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解析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中級∼中高級,文法解析最詳盡、學習最快速吸收,是您必讀的英語刊物。 【櫻前線JAPANESE電子報】帶你認識日本文化,讓日語學習不再侷限於傳統教科書,更貼近生活。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3/17 第370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民進黨的時間感
聯合報社論 聯合/蔡英文應以扁馬的用人缺失為鑑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從歐洲困境看我國政策方向
民意論壇 這一棋局 「日矽案」能否雙贏…
人工智慧應用 期待機器人醫生…
聯合筆記/和電腦握手言和吧
代替總統負責 復刻「民初內閣」
維護國安 軍事保防不宜說廢就廢
電價公式不改 低碳轉型也難
認同漂移的政治加工 外在內在? 先天後天?
食安指南 更勝美味早餐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民進黨的時間感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蔡英文的兩岸論述似乎尚未定案。有人說要等著看她五二○就職演說怎麼說,其實,更重要的是要看她於五二○前在綠營內部如何折衝。到了五二○演說,一翻兩瞪眼,已失騰挪轉圜的空間。

一月十六日大選揭曉後,包括曾任扁政府海基會董事長的洪奇昌等即指出,兩岸折衝的落點未必是在五二○,而是將提前至三月的大陸兩會。當時,持此類見解者即主張,民進黨的「時間感」必須調整;過了三月,情勢就不同了,不能等到五二○。

一月二十一日,蔡英文透過自由時報表達「九二歷史事實/推動兩岸關係」的新觀點,承認「一九九二年兩會達成了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美國方面,如施藍旗甚至認為,「(蔡英文)這些說法已包括了許多九二共識的元素,足讓北京找到雙方可以互動的空間」。

北京雖覺得蔡英文已有調整,但認為尚未到位。經過一個多月相對平緩的過程,三月兩會揭幕,竟是鋪天蓋地的「堅持九二共識/堅決遏制台獨」。洪奇昌等人的憂慮,至此已成事實。

所以,不能等到五二○。蔡英文必須在五二○以前尋求一個節點,把情勢搞定。四月九日的臨全會也許是一時機,民進黨雖已宣稱「只處理黨章/不處理黨綱」,但這仍是一個宣示兩岸政策的時機。如能藉此場域將九二共識的繩結打開,或許即不會使五二○演說承受太大的壓力。

時不我與,民進黨必須調整時間感。

   
聯合報社論
聯合/蔡英文應以扁馬的用人缺失為鑑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蔡英文宣布將由林全擔任行政院長,這個決定不令人意外。林全在扁政府時代有完整財經歷練,他與蔡英文互動密切,且近年長期為其擘劃政策藍圖。此一布局,也意味在「完全執政」後,民進黨政府上下皆將以蔡英文的意志為意志,施政成敗由總統兼黨魁的蔡英文一肩扛起。

林全出線,外界議論最多之處,是新閣不少成員係「扁朝舊臣」,而有「扁營回朝」之質疑。若陳水扁的執政經驗對民進黨是加分,這項「傳承」當然沒有問題;但外界之所以疑慮,主要是扁朝八年已成台灣民主史上不堪回首的一頁,如今外界關心的不僅是人選如何,而是蔡政府會不會步扁政府後塵?

對此,林全的回應是:「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要認為扁團隊就是不好的」,因為扁政府時期也培養了很多政務官。林全進而談到,儘管今天外界對馬英九政府有不同看法,但也不必因此認為「馬政府閣員都不好」。此一說法,確有道理。問題在,台灣社會「就事論事」的能力因長年政治惡鬥而逐漸流失,如何趁著政黨輪替建立起新的政治文化,朝野都應深思。

事實上,內閣閣員來來去去原因不同,其表現之良窳,外界也自有公評。扁政府的失敗,未必是所有閣員的失敗;馬政府受批評,也不表示所有官員皆一無是處。癥結在,一因藍綠政治對立,政務官的表現被汙名化、標籤化已成常態;二則無論個別閣員的表現如何,最後皆因總統的能力而被化約。而扁、馬用人都有盲點,成了這兩朝政府失敗的重要因素。

