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商情電子報】提供兩岸財經要聞、理財投資、藝文旅遊等內容,讓你快速掌握大陸最新趨勢! 【udn發燒車訊】與媒體合作,挑選重點車款試駕,以車主角度剖析車質與特色,讓你瞭解車壇新聞、動態。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2/22 第486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文學相對論/王聰威VS伊格言(五之四) 愛斯基摩家庭主婦的孤獨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 戀人絮語
Cavalia 莊子馬蹄篇的解讀者──從竇加與馬的藝術談起(上)

  今日文選

文學相對論/王聰威VS伊格言(五之四) 愛斯基摩家庭主婦的孤獨
王聰威、伊格言/聯合報
人還能怎麼樣呢?「人生已經如此地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然而弔詭的是,將生命的面具擊碎之,鑿穿之,顯露實相,這原本便是小說家的責任,不是嗎?……

伊格言:林宥嘉的情歌〈說謊〉有句歌詞:「人生已經如此地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這是首「逞強的情歌」;謂之逞強,是因為面對無緣的前女友殷殷垂詢近況,不免得假裝自己過得也還不錯的樣子(「不要拆穿我」)。我首次聽到這首歌,一時錯覺竟以為歌詞是我寫的,因為「生命實在太艱難了」簡直是我的口頭禪。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Irving Yalom)在《存在心理治療》一書中,曾乾脆地將人的困境歸類為四類,依序是「死亡」、「自由」、「孤獨」、「無意義」。我們或可再稍作梳整:「死亡」是其一,「自由」、「孤獨」、「無意義」或許又可再略歸為一類,因為此三者原本便彼此高度相關。

由此一角度來看,雖則你的新作尚在進行中,無緣得見(笑),但據我所知,這本新作所涉及的主題其實十分巨大──是的,人總是對死亡感到焦慮。歐文.亞隆在著作中提出了許多證據,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幼兒在朦朧感知到「死亡」是怎麼一回事的同時(例如周遭有親友去世,父母對此提出解釋),常毫不掩飾地表現出本能性的焦慮與恐懼。人畢竟是那麼小就會怕死了啊。但另一方面說來,「自由」、「孤獨」、「無意義」其實更與個人關係密切;因為那其實時時伴隨著人的生存。容我稍作申論:在現代社會中,對死亡的恐懼其實可能獲得相當程度的舒緩;因為相較於人類的先祖(以家族氏系為基礎,結群而居,在曠野中,隨時面對野獸、黑暗與饑荒對生命的直接威脅),現代人的生命被驟然侵奪的機率其實小得多;然而,「自由」、「孤獨」、「無意義」的威脅其實未嘗稍減。

我是這麼揣想你的新作的。在這本書中,當你的主角──28歲的井上充代與3歲的兒子選擇了在公寓中孤獨地死去時,她的心中在想些什麼呢?是什麼樣的陰鬱籠罩了她,而那陰鬱所帶來的痛苦甚至大過了對死亡的本能性恐懼(人類對「生」的直覺性貪婪),導致她寧可選擇死亡?而正如你所說,又有什麼樣的孤獨寂寞,是獨屬於女人的?正如符傲斯(John Fowles)在《魔法師》中那句尖銳的話:「自由是殘酷的,因為自由使我們至少必須對自己的現狀負部分責任」──無論男女,如果你是自由的,如果你有幸(或不幸)暫且超脫於那生存中所必須面對的基礎生理痛苦(例如飢餓,疲累,受傷的疼痛與恐懼)之上,那麼你所面對的,就是生命中無所不在的孤獨和無意義了。如無意外,人終究是孤獨的;如無意外,生命終究毫無意義。那幾乎如同呼吸般自然實存,亦因之而殘忍無比。人還能怎麼樣呢?「人生已經如此地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然而弔詭的是,將生命的面具擊碎之,鑿穿之,顯露實相,這原本便是小說家的責任,不是嗎?

