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想輕鬆成為新時代的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旗標電腦知識報】提供最完整電腦知識,數位影像、網路技術、OFFICE系列等,不論入門或進階,都找得到!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3/13 第3869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菠菜遮醜
小丑報到
人文薈萃 關於《現代文學》創辦時期的財務及總務(下)
慢慢讀,詩/鳥語.花香

  今日文選

菠菜遮醜
馮傑/聯合報

有一天我正吃飯,姥爺隨口問我:菠菜產於哪裡?

我答:村東北地。還和孫百文家的地頭相連。

我姥爺說,菠菜最早不是產於東北地,是產於離村很遠的阿拉伯(後來上學知道,就是現在西亞海灣一帶,那裡的駱駝都披著一方魔毯日夜趕路)。

我姥爺說,這菜由古代波陵國傳入唐朝,就叫菠菜了,還叫波斯草。村裡另一位教小學的孫百文老師也有學問,竟叫它「紅嘴綠鸚哥」,因為葉綠根紅,出身成分好。後來我也開始有學問了,竟還讀到宋人張耒一首詩,題目名字竟長如一條菠菜麵條──〈波陵乃自波陵國來蓋西域蔬也甚能解麵毒余頗嗜之因考本草為作此篇〉。累人。

姥爺種菠菜一般是冬季播種,來春收穫,這種菠菜在村裡叫「埋頭菠菜」。在村外田地,那些菠菜以貼著地皮長的小棵子為最好吃,個子高的菠菜就算傻大個,梗虛,肚裡顯得空洞無物。

菠菜一般食用是涼調,蒸菜饃,或菠菜泥。姥姥有時會用菠菜汁和麵,拌勻,再下麵條,下出來的麵條是綠色的,像條條柳絲。白碗綠麵,是另一番口味。

菠菜是鄉村菜民裡最平常之菜,屬於賤菜,但是它可以作秀,菠菜的種種人為行為有點像現在兩岸三地那些作秀的「花瓶明星」。我們縣裡的廚子們把它和豆腐同燒,叫「翡翠白玉版」,再加水製湯,叫「翡翠白玉湯」,焯水後剁碎做羹,叫「翡翠羹」,如果和清蒸魚相配,叫「碧波魚」。

還有一道更誇張的。水發銀耳,焯水切小塊備用,擇洗乾淨的菠菜取內心,焯水涼淘後,把銀耳菠菜一同入盆,加鹽、香油、醋、白糖調製即成。你猜這菜叫什麼,它竟敢叫「青天白玉」,因為和「青天白日」接近,要是在「文革」期間,肯定打個反革命。

菠菜葉子翠綠,亦入畫,但大家不屑,小家不為,畫松,畫牡丹,畫林黛玉,畫蘭花指,多不畫它。菠菜之色有點像一篇平淡無奇文章裡,忽然冒出來的一條好句子。

菠菜在人民的視覺上是增色之菜,大庭廣眾之下,如果烹飪大師的一盆羹湯做失敗了,可以撒上幾葉菠菜葉子遮醜,用以及時挽救。像明星的打粉遮痣。


小丑報到
紀蔚然/聯合報
我曾多次於公開場合,或說或寫,大言不慚地論及改編西方經典的真諦,強調在地時空的視野,倡議反西方人文主義的觀點,揭櫫改編即是重寫的實驗精神,堅持改編文本與原著之間的對話可能……如今放手一搏,膽敢一試,端出《豔后和她的小丑們》,這到底是說到做到,勇氣可嘉,還是把腳塞進自己嘴裡,出了大洋相,我沒有答案。

