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生活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初級∼中級,內容涵蓋包羅萬象且活潑有趣,幫助你輕鬆快樂地學習英語。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7/19 第103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作伴/純真的最後一哩路上,誰曾經勇敢承諾?
躁動的新疆,不安的維吾爾/中國的新疆政策該是台灣的借鏡嗎?
什麼鬼?!竟然都跟經濟學有關/老婆可以賣?滾水可以摸?
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你曾想像過野保志工的每一天嗎?
金正恩的外交遊戲/你不知的北韓核武真相
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清潔世界的髒汙,是最重要的事
閱讀筆記 我輩中人/從油膩到覺醒的關鍵中年

新書鮮讀
作伴/純真的最後一哩路上,誰曾經勇敢承諾?
文、圖節錄自麥田
圖/麥田提供
「青春是一場從未落幕的獨角戲。」──郭強生

★長篇小說《斷代》前身,性別的啟蒙,初戀的迷惘,成長的跌撞,一九八○年代的我們……

內容簡介: 純真的最後一哩路上,誰曾經勇敢承諾?★留下專屬於上世紀的浪漫瘀傷。羞澀軟殼下,某種蠢動正不斷破隙而出,對照今日遍地開花的情感論述,無可忽視的世代迴聲。青春不曾幻滅,是我們自以為懂得了這個世界

總是誠實面對生命的郭強生,在十八歲那年提筆,為自己與那個時代,留下了如此無雜質的成長書寫。這樣的一個男孩,如何面對壓抑與寂寞?如何去愛?又如何預知了屬於他的文學人生?

「對愛的諸般面貌,不論是同性戀或異性戀,都只能用生命去驗證,沒有簡單的公式。」──郭強生。 被菸絲纏繞的氤氳時光,黑板上日日削減的倒數日期。小小的喜歡、小小的嫉妒與傷心,混入教室蒸騰的汗與制服縐褶裡,成了他們每一吋呼吸。各種心緒不斷放大、再放大,鼓脹於情感對峙間,刺破於聯考與時代禁忌下……若是一抹嘆息一滴淚就是整個世界了,那麼自高中升上大學、從羞赧走向世故的他們,畢了業、失了戀,接下來還有哪兒可去呢?

「如果這本書還有什麼可以感動我自己的,那就是書裡呈現出的那種熱烈的生活,真心全意地在看世界,以及愛自己周圍的人。」 補習街外的等待、租屋處的自作多情、高三下如赤子般的絮語,在作者真誠又夾帶一絲迷茫的書寫下款款延展開來。點根菸是心情的一部份,無關品德教養,每一個青春轉折都真實得令人心痛;心痛但也過癮,那些瑰奇纖敏、或婉轉或澎派的紙上內心戲,當我們成長後再次回眸;是那麼無可替代,卻也不可能複製重來了……

作者介紹:郭強生 ,十六歲便在聯合副刊發表第一篇小說,從沒想到能夠一路寫到今天。台大畢業後,在美國紐約大學NYU取得戲劇博士學位,回台任教創立台灣第一間文學創作研究所。如今的他是學者,教授,作家,劇場編導,還是多次入圍金鐘獎的廣播人。天真又認真的牡羊座,沒有臉書,非常低調,只想好好生活與寫作。

搶先試閱:〈作伴〉

他在班上一直是最小的,別人十八歲都快靠了岸,就他一個人還在慢慢划他的十七歲。不只這些,名字裡帶個 「小」字,小霖小霖,班上的人都這樣叫他,旁人還以為這是個外號,聽著就像是小一輩的人物。

他一直沒多大改變,身高170,近視350。晃晃蕩蕩了兩年,依舊不老。

他喜歡夏天,一到了夏天,自己都覺得自己是個人物了。也許是一個人實在太寂寞,東走走西看看,總想是一覺起來,什麼什麼都不一樣了吧?!他在那時候就差去追太陽那般瘋狂了,到處的闖。合唱團都在炎炎午後和知了一塊兒唱:「千山萬水,萬水千山……」他記得每次唱到這兒就斷了,他們的音樂老師就要示範一次。她說她不是主修聲樂的,可是她也捧著心唱,唱得他後來就在合唱團散後的音樂教室裡獨自也唱,還被老師聽到過一次。那老師愛繫蝴蝶結,頭上是領上也是,鞋上也停了兩隻,她只笑笑沒怎麼下評。 後來他不去聽了,因為總是那兩首歌,他以為自己唱得已夠好。他真喜歡音樂,就同自己從不認得五線譜一樣,從也沒人知道。

同學們還是一樣的,「靜者恆靜,動者恆動」。

他們偶爾會談起聯考,只有他們幾個在說,真正一旁看書的沒人理他們。他說他要考新聞系,沒有人反駁他;家裡沒人催他讀書,學校裡也沒有,就這樣貪玩了起來。直到柳宗坐到他後面,他才覺得不好意思。柳宗英數很好,不怎麼愛講話,可是和他也聊,同班一年多,他倆還第一次那麼有話說。他覺得柳宗人不錯。羨慕他生活得很有規律,還會教他數學,也喜歡穿黃色的襯衫。

班上的事情很少驚動過他,難得那年暑假,他怎麼那麼主動報了名參加班上的露營──還歡迎攜伴參加哩。大家告訴大家:石小霖也要去,結果柳宗也跟著報名。那次露營空前爆滿。他每次郊遊都找不到可玩的,無聊得很;有水就一個人打水漂兒,有樹就一個人爬上去,對著天空唱歌。唱的還是那兩首,奇怪的是唱到「千山萬水,萬水千山」,他也會停下來,後來根本就忘了後段怎麼唱。就這個樣子,他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會惹來旁人打聽自己:「有個坐在樹上,很性格的男生是誰?」同學聽了都笑,衝著那些傻女生直說:「就是我啊,就是我啊!」

儘管這樣,還是有人電話打到家裡來。

洩漏他家電話號碼的傢伙後來自了首,他反倒不在意了。

在校園裡,見了自己同學雙雙對對,他異常豁達地過去搭訕閒扯,第二天,人家就會告訴他,有人說他很有氣質。那一陣子,是他最瘦的時候,趁洗澡時候照照鏡子,湊近了端詳自己,果然發現,自己有著兩片希臘雕像式的薄唇,下巴上還有條小溝,臉頰像是削尖的拋物線。後來,他就一直沒能維持那時的體重,小溝溝也沒了。

他一直到了高中,才和女生斷了關係,從小都是男女合班上來的。

一個小學女生,和他斷斷續續地,等她上了高中,也是瘋得忘了他。他對這些女孩子很灰心。有時會有同學從郊遊回來後告訴他:「昨天有個女孩說認識你!」他才知道,他那個舊的女朋友,現在花得不成樣子。 「啊!你說她呀?醜死了,從來沒有好看過。……也許她去美容過?以前都是她打電話來,我不敢碰。」他這樣子回答,對方聽了當他是玩笑,他不再多說。

一個電話打一個多小時的日子是童年,他不急,從此就不再為這個急過。

原來他們紮營的地點在河床邊,石堆磊磊。一路沿著河走來,河水嘩嘩沖著兩岸,就和一行中的女孩子們一樣嘈。大家一個石頭跳著一個石頭,他邊跨邊望腳下的水流中,細悠悠的草髮浮游。原來是女孩子們膽小沒了聲音,才顯得這處的深靜。

當晚安排妥貼,也沒什麼吃的,大夥兒興奮得沒胃口,胡亂遞了幾個麵包咬幾口。班上的人還很顧著他,直問他:「餓不餓?」被別的女生們聽到,全掩著嘴笑。柳宗根本沒吃,一個人坐在一邊喝汽水,他想起來回頭去看他,對方朝他搖搖易開罐空殼,旁邊還坐著一個人。人家說那是他姊姊,在讀五專。