王聰威: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寫過一種精神疾病,叫作「西伯利亞歇斯底里症」,按照書中女主角島本對男主角阿始轉述從中學課本讀來的說法是:「想像看看,你是一個農夫,只有一個人住在西伯利亞荒野,然後每天耕著田,眼睛所看見的四周,什麼也沒有,北邊有北邊的地平線,東邊有東邊的地平線,南邊有南邊的地平線,西邊有西邊的地平線。只有這樣而已。每天當太陽從東邊升起時你就到田裡工作,太陽沉入西邊的地平線就回家睡覺。然後有一天,你體內有某個東西死去了,突然啪一聲斷掉死去了。於是你把鋤頭丟在地上,就那樣什麼也不想地一直朝西邊走去。朝著太陽之西,然後就像著了魔似的好幾天都不吃不喝地繼續走著,最後就那樣倒在地上死掉了。這就是西伯利亞歇斯底里。」這段文章非常多人引用,幾乎代表了這部長篇小說的核心:當每個人各自孤獨地往空曠之處無窮無盡地走去時,如果運氣不好,往太陽之西的路上沒有辦法與任何人產生連結以獲得救贖的話,最終一定會死掉的。阿始的運氣很好,結尾時被自己的老婆原諒,雖然暫時格格不入,但至少重新進入家庭的緣分之中,至於島本和另一個女角色泉,都備受傷害地神祕消失了,這是不太公平的地方,村上先生各小說裡的男主角運氣向來都比女人好。

明明是在同一部小說或同一個冷酷異境裡,女人總是較男人不幸,光是從「西伯利亞歇斯底里症」這病來看就知道了。這病的原型是Piblokto症候群,或者稱為北極歇斯底里症候群(Arctic Hysteria Syndrome),主要好發於北極圈的愛斯基摩部落,特別是女人身上,發作時她們會對周遭環境漠不關心,突然尖叫、裸奔、食糞、在野外雪地亂跑、模仿動物吼叫、昏睡等等長達數小時,不幸的話會就此凍死,即使醒來了,也會遺忘之前發生的事情。病因不明,有人主張是愛斯基摩人的冬天飲食中極度缺乏鈣的攝取所導致,現代受了歐美飲食方式影響之後,這病的發病率就大幅下降了。無論如何,因為發生的區域、民族相當限定,所以被認為跟愛斯基摩人的傳統生活與文化性質有密切關係。

我不太了解西伯利亞住民或愛斯基摩人的實際生活,但身為一個女人,若和男人組成一個自己的家庭,自然避免不了有懷胎生子的可能,要和丈夫一起打理工作與家事、看顧孩子與友人、親戚、陌生人來往,必定有日復一日的固定事務得一一處理,事無關好壞對錯高不高尚,如果用村上先生的話來說就是:「那只不過是家事,只不過是性交,只不過是家庭而已。就像操作機械一樣,只要記住了操作步驟,剩下的就只是重複。」這段話出自於村上先生的短篇《睡》,大概是他寫家庭主婦心態寫的最到底的一篇小說。一個長期無法入眠的女人在生理與心理上都產生了變化,在這「無可挑剔而顯得格外僵硬」的日常生活中,她覺得有什麼東西觸動了她的神經,她開始對所見的一切感到厭惡,感到失去愛,她想到了死,不幸的是,這死不是永遠的休息,而是永遠的清醒。然後,就像是Piblokto症候群,女人喝乾白蘭地,在半夜三點時分,離開熟睡的丈夫與兒子,離開溫暖的家,開車前往某處港口公園的停車場,四周空曠,位於街燈下最亮的地方,她隨意環顧四周,以前的記憶正逐漸以加速度離她遠去,一切成了遠古般的事情。忽然間,一群男人如陰沉的影子般包圍著她的車子,猛力地拍打搖動,試圖打開車門,或是把車子掀翻。「有哪裡出錯了。」女人想,「有哪裡出錯了。」

