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bobo小天才.輕鬆玩教養】針對家長頭痛的學齡前教養問題開闢解決方案,讓家長輕鬆地教導孩子。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10/05 第409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馮世寬能撐上兩周
聯合報社論 聯合/中秋和國慶只看到社會撕裂景象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透視川普稅改的虛與實
民意論壇 蔡釋善意 19大後兩岸緊張能解?
看張忠謀退休 企業要傳承創業家精神
聯合筆記/一開始是裝的…
讓長輩看病 享「機加酒」服務
設計優先看診機制 了解老人需求
老師,你要不要兼行政?
讓老師從廚房回教室吧
解決貧窮 和平才會到來
助貧翻身 需專業整合介入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馮世寬能撐上兩周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百分部長」又發狂語了。被立委問到,如果兩岸開打,台灣可以撐多久?馮世寬再發豪語說,前國防部長李天羽認為我方能撐兩周,但由他來打,就「不止兩周」。

「能撐多久」,是國防部長在立院都會遇到的問題,歷任部長的答案不同,從幾天到兩周都有,兩周是常見答案。馮世寬不改其大話本色,所以就冒出了「我不止兩周」,來超越前人。這比起去年他在立院的回答,整整多出了一周,當時他的答覆是:「絕對超過一星期!」

短短一年,我方因應共軍的能力就提升了七天;這究竟是馮世寬領導有方,或是他個人失憶,還是他的自信心大躍進,似乎已難分難解。一年多來,國軍陸續發生雄三飛彈誤射、國軍官兵染毒、軍艦遭漁船和商船撞擊事件;加上募兵制面臨跳票,中少尉軍官缺額近半,暴露軍隊訓練、士氣、紀律均成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馮世寬還能如此大言不慚,民眾會相信嗎?

如果「兩岸開打」不只是一場軍事演習或電競遊戲,那麼,除了「能撐多久」之外,接著要問的就是「怎麼撐」、「誰來撐」,還有「犧牲多少」的問題。當然,馮世寬會說,「我不能告訴你」;但是,台灣人民得想想:屆時,誰會在那裡捍衛台灣,我們和家人能不能免於戰火蹂躪?還有,「撐過兩周」之後的台灣,將是什麼局面?

「撐多久」的另一隱喻,就是如何慘敗。馮世寬要撐上兩周,值得鼓掌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中秋和國慶只看到社會撕裂景象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中秋節前夕,賴清德極力在立法院為他的「台獨論」消毒,稱蔡政府不會宣布台獨,也不會舉辦台獨公投。與此同時,蔡英文總統也透過官媒喊話,重彈兩岸關係「新模式」的老調,以期賴揆暴衝的「台獨論」不致在中共「十九大」引發重大後果。蔡政府對兩岸關係保持警戒,是正確的作法;但是,只看到「台獨論」對兩岸關係的傷害,卻忽略它對國內社會族群的撕裂,則是更嚴重的盲目。

事實上,不單單在中秋佳節嗅不到社會團結的氣象,在即將來臨的國慶日,更出現「國慶大典沒國旗」的爭議,國旗從總統府和凱道的矚目領域「被消失」。國慶籌委會主委蘇嘉全還說,「國旗不一定要用插的,要用心去愛」,簡直是掩耳盜鈴。不僅如此,一些我駐外使領館發出的國慶邀請函,除略掉國旗,更刻意不提「中華民國」四字,彷彿他們自己就是「新國家」的代表。這些景象,在在令人感到失落和憂傷,也為台灣前途感到茫然。

已經二度執政的民進黨,還在用陳水扁時代的思維來挑撥人民的神經,用台獨意識和國家認同來撕裂社會,用政治手法來掩飾他們拚經濟的無能,用兩岸關係來簡化台灣發展所面對的困境。試想,如果不是因為傲慢,賴清德如何敢公然在國會說出「我主張台獨」?而若不是因為冷酷,蔡英文何以對兩岸關係生變衝擊觀光業者生計而面不改色?如果不是缺乏認同,蘇嘉全為何敢大剌剌把國旗「變不見」?這種「有權就是老大」的心態,除缺乏民主素養,也配不上他們獲得的選票與期待。

不論公開主張台獨,或拋棄國旗國號,蔡政府都在公然撕裂國家,把認同中華民國的國民劃到他們的對立面去。這樣的切割手法,時不時把人民切成兩半,台灣的社會裂痕只會越來越大。民進黨或許可因此坐收一時政治漁利,但長期而言,一個離心離德的社會將充滿怨怒、衝突與仇恨,台灣將如何健全發展?蔡英文向下一代許諾的種種美好未來又如何可能實現?