第一天見面,彼此沒什麼話題,早早就入了帳。

他們一班的班長、副班長和風紀全和他在一塊兒,旁邊睡的是柳宗。聽了幾個葷笑話後,慢慢聲音消了下去,就剩他一個人愕坐在那兒。屁股下是沒剷乾淨的碎石,靜聽帳外的動靜,很怕一個夜就這樣襲了下來。

猛地帳篷被人拉開,伸進一個頭:「我弟弟睡啦?」他看清楚是柳宗的姊姊,不好責怪人家怎麼這樣莽撞,只好拍拍枕在他腿上的柳宗,看見他睡得熟甜。「別叫他,沒事!」女孩的頭髮燙過,一張臉像是在帳口的一輪月光,柔柔淡淡的。幾秒的空白,黑夜又溜進帳裡。「想不想出去走走?」和柳瓏沿著河岸走去,西方風聲吹來,都是颯颯的感覺,星星則已經是翻覆在一大片海裡了,忽浮忽沉。柳瓏想再往下游走,他住了腳。有一點怕,因為遠處像是黝黑的一個大洞。

挨著大石頭坐上去,任憑河水嘩嘩奔流在自己腳下。柳瓏和他聊柳宗,說著,說著,竟加一句:「你們倆很像,哈!」她指的是什麼呢?柳瓏說她會看手相,正正經經地便叫他伸出手來。其實根本是胡扯,他煩了說睏,正要跳下石頭,好像被人拉了一下沒拉住。他站在石頭下往上看,柳瓏一雙眼晶晶地在夜裡閃。他一路向營地趕,什麼都不想。他還是怕夜!他知道,他怕夜會那樣就襲了下來。

回了學校還要輔導,他想來想去,竟然忘不了那晚。

他沒事打量柳宗,覺得他姊姊和他真不像。那晚回了帳篷剛倒下,原來柳宗醒著的,臥著看了他一會兒,問他上哪兒去了?他不知想隱蔽什麼搖搖頭。柳宗和他平行著躺下,呼吸一波一波。

他不知道柳宗究竟知不知道這檔子事?有點後悔當初沒告訴他。

那暑假裡,他膽子大了些,敢穿緊一點的褲子和靴子,衣服更是鮮亮的黃、藍或耀眼的白,大家都不認為看著會不順眼。有時下午泡一下「小美」,走一走書城,柳宗也跟他一塊兒,晚上則約個進度溫習功課,約莫兩個月,就那樣過了。他忘了再提露營的事,沒想到註冊前幾天,柳瓏又打電話來。

第一、二通他沒接,第三通握了聽筒沒開口。到底柳瓏比他大,毫不在乎地說自己的。話裡沒提到柳宗,他心有旁騖;問他柳宗在不在?果然不在。柳瓏約他看電影,他一時沒想到該怎麼引退,慌慌張張搭了句「看哪家?」掛了電話,還呆了幾分鐘,抓了書,就往圖書館去找柳宗。仍然是夜,緊緊抱住了閱覽室的四面大玻璃窗,他逃命似地在柳宗對面坐下,見柳宗看到自己那副德行的驚惶。他沒心情看書,完全在看柳宗,覺得心定了些。柳宗有時抬起臉想問題,迎著他就微微一笑──那表情竟像柳瓏!

開了學,他們班換了教室,靠了大馬路的那一棟。一窗子都是綠,只是下午會西曬。班上有人驚問現在是高幾了!他竟然還是用原子筆把年級塗成三槓。有人則不勝依依地說起和自己天長地久的女孩,在暑假裡怎樣度過了最後一次約會,約定了明年台大見,這似乎有點過分。有些人則還在剪不斷理還亂地苦惱著,真正丟不下了!他覺到班上同學長大了,只是自己仍舊慢別人一拍。他自己都想不清,怎麼和柳瓏出去得就那麼隨便了?他還拿不定主意,平常依賴旁人慣了,不適應擔任起這麼一個角色。

高三不比往常,真的要拚命的。念著都會忘記,為什麼要念,機械而且麻木。

他的功課在一起步沒穩下來,一連幾個月都漂浮不定,失常得很。當然這和他的心情及生活脫不了干係。他一直想起和柳宗在圖書館K書的晚上,他們到了十點,搭了0東在台北繞大圈,雖然是夜裡了,可是多了個伴便不怕。他們挑靠後的雙人座,出了圖書館就不談功課,拉開窗子,真的是好風如水。

柳宗說話依舊是慢慢地,有時眼光直投向窗外,不朝他看,可是他靜靜地聽,時針滴答滴答流過耳際,他們的日子,確實是在倒數呵!柳宗教他快快收心,挑個整數的日子,三百二十啦,三百整啦……仔細地望望自己的前程。記得那是五月的時候,離現在卻像是很遠的記憶(記憶中一到了夏天,便是要赴考場的那種淒涼)

高三的學長們抱著書。東坐一個,西坐一個,把校園點滿了。

沒想到,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地踏進這種生活裡。柳宗怡然自得,抱著書的樣子,總是一番在吃零食的氣象,眼睛瞟瞟課本,偶爾瞟瞟教室外,他則在走廊上,對他招呼地笑笑。柳瓏和柳宗對他來說,是兩個集合;而他們兩姊弟又自成聯集。是在疑心,於是有了鬼,他自認為他無能力處理自己這樣的一種生活,因為他一直是個長不大的小孩。

九月的暴雨依舊稀奇,四周水瀑傾瀉,困死了一堆週六午後無處可去的人。說是念書吧,大家卻是親得很,搬了椅子坐成一圈。柳宗人緣是很好的,大家和他嘻嘻哈哈的熟悉,是他和柳宗平常欠缺的。聽著一些笑話,實在有趣。九月,還剩三百天。有人這麼說。

一陣雨過後,他奔至走廊上,望見遠遠的景物,像是畫裡的一筆水墨,溼得恰到好處。陽光一片片貼上金磚,亮麗的好景象。他要柳宗出來嗅嗅雨後的味道。進得教室,一片氤氳,柳宗淡淡地叼著一根菸,欲笑還休地抽了幾口。沒人理他,他愕愕地站在原處。

沒事。一整個下午沒事。柳宗和他六點鐘出校門,他沒有回家的意思。

「去我家坐坐?我爸媽今晚都不在。」那柳瓏呢?該是在家了。屋子裡熱門音樂通天響,一推開門,柳瓏和另一個男孩子盤坐在地上,想是她同學,穿著是制服,中分的長頭髮。兩人一起抬頭。「宗宗,我們吃過了!」柳瓏笑得平和:「小霖,今天和柳宗過得還好?」「好!」他應了一聲。挨著柳宗,有菸味未消。柳宗不把他當外人,鍋碗盆瓢放了一桌剩菜,就他二人對啄。前廳是柳瓏輕輕的笑,和一個陌生的聲音,沉沉地說話。他想把柳宗放下,趕去前廳和柳瓏會合。

幫著收拾了碗筷,四個人前廳坐著。柳宗看報,那二人放唱片,他則是定定地望著柳瓏。「妳為什麼把頭髮中分了呢?」他問柳瓏。「這樣好看嘛,小鬼!」沒想到那男孩,撩撩自己中分的頭髮代答。柳瓏面有不悅,嬌嗔幾句。柳宗柳宗,你姊不能這樣對我──他心想。柳宗柳宗,今晚這裡有四個人,四個人哪,我們從來只是一對一的。柳宗,我該告訴你,那一夜,河邊,有風,我和你姊走了好長一段,在夜裡,你姊的笑容像月光,你姊的聲音在電話裡像銀鈴……。

他慘慘地支著頭,望望柳宗,對方該算是給了他善解人意的一笑,他至此再也不打算把一切告訴柳宗了。門外的音樂不可能停的,房間裡就是柳宗的味道,他的書桌、書架、書櫃子,他的衣服,他的床。「你有菸嗎?」他開口便想驚人,柳宗反倒是還他一個默然的神色,他只好住口。「柳宗,你有沒有交過女朋友?」問題當然是很傻,柳宗點點頭。他知道這個週末注定要在房間裡蹉跎了,就他和柳宗。

那是他對夏天最後的記憶。

九月的晚上,銀河醉人,他卻好像再也沒有了牽掛。 ▶▶ 閱讀更多 郭強生《作伴》

 
躁動的新疆,不安的維吾爾/中國的新疆政策該是台灣的借鏡嗎?
文、圖節錄自光現出版
圖/光現出版提供
「他們」,被迫成為「中國人」。

「新疆」,如何「被」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地圖上的「新疆」,意思其實是「新的疆域」。是什麼時候新增的疆域?又是怎麼來的?她的另一個名字:「東突厥斯坦」,為什麼在中國是個禁忌?

