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客觀的精神、以歐洲米其林為目標,【英卓美食報】網羅最有趣、實用、專業、新鮮的第一手美食資訊。 【文學點心屋】歡迎父母、老師鼓勵小朋友投稿,不管作文練習或心情日記都歡迎,讓小朋友有創作的成就感!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5/29 第430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新生活運動/從洗毛筆學起
人文薈萃 聯副故事屋/懸崖上的老鷹
慢慢讀,詩/街景行腳

  今日文選

新生活運動/從洗毛筆學起
劉靜娟/聯合報

新生活運動:學書法2-1

寫得投入,等車、搭車時,偶爾會不自覺地在腿上、在皮包上,甚至在空氣中書寫。虛擬的字不留痕跡,寫得非常流暢,筆畫之間還有「牽絲」效果呢……

初次上蔡老師的書法課,學的是小篆(上)。是針對初學者,所以從沾墨、握筆、洗筆、坐姿開始學。

毛筆要先在水裡「潤」過才沾墨,全部筆毛要浸到墨汁。握筆要鬆,才能轉筆自如;絕不是以前的人說的,緊到讓人無法猝不及防地抽走。洗筆,要在水龍頭下沖,一手轉筆,一手「按摩」,直到流下來的水完全清澈,才掛起來晾乾。坐姿當然要挺而自然,才不會腰痠背痛。

上課前,他帶領大家做柔軟操,讓手腕靈活,手肘懸空而不累。老師還建議我們練瑜伽。

退休後把自己歸零,來做學生,老師如此鉅細靡遺的傳授經驗,非常珍惜。以前我洗筆是在水杯中涮牛肉那般涮幾下,再像原住民樁麻糬那樣「戳戳戳」。而為了減少洗筆的次數,我利用「虹吸原理」,讓筆尖沾在稀釋的墨水中「休息」半天、一夜。這種偷懶的方法,蔡老師期期以為不可,說這樣做,毛筆會短命。有人毛筆洗得不夠乾淨,他形容為「像福壽螺的卵沾在上面。」

小篆多轉筆,弧度優美才好看,所以從畫○○,及兩排「肋骨」開始,接著寫部首,比、方、心、水等。

光這些基礎筆法就很美,熟練後可以畫圖了。

是大班制,一間教室坐滿三十六人,老師先在白板上用簽字筆寫一次,讓大家知道筆順,再分兩梯次圍在前面看他毛筆示範。老師寫字揮灑自如,意到筆到,輕鬆愉快,看著就是一種令人心生歡喜的美感經驗。

與學生相較,老師算是小夥子。他溫文爾雅又有耐心,經常穿棉布對襟衫,背厚棉布背包,長年吃素,自備小茶壺喝茶,看著就是一位純樸文氣的書家。後來才聽說他的衣服、背包都是老母親縫的,而且,從小學四年級就愛上書法的他,每天晨起仍然練字,六點多陪母親出去吃早點,再回工作室;可見一個人的成就和氣質不是一天造成的。有同學說,「雖然沒膽拿作業出來,但光是薰染上課的氣氛,就是很大的收穫。」還是遠從新店來的呢。

學過基本功後,開始寫〈聖教序〉,松風明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

難怪老師要訓練我們手腕的靈活度,小篆轉筆的地方太多了,有些筆畫還轉下繞上,寫得脖子都要打結。

小篆又叫秦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簡化原有的大篆籀文而成。它的基本原則是「逆入藏鋒」,每筆一樣粗細,以三對二的比例,寫成長方形,而且左右要對稱。

初學,雖不能寫得到位,但字本身像畫,很美,寫起來還是很有成就感。

老師除了分享他個人的書法心得外,極力鼓勵我們閱讀相關書籍,《甲骨文趣釋》、《漢字的故事》,甚至《說文解字》。我當時心裡有點「訕笑」,想著老師未免期望過高了,多數有了年紀的人不過閒閒沒事,來做年少時沒做到的事,練習寫字兼打發時間而已。可我料不到的是,大家非常用功,每星期都交得出作業;有的交太多,還引起抗議,決定每人每堂只能讓老師改一張。改作業時大家圍著觀摩,也很有切磋的收穫。

