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好健康】電子報提供您最正確的保肝之道、最即時的肝病治療新知,以及與您切身相關的健康訊息。 【Volkswagen電子報】讓您輕鬆掌握Volkswagen最新動態,並且親身體驗Volkswagen德國第一的造車工藝理念。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4/13 第425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閱讀世界/殉難的美男子
人文薈萃 文學書評/我思念的北國公主
閱讀經典/與永恆對話

  今日文選

閱讀世界/殉難的美男子
方秀雲/聯合報

自23歲起,濟慈談到自己,口中很容易蹦出「死後的存在」或「死後的生命」這悲觀的字眼,暗寓什麼呢……

每天,他看醫生的臉,去發現他還可活多久——他說:「我死後的生命將延續多長?」——那面容是在我們能承受的極限之外,他眼睛極度的明亮,與那可憐、蒼白的臉,不屬於塵世啊!

這是英國畫家約瑟夫•塞弗恩(Joseph Severn)1821年待在羅馬時,寫信給一位友人,描述身邊病人臨終的模樣。

此為詩人濟慈(John Keats, 1795-1821)。

分秒計數的生命

18世紀末,整個歐洲產生了劇變,工業革命加速進展,法國興起一場可怕的流血革命,社會、文化與政治的結構逐漸的鬆垮,英國兩代的浪漫詩人,華茲華斯(Wordsworth)、柯爾律治(Coleridge)、布雷克(Blake)、雪萊(Shelley)、拜倫(Byron)……處於這個時代,他們有的採取激進的方式為平民喧囂,有的當局外人來攻擊現狀,有的將自己流放國外,但唯獨濟慈活像個隱士,坍塌病床,聽鳥兒歌唱,看動物的跑跳、光影的閃動,感覺風、雲、海的漂泊,觸摸花、草、樹木的肌理,沉醉於無度的想像之中。若問世間哪位詩人情感最浪漫,將心引入至痛的深淵,追求美的極限?就非濟慈莫屬了。

難道,他不食人間煙火嗎?

他出生卑微,父親早死,母親後來改嫁,中間消失了幾年,再出現時,又病又窮,不久後,就過世了,排行老大的他,還有四個弟妹,他一直心懷照顧家人的責任,早期,接受手術醫療的訓練,當拿到執照那一刻,突然,放棄了行醫的念頭,決定改做一名詩人,那年,他21歲。

兩年後,1819年之春,他譜下了幾首詩,如〈賽姬頌〉、〈夜鶯頌〉、〈希臘古甕頌〉、〈憂鬱頌〉、〈怠惰頌〉及〈給秋〉,這些在往後都成為最膾炙人口的「頌」詩,也是他一生的純熟之最。一年後的9月,他帶著一身的病痛,與畫家塞弗恩一同到了義大利,詩友們以為此是一趟壯遊之旅,但抵達羅馬後的三個月,春天都還未露臉,他已悄然的離世,當時,他才25歲。

若攤開他的生命,我們會發現,如此的年輕,在短短的時間,卻激發出這麼高度的美學火花,他的日子,非一年一年來算,而是小到用分分秒秒計數,每刻都無比珍貴啊!

23歲的預言

蹊蹺的是,自23歲起,濟慈談到自己,口中很容易蹦出「死後的存在」或「死後的生命」這悲觀的字眼,暗寓什麼呢?

一切都發生在1818年12月。

一開始,他的弟弟湯姆患上肺結核,濟慈在旁照料,不久,自己也患有同樣的病症,弟弟因無藥可治,隨後在1818年12月1日走了,正哀悼之際,他碰到了一名極有才氣的女子凡妮•布朗寧(Fanny Browne),深深愛上了她。說到這兒,順道一提,2009年紐西蘭導演珍•康萍(Jane Campion)拍了一部精采的電影《璀璨詩情》(Bright Star),就在描繪濟慈與凡妮兩人的相知相愛,但又注定無法結合的一段感情。

所以,接下來,他創作一連串好詩,此生最棒的,大多集中在1819年春天完成,那時,面對周遭的一切,他感受到灼烈的幸福、歡樂、甜蜜、華麗……無玷汙的,全是美好的,當刻,他的心卻在疼痛、卻在落淚,閃過的沒有別的,只有一個念頭——即是死。那詩的悲淒,「美」與「死」如影隨形,彷彿一隻蝴蝶的雙翼,飛舞著。

為什麼呢?那全因喪失了親人,自個兒身體又不好,預知愛情的煙滅,漸漸地,燃起了「殉美」觀。天啊!23歲那年,他死了,自知生命的最美、精華全活出來了,往後的,只是苟延殘喘而已。

深沉的Q&A

難怪,多活的兩年,濟慈常問:「我死後的生命將延續多長?」

他一生只出版三本薄薄的詩集《約翰•濟慈的詩》、《恩底彌翁》、《拉米亞、依薩貝拉、聖哀格奈節前夕,與其他的詩》,探索的命題不外乎是:什麼是想像的角色?受苦的目的為何?何謂藝術的價值?愛跟死亡相比,到底影響多少?