內容簡介:

事實上,要談新疆問題──不管是發生在新疆的各種暴力事件,或是疆獨問題、甚至是新疆的認同問題,都應該從 「新疆」這個名字開始。

這個宗教、文字與信仰都與普遍認定的「中國」大不相同的地方,從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方式開始,「被」成為「中國」的一部分?而又是什麼樣的契機,讓這個「新的疆域」走向分歧與動亂之路?

居住在新疆的維吾爾人,其實不管是在文化、宗教與語言上都與中國內地的漢人有不容忽視的差異。在這樣的差異下,不論是在交流或溝通上都難免會產生齟齬。然而,面對這樣的差異,中國政府卻是以「同化」為前提,企圖達到「維穩」的效果。未來會有好轉的機會嗎?或許也該是台灣的借鏡。

作者介紹:尼克・霍史達克 ,一位記者兼作家,曾經在中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斷斷續續地居住與遊歷十五年之久。寫了三本與中國有關的書,第一本著作《流血的樹》談論他在新疆的生活,第二本《中國被遺忘的人群》則探究維吾爾族與中國政府的對抗,第三本《追逐中國夢》則是談論中國轉型為城市社會的報導文學。

搶先試閱:〈全世界最困難的工作〉

自從一胎化政策在1980年代推行以來,這個政策是中國所有法律中最知名也最容易被誤解的法律了,一胎化政策是為了因應快速增長的人口而生:在1949年時中國人口約有五億四千萬人,到了1976年時,人口已經成長為九億四千萬人。

人口成長的原因是嬰兒死亡率的大幅下降及平均壽命的增加,當人們考慮到中國共產黨的紀錄時,人們可能不會完全認同這項成就。西方國家一直認為每對中國的夫妻只能生一個孩子,但實際上一胎化政策只適用於不到一半人口─這個政策禁止城市居民(戶口在城市)生超過一個孩子,農村夫婦可以生兩個孩子,但只限於第一個孩子是女兒,或第一個孩子是殘障人士(「女兒」和「殘障」可說變成頗有深意的同義詞)。

考慮到中國人傳統上是大家庭,特別是在農村,一胎化政策的推行終將成為一個問題。

政府主要仰賴威脅和罰款來實行政策,塗在路邊牆上的家庭計畫口號往往是既嚇人又直白的,例如「你不守法,殺你全家」及「寧可刮你子宮,好過讓你生第二胎」。也有許多關於強制墮胎或絕育的報導,政府也提供獎勵措施,例如延遲生育的夫妻可得到更長的產假及小額的金錢報償。新疆實施的漢族一胎化政策使漢族人口比例從百分之四十一下降為百分之三十七(1980年代末期),一些兵團成員退休回老家也促成漢族人口比例的下降。而同時維吾爾人口成長:直到1980年代末期才開始採用針對少數民族的計劃生育政策,而且到1990年代時才開始執行。

然而即使只是個政策上的可能性,新疆依然爆發抗議活動。

1985年,政府宣布一份官方家庭計畫公報,要求所有少數族裔成員控制其家庭規模,大約有一千名維吾爾學生聚集在烏魯木齊的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大樓前抗議。他們要求全面免除生育計畫,並停止漢族繼續移居到該地區,停止塔克拉瑪乾沙漠羅布泊的核子試驗,並不再將中國其他省份的囚犯移到新疆。 儘管維吾爾族在北京和上海進一步抗議,但中央政府仍然在1986年裁定少數民族成員也應該服從政府的強制性計劃生育政策,城市裡的少數民族居民可以生兩個孩子,農村中的少數居民可以生三個。

我們可以從1989年的出生率數字,看出大多數維吾爾父母遵守政策的真實程度。只有百分之四十的維吾爾人有一個或兩個孩子,而在漢族裡面,同樣有一個或兩個孩子的比例是百分之八十二;百分之十五的維吾爾人有三個孩子,百分之十二的維吾爾人有四個孩子,超過百分之三十的維吾爾人有五個或更多孩子。基於各種不同的理由,傳統上維吾爾人擁有大家庭,其中大多數是基於宗教或文化因素,但部分原因是大家庭提供了基本的農業勞動力。 即使在限制生育的法規實施後,許多維吾爾人還是想方設法地生了比配額更多的孩子,例如說去不同的城市生孩子,或是將孩子登記在其他女性親屬的名下。

儘管有些人可以繞過規定,這還是不能阻止生育限制在人心中積怨。

但農村維吾爾族社群對計劃生育的抵制程度使一位官員將這個政策的實行形容為「全世界最難的工作」,為了獎勵推動政策,整個中國的官員會因為是否達成行政區設置的人口目標而受到獎勵和處罰,而這樣的獎懲使得某些地區的官員特別嚴格,而這並不是出於希望看到法律執行的動機:一些省份仰賴這些罰款(現在被委婉地稱為「社會撫養費」)來平衡他們的預算。

而因此遭到最多損失的是那些從事低薪農業工作的人,沒多少人付得起罰款(金額有時候甚至超過他們年收入)。在1990年代初期,計劃生育政策開始對少數民族實施時,大多數的新疆維吾爾人都屬於付不起罰款的這類人。而他們糟糕的經濟狀況應該歸咎於政府─收購制度造成貧困、缺乏對該地區先天就處於弱勢區域的投資、而且農人無力與兵團競爭─我們不清楚該地區有多少維吾爾人認為他們是被政府鎖定的目標,換句話說,他們是否認為他們的問題肇因自民族歧視。 但事實很快就證明了,一些維吾爾人在認為自己的身分認同遭到威脅時,他們願意挺身捍衛自己身分認同的核心價值。 ▶▶ 閱讀更多 尼克・霍史達克《躁動的新疆,不安的維吾爾》

 
什麼鬼?!竟然都跟經濟學有關/老婆可以賣?滾水可以摸?
文、圖節錄自遠流
圖/遠流提供
什麼鬼?!竟然都跟經濟學有關,無所不在的經濟學,沒道理其實有道理!老婆可以賣、老鼠可以告、滾水可以摸、上帝會詛咒……

內容簡介:

你知道:在十九世紀的英國,「二手的」妻子是拍賣會上的搶手貨嗎?直到今天的賴比瑞亞,被起訴的罪犯,會以喝下毒藥來決定是否有罪?中世紀的義大利,有長達250年的時間,就算是蟑螂或蟋蟀,也可能會吃上官司?