「我除了哭之外是一籌莫展。眼淚撲簌簌地不停流下來。我孤零零地被關在這小箱子裡,哪裡也去不了。」但到底是哪裡出錯了呢?會不會是因為重複熟悉的日常一方面是禁錮女人想像力的重擔,另一方面卻也是堅實的保護區,一旦離開,便容易陷入失去與他人連結的困境。如果發生在北極圈,結局可能是自我的歇斯底里發作,最後被凍死在荒原,如果在小說裡,可能會被突然降臨的暴力奪命,如果發生在現實,就會類似2013年3月,離開丈夫,並與家人朋友斷絕聯絡的28歲婦人井上充代與3歲兒子瑠海於日本大阪市的某間公寓裡死去。他們腐爛的屍體在兩個月後才被人發現,房間裡沒水沒電沒燃料,甚至連一把鹽也沒有,充代的筆記本留有一句話:「到最後都沒能給你吃飽,真對不起。」這或許是專屬於女人的孤獨死,要比男人的更加寒冷空曠許多。

下周一《文學相對論》預告

王聰威、伊格言

終結我自己

敬請期待!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 戀人絮語
羅毓嘉/聯合報
六月了──是什麼令我的髮思念你

是低壓的雲系捲起夏天捲起南風與褲管

看不清誰的臉埋進了黑雲

讓我睡到下午好嗎

睡到街弄已隱埋在枯草的陰影

盤點梧桐能在晌午開出多少樹蔭

像來不及放進皮夾的

褪色的電影票

齊發起三十八度的微燒

彼時,情節都是日子與日子的牆

是灰色島嶼一座座從海中浮起

親愛的──去年仲夏也跟今年一樣嗎

起床後讓我信心滿滿

讓我重讀昨晚竟夜的字句

是因為你雙臂像月暈般襯托了我

或許是睿智的對談

或許正等待世上最好的笑話

有些話說過便像六月跌進了棧板

於是八月的雲氣虛懸

令我憂懼的蟋蟀吱著嗓音

像風,像碎玻璃,我都踩過

想起兩天之前你還活著

聽了鎮夜的雨聲聽兩顆恆星相互牽引

像街車頂開了雨水

駛進另一輛車

六月了是什麼令我的耳垂思念你

讓牆凝固讓寂寞安靜

讓一枝筆思念被流放的塗鴉

生命是太過銳利了,像把刀剖開了水果

擺盤時卻錯放了別的果核

你笑起來又像雀榕樹像綠繡眼

於是在洪荒向晚

於是修成了魍魎來生


Cavalia 莊子馬蹄篇的解讀者──從竇加與馬的藝術談起(上)
蔣勳/文/聯合報
馬和戰爭,馬和征服,馬和掠奪,馬和勝利的誇耀,緊密結合在一起,也像人類強加在馬身上的鞍、韉、蹄鐵,彷彿再也脫卸不去了。然而,沒有韁、轡、鞍、韉、蹄鐵,馬就不成其為馬了嗎?……

竇加有一段時間很專注於研究馬。1860年代,他處理有關中世紀的史詩繪畫主題,畫中有戰爭場面,會有馬出現,他因此開始對馬的主題做了深入的探討。1870年代以後,竇加關於馬的作品,多轉向當時巴黎都會周邊的賽馬場。工業革命帶動城市都會中產階級,城市居民的休閒、娛樂、消費生活,逐漸成為19世紀末印象派的繪畫主流。竇加畫歌劇院、咖啡館、芭蕾舞,畫賽馬場,都與印象派關心都會市民生活有關。

竇加對馬的探討,甚至動用到當時新科技的攝影技術,運用莫伯里基(Muybridge)的分鏡停格技術,研究馬的動態在一秒鐘一秒鐘之間的連續變化。竇加也用石膏捏塑馬的各種動作,試圖用立體的方式觀察和呈現馬的動態。這些「雕塑」對他而言,應該只是創作繪畫過程的實驗,他生前並沒有展出過。1917年竇加逝世,這些脆弱的石膏模型不易保存,要到1922年才翻鑄成銅,作為許多美術館研究竇加創作的參考。

即將告別馬年,我喜愛的Cavalia群馬團體將來台灣演出,數年不見,那些俊美高挺、自由奔馳的馬匹,常在想念中。(圖一)