確定的是,實踐和理論有一段不短的距離。

曾有學生問我,你讀了那麼多理論,會不會影響自己的創作?我告訴他,絕對會,但那是一種將理論點滴內化的影響,而不是一邊創作,一邊參照理論。烹飪可以一邊做菜,一邊盯著食譜,創作行不通。《豔后和她的小丑們》的創作過程很長,歷時三年,從《纏綿》演變到現今面貌,我已大致忘了初始設計,也麻木到無法用第三隻眼審視這齣戲到底完成了什麼,或意欲傳達何種意識或情感。因此,每當記者問及創作動機或要表現什麼,我總是以交代的心情應付,一邊胡說八道,一邊想著:我一定不夠大牌,他們才敢問我動機和意義。從來就沒有人會問莎士比亞創作動機;當然,文藝復興時代應該還沒有記者這個行業。

莎士比亞,Shakespeare,是西方文明巔峰的代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止是西方人的寶,更是全人類的寶。然而,隨著後殖民時代來臨,莎士比亞變成加上引號的「莎士比亞」。在很多繼承殖民地悲慘史的知識分子眼裡,他不止是一個人,而是體制,更確切地說,他是西方霸權體制;他是跟著船堅砲利上岸的意識形態尖兵。於是,晚近文本分析中,他被貼上「沙豬」的封號,第三世界的舞台上,「莎士比亞」甚至被判刑、絞死。多年前,一齣改編莎翁的台灣劇場裡,一名演員手裡搖晃著一罐beer,嘴巴說著shake:「Shake Beer!」不倫不類,卻令人發噱。凡此種種不啻意味,時過境移,莎士比亞從「偉人」淪為「罪人」或「小丑」。所幸,事情並不嚴重,只是更形複雜。屬於廿一世紀的莎士比亞面貌多端,不致也不應被化約為單一標籤;他是不是沙豬或殖民主義的走狗早已不是問題所在。

歷史上,西羅馬帝國最後一個皇帝羅穆盧斯登基時還只是個小孩,不諳世事且無實權,寶座尚未坐穩即被日耳曼民族趕了下來。然而在戲劇史裡,他既是小丑,也是偉人。瑞士劇作家迪倫馬特(Friedrich Drrenmatt)發揮極大創意,於1950年推出《羅穆盧斯大帝》(Romulus the Great)。劇中,羅穆盧斯的偉大不是在於他如何勵精圖治或捍衛國土,而是他堅稱日耳曼來得正是時候,羅馬已是強弩之末,這個靠著鮮血和暴力砌成的邪惡帝國早該收攤了。於是,他不問政事,忙著養雞。相較之下,羅馬帝國第一位君王屋大維•凱薩是不折不扣的野心家。

史書對於屋大維如何奠定安內的制度並進而拓展帝國的版圖有很多記載。然而,在莎士比亞筆下,屋大維是個處心積慮的政客,一面談判用計,一面巧取強奪,直到一統天下。有趣的是,莎士比亞並未特地為他寫一部《屋大維大帝》,反而將他的故事安插在一部刻畫愛情的劇作裡。《安東尼和克莉奧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是一部混種劇作,它一半寫愛情,另一半談政治。因此,這齣戲既是浪漫悲劇,亦為歷史政治劇:一面刻畫羅馬將軍和埃及女王可歌可泣的愛情,一面呈現屋大維•凱薩剷除異己、踩著血跡風光登基的過程。換言之,浪漫的莎士比亞改寫了歷史的屋大維,無形中矮化了他的偉大:羅馬帝國的確是由鮮血和暴力砌成的。歷史總是眷顧勝者,藝術則憐惜失敗人。

改編就是改寫,有人甚至認為「改編就是謀殺」。

再現莎劇免不了刪減,只因原著實在太長,但我最不想做的是,省去枝節,留下主情節,再將主情節縮減至只剩下通俗故事的骨幹。換句話說,我無意搞一個莎劇簡易煉乳版,看似原汁原味,實則稀釋到極點。我依個人觀點,再現所要再現:政治退居背景,單由敘述交代,而在前景風光的則是安東尼和女王死去活來的纏綿。同時,我強化兩人之間的愛情政治。屋大維玩政治遊戲,安東尼和女王也玩,然一旦後者之間摻合了愛情元素,一旦愛情凌駕政治之上,事情複雜了,兩人變美麗了。