到了小篆(下)最後一個月,為了參加「學員成果展」,一群勤儉持家的女子才捨得以稍好的宣紙寫「作品」。這時,老師教我們玩浮水印──倒一點墨或彩色顏料在水盤裡,隨意在水面畫出不規則的線條,再拿寫好字的宣紙去「漂」一下,拿起、晾乾,就變成有意想不到的背景的作品了。

後來,老師再去進修,我們也跟著學習。我們見識了他的勤奮用功,也看到了他的作品有了更豐富的變化和學術性的深度。

他常把自己的「作業」帶來給我們分享,部分作品,已被預訂了去,我們是先「讀」為快。有傳統書法,有創意書法,而字與畫結合的作品,特別教我們大開眼界。它們多半像圖案設計,有對稱的,有幾何形的,有抽象的,而畫中藏著不同字體的文字,也可能是迴文,讀它們,好像在尋寶。

每次讀他的作品,都得到一點啟發,覺得自己也可以玩。我曾以無數篆字的「飛」排出雁形陣容,也試著讓三個大大的橫寫的「飛」串連盤旋空中,底下再以蠟筆拓印兩棟建築;拓的是掛飾──台北故事館的木雕、聖彼德堡的教堂銅浮雕。雖然幼稚,還是玩得很開心。

準備成果展時段,就是同學們的「鑑賞時期」,旁觀者都羨慕、稱讚,作者卻都說「寫不好啦」。這不全然是謙虛,寫的人知道自己的敗筆在哪裡。所以老師給大家「開示」,不可能每個字都滿意,有些暈染更顯出墨韻,每個字都四平八穩反而匠氣云云。反正就是要說服大家參展,牆不夠掛,就分三梯次展。

多數同學寫學過的〈聖教序〉,蘇東坡的〈念奴嬌〉;數大就是美,對開的條幅,寫兩行、三行,都很有氣勢。多數人不會寫小字,或者希望老師加持,便請老師代為落款。然後老師慎重其事為大家蓋好章,再加上他自己的壓角「閒章」,一幅長軸有模有樣,裱好掛起,好看得很。

我參展的意願很低──知道自己寫得不好,裱好了連家裡都不想掛,豈不花錢又占地方!我只是享受那自由發揮的階段,寫自己想寫的。為了減少出錯的機率,我寫四開。不寫勵志文字,我寫〈念奴嬌〉裡的「夢遊」、「遙想當年」,以如行雲、如流水的彩色浮水印作底,自得其樂。寫「風聲雨聲讀冊聲」、「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則在周圍畫一些我自以為有象徵性的圖案。沒教過的字,就自己去找,再讓老師改。

學了兩期(各四個月)的小篆後,大概隔一年,我再度報名學書法,這期蔡老師教行書,寫《歐陽詢行書千字文》。

小篆像圖畫,行書像舞蹈。這是我剛接觸它時的心得。

小篆起筆都得先「逆鋒」,有點欲拒還迎、矯情作態,雖說「字體整齊,布局緊湊,筆畫勻稱」,但粗細、間距一致,也顯得沒有表情,過於嚴肅。行書卻自由得多,起筆凌空而下,不必逆鋒,字可大可小,可粗可細,而且,字不能對齊,就是要參差才活潑、靈動。

學小篆時,我對它傾心,覺得每個字都美,每個字都新鮮有趣;寫行書,卻見異思遷,馬上覺得它更美。兒子小時候就說過我「跟他一樣」,像童書《柳林中的風聲》裡那隻蛤蟆先生,學到新的東西(或面對新的冒險)就兩眼亂轉,興奮得小鹿亂撞。