此兩年,便是他口中的「死後的生命」,這段日子,肺結核越來越嚴重,到了1820年,仍不見好轉,醫生與友人建議他到溫暖的地方。而他呢?在美學裡,還有一項最後的任務要完成,於是,9月,他啟行,真的登上了瑪麗亞•克勞瑟號(Maria Crowther)船,直達義大利。

祭壇的儀式

到了羅馬,他落居於一間公寓,若往外看,可望向巴洛克雕塑家貝爾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的大〈破船噴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立於寓所前的廣場上,對他來說,美得如夢幻一般。然而,屋內的他,一直臥病在床,嘗盡了苦澀,背負著煩憂、災難,漸漸的,僅剩下一只枯槁的身子、一顆破碎的心,與崩潰四散的精氣了。最後,葬身於異鄉,這整個過程,仿如一個動容的儀式,身體在被狠狠地殘酷鞭打之後,供奉上了祭壇,他的犧牲,不就像畫家塞弗恩說的:為文學殉難!

之前,濟慈在詩行裡的提問,藉著流亡,甚至悲劇的終結,所謂的想像、受苦、藝術、愛與死亡的大命題,一一都清楚答覆了,不是嗎?他履行了一項美學使命,對自己,總算有了交代了。

誰說文學需要長期經營?詩一定慢工出細活呢?他的驚嘆,似曇花一現,否定了這一切;誰說他不食人間煙火?他扛的苦難多於人能承受的極限,為此,證實了這子虛烏有的指控。

如今,幾近兩百年之後,他的詩散發的感受力依然熾熱,全在於——那一副「殉美」的姿態!


  人文薈萃

文學書評/我思念的北國公主
張瑞芬/聯合報

推薦書:席慕蓉作品集《回顧所來徑》、《給我一個島》、《金色的馬鞍》(印刻出版)

自從有了柯裕棻、李維菁、黃麗群和毛尖,如何去讀席慕蓉呢?此一和張曉風同梯的末代閨秀(且兼有完美丈夫如晚起之廖玉蕙),簡直和舒國治筆下滿街不嫁之台北女子是兩個世界的人了。2012年若說是全集年,木心之外,席慕蓉是另一個。三本選集海陸雙拼超值組合,大致涵蓋了席慕蓉老中青散文三階段。《回顧所來徑》收錄80年代前期之文,是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同時的產物;《給我一個島》收錄1985-1996之文,跨越生命的前後期;《金色的馬鞍》是2002年尋根之作,除了蒙古、蒙古,還是蒙古。

連同書前新序,我讀著三本封面素雅的散文集,眼前不覺浮現了一個瘂弦當年序席慕蓉書的美麗題目──「時間草原」(有興趣者自可去找《聚繖花序》看看),簡直是神準預言。1983年席慕蓉年方四十,剛出版散文集未幾,在瘂弦眼中,「充滿溫馨同情,是一個愛者的世界」。育嬰愛貓,畫花賞荷,閒情逸致,幸福滿溢。山百合、水薑花、七里香和梔子花,款擺在清風細細的美夢之中。

三十年了,遙隔千山萬水,兒女長成離家,父母俱已仙逝,原鄉的召喚卻深化了席慕蓉的散文主題與內涵。1989年母親去世,適逢開放探親,少小隨父母遷徙於港台的席慕蓉,首度踏上故鄉土地,那一發不可收拾的渴望遂奔騰而下,每年候鳥往返,時間猶如一片廣袤無邊的草原,引領她到達自己也不知曉的遠方。而當年把席慕蓉詩寫在課本書籤上的十七歲女生們,橫渡了人生的浩渺波光,塵滿面,鬢如霜,回顧所來徑,再讀北國公主深情之作,那七里香彷彿還悠悠綻放著素馨,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以我自己來說,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年因暢銷被質疑為糖衣毒藥的席慕蓉,的確未曾大量生產,她堅守技藝,下筆矜慎,《七里香》、《無怨的青春》後,多年來詩集僅《時光九篇》、《我折疊著我的愛》和《以詩之名》,反而散文擺脫了婉約風格,開創了雄渾的氣勢。蒙古之於她,正如蘭嶼之於夏曼.藍波安,那真是天命本色。2006年我編女作家散文選集,選錄她寫父祖察哈爾盟的〈汗諾日美麗之湖〉,與母土大興安嶺昭烏達盟的〈松漠之國〉,如今想來,〈丹僧叔叔〉和〈異鄉的河流〉這兩篇才更沉痛深切。

席慕蓉早期散文語言和她的詩一樣,用「反覆迴增法」將一句話說了一遍又一遍,形成滿紙的回音與和聲(王鼎鈞所謂很接近民謠與牧歌特質),中後期勁切滔滔,邊塞鄉關,長河落日,閨閣詩一變而為出塞曲。正如她熱切可愛的詩作:「金色的馬鞍,搭在/四歲雲青馬的背上/現在出發也許不算太晚吧/我要去尋找幸福的草原/尋找那深藏在山林中的/從不止息的湧泉」。當赤鹿奔過綠野,月光下希喇穆倫河松林芳香,西伯利亞冰原夏天林木青翠,加上尋索身世的渴切,《金色的馬鞍》中〈渡海〉、〈初遇〉、〈星祭〉、〈風裡的哈達〉諸篇質地都十分精純,滿溢著史詩的厚重。