再以高中國文課綱的文白比之爭為例,表面上看,教育部是在主張教育的「本土化」與「現代化」,因而降低文言文比例;實際上,此舉正是在應和蔡政府「反中」及「去中」的政策,遂行文化的去中,將對立及仇恨之根扎進下一代的腦中。一個有遠見的國家領導人,能留給下一代最好的資產,應該是更大的開放、包容、開明與和平;但蔡政府的作法,卻是在教導並鼓勵下一代自戀、排外、閉鎖與敵視。更可怕的是,即使在課綱這樣枝微的爭議上,政府也不惜採取極粗暴的手段,「表決表到贏」。這種作法,視民主為何物?

蔡政府如此在手段上粗暴、在政治上張揚,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在野的國民黨已大大失去制衡力量,又被壓制在討黨產的泥淖中,因此主政者可以為所欲為,毫無忌憚。第二,是民進黨缺乏長期執政的理念,仍習於用「打帶跑」的短期戰略因應時局,因此只能在「出招、因應、收拾」的輪迴中打轉。這種戰略,或可用來誘敵、欺民,卻終究無法有效治理國家。第三,台灣社會有日益崩解的趨勢,長年存在的勞資對立依然未解,太陽花運動又帶進世代的仇恨;再加上社會上原有的藍綠對峙和階級矛盾,社會大眾已無共識可言。尤其,一度蓬勃的社運及環保團體,都在民進黨的收編下失去自主性,變成了政治的附庸;這也讓一度趨於成熟的台灣公民社會,又陷入倒退。

賴清德不斷為其台獨論消毒,證實他的輕率和淺薄。然而,蔡英文在標榜「維持現狀」不成後,轉而呼籲兩岸建立互動「新模式」,她自己的答案恐怕也是留白,只能等著別人來填。最可悲的是,一場台獨的盲動過後,所有代價卻要民眾來承擔。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透視川普稅改的虛與實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最重要的成長政策─租稅改革,計畫綱要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但由於缺乏細節,難窺全貌,因此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稅改計畫最終命運如何,目前雖難以逆料,但從現在到年底期間只要情勢有任何變化,都將引發美國及國際金融市場波動。

首先,還是要感謝川普反對且成功地封殺了「邊境調整稅」措施。「邊境調整稅」是眾議院議長萊恩等人的構想,主張對進口品課徵20%的稅,對出口品免稅;由於美國是貿易逆差大國,實施此稅將使聯邦政府稅收一年增加1兆美元,可以作為減稅計畫的財源。但這其實也是一種「保護主義」稅制,一旦實施將對其他國家的出口造成重大打擊,亞洲尤其首當其衝,台灣也將受到波及,甚至引發全球貿易戰。川普能夠抗拒1兆美元的誘惑,未將「邊境調整稅」納入稅改,功不可沒。

其次,川普提出的計畫充其量只是個空架子。個人所得稅方面,課稅級距雖從7級簡化為12%、25%及35%等3級,卻未訂出每一稅級的所得範圍;雖建議增設第4級高稅率,適用於最高收入者,但卻推給國會決定。企業稅雖主張由「全球性」轉為「屬地性」,但未明確指出未來企業的海外盈餘是否免稅;對企業滯留在海外的2.6兆美元累積盈餘雖將給予一次性減稅優惠,卻又未訂稅率。另外對最大的稅收漏洞─房貸利息、慈善捐贈及附帶權益等減免項目,也都隻字未提。事實上稅改的關鍵就在於細節,但川普卻處處避重就輕。

再者,稅改計畫中還有一些空包彈。例如計畫中主張訂定企業利息支出的抵減上限,但勢必遭到大型上市公司及私募基金的抵死抗拒;又如取消各州及地方政府稅的抵減項目,也將受到民主黨議員的壓倒性反對,而無法得到跨黨支持,因此兩者都將難以落實。