行書的撇,如鷹隼俯衝──高興時還可以做個迴旋的動作,勾出「鳥喙」;豎筆可以慢慢收,即所謂「懸針」,也可以停頓收筆,即所謂「垂露」,或改為豎鉤;連續的「橫」筆,比如「頁」,手優雅地來回揮舞,則如小舟在水上左右擺盪。對,就是那種盪舟的意象,教我寫得特別歡喜。

這種外行人才會有的想像,增加了寫字的fu。寫得投入,等車、搭車時,偶爾會不自覺地在腿上、在皮包上,甚至在空氣中書寫。虛擬的字不留痕跡,寫得非常流暢,筆畫之間還有「牽絲」效果呢。

學期末,寫「作品」的時刻,我又開始玩我的創意。我寫「靜觀」兩個大字,落款「靜娟」以台語念,也是靜觀。我拿朋友的書名來組合,「公主老花眼。對荒謬微笑」,也拿自己的書名寫「采集陽光和閒情。輕鬆做事輕鬆玩」,或嵌著寫「布衣生活最自在,眼眸深處有文章」。沒有人知道它們的出處,只覺得我「與眾不同」,特別搞怪。

我也從書裡找台灣諺語:神仙打鼓有時錯,腳步踏差誰人無;一年一歲兩年三歲三年五歲;半暝想到全步數,天光醒來無半步。最後一句尤其是我的心情寫照:凌晨是我的立志時間,一起床,那些志氣就與我無關。

為了寫它們,得辛苦地從〈千字文〉中尋找──學過的字只是少部分,再從書法字典裡搜尋,最後雖然未必寫成作品,卻也學了一點東西。

學小篆階段,我曾寫「不作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老師很不以為然,說不該如此消極(他對老人家還有指望哩)。其實我的無聊之事,就是包括胡思亂想,寫些不按牌理的句子,順便從其中得到樂趣啊。

如果沒有樂趣,學習有什麼意思。


  人文薈萃

聯副故事屋/懸崖上的老鷹
張香華/聯合報

今天八哥特別安靜,小良輕輕地吹起口哨來。他一路騎出了屋簷遮蔽下的陰影,慢慢出了街口,迎向陽光。就在這時,他忽然覺得一陣風輕拂過他的面頰……

故事的開始,要從這一帶的特殊地貌說起。這個村莊,是在一個陡峭的山壁之下發展出來的,從公路一路走下來,遇到了一條分岔,再蜿蜒地順著這條小岔路走一、二公里,就到了這個居民不過一、二百戶的小村。平時駕車走公路的人,一路快速飛馳,南來北往,很少有人彎到岔路上來。兜售生意或觀光旅遊,都沒人把這個小村當作目標,居民就安安閒閒地在這裡過著一種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陡峭的山壁是堅硬的石材,長得雄偉壯麗。住在山下的人不但不會感覺到泰山壓頂的恐懼,反而有種得到庇護的安全感,也許因為山上石壁多,樹木少了,只偶然看到一兩隻老鷹在遠遠的天際盤旋。後來有人發現,老鷹就住在山壁一處懸崖上。這樣看來,老鷹跟這個村子裡的人,選擇他們的居處,頗有一致的地方──一個和大眾有點距離的地方。

夏天到了,火紅的太陽一早就升起,曬得山壁通紅透亮。這個村子有一條長街,從街頭直直地望過去,正好可以看到老鷹在懸崖上的窩,崖上還生長了一棵古老的樹,少說也有幾百年,就橫插在懸崖的上方。大清早從街頭看去,真像一幅畫。老鷹在窩裡振翅,清晨的陽光下,曬暖牠巢中剛生不久還在孵養的蛋。須臾,有另外一隻身形大一點的老鷹飛回,好像是清晨獵食回來,夫妻倆要進早餐哪。

這個炎夏太長了,老鷹每日在天際盤旋,好像獵食越來越困難。山上的草木既不多,炎炎夏日又把小動物都逼到洞穴裡去避暑;懸崖上老鷹的巢穴賴以遮蔽的那棵老樹,連一條蟲子都沒有了。有時甚至嫩葉也被公老鷹一口叼下來,給母老鷹進補去了。看樣子,這些蛋中的小鷹,在一兩天內就要破殼出生,初為人父母的這對老鷹也焦急起來。怎麼辦呢?