要說玩心機,安東尼不是埃及豔后的對手,只會傻乎乎地愛。豔后則揮灑自如,能放能收,把安東尼玩弄於股掌之間。不用懷疑,豔后真的愛上了安東尼,但她的動機並不單純。她的國家需要安東尼庇護,但被愛沖昏頭的安東尼早已失去軍人本色:一個被「去勢」的將軍已自身難保,怎會是屋大維的對手?從大局著眼,豔后愛錯了人,她該勾引迷惑的人是屋大維。然而,志在稱霸、把女人當作政治工具的屋大維懂得愛情嗎?他值得誰愛,除了馬克白夫人?安東尼和豔后的關係既涉及情慾,亦關乎家國利益與個人榮辱;此為安東尼的困境,亦是豔后的兩難。正因如此,兩人的戀情與殉情分外值得玩味。

原著裡,屋大維是不是英雄很難說,但他絕對不是小丑。在我的版本裡,在這英雄已死的年代裡,人人都是小丑。不談風月的屋大維是小丑,優柔寡斷的安東尼是小丑,而自以為掌握情勢的豔后也是小丑。此外,劇中倒楣的使者、奴婢、好發議論的歌隊、提辭人,以及那位飾演算命師卻搞失蹤的演員,各個都是小丑。毋庸置疑,改編這齣戲的我也是小丑。原著裡,豔后自殺前的一段話不止是莎士比亞的自嘲,更是一則預言:

該來的,躲不掉

無聊騷客將把我倆編成小調

荒腔走板,扯開破鑼嗓

跳梁小丑把故事搬上舞台

即興一段男歡女愛

你我的生死纏綿竟成了

異國宮廷的迷亂歡宴

一代名將竟以醉漢之姿登場

而我得眼睜睜看自己顏面盡喪

活像個搔首弄姿的婆娘

我被她說中了,或者,我被莎士比亞說中了。無論我如何支解原著,將原著挪前移後、將對白張冠李戴,我依舊逃不出莎士比亞的手掌心。有人曾說,模仿是奉承的極至表現。我想,改編亦然。


  人文薈萃

關於《現代文學》創辦時期的財務及總務(下)
歐陽子/聯合報
我們是1961年夏天,即大學剛畢業那時候,才首次認識美國新聞處處長麥加錫先生(Richard M. McCarthy)。他出身愛荷華大學的「作家工作坊」(The Iowa Writers' Workshop),深愛文學創作,大概是從殷張蘭熙女士口中得知《現代文學》有一批年輕作家,他想閱讀我們的作品,因而相識的。那時期,《現文》正遭到伸鐵公司倒閉的厄運,熱心的殷張蘭熙女士說要替我們打探看看美國新聞處肯不肯購買《現代文學》的舊期存書或新印的書,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在同年(1961年)8月19日的日記中,我寫著這樣的兩段:

下午,到張心漪老師家參加tea party。參加的人有俞大綱、孟瑤、殷張蘭熙、白先勇、王文興、陳秀美、我,及一位鋼琴家。

俞大綱要設法幫我們雜誌拉長期廣告;McCarthy已答應買《現代文學》第十期和第十一期各六百冊。我們得救了!

關於麥加錫先生或美國新聞處答應買《現文》第十期及十一期各六百冊之事,我們是在那天茶會中首次得知,想必是殷女士傳達的訊息。至於那兩期出版之後美新處是否真的有買,我已無記憶,也找不到任何紀錄。如果有買,錢並不是由我經手。

麥加錫先生是一位友善可親的人,在他任美新處處長時,由於自己對文藝創作深感興趣,結識了不少台灣當時的作家、詩人和畫家。我個人,及《現文》的其他幾位作家,都受到過他熱心的關照及鼓勵。若非他的推介,我們根本不會知道世界上有「愛荷華作家工作坊」這樣一個地方,我們之後的一連串年輕作家們也不會知道。若如此,我們許多人的一生走向,不知會有怎樣的不同呢!