在這趟「不可思議的經濟學之旅」中,保證你將不斷地說出這幾個字。因為旅程中所介紹的怪異社會現象和人類行為,絕對會令你感到驚嚇又驚奇。這些奇風異俗裡,有的曾經是人類社會組織中最重要的核心活動,有的已經沿用數個世紀,至今依然存在。

作者介紹:彼得•利森 ,1979年生,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與法律榮譽教授(Duncan Black Professor),Big Think將他列入「全球八位頂尖年輕經濟學家」之一,他同時是皇家藝術學會的會員。是「理性選擇理論」最好的實踐者,他擅長搜索人類歷史中最怪異的習俗,以經濟學的角度,去了解這些表面上看似不可思議的事,其背後隱藏的真義。

搶先試閱:〈美國有吉普賽人?你是說現代的美國?〉

往這走,你可以看到一塊肥皂:你們家裡廚房的水槽旁邊應該都有這麼一塊,用來洗碗、洗手⋯⋯當然,珍尼恩可能沒有,「有機生活」比較好嘛!吉普賽人可能也沒有。﹝一位團員說道。﹞「吉普賽人不洗澡嗎?」 不,吉普賽人很愛乾淨,但他們不會用洗手的肥皂來洗碗,這太褻瀆了。﹝團員們看起來很困惑。﹞這其實反映了吉普賽人如何用對於私人部位的迷信來建立公共秩序。﹝茫然的眼神。﹞且聽我解釋。

「吉普賽」 其實是宗教民族上的分類,指的是羅馬尼人,也稱為羅姆人。他們來自印度,但連吉普賽的專家也不確定為什麼他們會遭到放逐,只知道遷徙的時間大約從中世紀前期開始。吉普賽人有幾個分支,其中在美國規模最大,也最重要的是弗拉斯羅姆人(Vlax Roma)。

「美國有吉普賽人?你是說現代的美國?」沒錯,而且超過十萬人。

我要談的是1920 年代到1970 年代在美國的弗拉斯羅姆人。這是段很長的時間,所以美國吉普賽的社群一定經歷了不少變化,但我要談的信仰和習俗是他們的民族根本,並沒有發生改變。羅馬尼人最基礎的社會組成是大家庭(familia)。許多個家庭(通常有血緣關係)會組成吉普賽宗族(vista)。數個宗族在一起形成「natsia」, 也就是吉普賽「國家」。一共有四個弗拉斯羅姆國家:卡德拉什(Kalderash)、羅瓦拉(Lovara)、丘拉拉(Churara)和馬茄瓦亞(Machvaya)。

同一個區域中一起生活和工作的吉普賽人,則會建立經濟上的合作關係,稱為kumpania。吉普賽人有兩種領袖,貝瑞(bare 或稱夏圖里亞(shaturia)和普瑞(pure)。前者是行政上的領袖,也是族中的第一長者,負責管理宗族或社群成員間的日常互動,特別是經濟方面的。他也代表社群與非吉普賽的官方人員接觸,例如警察或社工。Pure 則是精神領袖,是吉普賽大家庭或宗族中令人尊敬的長者。

吉普賽人很迷信,非常迷信。

他們的迷信反映在稱為羅姆尼亞(Romaniya)的規章中。這份規章是口耳相傳的習俗,規範了吉普賽人信仰體系中必須遵守的法則。羅姆尼亞的核心概念是儀式的汙穢(marime)和純淨(vujo)。一件骯髒的物品可能不算儀式上的汙穢(marime),這時候就稱為「melyardo」。 儀式上的汙穢指的是「性靈受到汙染」,而不像我們的珍尼恩一樣只是手洗不乾淨而已。

吉普賽人以腰部為界線,將人體分為儀式的汙穢和潔淨兩個部分。

腰部以下由於有生殖器和肛門,所以屬於汙穢,而且汙染力有傳染性,如果毫無防備地接觸,可能會汙染當事人和其他與他有接觸的人。腰部以上的身體是純淨的,而頭部和汙穢的鼠蹊部距離最遠,所以最純淨。吉普賽人的其他信仰和羅姆尼亞的規定,幾乎都從這個分界而來。我現在要向各位描述其中一些信仰,但沒辦法說得很全面,因為羅姆尼亞的本質是習俗,所以無時無刻都在演變,在不同的吉普賽家族、宗族或國家間也會不同。但原則是一樣的,這定義了吉普賽人的本質。

根據吉普賽的迷信,月經讓女性的下半身比男性更加汙穢,即便連她們穿的裙子也是汙穢的,因為會和下半身直接碰觸。就算只是裙襬輕輕擦過男性,也足以汙染對方。

假如吉普賽女子想攻擊吉普賽男子,不會動用拳頭,只要掀起裙子,露出生殖器,就能夠汙染對方。而走過坐在地上的男子,讓女性生殖器從他面前經過,或是在樓上走動,讓生殖器經過他的頭頂,都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因此,這兩種狀況都應該避免。準備食物時,女性必須穿著圍裙,把裙子隔開,才不會汙染食物。生理期時,她們則完全不能參與準備,因為圍裙無法阻擋如此強烈的汙染。 生理期間,女性必須單獨用餐,否則造成汙染的風險實在太高。

想當然耳,性事是個敏感的議題,因為牽涉到下半身的直接接觸。事實上,連裸體都是個問題。只要女性的生殖器暴露在外,就很可能汙染她們面前的男性,所以在脫衣服時,必須背對著男性。而衣服必須分開洗,不是依照顏色而是性別,才能避免女性汙穢的內褲汙染到男性的衣物,進一步弄髒穿衣服的人。同樣的道理,男性也不應該走過晾有女性衣物的曬衣繩下。

手也是個麻煩的問題,因為手會接觸到上半身和下半身。 如果仔細清洗,可以避免碰到下半身的手汙染上半身,但吉普賽人還得採取別的措施,來避免汙染到他們自己或他們接觸處理的事物。他們不能在洗碗或餐具的水槽洗手,碰過下半身的手可能會汙染到水,水則會汙染到水槽,再擴散到碗盤和餐具,最後傳染到食物和吃東西的人。同樣的道理,有位吉普賽人就說:「你不能把用來洗浴缸的海綿或抹布拿到廚房的水槽,不管你洗了幾百次都沒用,它都會是汙穢的,因為它碰過你清洗下半身的浴缸。」

而我剛才也說,如果拿來洗手,就連肥皂也會被汙染。我們的下半身實在太過汙穢,所以直接提到器官本身或是其功用,也都是禁忌。吉普賽人如果想離開房間去上廁所,必須找其他的理由。就連打呵欠也會招來白眼,因為呵欠代表睡意,會讓人聯想到床,進而聯想到汙穢的意涵。

貓和狗都很汙穢,牠們會用舌頭清洗生殖器和肛門部位。

吉普賽人必須避免與牠們肢體碰觸,若真的碰到,則得徹底清潔。任何不遵守羅姆尼亞規則來確保純淨的人都屬於汙穢,因此,所有的非吉普賽人(根據定義就是不遵守規定的人)都持續處在強烈的汙穢狀態。吉普賽人必須謹慎地避免與他們接觸,以免遭到汙染。當然也有些例外,不過純粹是出自經濟需求。然而,在這類場合中,吉普賽人也得小心翼翼。舉例來說,從事吉普賽占卜(ofisi)的人會用保護套蓋住椅子,來預防非吉普賽人的汙染。

吉普賽人不會讓非吉普賽人進到家中的私人生活領域。

或許客人能進入客廳,但只能坐在保留給非吉普賽人的椅子上。相同地,如果吉普賽人給非吉普賽客人食物或飲料,也會裝在特別的碗盤或杯子裡,再配上特別的餐具,都是保留給汙穢的人使用的。如此一來,他們才能避免自己或財產遭到汙染。吉普賽人是自營業者,他們厭惡受薪的勞動,會竭力避免,只有少數的例外,像是偶爾會在別人的土地上從事季節性的勞務。吉普賽男性通常是金屬工人、補鍋匠或鋪路工人,也會幫人修繕屋頂,從事二手機具的維修和交易(在古代則是交易馬匹)。吉普賽女性則通常是占卜算命師。

在非吉普賽人眼中,吉普賽人都是小偷。

有些吉普賽人的行為更強化了這種刻板印象,會對非吉普賽人(他們稱為gaje)進行詐騙或偷竊。吉普賽人對外人懷抱憎惡,「gaje」這個字大略就是「野蠻人」的意思。運用智慧從外人手中得到金錢或財產是種美德,而不是惡行。因此,他們不介意詐騙算命的客人,或是設局陷害非吉普賽人。為了要進行這樣的「經濟活動」,吉普賽人通常會和其他吉普賽家族、宗族或國家的成員形成合夥關係,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氏族組織。

他們傾注資本,建立算命事業,分工合作地鋪路、鍍錫、搭建屋頂。為了避免同業競爭,他們會劃分領土,每個合夥團隊在分配到的土地上都有獨占的營運權。當然,這類的經濟合作關係也可能會變質,或許有人不盡力工作,有人詐騙合夥人,而壟斷區域的劃分也可能有爭議。爭執一多,就會威脅到吉普賽人互助合作、追求利益的能力。