陳水扁用人,除了上任初期曾邀少許藍營或無黨籍人士出任要職,作為和解象徵,到了執政中後期,政府運用幾乎都只依賴「親信」。陳水扁的政務官,主要來自民選首長、民代及黨內幕僚,再穿插少數技術官僚和學者;這樣的結構,固然在政治宣傳及政策辯護上戰鬥力十足,但在實際政務上卻未必拿得出傲人成績。

更糟的是,扁家的貪腐濫權讓若干政務官有樣學樣,公然收賄者有之,赴賭場接受招待者有之,下台前濫權為自己找後路者有之,在在留給政壇「吃相難看」的貪腐印記。八年執政下來,民進黨可謂損兵折將,傷痕累累。

馬英九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台,取得「完全執政」,當然受到民眾的深切期待;然而八年執政下來,政績卻令人失望。馬政府用人之褊狹,比起陳水扁毫不遜色;其人才率皆來自技術官僚和學界,號稱「博士內閣」,卻因不接「地氣」而與社會脫節。馬政府不僅決策過於保守,官員對民眾需求反應遲緩,不僅開創性不足,連守成都力有未逮。

馬政府用人的主要癥結在,無論學者或技術官僚都缺乏政治性格,一則拙於為政策辯護,二則因留有後路,隨時皆可回任原職,因而缺乏拚政績之鬥志。相形之下,國民黨的民選公職人員在政策上又幾乎沒有「造血」的功能,導致行政與立法脫節,整個內閣意興闌珊,到執政中後期,「首長下台、副首長接任」已成常態,人才和士氣被消磨殆盡。

總結扁政府和馬政府用人之失,兩人用人眼光皆過於狹隘,加上親信主義及本位主義作祟,甚至不同的聲音均遭排除。其結果,是政府人事「近親繁殖」,決策瞻矚無法與時俱進,甚至常常落後民間部門,更遑論領導國家前行。一眨眼十六年過去,台灣政經卻停滯不前。

在扁政府任官期間,林全算是正面評價高於負面評價的政務官,在財政收支平衡、租稅改革上也可見其功。蔡英文誇他「溝通能力好」,而且熟悉她的治國理念,並將林全組閣定位為「改革內閣」;這一切,希望都不只是說說而已。無論如何,蔡英文和林全應以馬、扁的用人缺失為鑑,進而設法為政治注入新的氣息,才能讓台灣擺脫惡鬥的泥淖。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從歐洲困境看我國政策方向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日前宣布將歐元區的基準利率,從原本的0.05%下調到零,其他關鍵利率也全面調降,隔夜存款利率變成-0.4%,負利率擴大;此外還包括4月起,擴大購債規模,納入非銀行企業所發行的投資級歐元公司債;同時延長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計畫的期限,鼓勵銀行積極對實體經濟放貸。

針對此事件,媒體所用的標題用語,不是「下猛藥」就是「震驚市場」或「超乎市場預期」,各界之所以會有意外的感覺,是因為上一次德拉基在去年12月3日宣布的寬鬆措施,包括再度調降主要利率,並將量化寬鬆(QE)延長至2017年3月等,因為幅度不如市場預期,結果造成歐洲股市大跌,想來,此次索性加碼下猛藥。

另外,相較於去年底,以目前歐元區經濟而言,實在看不出有什麼迫切性需要如此大動作,尤其德國政治及銀行界人士,更是不以為然,認為歐元區目前根本沒有通縮的風險,物價和工資都沒有下跌趨勢。當然德拉基此舉也有可能是有樣學樣,1月時日本銀行也是以突襲方式宣布推行負利率政策。不過,無論原因如何,結果倒是頗為類似,效果僅及於股匯市,而且很短暫,事實上只維持了一個多小時,當他開始說明各項政策的理由時,失望性賣壓隨即應聲而起,因為他說考慮到經濟成長和通貨緊縮的情況,不認為還有需要進一步調降利率。

德拉基本身也知道貨幣政策能做到的也就這麼多了,他希望能夠獲得結構性改革的支持,更多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但以目前歐洲各國的政府債務條件,根本沒有能力再從事大規模赤字或舉債政策,否則南歐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再起,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說,雖然德拉基的擴大QE措施,為歐元區經濟爭取到一些復甦時間,但倘若各國沒有利用這些時間,儘速引導資金投入實質經濟活動,結果不僅辜負了德拉基的好意,同時還可能造成資產泡沫災難,以房價為例,雖然西班牙、義大利等南歐諸國還維持在相對低檔,但德國、奧地利等相對於2008年則分別已漲了20%及35%以上。