至於以減稅來鼓勵企業將海外累積盈餘匯回,表面上看企業可以用這筆錢來減少負債,增加資本支出、擴大購併與研發,並創造就業;但依據2005年減稅的經驗顯示,這些匯回的錢主要用於買回庫藏股以造福股東,並提高企業高級主管的收入,在美國僱用的員工人數反而減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項政策對經濟成長裨益有限,只能算是美股的一大利多。

但儘管如此,基於共和黨完全執政近八個月來一事無成,迫切需要使減稅案過關,來面對明年舉行的國會期中選舉。因此全面落實稅改雖然困難,但如果只是做某種程度的減稅,卻仍有可能實現。牛津經濟學公司預測,國會通過十年減稅5,000億美元計畫的機率超過70%,共和黨參議院黨團也原則同意將減稅規模縮小到1.5兆美元。規模雖縮小,但對美國、全球金融市場仍將造成不小的衝擊。

9月初時,市場判斷今年內通過減稅案的機率趨近於0。但26日稅改計畫宣布後,美元匯率指數六個月來首次翻揚到50日移動平均線之上,10年期美債殖利率站上2.3%,稅改計畫的最大受惠者─羅素2000中小企業股指數創新高,高稅率類股表現也優於大盤。

既然減稅希望再起,市場預期預算赤字必然增加,聯準會(Fed)今、明兩年繼續升息的機率也升高,加上Fed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將帶動美元匯率與公債殖利率大幅上升,新興市場貨幣及金融資產將受美元升值的打擊。

美股也同樣面臨轉捩點。企業稅率下降,企業獲利分配給股東的部分將大增,直接對股市有利;今年來表現一枝獨秀的科技股,反而可能面臨回檔壓力。另外企業若當真將滯留海外的累積盈餘匯回,對美元匯率及美股也都有利。

稅改成敗,攸關川普政府究竟將一蹶不振,還是一帆風順,任何進展對所有投資人都至關重要。

   
民意論壇
蔡釋善意 19大後兩岸緊張能解?
王高成/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聯合報
兩岸關係自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原本就陷入低迷,面對大陸即將舉行的十九大,台灣方面更感到關切,蔡政府也釋放一些緩和的訊息,期待兩岸關係能有番新的局面。然而在新任行政院長賴清德於立法院的台獨主張說之後,卻使得兩岸關係陷入更加不確定的狀態。

為了化解可能的危機,蔡政府迅速採取了因應的措施。蔡總統本人親自接受中央社的專訪,再次強調她去年就職演講中說的話,就是未來處理兩岸的原則,此點並未改變。當時所說的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關係及承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已是她所能盡到的最大善意。她也重申過去一貫的說法,希望大陸對於兩岸關係能有新的思維,十九大之後的兩岸關係能更加活絡。賴清德也配合蔡總統的危機處理,不只強調兩岸關係非其職權,還表示蔡政府不會宣布台獨,也無意發起台獨公投。

這一連串的動作及說法,固然顯示府院有意為兩岸緊張降溫的企圖,但要扭轉目前低迷的關係恐怕仍不容易,甚至兩岸的關係在十九大之後繼續惡化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首先,賴清德雖然說他只是發表個人意見,兩岸政策仍以蔡總統說了算,但他畢竟是打破慣例以最高行政首長的身分在立法院公開支持台獨,仍具有重要的政治意涵,必然更增北京對蔡政府的不信任感。在賴清德講完那些話之後,民調支持度卻持續升高,已成為民進黨人氣最高的政治人物,黨內台獨支持者的士氣也大受鼓舞,蔡英文是否壓得住他,未來的兩岸政策能否不受影響將不無疑問。

其次,賴清德後續澄清說法並無去除台獨疑慮的作用。他援引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立場,強調台灣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做中華民國,兩岸的主權也互不隸屬,因此台灣不需要再次宣布獨立。如果此處所謂的中華民國的主權僅涵蓋台澎金馬,而且又與大陸互不隸屬,基本上已是「兩國論」的論述。這是借中華民國的殼而獨立,與馬英九時期所謂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互不隸屬的概念不一樣,因為馬所講的中華民國領土與主權範圍仍包括大陸在內。賴的說法不僅無澄清作用,反有越加肯定台灣獨立的意涵。

