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昌作詞作曲、費玉清演唱的〈中華民國頌〉:「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在1980年代曾為電視台開播曲,由鄧麗君深情演唱的版本更風靡至對岸,至今仍在網路上流傳。曾經琅琅上口的「青海」,您可知它的樣貌?
早期「中國三大火爐」是指長江沿線的南京、重慶和武漢,後來添加長沙、杭州、南昌、上海便湊足了「七大火爐」。近年大陸各省將「城鎮化」列為重點,已開發的大城市不分南北,像北京、天津、石家莊、西安,和老榕處處的「榕城」福州也紛紛加入夏季酷熱大城「火爐」行列。
藍色海洋青海湖
以為到了愛琴海
先前到上海辦事,碰巧遭逢火爐升溫。任務完成之後既不想成天待在冷氣房,又沒有勇氣像弄堂裡的大叔一樣,穿著四角內褲、露兩點,手搖紙扇到處閒晃乘涼,最終,只好接受朋友建議走一趟青海避暑去!
從華東最大都會到達青藏高原第一大城,我原本以為會片刻不留地逃離市區。但同樣是豔陽高照,步出西寧火車站最先入目的一片傘海,卻令人心境清涼。
穿過站前廣場,我特地擠進撐著數十把大傘的空地一瞧──原來,有紅有藍的遮陽傘底下擺著十幾座撞球檯。克難式的撞球場就充當旅客的候車室及行李寄放處;陪著撞球的老闆,手握球桿還一邊幫客人留意列車是否進站。
西寧自古即為内地通往西藏的中繼站。因此,每當列車進出,大得像機場的車站彷彿都要來一次蝗蟲過境。說句實在話:與其在人滿為患的候車室裡吹冷氣,我寧可在車站外頭的「500萬」大傘下打撞球苦中作樂呢!
在西寧落腳之後,劉家昌大師的「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便無時無刻縈繞耳邊,可三天都過去了,我卻一步也沒離開過城區──除了西寧少見摩天大樓的壓迫感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莫家街和水井巷裡太多好料把人給絆住了。
回族的肉品都經過特別處理,而且西寧美食名店如殷涼粉、康豬肉、余釀皮、辛酸槽、李羊頭等,都以店家姓氏命名。初來乍到的遊人,既然不用擔心衛生也不用擔心光顧了山寨店,我便放大膽子,不僅餐餐更換口味,還外加一天一條烤羊腿當點心。如此吃飽喝足蓄滿了精力,才心甘情願往郊外踏青去。
抵達青海湖,我半瞇著眼睛,在烈日下凝視中國最大的內陸湖(也是最大的鹹水湖)。海拔3200公尺、面積達450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藏人及蒙古人分別給予「青色的湖」、「藍色的海洋」的暱稱,可見這一顆高原寶石的顏色有多麼絢麗。如果不是先瞧見身旁小屋的矮牆是由犛牛糞砌成,眼前景致,真會讓人誤以為正在愛琴海旅遊哩!
沙漠和油菜花田
也是一眼看不完
和海上雲層不同,高原上的朵朵白雲彷彿伸手可及,它們有時像一團虛胖的棉花糖懶洋洋地躺在湖面,有時則像是巨人的大腳ㄚ從頭頂跨過,帶來一陣蔭涼。不過,當視線拉回湖畔,觀光勝地該有的這裡都有:像是藏包旅店、賣紀念品的小販和等著騎犛牛拍照的遊客……
其中最令人感到新鮮的是,有幾名工人正在水上搭建一座環型舞台。原來,打從2002年開始,每年7、8月「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的選手們都會在此環湖競技。該項自行車賽獲得「國際自行車聯盟」正式批准,如今已發展成跨越寧夏、甘肅、青海三省的大賽事。
雖然沒能目睹賽車盛況,但「4、5月賞鳥7、8月看花」的青海旅遊攻略,我起碼趕上一年一度的花季。
說到青海花季,各位可別拿洛陽工整的牡丹花圃,或是武漢的櫻花林來相提並論。在青海湖北岸賞花格局得放大再放大,因為無論左看或右瞧,眼裡的油菜花都是一路開到天際;青海湖東岸還有一片遼闊的沙漠景觀,沿著沙漠邊緣盛開著一種名字很土,花型卻很漂亮的「饅頭花」,從遠處望去,一叢叢紫色小花,宛如急著去度蜜月的新娘所拋下的花束,任誰看了都會覺得浪漫滿分。
高原氣候「一日四季」說風是風說雨是雨,因而栽培不出嬌嫩貴氣的花朵。夏天到青海賞花,看的其實就是草原上隨處可見、叫不出名字,卻生命力強韌的各種野花。
環湖途中,我遇見不少身穿名牌運動服騎著越野機車、自行車的「鐵人」,也有配備單眼相機、腳架及超級大砲(長鏡頭)的攝影發燒友,青海湖儼然成為都會人的夏日新樂園。只要火爐城市持續發威,熱而不悶的青海就會湧入更多遊客。
回顧這一趟青海行腳,我對草原著墨並不多,那是因為,從市區的超大撞球場,和光是禮拜堂就有上千平方公尺的東關清真大寺,到浩瀚如海的青海湖以及湖畔一望無際的沙漠和油菜花田………青海「一眼看不完」的豈止草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