又兩天過去了,又是一個萬里無雲的天氣。村子裡這條長街上,住著一對賣水果的老夫婦,和他們的么兒小良──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他得到父母的寵愛,一直待在家陪父母照顧水果攤的生意,最大的興趣就是養鳥。他養了一隻八哥,餵養得油光水亮之外,還教牠說話,八哥學會的第一句話,是讓牠對媽媽說:「頭家娘,妳好。」(閩南語的「老闆娘」,由於八哥的發音有鼻音,聽起來特別逗。)來了個男顧客買水果,牠也照樣講。這個夏天特別熱,八哥學會的第二句話,是:「熱嘛!吃個瓜!」牠反反覆覆只說這兩句話。偶然聽覺得有趣,聽多了不但覺得煩,還特別嫌聒噪。

這天早上,水果攤生意很好,不過一兩個時辰,水果全賣完了。小良收了攤,覺得無聊,就想騎腳踏車到處逛逛,忽然回頭看到八哥,他靈機一動,把這隻跟他相處了兩三年的八哥放出來,八哥立即跳到他的肩膀上,小良一個箭步就騎到車上去了。今天八哥特別安靜,路過旁人,也不再聒噪那兩句口頭禪,小良輕輕地吹起口哨來。他一路騎出了屋簷遮蔽下的陰影,慢慢出了街口,迎向陽光。就在這時,他忽然覺得一陣風輕拂過他的面頰,除此之外,什麼都來不及感覺……

長街擾攘起來,只有小良愣愣地煞了車,還騎坐在車上,臉上木然,帶有幾分不解。一個在院子裡掃地的大嬸說:「我一抬頭,親眼看到那老鷹撲下來,翻一個身就飛上去了。」另一個開小卡車的司機說:「我看到牠往那懸崖上飛去,飛得真快!我平常看到的老鷹都是在天上轉的,可沒看過這種衝鋒的飛法!」一個媽媽把她三、四歲淘氣的孩子抱在懷裡,恐嚇他說:「你還往外跑?我叫老鷹來捉你!」……

沒有人提起那隻可憐的八哥,也沒有人看見那隻八哥是怎樣被捉的,這個鏡頭好像是被電檢處那把大剪刀剪掉一樣,故事還是進行下去。看電影的人,通常不會注意到片子被剪掉了一段。八哥應該就是那段。

村子裡出生而現在在縣城一所大學裡教書的教授回來,聽人說起這則故事,肯定地說:「好啊!老鷹和我們生活得這麼接近,就說明這個村子的生態環保做得很好。」

小村依然平靜度日,老鷹仍然住在懸崖上,一年過去之後,懸崖上那棵老樹又發芽了,從長街的一頭望過去,可以感覺到一片盎然的綠意。天仍然很藍,常常可以看到老鷹在空中盤旋。


慢慢讀,詩/街景行腳
碧果/聯合報
被歸結為你的是我

位階在於林蔭,鳥語花香

全然為慾望之實存的自足


你已解滅我為你

繼續為視覺中的視覺

尋覓被你解滅的

自己。

除此之外


依然如你 驚嚇為 鼠

因 浪捲千堆雪的

亦矛亦盾的

演出。


  訊息公告
活在罷免陰影下的「13%大總統」
一向靠經濟牌、安定牌、清廉牌打遍台灣無敵手的馬英九,執政五年後滿意度竟然不到一八%!對比當年自己所說的,「滿意度掉到一八%,表示人民已經不信任他,表示人民已經不尊敬他。」

身後事,觀生死
世界不同角落的人們,在面對生死交際時的心境與想望,似有相當程度的普同性。「身後事,觀生死」是一部生死與宗教的禮樂協奏曲,請你與我們一起聆聽。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