馬與人類

馬大約是最早跟人類親近的動物之一。馬、牛、羊、豬、狗,幾種原來野生的動物,跟人類長時間親近,被人類豢養,從「野獸」逐漸變成「家畜」,標記著上古人類文明狩獵生活演變到畜牧時代的重要變遷吧。

以動物的豢養來說,馬與其他動物性質略有不同。

羊、豬被豢養繁殖,大約是與食物、財富有關。漢代藝術裡常見許多以豬圈、羊圈為主題的陪葬陶製品,象徵著穩定的農業生活裡對財富的嚮往吧。漢字的「家」,是在屋頂下有一隻「豬」的。

牛在進入農耕的時代後,成為農業文明重要的勞動力,負責耕田,也負責載重。

狗,也是漢代中原農業區域常見的藝術主題。漢陶犬出土很多,造型大約有兩類,一種與主人親近,溫馴可愛,已是家庭寵物。另一種,露出兇惡的齒牙,對侵入者發出警告的吠叫。狗的防衛與保護性,似乎寄託著農民居家生活信託的安全感。

馬與上述被人類豢養的其他動物似乎有些不同,馬是交通工具,馬是速度,又讓人聯想到戰爭。

在一、兩萬年前,拉斯可一類的岩穴壁畫裡,已經出現馬的身影。或許也是被人類豢養,但還沒有馬鞍,沒有人類加在馬身上的韁繩,沒有人類為控制馬設計的轡頭、嚼齒,沒有為了負重釘上去馬蹄鐵,沒有方便人坐騎的馬鞍、馬蹬。

遠古壁畫裡的馬,讓我想到在廣漠的草原上遠遠看到的馬群。奔馳徜徉在天地間,低頭吃草飲水,彼此親暱玩耍。牠們或許願意走近過來,靠近人類,跟我們親近,但不能被占有。牠們屬於自然,屬於草原,屬於無限寬廣的天地,屬於放情奔馳的大地,牠們像天空的雲或風,牠們還擁有生命的自主與自由。

人類馴養馬,訓練馬,役使馬,讓馬成為交通、負載、戰爭的工具,大概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埃及與希臘

在埃及和兩河流域的藝術中,都出現了馬車,出現了馬身上披掛講究的韁、轡、鞍、韉,高級金銀製品,鑲嵌珠寶,馬成為皇室貴族的「寵物」。馬不再是自然裡的馬,馬成為一種工具,標記著統治者的開疆拓土,標記著戰爭中的屠殺,標記著征服或凱旋,標記著帝國的野心與榮耀。(圖二)

希臘在馬的藝術表現上有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公元前7世紀左右,希臘的藝術中的馬十分抽象,簡化成幾何形,曲線、三角,頭部和身體往往只是一條直線,稚拙簡練,媲美現代藝術中的極簡(圖三)。所以,認為人類藝術史是從繁而簡,從寫實逐漸演變成抽象,以希臘馬的實例來看,恰好相反。希臘古拙時期在前,從簡潔一步一步走向精密的寫實。在公元前4世紀左右,希臘藝術的黃金時代,出現大量極為寫實的馬的浮雕與立體圓雕作品。藏在大英博物館一件巴特農神殿的馬頭傑作可以證明,這種建立在科學認知基礎上的馬的藝術造型,一直是歐洲創作馬的典範。不止解剖學上骨骼肌肉的細節如此準確,有時連馬頭皮層下賁張的血管筋脈也不遺漏,寫實的精密度令人嘆為觀止。

希臘這一時期,馬的雕塑作品成為古典藝術的不朽範本,無論後來一千年後的文藝復興時代的大師如達文西,必須不斷回到希臘古典,重建馬的造型研究,甚至到了19世紀,浪漫主義的德拉克瓦、傑里科,乃至於印象派的竇加,都不斷在探討馬的主題時一再重回希臘的原點。(圖四)