吉普賽人的婚姻也受到經濟因素影響。

他們通常會在比我們外人(非吉普賽人)年輕許多的時候結婚,而當男孩對女孩下聘時,他的家庭會付錢取得女方家庭的同意,也就是我們說的聘金。吉普賽人的婚姻也可能變質,而引發衝突,爭奪的內容不只是小孩的監護權或財產,也包含聘金的分配,於是威脅到吉普賽人互助合作的能力。

在非吉普賽的社會中,預防或化解經濟和離婚的衝突是政府的責任。但在吉普賽社會無法這麼做,因為他們的經濟活動或婚姻通常都是違法的。政府不可能強制執行竊盜或詐欺相關的協議,也不可能解決犯罪同謀間的問題。許多地方政府都禁止算命,而吉普賽人大部分無意取得政府規定的營業許可或執照,就擅自當起獨立承包人,做起自己的生意。如果離婚的當事人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法定的婚姻,政府也不可能插手干預。

吉普賽人無意取得婚姻認證,就算有心申請,很多時候也不會通過,因為他們通常尚未達到法定年齡。至於政府願不願意承認聘金,恐怕還是未知數了。除此之外,吉普賽人對於婚姻問題的看法,以及隨之而來的離婚財產分配,恐怕都和外人大相逕庭。 ▶▶ 閱讀更多 彼得•利森《WTF(什麼鬼)?!一趟不可思議的經濟學之旅》

 
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你曾想像過野保志工的每一天嗎?
文、圖節錄自啟動文化
圖/啟動文化提供
如果只因人類的貪婪而讓美麗的動物滅絕,我們有資格自詡萬物之靈嗎? ※亞洲作為野生動物商品最大宗出口地區,這些驚悚的數據距離我們,其實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遙遠!!

內容簡介:

全非洲每年約有三萬五千隻大象被盜獵、最近一次充公的穿山甲鱗片達十一噸,估計盜獵量達兩萬隻;每八小時就有一隻犀牛慘死於盜獵下,一年超過千隻被殺害! 在八至十年內,全球所有犀牛都會絕種;南非有八種禿鷹,其中三種已達極危、兩種瀕危,有專家估計在2020年就會完全絕種。

亞洲第一本,親身深入非洲野生動物保育中心,帶回最前線實況。在遙遠的地球另一端,有一群人為了野生動物的生存,想方設法與時間賽跑、和危機對抗。

你曾想像過野保志工的每一天嗎?

居住在簡樸的宿舍,自己打水、靠著太陽能板提供電力。根據排班內容,有時要餵食大貓,處理完巨大的肉塊,扛上卡車,依序拜訪獵豹、花豹、獅子。有時則要陪年輕的狒狒散步,或者徹夜照顧尚未斷奶的狒狒寶寶。也時常要外出在野生動物保護區內巡視,根據地上的動物足跡跟糞便,還有檢視四處架設的偵查相機,藉此調解當地農民跟野生動物的種種衝突。 被野生大象踩爛的柵欄要及時修補;跟著研究人員採集獵豹的腳印;在灌木叢中揪出盜獵者設下的鐵絲陷阱;到當地村落宣導環保跟動保的知識……比起與動物的直接接觸,更多時候是在做科學的調查,做教育,做溝通,為了動物、為了地球,多做一點都還嫌太少。

作者介紹:上田莉棋 ,一半台一半日,土生土長香港人,現職自由旅遊作家及旅遊設計師。在旅行中熱愛和當地人生活、旅居,關注野生動物和自然,到南非採訪犀牛盜獵議題。上癮般到南美洲及中美洲闖蕩體驗生活及到動物收容中心做義工的經歷。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沒有乖乖從事政治新聞,誤打誤撞成為旅遊記者,曾任職《Tea Magazine》《新假期》雜誌,親身體驗及採訪各種極限活動,攀過智利最南的巴塔哥尼亞,登上非洲最高5,895米的吉力馬扎羅峰,深入玻利維亞的礦場;足跡遍及六大洲、逾六十個國家。

搶先試閱:〈醜得美麗的禿鷹〉

一張非洲的照片,讓人對這種動物產生厭惡:一個瘦骨嶙峋的小女孩在茅屋外倒下,一隻禿鷹在後面正等待吃這將逝去的皮包骨。在很多人心中,禿鷹都被認為是貪得無厭的掠奪者,等待動物死亡再吃下的死神侍者。

這非洲標誌性的鳥類,長得並不是那麼標緻;要選最喜歡的非洲動物,幾乎可以肯定沒有人會選禿鷹。除了外貌禿頭、臉型像個乾癟的千歲老怪,禿鷹還是嗜血的食腐動物。我覺得大多數動物都很可愛,但禿鷹,的確較難用可愛來形容,說長得有個性也許比較貼切。

但這非洲五醜之一的怪咖,也默默地面臨瀕危命運。

克雷格讓我跟拯救大象(Save the Elephants)組織的調查員,了解禿鷹調查。我們來到另一個保育區,這裡的樹明顯更為高大,能達十幾米高。我們仔細尋找禿鷹的巢,在乾旱季節,樹葉不多時,碩大的鷹巢比起找犀牛算顯眼易見。像禿鷲(Cape Vulture, Gyps coprotheres)展翅時能達兩米六寬,可見牠們的巢能有多巨大。

禿鷹常在動物屍體旁圍著一圈,等老大像獅子或豹先享用大餐的場面,以為很容易可以看到嗎? 才不,我們只零散地看到幾隻。南非有八種禿鷹,原來其中三種已達極危、兩種瀕危了,有專家估計在2020年就會完全絕種;這也是保育員要重視禿鷹的原因。

如果你去約翰尼斯堡的傳統巫術市場,或許會看到令人驚嚇的場面,攤販販售一條條連著頸項的乾禿鷹頭。據說把禿鷹腦加進香煙來吸、或蒸它時吸進水氣,就能增強考試運、有千里眼的效用。禿鷹瀕危,又是巫術的錯?

巫術只是原因之一,很多時候當地農民會用農藥毒殺其他「問題」動物,像獅子、鬣狗、大象等。禿鷹吃過中毒的屍體後也不能倖免,然後別的食腐動物像鬣狗、狐狼再吃也會中毒。盜獵者也會畜意毒殺禿鷹;記得在我和妮安利監察犀牛時,就是看到禿鷹的活動而通報反盜獵小組。禿鷹往往是最先抵達盜獵案發現場的動物,可說是最稱職的保安人員。牠們是最嚴密的天眼系統,能在一公里外的高空,看到地面六公分小的肉。但這也是為什麼只需用一點毒肉,就能毒殺大量禿鷹。

克魯格公園就曾在一天之內有110隻禿鷹、2隻獅子、2隻狐狼因吃了摻了毒的大象屍體而死;5個月內就被毒死了264隻禿鷹。有研究發現,從2004年,南非洲禿鷹數量就大跌七成,西非更減少了95%。

沒想到大貓瀕危,也影響到禿鷹。獅子、花豹、獵豹等數量減少,代表羚羊及其他小動物被自然捕殺的數量減少;少了屍體,食物鏈供應改變,禿鷹沒有足夠食物餵小禿鷹。 科學家發現每年只生一顆蛋的禿鷲,孵出的寶寶因缺乏鈣質,導致骨頭發育不全,難以飛行,半數的寶寶都撐不過第一年。缺鈣正是因為缺少了獅子和鬣狗在吃獵物時啃碎骨頭,讓禿鷹沒辦法吸收肉以外的營養。所以說,保育大貓、鬃狗等掠食性動物,也會讓食物鏈中的其他動物受益。