第三,如果賴清德所謂的中華民國只包括台灣地區而已,則蔡總統從去年就職以來所強調的兩岸政策將以中華民國憲法為依據,在北京眼中將更不具有善意。大陸所在意的要點是蔡政府是否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即使此一中我方可以片面解釋為中華民國。但如果蔡所任命的行政院長解讀中華民國是只包括台灣在內的獨立國家,則大陸必然不認為蔡的說法是盡到最大的善意,甚至以為兩人是在唱雙簧,意圖矇騙大陸而已。

當然民進黨執政的政府也未必要完全接受北京的一中主張,也可以有自己關於兩岸關係定位的立場,只是兩岸各自有自己的堅持情形下,如果蔡政府想要改善兩岸關係,則目前的主張與作為顯然並不能讓北京接受,兩岸互信也難以建立,十九大之後兩岸關係仍可能難以活絡改善,甚至也不排除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台灣方面仍須審慎觀察應對。

   
看張忠謀退休 企業要傳承創業家精神
胡志宏/企管博士生(新北市)/聯合報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將在明年六月退休交棒;事實上,台積電接班人計畫早在十年前就開始啟動,其接班模式在台灣也算是絕無僅有的。台灣的創業企業家,大部分將經營權傳給二代或家族成員,較少傳給專業經理人。

近幾年,許多企業如葡萄王生技、長榮等都曾上演過接班時發生家族紛爭案例。企業家都知道接班計畫的重要性,但也因過於保守或找不到適合的傳承者等因素,大部分思考接班的方向,反而是未來家族的決策方式、控股權、節稅等相關規劃,以確保經營權及家族權益。

台灣第一代創業家大多白手起家,歷經創業的艱難和奮鬥,共通特質就是勤勞樸實,勤於學習,有生意頭腦。由於有這些特質,這些創業家大多對二代及部屬恨鐵不成鋼。在他們眼中,常覺得自己想法不被了解,二代跟不上自己的速度,只有跟自己一起經歷過創業時期的人,比較能理解他的想法;因此在他旁邊自然形成一個小社會,有時連二代都未必能打入這小圈子,何況是外來專業經理人。

為了傳承接班,他們也會安排二代進入企業,啟動一連串的培訓計畫及跨部門歷練學習,但誰都知道這是未來的主子,這樣的訓練效果到底有多少呢?曾認識一位二代,他說,在家族企業上班時,以為自己很厲害,做什麼都是對的,因為沒人敢講真話;但有時很認真的去做一件事,自己的能力及努力卻被完全否定,因為你是二代。這也是二代在接班學習過程中的無奈與壓力。

當公司發展到要接班傳承時,公司早有一套治理機制運作著,接班訓練真正要傳承的不是職位也不是股權,而是第一代的創業家精神、領袖格局及在艱困環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傳承者需要學會放手,去支持接班人作決策,讓接班人開始建立自己的經營團隊,以減少因意外而「突然」傳承接班的風險及紛爭,讓所有的企業關係人信任及支持。做好接班,不只是企業內部的事,也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聯合筆記/一開始是裝的…
林河名/聯合報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接受電視專訪,脫口說出前總統陳水扁的病「一開始是裝的,久了變真的」。北市府雖澄清「純屬口誤」,陳水扁民間醫療小組卻批柯「不是失言,而是胡言」,還把柯文哲從醫療小組中除名。

對於發言風波,柯文哲解釋,所謂「一開始是裝的」,台語叫「凝」(意指鬱結、惱怒),中文叫「身心症」,後來看電腦斷層,扁的大腦前葉都有萎縮,所以「心情不好會死人的」。這個說法,陳水扁及「阿扁們」或許都難接受,但政治虛虛實實,確有不少疑似「一開始是裝的」。

日前民進黨全代會,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拋出「憲改」議題,希望建立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在這之前,民間雖有憲改的呼籲,民進黨內也不乏有識之士倡議,但蔡總統上任以來完全沒把憲改列入施政議程表,卻在全代會丟出這個震撼彈。