馬的藝術品有許多流離掠奪的傳奇,傳說創作於古代希臘的四匹鎏金銅馬,後來流傳到東羅馬的君士坦丁堡,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征服當時為回教占領的古都,把四匹馬當戰利品,掠奪到威尼斯,置放在聖馬可教堂的屋頂平台上。到了19世紀,拿破崙征服義大利,又把這四匹馬當戰利品帶回巴黎,放在他修建的卡魯塞爾凱旋門的頂部。一直到拿破崙失敗,這件飽經流離的藝術作品又再度回到威尼斯,成為博物館的珍藏(圖五)。巴黎的小凱旋門上,卻也永遠置放著原樣大小的四匹馬的複製品。

馬和戰爭,馬和征服,馬和掠奪,馬和勝利的誇耀,緊密結合在一起,也像人類強加在馬身上的鞍、韉、蹄鐵,彷彿再也脫卸不去了。然而,沒有韁、轡、鞍、韉、蹄鐵,馬就不成其為馬了嗎?

馬踏飛燕

中國歷史上,和歐洲有同樣漫長的豢養馬、役使馬的歷史,也留下許多歌頌、讚揚馬的藝術作品。

秦始皇墓裡出土了大量的馬匹,和無以計數的兵士俑一樣,排列成無邊無際的隊伍,在另一個幽靈的世界,依然供帝國的主人役使呼喚,奔馳於他野心的疆場。即使在死亡的領域,仍然喘息嘶叫,衝鋒陷陣。每次在墓道現場,面對一排排秦馬,都彷彿還感覺得到那些馬匹徬徨於風中的憂傷眼神,令人不忍直視。

秦始皇墓的馬有一種經過高度訓練的紀律與緊張,身體肌肉緊實,沒有一點鬆懈的線條。頸部馬鬃剪得很短,像一個精悍的戰士。兩耳向前豎立,像斜劈開的竹竿,銳利而警覺,好像還在風中判斷傳來的聲音。

始皇墓也有出土官僚階級乘坐的馬車,四匹馬拉著一輛篷車。馬匹身上有各種講究的配件,用真實的皮革、青銅串連。秦代的寫實,不僅造型逼真,連材料、功能,也幾乎都與現實中的實物相同。

中國藝術中的馬,到漢代達到了另一個高峰。1969年在甘肅武威出土的〈馬踏飛燕〉已經是世界馬的雕塑中最知名的傑作。(圖六)

武威是大漢帝國的西部邊陲,漢武帝在這一區域取得的汗血馬,像一則神話故事。

大漢帝國延續秦的生命張力,卻去除了秦在短時間擴張的過度嚴厲與繃緊的束縛。漢馬有一種活潑與自由,昂首、嘶鳴,四蹄飛動踢踏,沒有被紀律過度管束的壓抑,完全沒有人類加諸身上的韁、轡的控制,沒有任何屬於人類的操控,〈馬踏飛燕〉很象徵地釋放了馬的身體的自由,俊美佻達,嫵媚婉轉,充滿生命的自信和歡喜,這不僅是漢代雕塑藝術中的巔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化應當珍惜、應當尊崇的馬的藝術的本質精神吧。

最美的漢馬,沒有出現在中原的農耕地區,而是產生在遊牧文化的廣漠草原地帶,〈馬踏飛燕〉必然說明著一種偉大的文明,說明著中原農耕生活方式達不到的自由與廣闊吧。〈馬踏飛燕〉被討論得很多,四蹄騰空飛揚,如行於虛空之中,沒有重量,也沒有時間與空間。這尊作品並不寫實,馬的身體像音樂旋律,像草原上悠揚到天邊去的歌聲,沒有阻擋,沒有限制,唯一的一隻馬蹄,輕輕點在一隻展翅的飛鳥背上,有人認為是「燕」,有人認為是「隼」,一種在草原上空盤旋翱翔的鷹鷂。

所以,〈馬踏飛燕〉是人類不能約束、不能奴役、不能鞭撻、不能喝斥的生命,馬還原於天地間,有了自己的尊嚴。

1970年代我在巴黎看過這件作品的原件,馬首的微微傾側,口吻微張的含蓄,四蹄水平飛張的律動感,其實每一個細節都不寫實,然而卻如此逼真抓住了奔馬飛揚的動態,抓住了瞬間馬匹最完美的韻律。