台灣目前的狀況,在貨幣面雖然好於歐洲,既無房價持續上漲的壓力,也還不至於有通縮疑慮,但實質經濟的成長動能,卻比歐洲來得弱,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歐元區19國與歐盟28國去年第4季實質GDP成長率,分別都還有1.5%與1.8%,但台灣去年第3、4季卻分別衰退0.8%、0.52%,預料今年第1季還會是負成長,看來需要引資、促進消費的急迫性,比起歐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台灣明明有著比歐洲更好的財政及民間資金條件,但態度上卻比歐洲還要保守,政府可用政策,方向上再也明白不過了,只是做與不做而已,也許目前過渡政府不宜大肆推動新政策,但民眾對於新政府的新政策可是引頸期盼,日前央行總裁彭淮南出席立法院財委會進行業務報告時,明白指出,降息救不了悶經濟,超額儲蓄導入投資才是正道,方向有三:一是積極排除投資障礙;二是透過公部門與民間機構的「公私夥伴關係」方式,加速基礎建設,導入民間資金參與公共建設;三是以國家投資公司的方式,投資台灣產業界,發揮創投角色促進產業創新。我們認為,彭總裁的第一、三項建議,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選前選後,已多次提及鬆綁、修法的決心,及政府將帶領投資五大創新及下世代產業的方向,上任後應即刻推動,不應再瞻前顧後;至於第二項建議,許多相關機制如BOT已被汙名化,未來應有更創新的金融設計,例如證券化等,讓更多的民眾、民間游資可參與公共建設。

   
民意論壇
這一棋局 「日矽案」能否雙贏…
蘇治灝/蘇東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聯合報
棋如人生,矽品林文伯董事長的圍棋生涯堪稱是棋壇傳奇。一九七三年甫畢業於交大電子物理系,即於服役期間獲得全國兩大賽—圍棋名人賽及圍棋冠軍賽冠軍。

他卻顛覆一般人思維,竟然從棋界人間蒸發,揮別棋界杳無音訊二十幾年後,卻以另一角色君臨台灣棋界。

林文伯經營矽品電子卓然有成後,回饋社會,推動公益,就從他最熟稔的領域做起。他一九九七年成立海峰文教基金會,成為繼應昌期、應明皓父子,中環翁明顯後,推動圍棋搖籃的巨人,給棋界注入另一股活水。圍棋與體育是綜合國力的展現,能鼓舞國人精神力量,需政府結合社會資源,才能與大陸、韓國、日本爭長短。

林文伯生命中的兩個主軸,下棋與經商,都能恰如其分,扮演傳奇而成功的角色。如今卻遭逢生命中棘手的難題,無端被捲入與日月光的經營權之爭,下一回合如何分解,若不是新舊政權交接,將會是全國注目焦點。

政府相關單位延緩對日月光矽品收購案的審查,是睿智的決定。法令往往是冷酷而無情,政府單位要能兼顧情理法,不要自我設限,自縛手腳,要能扮演更積極、更勇於任事的功能和角色。這個案子動見觀瞻,手心手背都是肉,斡旋兩大公司平心靜氣,本於雙贏不要雙輸的宗旨,窮盡一切辦法找出兩全的方式和途徑,不要任其自生自滅,各自放話,才是大有為的作法。

面對紅色供應鏈衝擊,全球經貿環境日益嚴峻,那才是重中之重。誠懇呼籲兩大公司從大處著眼,相忍為國,為國家人民創造更大的福祉利益。

   
人工智慧應用 期待機器人醫生…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台北市/聯合報
電腦人工智慧圍棋程式AlphaGo,打敗南韓職業棋手李世□,很多人害怕人工智慧將來是否會宰制人類,一如電影魔鬼終結者的情節。不過本人倒是樂觀看待,希望有一天可以應用到下列領域來裨益人類。