結果,蔡英文拋出「憲改」新願景,馬上稀釋「赦扁」提案的衝擊,最後因在場人數不足,赦扁案「交中執會研議」,連陳水扁事後都灰心地要支持者「攏嘜共(別再講)」。但外界也不免揣測,蔡英文藉修憲議題來抵擋赦扁提案。

不過,就算憲改「一開始是裝的」,民進黨立委蘇巧慧等人卻馬上端出修憲提案,不但主張改採「總統制」,還拿掉「統一前」、「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等憲法增修條文的文字,直接挑戰統獨敏感議題,反而成了蔡英文的另個燙手山芋。

又日前,行政院長賴清德首度在立法院備詢,開宗明義就強調自己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不管擔任哪個職務都不會改變」。賴揆不改台獨本色,卻在政壇掀起波瀾,三天後,他再度備詢,已低調不談「台獨」,還拜託立委「千萬不要再問我個人立場」。

兩岸政策是總統職權,蔡英文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無法規定行政院長一定要講什麼,但相信賴清德知道分際和整體政策走向,算是「輕輕提醒」。

賴清德初上任,馬上宣布軍公教明年調薪、一例一休會提出政院修法版本,展現明快作風,卻因旗幟鮮明的獨派立場惹出爭議,如今雖避談個人主張,還強調「不會宣布台灣獨立、不會發起台獨公投」,但已打亂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步調;而賴揆先前表態,事後收歛,也難逃被檢驗「一開始是裝的」?

回頭看柯文哲這句話:「一開始是裝的,久了變真的。」其實饒富玄機。且看是弄假成真?或是弄巧成拙?

   
讓長輩看病 享「機加酒」服務
張子陽/社工師(新北市)/聯合報
昨天聯合報報導「看病、等藥耗一整天,折磨老人家」,引述老人福利聯盟「老年人就醫不友善大調查」報告,提到百分之七十五的長者認為就醫環境充滿不便,並指出老人到醫院看多重慢性病,需分科掛號,造成就診次數多、候診時間拉長,就醫不方便。

其實部分醫院有老人科,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也規定,各地區衛生局應依身心障礙人數、就醫需求,指定醫院設身心障礙特別門診,為何卻較少老人、身心障礙朋友使用?筆者擔任手語翻譯服務行政人員時發現了原因。

不少聽語障老人考量住特定醫院附近,或信賴特定醫師、事先安排慢性病回診,常在幾星期甚至幾個月前,申請手語翻譯服務。

雖依掛號單建議就診時間安排,授權手語翻譯員跟診間溝通,插號看診節省等候時間,部分醫院也讓老人優先看診,但不是每個診間都同意插號,等叫號等很久,甚至影響手語翻譯員後續行程,只好臨時調派其他手語翻譯員支援。

加上部分老人搭復康巴士往返醫院,在一星期前才可訂車,卻不一定能訂到車,臨時取消手語翻譯服務,增加行政工作量。因此如要有效推動整合門診,有幾個方式:

一、體驗式宣導:病人可能沒用過而不敢使用,既然部分民眾想變身網路名人,在遵守專業倫理前提,可鼓勵陪病人使用整合門診,發表實際體驗、使用心得說明,比隨意濫罵護理師有意義。

二、跨專業整合資源:現有社福服務制度,如有多重需求,需自行向不同單位、網站平台申請,實在麻煩。既然大醫院有社工,專業角色是連結社福資源,方便病人就診,可參考旅行業「機加酒」方案整合訂票、訂房模式,建立輕鬆操作的整合平台,方便主責社工依病人需求安排門診時段,並申請相關社福服務像是復康巴士、手語翻譯或聽打。

三、減少資訊落差:即使媒體常有醫療資訊節目、版面,但病人不一定了解深入醫療專業知識,而怕遇到醫術不好的醫師,才排隊掛號看名醫。

對此可參考美食、住宿訂房網站評價功能,建立醫療服務訊息整合平台,開放給具體評價,減少資訊落差影響,有助提高使用整合門診意願。

   
設計優先看診機制 了解老人需求
王建華/退休人士(桃園市)/聯合報
老人家就醫看病拿藥耗時,對某些老人是很大困擾,尤其是沒家屬陪伴看病的老人。

建議醫院能做調查,看自己醫院老年病人有多少是有上述困擾的,可否對比較特殊的長者(病人亦可透過問卷,自己提出需求)有一個特殊的優先看診機制,隨到隨看,如有看兩科以上者,可以請隨診護士或志工協助帶到第二科方便看診(問卷應強調不是要給病人一張表要他填寫,而是醫病面對面溝通,由工作同仁填寫,親身感受病人的需求)。