時間相差不遠的希臘羅馬藝術中的馬,塑造了馬的解剖學真實。然而,漢代的〈馬踏飛燕〉,卻把寫實提高到融入了抽象律動的自由感覺。馬行走、奔馳、飛揚,超越於無限時間與空間之上,是真實的馬,卻又把具體的寫實身體幻化提升成精神心靈性的無限嚮往。〈馬踏飛燕〉是馬的解放,其實也是一個民族內在渴望自由、尊敬生命的文化追求。

照夜白

〈馬踏飛燕〉是大漢帝國的藝術,卻擺脫了帝國強勢的野心,擺脫了人類太過主觀的操控,讓一匹馬沒有任何束縛,沒有強加在身上的韁轡,伴隨飛鳥的身體,翱翔於虛空之中。

〈馬踏飛燕〉,在大漢帝國的邊陲,在與馬共生的自然環境中,在尊重馬的民族傳統文化裡,達到適當的自由解放。然而,馬,在漫長的人類征戰的歷史中,卻很難擺脫掉與帝國開疆拓土的鎖鍊關係。

唐代是愛馬的,唐馬的藝術,無論繪畫、立體石雕,或唐三彩的陶馬,都是藝術史上常被提到的傑作,也標誌著馬的藝術在世界史上的另一高峰。

台北故宮有著名的〈韓幹牧馬圖〉,畫上有宋徽宗的瘦金體題簽。但我看到讓我震撼的韓幹繪畫是目前收藏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的〈照夜白〉。(圖七)

〈照夜白〉是一匹馬,被拴綁在短柱上。被綁住了,但似乎不甘心,還有對抗,還想掙脫,馬首鬃毛飛散如怒髮,張著口,噴著鼻息,咆嘯嘶鳴。尤其是眼神,暗黑的邊眶,一點點眼白,驚惶恐懼,透露著生命被拘禁時如此深的痛苦與掙扎。

〈照夜白〉使我想起杜甫〈丹青引〉裡的句子:「幹唯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丹青引〉是讚美唐代畫馬名家曹霸的,杜甫話鋒一轉,卻比較起曹霸學生韓幹的畫風。彷彿比起老師曹霸,韓幹筆下的馬缺乏了老師的「骨」「氣」。今天看不到曹霸作品了,無從證明杜甫意見正確與否。然而看到大都會美術館藏的〈照夜白〉,卻體會到畫馬若只是徒具形似,「骨」、「氣」都已「凋喪」,自然失去馬奔騰的生命神采。

〈照夜白〉的身體,從背部到後臀部,一線勾勒而成,略加光影渲染。那一根線,力度十足,飽滿而富於張力,彷彿隨時要彈跳而起。那是唐代特有的生命力量,可以在杜甫詩文裡讀到,可以在張旭書法中體會,狂野而又內斂。杜甫歌詠舞蹈的句子:「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也同樣是說〈照夜白〉生命裡動人的收與放吧,閃動如驚天駭地的雷霆、沉靜如海上一絲波瀾不起的清光,那是唐代真正的恢弘大氣。

〈照夜白〉遵循東方藝術的「傳神」,並不完全寫實,前胸膘肉糾結,線條光影錯落,不是形似,而能真正傳達出一種抽象的馬的神髓,把〈照夜白〉的局部拆開放大,幾乎是極具現代精神的作品。(上)


  訊息公告
翻轉吧!柯P現象
曾有政黨大老形容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簡稱柯P)的心和口距離太短,此話雖說與大眾觀感相近,卻也是選民決定投給柯P理由之一,象徵過度包裝的陳腔濫調文化已被選民唾棄。

省心修善獲平安
從小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中成長,吳先生最深刻的童年印象,就是母親那虔誠而禮敬的誦經聲。吳先生說母親輕柔而規律的誦經聲,總是可讓他浮躁的心性安定下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