我們看著一隻禿鷹飛進巢裡,因為我們走近又飛走,掉下一根長長的咖啡色羽毛。我跟著保育人員帶著尺,量度禿鷹築巢的樹,記錄位置、樹圍、樹高和健康狀況。因為城市開發、氣候暖化、雨量減少,也同樣影響禿鷹能棲息的大樹。沒有茁壯的大樹,牠們那麼大隻又重,怎可能把巢築在矮小的樹上。

很多人沒注意到,禿鷹和其他食腐動物,都是生命之輪中的關鍵物種。

食物鏈中若沒有禿鷹,將可能為非洲及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當動物因天然原因死亡後,大貓及其他掠食動物都不會把屍體吃得一乾二淨,等待天然腐化又是漫長的過程。期間若沒有禿鷹幫忙,屍體就會變成病毒的溫床,野狗和老鼠的數量也隨之大增。面對病死的動物,禿鷹的腸胃還能代謝和根除危險的病原體,防止疾病傳染,可以說是天然的環境清道夫,是其他動物無法取代的。像野狗、狐狼、老鼠等動物也食腐,卻會成為帶原者,再去民居時很容易把病原體傳給禽畜及人類。沒有禿鷹,狂犬病、炭疽病和瘟疫都會蔓延。

有研究發現,印度在1993至2006年期間,農民誤用牲畜使用的抗炎藥雙氯芬酸。這藥物對牛隻沒問題,但服藥的牲畜死後,屍體的藥物殘留,卻意外讓大量禿鷹死亡,導致狂犬病肆瘧,五萬人因此病喪,令國家醫療開支達三百四十億美金。

這種狀況很有可能再次在人口稠密的地區,特別是西非重演。想想看當拍攝非洲草原畫面時,一隻獅子在享受獵物,旁邊卻沒有一群禿鷹在等待,背後的問題有多嚴重。可惜禿鷹雖名為鷹,卻因外貌、習性不似鷹或鷲受歡迎;但牠們也同樣稀有、同樣美麗。禿鷹的禿頭是自然設計、進化的精妙,能讓牠們伸進屍體把肉及內臟吃乾淨、而不會讓血液沾到羽毛,在受威脅時不用清理頭毛就能輕鬆飛走。

美麗的事物容易吸引人,可惜醜的就自然會被忽視、誤會、嫌棄。每種動物在自然裡都有其崗位,看著頭上另一隻飛過的禿鷹,我很高興離開南非前,有機會學習了解牠們。其實怪人,也能很美。 ▶▶ 閱讀更多 上田莉棋《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我在非洲野生動物保育現場》

 
金正恩的外交遊戲/你不知的北韓核武真相
文、圖節錄自八旗
圖/八旗提供
一手發展核武,一手提倡和平!他敢玩,也很會玩這場恐怖平衡的遊戲,將世界強國玩弄於股掌之中!他最終玩火自焚嗎?

內容簡介:

年輕的金正恩,遠比他父親更為嫻熟地操控一次次的外交遊戲,一次次挑動大國強權最敏感的神經,更做到了他的父親無法做到的事情:擺脫六方會談,和美國總統直接會面!

★北韓這是求和生存戰?還是金正恩的外交詐欺?金正恩廢核是真心?還是假意?對北韓金氏家族而言,核武意味著什麼? 是政權生存的保命符,是外交勒索的工具,是換取金援的武器,是恐嚇對手的手段,是與大國談判的籌碼,也是他們與盟友結交的管道。

多年以來,北韓的核武發展腳步不曾停止過,金正恩宣稱北韓已經具備了以核武打擊對手的能力。一般讀者多以為是中國?不!北韓核武如何把技術輸出到伊朗、巴基斯坦、利比亞。因擴散飛彈與核武的科技,讓全球陷入潛在的核武危機,而被美國視為「邪惡國家」。 然而在北韓發展核武的過程中,中國的角色確實非常曖昧。「除掉張成澤,金正恩並不感到可惜。他後悔的是失去了和中國之間的緊密關係。」這種局面直到 「川金會」前才改變。

那麼,中國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麼?朝美直接會談後,中國被邊緣化了嗎?有人能夠預測金正恩遭到暗殺後,北韓內部局勢如何發展嗎?俄羅斯又是如何暗中協助金正恩對抗暗殺呢?

「北韓和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不同,絕對不會進行聖戰或炸彈攻擊。如果覺得行為會遭到美國攻擊,就會立刻收手,這就是北韓能夠存活到現在的最大理由」。 不過精於算計的北韓,遇到了時常脫稿演出,還喜歡亂放話的美國總統川普,又會上演怎樣的戲碼呢?

作者介紹:牧野愛博 ,朝日新聞首爾支局長。早稻田大學畢業。1991年進入朝日新聞社,歷經瀨戶通信局、政治部、機動特派員兼國際報導部次長和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客座研究員。著有多本與北韓主題相關的書籍,包括《金正恩的核武壓垮北韓的那一天》、《絕望的韓國》等。

搶先試閱:〈美國與北韓交鋒二十五年的教訓〉

川普總統於2017年8月30日,在自己的推特上寫到:「美國在過去25年和北韓進行的對話,都只是在浪費錢而已。」

美國和北韓於1992年1月,在位於紐約的美國聯合國代表處,由副國務卿阿諾德.甘特和北韓勞動黨金容淳書記就核武開發問題展開高級官員層級的對話。那時距離韓戰停戰已經過了40個年頭了。美國面對北韓商討簽署韓戰停戰協議時,可以說是吃足了苦頭。 透過當時參與人員留下來的文獻紀錄可以知道,北韓軍方仔細地劃分討論的問題,不斷在細節上打轉,讓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頭大不已。

40年的歲月,的確長得足夠讓美國忘了北韓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

美國在過去這段期間,忙著對付蘇聯和古巴,把這個位於亞洲邊陲的小國忘得一乾二淨。直到美國與法國的人造衛星拍到北韓在寧邊地區建設核子反應爐以後,才驚覺1986年北韓五千瓩的石墨反應爐已開始運轉。 當時美國國務院朝鮮半島事務辦公室主任查爾斯.卡特曼也在那場會談中,他說:「我們並不期待和北韓有外交上的互動。」國務院當時對美朝之間的會談是持反對意見的,因為他們手邊沒有任何關於北韓的情報,大家對於該如何和北韓進行交涉一點頭緒都沒有,無可奈何之下,美國輕率的提出「如果北韓能夠在核能問題上拿出令美國滿意的答案,兩國之間就能發展新的關係」。但是兩國朝向關係正常化的具體路徑,以及如何緩解兩國之間緊張局勢的計畫,卻付之闕如。

美朝第一次的接觸,就在這種相互猜疑的氣氛之下展開了。同時老布希的任期即將結束,接下來就要進入柯林頓時代了。

美國期待中國在北韓問題上扮演的角色

2003年年初,國務卿鮑威爾訪問中國時,曾向中方提出包含南北韓和日美中的五方會談構想。當時在小布希政府中,「北韓問題就交給中國解決」的聲音隨處可聞,這種論調的支持者首推副國務卿波頓。 凱利還記得波頓用880個字整理了美國的北韓政策。「波頓用前面800個字來說明北韓是一個多麼糟糕的獨裁國家,然後話鋒轉到美國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政權,答案就是最後那簡短的80個字,北韓問題就交給中國解決。謝謝波頓,這個方案真是太棒啦。」 倫斯斐也在國防部裡和波頓一鼻孔出氣。但是和川普政府相比,小布希政府顯然穩健而可以預測。凱利說:「無論我們怎麼拜託中國人,他們也不會照我們所說的去做。」

那個時候的美中關係其實並不差。911事件發生時,江澤民正在香港透過電視收看這個事件。雖然當時北京時間已經是深夜了,江澤民還是把外交部長找來,致電小布希表達自己的慰問之意。

這通電話改變了小布希對江澤民的觀感,小布希相當感謝江的慰問。事實上小布希政府根本沒有打算對北韓採取軍事行動的想法。凱利的話進一步證實這個說法:「面對北韓,並非所有的選項都已經擺在桌上了,」「在北韓面前首爾是多麼不堪一擊啊。北韓要對付韓國根本不需要用到核武,只要有大砲就夠了。韓國的脆弱性顯示出軍事行動並不可行。」 此時中國所擔心的事態有逐漸轉好的趨勢。