我自己的經驗是,十五年前帶父親到林口長庚看眼科,他斜坐在輪椅上,當時向護理師禮貌的提出要優先看,都不會被拒絕。

等待看診是正常的,但如果醫生及護理師有個優先看診機制提醒,並有一個小看板讓其他病人瞭解,就會行得通。

至於整合門診,應請衛福部強力主導,民間醫改單位監督,以各市縣為單位做突破改善,如果在適當(醫病雙方)的滿意下推動,並請媒體持續報導各市縣轄區的院所有多少家醫院(或比例), 開辦體貼老人的整合門診。有政府人員參與,可促進醫院內部共識,提撥部分資源,嘉惠自己醫院的病人,為何行不通?

   
老師,你要不要兼行政?
陳恕/高中學務主任(台中市)/聯合報
先聲明我沒有輕視代理教師或約聘僱人員,相反的,我認為代理教師或約聘僱人員非常厲害,為了生存下去,比正式人員認真許多!

為何會有如此感慨呢?

主要是因為日前媒體報導,台北市有高中進行代理教師甄選,條件是到校服務(且只十個月代理期)要專任生活輔導組長。又聽聞台北市有高中一○六學年的學務主任是由代理教師擔任,顯然學校現場的教師沒人願意出來承擔,或是大家只想「好好教書」,其他學校的事情不關我事?

這場景,不禁讓我想到,未來校長會不會也可能由代理教師擔任?

待過數校服務的我,也常耳聞兼任行政教師同仁感嘆,為何他們就得在早上七點到校,下午五點後才能離校,萬一某天下午沒排課想回家備課時,還得請假才能離校!為何別人就不用請假?這讓他們兼任行政兼得很痛苦,總覺得一樣是教師,卻是不同的待遇?

前幾天,學校另一位主任跟我講,有人在本校留言說「爛學校尤其是主任,超低能」,我在想本校是不是爛學校,這大家可以公評!但我承認我是超低能,而且我不只低能,我還智障,就因為我低能智障,才會不聰明的答應兼任行政這些年!

當教育部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十二年國教一○八課綱,企圖翻轉教學現場的同時,要不要也來翻轉一下教師兼任行政的現場!

看看是不是呼應高級中等教育法第十九條,讓教師全部專心回歸教學現場,然後多編列經費聘請更多職員來專職學校各處室組長一職;或是強化教師法第十七條的教師義務,要求每位教師都有兼任行政的義務(如此才不會讓校長們每學年期末都在煩惱)。這樣,應該就不會出現所謂的行政逃亡潮吧!

   
讓老師從廚房回教室吧
賴富國/教(彰縣溪湖)/聯合報
當國中小有了一間廚房,就需以自辦午餐型態供應學童,於是產生一個叫「午餐秘書」的職稱,工作內容是什麼呢?

從暑假開始結算整學期的菜金費用、憑證核銷、食材上網招標、處理廠商投標、開標、廚工招聘等前置作業。開學後才是大工程,開菜單、審菜單是否符合營養標準、每天一早到廚房驗收食材是否新鮮、斤兩有無短缺、柴米油鹽醬醋茶瓦斯是否足夠、是否過期、有無買到黑心商品、這天有幾個學生請假需退費、廚工當日身體狀況是否符合工作標準、能否準時供餐、廚房是否乾淨整齊、水電供應是否穩定、煮完還要拍照上傳網站、填寫相關簿冊,一直到當日晚上無傳出中毒事件,整個心才放下。

月初忙著廠商請款、廚工勞健保薪資的計算,偶而還要接受衛生局和農業處來稽查,動輒用罰款民間業者的食品衛生管理法,開張限期改善否則就開罰的公文,每天處於高壓的狀態。

「午餐秘書」關係到全校學童的食安衛生及營養攝取,應該是由專業的人士來擔任吧?至少是營養師或相關餐飲管理人員吧?錯!由「無所不能」的教師兼任,尤其中小型學校更明顯。