第一是人工智慧醫生和護士。就醫難免碰到脾氣差的醫生或護士,有時受盡委屈,如果能有一位從不生氣且判斷精準的機器人醫生,一位和藹可親廿四小時照顧你的護士,那將是人類之福。

第二是人工智慧自動翻譯。只要帶個小收擴音器,到世界各國旅行或做生意,開口說母語就好,機器自動翻譯成對方的語言;對方講話時,耳機響起的是你的母語。打越洋電話時,系統自動轉成母語,各國溝通無障礙,世界和平更容易。

第三是人工智慧消防員。火場救災是危險艱困的工作,機器人消防員可以即刻判斷火場的起火點、起火源、哪邊有人待救,還有在地震災害的倒塌大樓間判斷生還者在何處等,比人類有效率和可以解救更多生命。

第四是人工智慧陪伴員。人類怕寂寞,少子化每家只有一個小孩沒有伴,此時機器人陪伴員就可派上用場,陪你讀書寫字,唱歌聊天玩遊戲,上山下海;甚至連實體機器人都可以不要,只要一個軟體即可,電影雲端情人即是描述此種境界。

當然那時人工智慧開車開飛機等已普遍,重複性的工作都被機器人取代,人類的任務就是創新和探索宇宙,電視影集星際爭霸戰(Star Trek)給了我們此種美景。

這種日子或許我們這一代看不到,但未來一定可能,所以教育要保持開放的心胸。AlphaGo的勝利只是開端,未來更多的AlphaDoctor、AlphaNurse、AlphaFireman等將會陸續出現,荀子說:「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莊子說:「物物而不物於物。」只要把握不役於物的精神,未來的人工智慧世界是可期待的。

   
聯合筆記/和電腦握手言和吧
張立/聯合報
人與電腦的對弈,要幫誰加油?AlphaGo的推手是台灣來的黃士傑,對手是南韓李世□九段,因此應該支持電腦?或是人怎能輸給電腦,所以力挺李世□?

李世□在連三敗之後說,「這場比賽是我輸的,不是人類的挫敗」;終於在第四戰扳回一城後,韓聯社形容「像是全人類的勝利」,但把一場圍棋賽當成人與電腦的零和之戰,未免太過嚴重。

作家阿城寫過一本小說《棋王、樹王、孩子王》,故事中的棋士王一生因緣際會與九人同時下盲棋,八名對手都不敵而棄子,只剩一局未歇;對手是一名老者,「由旁人攙著,慢慢走出來」。

老人對王一生說:「願與你做個忘年之交,不知你可願意言和,給老朽一點面子」。王一生想贏,對此局面掙扎許久,嗚咽地說:「和了吧」。原因是他頓悟了容人之量,不再計較勝負。

現實世界不是小說,對輸贏哪能如此雲淡風輕。其實棋王輸給電腦的案例,早在一九九七年就已發生,IBM「深藍」打敗西洋棋王卡斯巴羅夫,棋王對電腦在賽局中展現的智慧感到不可思議,覺得背後有人類出手相助,要求重賽遭拒。

和這次一樣,當時深藍獲勝也引發許多人的恐懼,覺得電腦將凌駕人類,如同電影裡的情節。人機對弈的兩幕場景相隔快廿年,但日子還是一樣的過,雖說電腦對人類影響愈來愈大,但「役物而不役於物」,未來不需那麼悲觀。

圍棋的複雜度遠高於西洋棋,電腦能戰勝世界級圍棋高手,或許證明電腦思考能力已升級,只是AlphaGo在賽前早已研究各方路數,對李世□瞭若指掌,而李世□對這位對手卻全然陌生,基本上就是個不對稱戰爭。

李世□雖無力逆轉,至少在對弈過程中看到了電腦的不足,若把失敗看成人類的恥辱,則大可不必;還不如學習《棋王》小說裡的結局「和了吧」,讓電腦與人和平相處。

千禧年之初,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拍了一部名為《AI人工智慧》的片子,片中創造了一個「會愛人」的機器男孩大衛;大衛為著爭取「母親」的愛,而踏上一段奇幻旅程。