中國首先在2003年春天召開美中朝三方會談,接著在之後的五方會談中建議加入俄羅斯成為六方會談,也得到美國的支持。凱利在2003年4月,參加了北韓外務省北美局局長李根等人與會的美中朝三方會談。北韓在六方會談的談判桌上一開始顯得相當緊張,隨著會議的進行才逐漸平撫下來,因為俄羅斯和中國總是在替北韓的主張說話。在史特勞柏的印象中,六方會談剛開始的時候,北韓方面的反應相當神經質,多少還帶著些恐懼感。然而在第2次六方會談時,看得出北韓開始展現出強烈的自信。六方會談中美國代表從2005年7月第4次開始,換成助理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希爾。同年9月,六方會談就北韓朝向非核化達成全面性的協議,並發表共同聲明。

共同聲明中包含了北韓的非核化、美朝和日朝之間的關係改善、對北韓的能源支援等全面性的內容。然而凱利表示:「全面、可查證和不可逆(CVID)的非核化才是六方會談的目標。」但是共同聲明的內容中並沒有清楚的載明,該如何去實踐CVID。史特勞柏說: 「北韓裝作一副同意的樣子,聲明中的文字相當含糊。可以清楚看出北韓方面並沒有認真的進行交涉,這種協議根本不該達成。」

北韓在意的是跟美國最高層直接面對面會談,金正日只能跟找前總統柯林頓對談,金正恩反而做到了跟川普的見面。從2009年起,金正恩的名字逐漸在北韓以外,以「青年大將」、「新星將軍」等譬喻的方式讓世人知道他的存在,同時也讓人感受到北韓正處於培養接班人的態勢。

不過當時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會對北韓的外交政策帶來什麼影響。

但美朝之間也不是全然沒有互動的機會。2009年8月,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訪問北韓,並和金正日總書記進行了面談。北韓在2008年3月時拘留了兩位美國「實況電視台」(Current TV)的女性記者。美方希望北韓能夠釋放這兩位記者,北韓則提出希望美國派出高官訪朝,而且獲得了美方的回應。

柯林頓成為美國政府屬意的人選,然而歐巴馬政府很討厭這種用高官訪朝來換取對話機會的方式。這場「柯金會」的過程相當有意思。

「為什麼北韓要舉行這次這麼沒有意義的活動,難道就只是為了把柯林頓帶來北韓而已嗎?」史特勞柏說:「我想出的唯一結論是,北韓的政府高層們硬是將美國人叫來北韓、照個相,然後讓北韓人民看看這些照片,目的只是為了讓自己感覺良好而已。」這個時候北韓已經開始為金正恩的繼承鋪路了,或許金正日也沒有打算改變時局的想法了。 ▶▶ 閱讀更多 牧野愛博《金正恩的外交遊戲:你不知的北韓核武真相》

 
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清潔世界的髒汙,是最重要的事
文、圖節錄自鏡文學
圖/鏡文學提供
掃除即正義!?清潔世界的髒汙,是最重要的事。 潔癖似狂的貓系少年殺手,清掃俐落如匠,卻非每處髒污,他都能直視……

內容簡介:

在城市的暗處,嗜血怪物原本恣意橫行,專犯隨機虐殺案的傑克會成員卻突然逐一人間蒸發,他們無差別狩獵普通人,來歷如謎的少年則專門獵捕他們,而在這些殺人魔一一被消失後,他們的家竟然都變乾淨了!?

「你應該定期打掃,不然對受害者很失禮!」少年沒有名字,「十年」是他唯一的稱呼。十年有重度潔癖,外表人畜無害、自帶不染塵氣場,幽黑的瞳孔卻密不透光──從「那天」開始,剷除所有傑克會成員,成了他唯一的生存目的。但記憶中的斷裂,始終如噩夢般糾纏著十年。 一次行動的失誤,意外鑿開了記憶厚牆,「那天」的片段一幕幕猛然襲來:黑暗的小房間、扭動的軀體、血染的床……「我知道那天發生的事。」當不堪的真相被人揭開,十年就此陷入混亂──多年來如影隨形的痛楚,難道都只是身為凶手的妄想?▲注意!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

作者介紹:崑崙 ,你會喜歡我的小說。PTT Marvel 板現象級指標作家,系列連載被推爆熱議,小說標題一度強勢攻占Marvel板板標;在鏡文學平台上坐擁「作品點擊率最高、追蹤人數最多」之王位。

搶先試閱:〈轉台。轉台、轉台、轉台。〉

陳伯的身子陷進破爛的沙發,發黃的眼珠子瞪著亂轉的電視畫面。綜藝節目的藝人說著過時又粗俗的爛笑話,笑得比瘋人院的病人還開心,一旁的跟班藝人當然也要捧場地跟著大笑。陳伯直接轉台。政論節目的名嘴大聲疾呼執政黨要為風災負責。陳伯轉台。樂於散播恐慌的新聞不斷報導颱風肆虐所造成的慘烈災情,記者的引導式問答相當具有水準,可以說是製造業的典範。

陳伯轉台。轉台、轉台、轉台。

門鈴響了。他慢慢望向玄關,手上動作不停,又轉了台。

門鈴又響。陳伯終於擱下遙控器,甘願起身應門。

門外是個戴著安全帽的披薩店小伙子。

「你好,披薩外送喔!」「東西跟找的錢放門外。」陳伯從口袋翻出一張皺巴巴的五百元紙鈔,從鐵門欄杆縫隙間塞了出去,沒有要開門的意思。小伙子接過鈔票,把披薩跟零錢放下後便離開了。陳伯確定腳步聲遠去才打開門。正要拿起熱騰騰的披薩時,他的頸間突然一涼,發現有什麼液體濺在身上,帶著溫度,連帶灑上了披薩的紙盒。

那點點鮮紅令他一陣暈眩。

陳伯低下頭,發現汗衫同樣一片濕紅。他不明白發生什麼事,太突然了,還想著該把披薩拿進來趁熱吃了,零錢也得收好,免得被鄰居偷去……但是陳伯什麼都拿不動,只能慢慢退回屋裡,一屁股坐倒。血仍在流,陳伯終於感覺到頸子那裂口帶來的痛楚。好不真實,他手虛握著,想轉台、轉台。

一個陌生臉孔從門外探頭,皮膚很白,襯得那對眼睛更加幽黑。陳伯發現少年的瞳孔裡沒有光。少年捧著披薩紙盒進屋,就近擱在門邊。連帶地,一把沾血的小刀放在濕紅的紙盒上。陳伯恍然大悟,他想問為什麼找上自己,但所有疑問都化為從裂口發出的嘶嘶氣音。

少年對垂死的陳伯視若無睹,從背包拿出抹布跟橡膠手套。陳伯注意到少年原本就戴著黑色皮手套,可是現在卻再套上橡膠手套。戴兩個手套有什麼意義?陳伯不解,但開始發冷的他無暇多想。少年自顧自地擦掉樓梯間的血跡。動作非常熟練,專業如匠。「借個浴室。」拎著紅色抹布的少年說。

下意識指出浴室方向的陳伯突然想到,或許該為自己叫救護車?