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多年後再讀席慕蓉,體會也不同了。畢竟是藝術家,席慕蓉〈夏夜的記憶〉送一缸荷花給溫州街病重的老教授(臺老師乎?),臨終窗前他真的看見花開了;〈寫給生命〉,她說藝術家都是善妒的人,因為善妒,所以別人的長處才會刺痛了自己的心,也因為善妒,才會鞭策自己永不停息。我更驚訝於她的〈十字路口〉,意識到自己也可能成為慌張過馬路而穿著和面容毫不修飾,甚至不掩飾自己困頓和忙迫的邋遢魚乾女。時光怎樣改變著人的心和人的面貌啊!但女性生命的柔韌與堅強,在席慕蓉筆下,悠悠數十載,是這樣超越了一般人的想像與理解,並煥發著難以言喻的溫潤光澤的。


閱讀經典/與永恆對話
凌性傑/聯合報

推薦書:人與經典叢書《經典。曹雪芹 紅樓夢》、《經典。屈原 楚辭》、《經典。關漢卿 戲曲》(麥田出版)

我常有賴和那樣的懷疑,時代的進步與人們的幸福究竟是不是同一件事?我也常疑惑,這個時代需要怎樣的人文關懷?怎樣的經典可以讓我們看見精神的恢弘、意義的廣闊?如卡爾維諾所言,「經典閱讀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也許給我們的想像力打下印記,也許喬裝成個人或集體的無意識隱藏在深層記憶中。經典作品背後夾藏著它們經過文化或多種文化(或只是多種語言和風俗習慣)時留下的足跡……」而我們就在這樣的印記與足跡裡,發現時間意識,看見生而為人的命運。每次重讀經典,往往能更深刻地促使自己與世界對話,與豐厚的文化意涵對話。我們或可從中思索那些恆久不變的問題,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安頓。

生活在這個島上,我喜歡多元的文化刺激,也喜歡自由開放的言論,更喜歡那些凝聚美好意義與價值的事物。「人與經典」的出版計畫,在這紛亂的時代裡無疑是一份美好的願力。主其事者一定明白,唯有透過推廣系列經典,才能厚植人文根基。王德威、柯慶明兩位教授策畫召集,讓「人」與「經典」交會,預計在十年內出版三十部經典闡釋作品。首批推出的三部是:鄭明娳《經典。曹雪芹 紅樓夢》、傅錫壬《經典。屈原 楚辭》、陳芳英《經典。關漢卿 戲曲》。後續的經典導讀作品則有《論語》、《史記》、《杜甫詩》、《蘇軾詞》、《臺灣通史》、《丘逢甲詩文》……這套叢書確有立足台灣,放眼古今的胸襟。因為志其大,才更能做到廣博深厚。

從已經出版的三本作品中可以發現,為了方便讀者跨越閱讀門檻,文字敘述都力求通暢易懂。更值得注意的是,導讀者彰顯了「人」的故事,先把曹雪芹、屈原、關漢卿這些作家的生命歷程講得娓娓動聽,再深入剖析經典文字。導讀者的閱歷與見識滲入其中,使這系列經典詮釋變得更有看頭。

《經典。曹雪芹 紅樓夢》的選讀賞析,以「警幻指迷」、「黛玉葬花」、「寶玉挨打」等十個重要章節為主軸,進行串連說解,引領讀者進入《紅樓夢》繁複迷人的世界。厲害的是,在賞析之中夾藏理解《紅樓夢》的關竅。若說《紅樓夢》的寫作技巧,是「像微雕一樣把一整個故事雕刻在一粒米大的背面」,導讀者做的功夫便是將它顯微、放大,讓讀者有機會一起看見雕琢之精巧。

《經典。屈原 楚辭》同樣從故事出發,從詩人談到詩。藉由字句解析、文史背景的介紹,經典《楚辭》益發顯得穿透力十足。巫楚文化中的神人關係、屈原的人格特質,在在激發讀者想像。於是,我們更能理解屈原的怨悱與熱情,學習在憂傷中獲得寬慰。《經典。關漢卿 戲曲》避免武斷偏狹,試圖還給關漢卿本真面貌,讓讀者與關漢卿素面相見。此作依序介紹時代、作家、作品,戲劇與人生相互參照,深入描繪市井說唱藝術的丰采,同時也暗示了集體的心靈圖像。導讀者讓我們看熱鬧也看門道,書中提供的重要戲曲劇情概要、內容賞析,以及戲曲結構介紹,都有助於現代讀者理解這個古老劇種的形式與內涵。

在不同的時代裡,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經典作品之所以歷久彌新,或許正是因為對人生、人性有深刻的提問。而經典作家從無盡的追問裡,試圖提煉出意義,碰觸永恆。閱讀經典的時候,可以看見那最清明的提醒。正因生命終期於盡,人與永恆的對話才更顯得彌足珍貴。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