如果有一天,機器人學會了愛恨瞋癡,這才真正令人驚恐,輸棋根本不算什麼。

   
代替總統負責 復刻「民初內閣」
桂宏誠/世新大學兼任副教授/聯合報
日前蔡英文公布新閣揆人選,同時間立法院進行施政總質詢的立委姚文智,讓行政院長不必上台接受質詢,而由他獨自抒發己見。姚文智此舉凸顯憲政制度運作的問題,畢竟由剛遭多數人民揚棄的舊政府所提出的政策,「賞味期」短到恐不必執行就變更,故無質詢監督與要求負政治責任之意義。

然而,問題肇因於蔡英文拒絕了馬總統邀請國會多數黨組閣。因此,姚文智總質詢唱獨角戲,其實應是他對民進黨未能提前組閣,表達軟性抗議。

馬總統邀國會多數黨組閣,原是走向議會內閣制的歷史機遇,如今卻使得行政院須在新一屆立委就職前總辭的憲政慣例遭到廢棄,並讓我國內閣制愈加趨近民初「代替總統負責」的「責任內閣制」。

民國元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了唐紹儀為民國首任內閣總理。但唐紹儀任職未及百日,因一項袁世凱已經同意後又反悔的人事安排,唐雖拒絕副署人事命令但袁仍發出,氣得唐留下辭呈不告而別。眾人皆以為袁不尊重副署權是內閣制的核心,但依當時「臨時約法」的規定:「國務員於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發布命令時,須副署之」。此規定可溯自清廷傾覆前的內閣官制:「內閣各大臣恭奉諭旨,皆有署名之責」,其精神是視「責任內閣制」為由閣員代替元首負政治責任,但元首仍擁有實權。

過去許多政黨領袖主張改為內閣制,卻未能重視西方內閣制是由國會來決定內閣的組成,以及如何監督內閣和要求內閣負政治責任。儘管新興民主國家在總統直選後,壓縮了議會制,但為政治穩定大多選擇以議會制為基礎的半總統制,內閣仍由國會多數黨組成,並受國會監督與要求負政治責任。

「準閣揆」一「準」超過二個月,說明我國是從行政權角度來看待「內閣制」。未來新總統有實權但由內閣負責的現象,依然是憲政運作的常規。

   
維護國安 軍事保防不宜說廢就廢
方鵬程/國防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新/聯合報
台北憲兵隊搜索民宅引發爭議,國防部長高廣圻公開道歉,承認處理過程的缺失與疏忽;接下來,應透過確實的檢討及評估,以期重新拾回民眾對國軍的信任。但仍有立委質疑,軍事安全總隊是一個「黑單位」,要求國防部予以裁撤。軍事安全總隊何去何從,確是過去未曾注意過的問題。

現在是承平時期,在我們生活周遭,「保密防諜」不見了,僅剩下幾個政府單位還在堅守,其中一個就是昔日的反情報總隊,現今的軍事安全總隊,編制不到三百人、年度預算四千多萬元。

現行保防工作,大致區分為機關保防、軍中保防及社會保防三個體系,分屬法務部、國防部、內政部。依民國九十四年頒布「國家情報工作法」,政治作戰局的保防安全處視同情報機關,職司督導軍事安全總隊,專責國軍肅諜工作,並對影響國家安全及國軍危安事件,執行情資蒐集與行政調查作為。尤其,國安局前局長蔡得勝曾指出,近年偵破的共諜案九成來自軍方,其中超過六成是由官兵透過保防體系檢舉反映,從這裡可約略看出軍中保防工作的成效與重要性。

值得深思的,目前兩岸關係雖然穩定,但不代表潛在的安全威脅已免除。試想每天來台陸客那麼多,絕對不乏混雜中共國安單位人員,況且逾期停留及脫逃陸客數以千計,他們究竟來幹什麼?滯留下來又是為何?能不防範?這些課題均有待審慎因應!