浴室的門關著,少年扭動門把,找到牆邊的電燈開關,在洗手台清洗起抹布。他注意到浴簾後有動靜,隨手掀開。有個女人半浸在浴缸裡,雙手跟磁磚牆的水龍頭綁在一塊,嘴裡塞著爛布。渾身溼透的女人驚恐地搖著頭,發出嗚嗚聲,似乎在求救,又像求饒。

少年拉起浴簾,繼續處理抹布,彷彿什麼都沒看見。

浴簾後的女人開始掙扎,可以聽見水花濺起的聲音,也許是少年的出現讓她有逃脫的希望。遺憾的是,清洗完畢的少年只是將抹布擰乾,用洗臉臺下的小水盆裝了水,關燈關門就離開了,獨留女人在黑暗的浴室。

回到玄關的少年配著水,將剩餘的血跡擦拭乾淨,接著從背包拿出空氣芳香劑,對著樓梯間噴了幾下,直到再也聞不到鮮血的腥味,又謹慎確認門上沒有沾到血跡,最後才無聲地關門。

陳伯已經蜷縮在地,臉倚著髒兮兮的地板。

從這裡可以瞄到電視,現在在播什麼?還有浴室的女人……

太可惜了,不該貪看電視,應該早點開始……

少年環顧屋內,最後視線落在陳伯臉上。「沒有打掃的習慣?」陳伯虛弱地搖頭,他好想窩回沙發,那裡的溫度他才熟悉。儘管有些突然,但少年開始打掃屋內,他當自家似地大方取用掃把,掃去地上紙屑,將散落在沙發邊的飲料空罐跟泡麵紙碗集中。陳伯好久沒看到空無一物的桌面。「你應該定期打掃,不然對受害者很失禮。」少年對著陳伯說教,然後從背包取出自備的去漬油。包裡雜物雖多,但依序排放整齊,全是清潔用具。少年耐心等待陳伯最後的血流乾。他總是很有耐心,從盯上陳伯開始,花了近一個月埋伏,終於在稍早前抓到機會。

送披薩的小伙子下樓時,正好與埋伏的少年擦身而過,還以為少年是這裡的住戶。藉著披薩外送員腳步聲的掩護,少年在陳伯完全被吸引注意時藏在門邊。當陳伯開門的瞬間,少年劃開他的喉嚨,沒有猶豫,迅速而且精準。陳伯的嘴唇蠕動著,像被釣上岸的魚嘴巴開合不斷。少年仍在等。「血跡最好先用冷水擦拭,後續的處理會更輕鬆。」少年突然想到,順口提醒:「不過我猜你不必煩惱這個問題了。」

懷著對於電視正在播映什麼的困惑,陳伯終於死去。

茫然的眼神就像失去訊號的電視畫面。

少年默不作聲地開始清理一地狼藉。


曉君很後悔。她後悔不該去看午夜場電影,應該直接回家。冷醒的她發現身在黑暗之中,胸部以下浸在水裡。手腕被繩索綁著,很痛。雙手觸碰到比冷水更加冰冷的物體,而且堅硬。摸索後才發現是水龍頭。

這裡是浴室?曉君猜測。她的嘴巴被強迫撐大,雙頰的肌肉因此發痠,全因為嘴裡塞著帶著汗臭的爛布。擔心不會被人發現的絕望感讓她慌張起來,無數可怕的想像在腦海裡狂亂地爬梭,令她開始落淚。

不想死。 明明已經過著沒有生活品質可言的倒楣日子,為什麼還要遇到這種慘事?曉君又生氣又難過地想著。自己不過是個平凡的上班族,雖然沒作過什麼好事,但也沒危害過人,為什麼會這麼倒楣?

燈突然亮了,畏光的曉君反射性地閉起眼睛。隔著浴簾,她聽到進來的人正在清洗著什麼東西。曉君不安地挨著牆,終於能夠睜眼的她看見滿是壁癌的天花板,汙漬痕跡像扭曲的人臉。

浴簾隨後被揭開。曉君驚嚇地緊盯突然出現的清秀少年,對方看上去人畜無害,但拿著滴血的紅色抹布。她才剛湧上的安心感立刻消散無蹤,嗚嗚咽咽地想求饒,但少年無情地拉起浴簾,又清洗了一會便離開了。毫無預警地,四周再次陷入黑暗。曉君止不住哭泣,眼淚鼻涕流了滿臉,但粗布堵住她的嘴,無法放聲大哭,只有心慌地猜想自己的下場究竟會如何?同樣沒有預兆,浴室再次亮了起來。掀開浴簾的又是剛才那名少年,他一臉無辜地盯著曉君,打開手上的紙盒,是披薩。

「吃嗎?」少年問。 ▶▶ 閱讀更多 崑崙《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

 
閱讀筆記
我輩中人/從油膩到覺醒的關鍵中年
聯合報 果子離
《我輩中人》書影。(圖/天下文化提供)
去年年底,新浪微博一則以〈中年男性去油膩步驟〉為題的貼文,引發熱議,轉發上萬,隨後,作家馮唐跟進,寫〈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從「不要成為一個胖子」,到「不要停止學習」、「不要停止購物」等,洋洋灑灑共十則,轉評按讚,聲勢驚人。繼而又有女作家大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女人?〉,連廖偉棠也加入戰場,寫了一篇〈如何避免一種油膩的中年猥瑣寫作〉,倒打馮唐一把:「他的文風一如既往地暴露了他就是一個精神上油膩的中年男。」一時之間,「中年」、「油膩」、「猥瑣」、「油膩中年」等詞,捲起千堆雪,成為中國社群網站的習見用語。

油膩中年,定義不一,但都指向負面。電影《女人,四十。》榮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蕭芳芳上台致詞時,披肩不慎滑下,她機智應以「女人過了四十,什麼都容易往下掉……」。男人女人都一樣,人到中年,四、五十歲,已抵達分水嶺,此後一路下滑。

二十年成一夢,此身雖在堪驚。一定年紀後,有感於過去的歲月比未來多,面對新陳代謝日漸滯緩的事實,許多作家都會以中年為題材,或樂觀以對,或長吁短嘆,描繪出中年圖像。

張曼娟新作《我輩中人》也是這樣的作品。風格婉約柔美,以散文、小說為主要創作的張曼娟,下筆自與坊間常見的勵志書不同。許多暢銷勵志類書籍,儘管讀者眾多,每每遭致某些文化界人士所不屑,何以致此?不在文辭簡略,不在形式簡單,而是觀看事物、解讀現象的過程,失之簡化,流於表相,總在粗略歸納後,套規則,得結論,告訴讀者,只要這樣,就可那樣。

幸好《我輩中人》免於斯弊,雖然有些副標題,如:「付出 讓心靈更富有」、「失去 也是一種愛」、「停止等待,善待自己」,如同勵志標語,但此書融合作者個人經驗、閱讀所得,以及所見所聞,對主題提出深層看法,不是浮泛空論。書名「我輩中人」,「中」的意涵,既指中年,也指中間。中間,說的是中年這年齡層的人,卡在長輩與晚輩、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卡在青年與老年之間,不上不下,不再輕舞飛揚,卻也不致衰頹崩落。這時期是一個轉折,轉大人的契機。

等等,轉大人不是青少年的事嗎?怎用在中年人身上?張曼娟指出,有些大人其實還沒長大,不能做自己,不能活出自己的樣子。人到中年,必須重新檢討人生的價值,重新思索幸福的定義,成為成熟的大人。

中年的品味,決定了老年的品質。把「大人學」、「中年學」配套討論,為本書取得制高點。

《我輩中人》以「寫給中年人的情書」為副題,融抒情、敘事、論述於一,寫來婉轉多情,語氣懇切。而溫和的語氣背後是堅定的態度,情感的抒發之外另有獨特的見解,例如〈自私是一種美德〉一篇,談論拒絕的勇氣;另外翻轉戴晨志《不生氣,要爭氣!》的書名,指出不要生氣但也不須爭氣。張曼娟筆下的中年人,不是油膩一族,而是覺醒的一代。

▶▶ 閱讀更多 張曼娟《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聚焦義大利 西方世界的文化搖籃
被冠上西方文化誕生地之名的義大利仍是宗教、視覺和料理藝術、文學、音樂、哲學及科學的世界中心。事實上,好幾種日常物品都是在義大利發明的,包括電池、機械時鐘、溫度計,許多樂器及音符也都是。

王以路教養經/妳可以停止尖叫嗎?!
1歲半∼3歲是發展自我的階段,尖叫的理由為:為反對而反對、試探大人、吸引注意力與達到目的,不同階段的孩子尖叫原因不同,處理的方法也不一樣。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