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舉辦的三經論壇中,來自大陸和香港的企業家、金融業者,都表達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意願,並希望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相對的台灣參與的進程落後很多。目前台灣已被排除在亞投行創始成員國之外,正爭取以普通會員身分加入,絕不能再落空,因為在57個創始成員中,非區域內成員多達20個,特別是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以及20國集團(G20)國家積極參與,其未來發展對國際金融體制的影響,絕對不可小覷。
設立「亞投行」的構想,早在一年多前由大陸提出,主要是配合「一帶一路」戰略,大陸希望透過該新創設的金融機構,邀集各國共同出資,支持亞洲國家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促進區域內互聯互通和經濟整合。
亞投行之所以吸引許多區域外、先進國家積極參與,主要是因為「一帶一路」將在區域內創造龐大的基礎建設投資機會;同時,「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所串起的幅員,人口總計占全球比重超過60%,等同為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其經濟不斷成長可能衍生的新增需求,給人無限想像空間,其中龐大的商機令人垂涎。
此外,大陸將人民幣國際化政策融入「一帶一路」和「亞投行」計畫中,看好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前景,希望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市場中搶占先機,也是各國對「亞投行」趨之若鶩的重要原因。
大陸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已持續多年,透過實施跨境貿易結算、開放跨境投資、支持境外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定等舉措,迄今已取得不錯的成果。
「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之實施,有可能帶動人民幣跨境使用,擴大在亞洲地區甚至在全球流通,創造更多人民幣金融市場商機。
除亞投行外,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還在其他場域積極邁進。大陸要求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特別提款權(SDR),必須加入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資產和記帳單位之一,在今年3月間得到德國等部分國家公開支持。
IMF每五年一次擴大儲備貨幣籃子問題的審查會議,即將在今年秋天舉行,倘若人民幣被納入SDR,與美元、歐元、英鎊、日圓等並列為國際主流貨幣,無疑將提振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同時對各國央行持有更多人民幣也會有鼓勵作用,屆時人民幣國際化將邁向新的里程。
當然,人民幣國際化能否伴隨亞投行、一帶一路戰略之發展水漲船高,仍有待觀察。
首先,亞投行和人民幣國際化業務涉及大陸資本輸出,對目前美國和日本主導的世界銀行及亞洲開發銀行,以及美元和日圓的國際地位造成威脅,勢必會遭到美、日等國的強烈反制;其次,一帶一路牽涉到的國家和地區戰亂頻仍,地緣政治相當複雜,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很高。
顯然,人民幣國際化路途並非平坦,排除路障除了需要人助,更重要的是要自助,人民幣資本項目的自由兌換,是關鍵因素。
過去多年來,大陸央行逐步鬆綁資本帳管制,已獲得不錯的成就,同時,大陸已成為淨資本輸出國,也使人民幣國際化道路更加明朗。不過,還有最後一哩路有待完成,那就是全面放開資本帳管制,實現自由兌換。
大陸一直期待IMF能接納人民幣為SDR貨幣籃子的第五種貨幣,迄今尚未實現,關鍵就在於人民幣還不能在國際交易中被廣泛的自由使用。
上個月底,大陸央行行長周小川曾公開宣布,今年將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目標,顯示資本帳全面開放已進入倒數計時,該項宣示若能如期實現,人民幣躍升為國際儲備主流貨幣的機會將大幅提高,其國際地位也將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