要裁撤一個單位或許容易,但裁撤之後的軍中保防,是不是還得繼續運作?抑或要再成立一個新單位?創立於艾森豪總統任內的美國新聞總署,於一九九九年併入國務院,不再是獨立單位,柯林頓政府隨後簽署第六十八號總統決策令「國際公共資訊」以資替代,否則美國政府內部統合資訊流通的功能就付諸闕如。

過則勿憚改,國防部務須從此案獲得深刻的檢討與教訓。除嚴懲違失人員外,還要落實人員法治教育、強化作業紀律、貫徹依法行政、保障人權等方面著手改進。但為國家維安與軍事安全計,實不宜對軍事安全總隊動輒言廢。

   
電價公式不改 低碳轉型也難
謝英士、鄭佾展/環境品質文教基金/聯合報
經濟部召開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敲定四月起電價調降九.五六%,為台灣史上電價降幅最多的一次。

受到國際燃料價格下跌影響,新版電價公式從去年一月廿日上路以來,從未調漲,反而連三降,一舉回到二○一二年油電雙漲前的電價水準。這個結果,與立法時意圖合理化電價、解決財務黑洞、扶植綠能產業的初衷,大相違背。

從電價公式看,如此結果不令人意外,因為支出成本計算沒考慮環境與健康等外部成本,也沒考慮到引導未來能源結構轉型的可能性,且最重要的外部成本二氧化碳排放,完全沒有納入。

要求台電納入環境成本真的那麼遙不可及嗎?一九九○年代歐盟便開始進行能源外部性研究計畫,台電二○○八年起便曾委託清華大學、中華經濟研究院進行核能與火力發電廠外部成本與效益之研究;二○○七年財政部便開始研擬能源稅條例草案,歷經多年溝通,共識度已有增加。

當初電價公式審議時,便有先核實內部成本,再討論外部成本的策略,亦約定公式施行兩年後,需重新審議。如能在能源稅條例通過前,從國營事業著手,透過新的電價公式審議機制,納入其理念與作法,對引導能源結構轉型大有幫助,亦不至於影響其他能源使用單位。

據經濟部長鄧振中上周向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的報告,去年十八個縣市用電減少○.四六%,相當於三億度;距離全民節電二%的年度目標,達成率不到四分之一;加上準總統蔡英文主席「十年不大漲電價」的主張,台灣是否真能達到「國家自定預期貢獻」所提,二○三○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量五十%?如果電價公式思維不改,看來是難上加難。

電價有其代表意義,除了是減碳信心指標外,最現實的就是企業投入節能的主要考量。目前電價計算公式裡,特別設定漲幅上限,半年調幅不超過三%,全年累計調幅不超過六%。也就是說經過近三次調降後,起碼還要三年電價才可能調整回原本的價格。換言之,企業又可再觀望三年,不需要做什麼設備投資,三年後再說,這也是必須處理的一點。

相較台灣,英國最近積極在討論「零排放」立法,英國的例子就像一面照妖鏡。去年柳中明教授的研究,分析一九九三至二○一四年間台灣人均所得與能源密集度(能源消費/實質GDP)後發現,人均所得跟能源密集度成反比,也就是賺的錢越多時,每一塊錢所消耗的能源或二氧化碳排放也越少,而這就是英國想要追求的發展路徑。

當務之急,現行電價公式有必要重新調整,從引導台灣能源綠色轉型的角度思考,才是國人真正的大確幸。

   
認同漂移的政治加工 外在內在? 先天後天?
黃年/評論工作者(台北市)/聯合報
聯合報最新民調發現,民眾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達七十三%,並有四十六%民眾主張應永遠維持現狀,且主張急獨及緩獨者相加為三十六%。

此一調查,引發了「認同漂移」的話題,並有先天說及後天說的討論。先天說,認為認同有天然因素。後天說則認為,認同更有後天加工的因素,亦即是受到社會化、環境型塑或政治操作的影響。

認同,也許有天然因素,例如黑人較認同黑人,白人較認同白人。但認同更是社會化的表徵,亦即是受後天因素的型塑使然。否則,黑白相間的美國就不能演化為「多民族的熔爐」;其間,林肯、金恩等領袖的引領,對美國之認同工程的建構更是斧鑿斑斑。而李光耀以英語為「工作語言」等政策,則演化出「新加坡人」的認同主體。再者,倘非後天經營,如歐盟等創新的認同架構即不可能問世。

認同的形成,亦未必與政治體制有關。文革是在政治鬥爭中產生,納粹則是在民主選舉中誕生;二者發生之際,皆獲強烈的社會認同。古印度在婆羅門的專制文化中,出現了主張眾生平等的佛教;但如今民主化的印度,卻仍未解決種姓制度的遺害。華盛頓領導美國獨立,至林肯始解放黑奴;甘地領導印度獨立,但印度好像仍在等待它的林肯。

那麼,如何解讀台灣出現的認同漂移?

