作曲家「三部曲」、融合中西文化的「第五號鼓樂」、非洲色彩濃烈的「獻給節奏之神」、深具台味的「射日」及「鑼鼓慶」等。

維也納交響樂團定音鼓首席瓦德說,朱團演出讓他甚感驚訝,不論是技巧表現、樂句掌握、音色處理都可圈可點,從極弱聲急速變化到極大聲的處理尤其精采,展現出極具魅力的亞洲力量,「我和周遭聽眾從頭到尾都看得目瞪口呆」。

維也納音樂廳總監納斯卡說,他們音樂廳共四個廳,一年共上演五百場各類音樂會,但很少看到觀眾反應這麼熱烈的。他認為,是朱團在台上卯足勁演出的熱情傳染到台下,才刺激出這麼強烈的回饋,「音樂就是種溝通」。

昨天朱團演出多段都深受觀眾讚賞,獨角演出「獻給節奏之神」、譜寫「鑼鼓慶」的副團長何鴻棋成為焦點。

何鴻棋父親於廿八日病逝,他卻無法趕回,何鴻棋說,他心裡一直很掙扎,忍著哀痛上台,希望父親來聽他演出,「我要把最好的獻給您」。

總統夫人周美青昨以榮譽首席身分聆聽音樂會,團員演出後介紹這位「台灣的第一夫人」,全場報以熱烈掌聲,周美青也起立致意。


約夏貝爾車站拉琴 只有7人停下腳步聆聽
華盛頓記者賴昭穎/三十日電/聯合報
>二○○七年一月,美國知名小提琴家約夏貝爾(Joshua Bell)喬裝成街頭藝人在華府的地鐵站獨奏,幾乎沒有人認出他來。七年後,貝爾三十日在華府的聯合車站大廳舉辦小型音樂會,逾千名樂迷擠爆現場,他打趣說,「我唯一覺得可惜的是這次沒有擺出琴盒來裝小費,不然這次收入會比上次好很多」。

聯合車站車站大廳人來人往,但卅日中午很不一樣,貝爾帶著他在國家青年藝術基金會指導的九位學生,演出巴哈、孟德爾頌的樂曲,讓車站大廳彷彿成了音樂廳。

一樣都在車站表演,貝爾七年前在地鐵站演出時刻意保持低調,戴著棒球帽、穿著牛仔褲,站在垃圾桶前表演;這次事前大肆宣傳,現場還有臨時舞台、觀眾區和媒體區,加上貝爾的海報,可說是有備而來,觀眾很難不認出他來。

二○○七年的一月早晨,約夏貝爾在華府地鐵站演奏手上那把價值超過三百萬美元的史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在四十五分鐘裡,貝爾演奏了巴哈、龐賽、馬斯奈等人的作品,一千零九十七個人走過,沒有人認出他是知名小提琴家約夏貝爾。

這是一次華盛頓郵報策畫的實驗,想測試人們能否欣賞美好的事物?能否在不搭調的場合發掘人才?

貝爾演出四十五分鐘,只有七個人停下腳步聆聽,廿七人給了他卅二美元小費;這次卅分鐘的演出上千民眾慕名而來,表演前兩小時就有人來卡位。演出前半小時,表演現場已擠滿民眾。

上次演出結果讓貝爾失望。近日這場迷你音樂會是為推廣音樂教育,貝爾演出後表示,這代表就算是在車站表演,民眾也可完全投入。

貝爾在七年前喬裝在地鐵演奏的目的是:在公共場合、不恰當的時間,人們是否還能欣賞或發現藝術之美?如今他找到想要的答案,他說,「我想這是個完美的結局」。

曾獲選全球50大最俊美

【華盛頓記者賴昭穎/三十日電】約夏貝爾四歲那年,父母親發現他在衣櫥把手綁橡皮筋,就能撥彈出曲調,於是送了把小提琴給他。

貝爾至今已發行超過四十張CD,獲獎無數,包括三屆葛萊美獎殊榮,一九九八年以電影「紅色小提琴」拿下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他出任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更加奠定他在古典樂界的地位。

貝爾還曾獲得美國「人物雜誌」評選為「全球五十大最俊美的人」,更將古典樂融入美國的鄉村音樂,跨界到藍調音樂。


表演快訊

聖彼得堡愛樂下周到 俄式風情在指尖流轉
記者陳皓嬿/俄羅斯聖彼得堡報導/聯合報
「西歐的管絃樂團演奏俄國作曲家的作品,我們一聽就知道是西方人,因為他們演奏地太過分正確啦。 ......

指揮大帝葛濟夫 打造勤奮劇院
記者陳皓嬿/俄羅斯聖彼得堡報導/聯合報
被公認為全世界最忙碌的指揮家—俄羅斯「指揮大帝」葛濟夫,每年有約一百卅場音樂會要演出,每三天不到就要登台一次。不過有一個「台」,自二○○二年後他就再也沒登過;暌違十二年,葛濟夫終於又率團登台,讓樂迷大飽耳福 ......

訊息公告

蘋果大戰開打 手機、平板、筆電市場挪移
蘋果財到底有多難賺?iPhone讓蘋果賺很大,囊括了近6成的利潤,韓國只有4.7%,但反觀台灣剩下不到1%,只有0.5%,可說少得可憐,其實是連「喝湯」的程度都不到。

訂報贈書》青林悅讀樂,和孩子共享快樂閱讀時光
大量的黑色,還有對比強烈的黃色,屬於兒童的黑夜是什麼模樣?【青林愛閱家分享報】帶領大小朋友徜徉在童書的繽紛世界裡,現在訂報有機會抽中《我也要過生日》或《喜劇大師的笑與淚-卓別林的成長故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