跟縣政府反映總是說沒錢聘營養師,老師只能摸著鼻子,一個禮拜減四節課,就要讓全校學童能準時且安全享用到符合營養標準的午餐,這真是太神奇了。

老師的專業在「教室」而非「廚房」,在食安須嚴格把關的時代,在講究專業的年代,該花錢聘專業的營養師就該花,當老師整天提心吊膽在「廚房」這件事,還能全心全意把時間精力花在課程教學及引導學生上嗎?高喊行政減量的同時,也請把諸多該由專業分工的事從身兼多職的老師身上拿走吧!才是給老師的最大禮物,也才是學生之福。

   
解決貧窮 和平才會到來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聯合報
拜讀貴報專題報導「助貧童翻轉命運」,心有戚戚焉。幫助貧童,除了人道關懷和慈善救助,最重要的是教育扎根。知識就是力量,改變未來,除了教育沒有第二條路。

台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富者吃肉,窮者連肉湯都嚐不到。南北的懸殊,城鄉的差距,加上職業的結構變化,更是雪上加霜。名媛富商的珠寶服裝,上流社會的華麗排場,都令窮人瞠目結舌。上位者窮吃,下層者吃窮;經濟衰敗,物價上漲,失業率卻攀升;人民除勒緊褲腰帶,還能做什麼?

貧窮令人懷憂喪志,衍生許多社會問題,相對的失去競爭機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一針見血的論述:「假如存在貧窮,就不能有和平」,但從不施捨乞丐,他的哲學是自助人助:給人一條魚,只能餵飽他一天,但教他如何釣魚,能餵飽他一輩子。「救急不救窮」看似無情卻多情,卻是永續離貧的正確觀念。

貧窮有其原因,如非好吃懶做,就是給予的機會太少,政府的工程預算動輒千億,浪費公帑養蚊子,清寒家庭卻連學費都繳不起,說來真是諷刺。希望高官們每天忙著政爭之餘,請關心困苦無助的百姓,創造就業機會,改善經濟環境,讓勤奮的人有希望。只有解決貧窮問題,和平才會到來!

   
助貧翻身 需專業整合介入
鐘重發/教師(彰縣北斗)/聯合報
社會有很多愛心人士積極投入貧窮家庭的協助,但很多受助家庭卻貧窮依舊,其孩子也很難翻轉命運。

物品凌亂骯髒、物資缺乏又浪費,是很多受助家庭的表象。當善心人士到家把地掃好、桌椅排好、棉被曬好收好、雜物堆好後離開,但下次再來,地上又是菸蒂、飲料罐,東西依舊亂堆,受助者沒去工作又沒整理居家,只認命的等著。

有些受助家庭的大人每周花在菸、酒的錢和孩子花在飲料、垃圾零食的錢,經常比出錢出力的協助者每月全家的零用花費還多很多。沒錢繳孩子的學費餐錢,大人卻菸酒依舊。受助者每次說命苦運差,但怎麼又把寶貴資源如此浪費?

發念投入貪窮家庭協助的人,若沒有很強的恆念,在幾次介入後,一些發念者會因自己所做、所見、所省,反而情感受傷或心靈受挫。

貪窮家庭協助需要專業評估和介入技巧,除讓專業社工、志工帶著做,更要專業輔導和管理對策,通過專業整合的介入,讓受扶家人不再認命、願意改變和付出,人助和自助齊力並行,貧窮孩子才能翻身。

   
拚創新!職場搬進美國課堂
美國西維吉尼亞州企圖加強職業教育以改善經濟,而方法是讓職業學校學生在校內「模擬」在這州的重要產業上班,指導老師也在這些產業接受最新訓練,使畢業生符合產業需求。

百歲瑜伽教師 活力魅力兼備
有一小群專業瑜伽老師因而竄起,成了名流紅人,四處巡迴教學,分享倒立或雙腿高舉過頭時領悟到心靈平靜的照片。在這一群人中,波瓊-林區是非常罕見的年邁明星,具有異乎尋常的行銷潛力。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