然而,就《現代文學》雜誌來說,麥先生或美新處除了很可能購買過第十期及十一期各六百冊,以及採用過幾篇刊於《現文》的小說作品讓吳魯芹、聶華苓及殷張蘭熙編入他(她)們的英譯選集中刊印出版,實在沒有其他的任何關聯。我們認識麥先生,是在《現文》創刊約一年半之後,相識之後,他也只對我們的文學創作品感興趣,根本不曾對我們譯介西洋現代主義文學的選擇或編輯方針說過一句話。我們一切是自主決定的,從來沒有受過任何外力的牽制或干涉。

我在1962年夏天出國後,就沒有再碰《現代文學》的財務。但據我所知,直到1973年《現文》停刊,經濟上一直是白先勇一人用他在美國教書的部分薪水辛苦支撐的。1971年,白先勇出售他父親留給他的一棟房屋而創辦「晨鐘出版社」,目的就是想長期「供養」《現代文學》雜誌。當時我讓「晨鐘」出版《秋葉》小說集,接著又和楊美惠、王愈靜合譯西蒙•波娃的《第二性》下半部(分印三冊)出版,我們都沒有拿半分錢的版稅,無非也是想幫助奠定《現代文學》的經濟基礎。可惜事與願違,晨鐘出版社沒有成功,《現代文學》辦到第五十一期,在1973年秋,終因財力不足而被迫停刊。

多年以後,有一次我與白先勇閒談,講起當年伸鐵廠倒閉的事。他對我說,那時失去了他向家裡友人的信託基金借用的資本,他父親非常生氣,把他大罵一頓,只好用自己的錢還給了信託基金。

回顧《現代文學》創辦時期,悠悠已過半個世紀。這次在台北的同學會中,見到好幾位《現文》同仁,那時才二十出頭,現在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雖然不免感嘆華年易逝,但憶起當年創辦雜誌的那股熱勁和理想,心裡便湧起無限溫暖與快慰。

附註:去年10月22日,我在台大「系友會」的談話中,說美國新聞處購買了九百冊《現代文學》第九期,這是我說錯。我回美國後翻查舊日資料,得知麥先生並沒買第九期,而是答應第十期和十一期出版之後,各買六百冊。又,《現文》當初的資金是放在「伸鐵廠」,不是「唐榮鐵廠」。特此更正。 (下)


慢慢讀,詩/鳥語.花香
洛夫/聯合報
鳥語

一張嘴

便是笑容滿面的舒伯特

顯然,牠們有了好心情

春是理由之一

所有的花朵

都瞇著眼,翹著唇,豎起耳朵

傾聽深山裡

雪的

脫胎換骨後放肆的笑聲

.

總之,牠們開懷地唱了

把柳枝上的新綠

醉得

搖搖晃晃

.

突然牠們全都啞了

怔怔地望著

一隻毛毛蟲

緩緩地爬進了花蕊

.

花香

有人從牆外走過

香氣撓得鼻子癢癢

打了一個噴嚏

匆匆而去

.

一朵小花

隔牆伸出頭來張望

喂,慢走

請記住門牌號碼


  訊息公告
麥當勞利用小遊戲 吸引上萬粉絲
麥當勞設計遊戲來介紹其新餐點,且透過facebook的傳遞和分享功能,讓遊戲經由消費者的互相邀請,受到注意與討論,並成功到吸引上萬粉絲。

帶你遊覽豪小子的母校
哈佛學生帶團的免費遊覽,由學生為你解說豪小子母校重要建築的歷史背景、建築特色及學校舉辦的各種藝術活動和展覽,這可是最高水準的導遊哦!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