外在因素:台灣的認同移變,主要因素是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制。北京過去主張「中華民國已經滅亡」,全面推動「去中華民國化」;這使得中華民國的主體性、自尊心及存在感均遭傷害,以致使台灣人感覺「中華民國」是一包袱,是一屈辱,甚至是一禍害。北京對台灣「去中華民國化」的效應,就是使台灣「去中國化」。這是台灣出現認同漂移的主因。

如今,北京倡「兩岸一家親」,是想回到「先天因素」。但「去中華民國化」的政治加工,卻使台灣人疏離、看衰甚至敵視中華民國;而當「中華民國認同」在台灣嚴重耗弱,又如何維持其「中國認同」?

內在因素:台灣的認同移變,另一主因是受政治勢力對國家生存戰略的抉擇所引導。台灣在經歷八二三砲戰、退出聯合國等危疑階段之時,社會認同與政治認同仍相當穩定,甚至仍有「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共同使命感。雖然,此種認同是在專制操作下形成,但主要原因是在當時尚未出現對於國家生存戰略的認同分歧。而如今出現的認同漂移,則是近四十年來國家生存戰略出現分歧所發生的效應。

台獨被視為台灣生存戰略的選項。法理台獨主張正名制憲,心靈台獨則搶占歷史教科書的話語權。這些其實皆不是「天然獨」,而均是為國家生存戰略的移變而設計的政治加工。台灣當前最大的困局其實是:現實上以台獨作為國家生存戰略已無可能,但經政治加工所形成的認同漂移卻幾已呈現不可逆的態勢。台灣的最大危機,毋寧是在錯誤的國家生存戰略下,對認同漂移進行錯誤的政治加工。

由上可見,不論從外在因素或內在因素論,台灣的認同漂移皆是後天因素大過先天因素,政治操作大過理智醞釀。

北京若不能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而倘繼續其「去中華民國化」的加工,將不可能扭轉台灣「去中國化」的認同漂移;由於兩岸實力懸殊,在這一部分,大陸的責任大於台灣。而台灣若不能在兩岸及全球作出國家生存戰略的正確抉擇,卻繼續在認同漂移上進行政治加工,恐將騎虎難下,自貽伊戚。

這些,都是兩岸皆應先「回中華民國化」的理由。

   
食安指南 更勝美味早餐
張寶珠/高職教師(台中市)/聯合報
我是台中人,從小出生、就學、成家、工作,皆在台中,拜讀作家劉克襄兩篇談台中早餐的文章,我有些話想說。

劉克襄對於台中的關注,漸漸讓我看到不曾留意的台中人事物。他談早餐的文章,我覺得其實是想呼籲重視在地食材的使用及食的安全,大家可試著從此兩角度觀看,不須在意所謂美味好吃的早餐在哪。

早餐是每天最重要的一餐,吃飽一天才有精神氣力,但現在社會不是每人都朝九晚五,加上街坊西式早餐店及連鎖餐飲店皆販售早餐,亦有brunch早午餐,早餐文化漸漸混沌不明地消失。

每人都有自己回憶中早餐的樣貌,以前是吃飽吃好,現在更多人重視食安及便利性,台灣是容易接受外來飲食的國家,融合外國飲食文化,轉變為國人口味,早餐文化漸漸改變也是其來有自的。

如果你問,我這台中人早餐吃什麼?我吃水果、自製土司和麥片,如此而已。

   
「紅點文旅」用創意讓全世界看見台中
紅點文旅開幕至今一年半,不僅屢獲國內外各大獎項的肯定,更獲國外媒體ArchDaily的青睞,躍上國際版面。吳宗穎透過紅點文旅,把台中中區的美好告訴全台灣,也告訴全世界。

凡爾賽宮是路易十四的文創產物?
凡爾賽宮是一個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建築,凡爾賽宮象徵當時專制王權的權威,將宣揚威望所需的一切雄壯及威嚴,藉由凡爾賽宮的精美裝飾而化為實際,可謂為巴洛克建築一項特殊之風格。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