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IK古典樂刊】提供最新古典音樂訊息,以及有趣的音樂小知識,突破你對古典音樂的想像。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12/15 第413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人體發電?用腦發電!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光修勞基法,無法解決低薪問題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2018五大央行貨幣政策展望
民意論壇 違建+鐵皮屋 來自地獄的火爐
欠缺新浪進逼…台灣老得徹底
聯合筆記/中國新零售 看二馬廝鬥
馬英九怒告北檢 賠夫人又折兵
哲人雖已遠 今日有典型
工作簡單 低薪就應該?
溫柔校長與牧牛少年的奇遇
解決水庫淤砂 地方合作取代掣肘
嚴震生/短命的美國優先委員會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人體發電?用腦發電!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民進黨議員梁文傑上健身房突發異想,稱如果運動機器連接發電機,藉由人體發電,也許全台健身房加起來能抵得上一座電廠。梁議員的想像力,應可獲頒年度「最佳創意獎」。但由此凸顯的是一國安等級的大問題:民進黨心知肚明,用電問題已逼近其執政能力及人民容忍的極限了。

非核家園,減碳承諾,綠能遠景;這些是民進黨的競選大餅。全台斷電,企業三缺,空汙嚴重;這是進行式的事實。民進黨現在焦頭爛額,企圖填補兩端間的大黑洞,什麼招數都使出來了:把空汙問題賴給中國;經濟部長保證近期電費不漲;如今連「人體發電」都上場!請問,還有什麼招數可用嗎?

非核家園的確是美麗夢想,但現實上非一蹴可幾。民進黨只思以此為政治圖謀,卻不誠實面對專業解決方案。今夏全台斷電事件後,當年主婦聯盟的「用愛發電」成為國人訕笑對象。當時即有評論者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提出「用腦發電」:台灣人如果還不開始用腦,百分之百可確定,未來會再次且持續發生大斷電事件。

「用腦發電」看似奇譚,卻有其深義。難以思議的是,如今竟出現了民進黨人的「人體發電」異想,加以政院發言人挖空心思的「空汙源主要從中國飄過來」的說法,看來執政黨是決定要捨棄「用腦」了。未來執政高層在跑步機上進行施政報告,全民將拭目以待。請多貢獻一下,說不定真能跑出一座新電廠的電力呢!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光修勞基法,無法解決低薪問題
社論/聯合報

勞基法修法一波三折,引起勞方強烈反彈,不僅重創執政黨形象,也讓府院之間的心結浮出檯面。蔡總統親上火線表態,以自己是「很左派的」向黨工表明心跡;賴揆則強調要啟動下一階段修法,修訂符合知識經濟時代需求的勞基法。問題是,光靠修勞基法,就可解決台灣低薪、低成長的困窘嗎?

賴清德近日會見工商界龍頭,要求大老闆為員工加薪,效果不彰。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回敬說,該公司本來每年就在提高薪水,政府不必勸,這屬於自由市場機制;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則說,願意配合加薪,但政府要凍漲基本工資五年,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也附和此說。

身為閣揆,賴清德願意親自為低薪族請命,值得肯定;但是,他恐怕用錯了方法,也高估了政治的力量。如果政府無法幫助台灣的經濟和產業體質改善,卻一天到晚想要拔取更多鵝毛,恐怕終將是一場空想。

民進黨上台不到兩年,勞基法已經兩度大修引發震盪;未待反彈平息,賴揆又立刻開出「大翻修」支票。仔細分析,此舉可以看出三層反覆:第一,林全內閣首度修法,以「七休一」討好勞工,卻引發嚴重政經傷害,使蔡政府自曝其短;第二,賴清德要樹立負責形象,發動第二次修法,大開方便之門,卻使勞團大反彈,導致執政黨大失分;第三,府院矛盾曝光,賴揆為挽回形象,強調要大翻修一套知識時代的彈性勞基法;至於勞基法究竟癥結何在,賴揆似乎也說不出所以然。

最尷尬的是立法院。民進黨立院黨團為了形塑賴揆「務實擔當」形象,竟不顧國會自主意識,一再以大軍壓境的強硬手段推動修法。民進黨團不用大腦的結果,當然只能修出破漏的法令;也因此,二次修法還沒修好,行政院馬上揚言要推倒重來。如此一來,還在立法院等待二讀的勞基法,民進黨是要繼續修,還是乾脆放棄?

民進黨政府一直沒有學到的教訓是:勞基法是勞資關係最基本的規範,也是對勞方最基本的保護,其修訂,當然要考慮各方、各產業的共同利益謹慎將事,才能有效推動經濟秩序。勞基法不是不能動,但修法必須經過完整的評估,充分溝通,而不是因為執政者的左傾或右向而任意變更遊戲規則。否則,一旦勞資關係受到破壞,生產活動及經濟秩序即難以穩定,勞工的收入及生活就受到衝擊。民進黨政府立法施政,總是以政治為優先考量,好施民粹,因此往往製造矛盾、撕裂社會。其結果,當然不能簡政利民,反而引發對峙衝撞,結果正常秩序遭到破壞,勞民又傷財,也暴露政府的無能。

蔡政府其實心知肚明:勞基法引發的紛爭,問題不在「過勞」,而在「低薪」。因為低薪,人民難以維持基本生計,才會甘於忍受苦劣的勞動條件,讓所謂的「慣老闆」以成本、彈性等理由來規避勞基法的規範。去年,蔡政府以為「一例一休」可以增加勞工職缺,讓更多勞工進入就業市場;不料,這卻導致邊緣企業以減少用人來節約成本,修法反而導致勞工收入降低。今年,民進黨總算知錯願改,卻被迫必須吞回自己的大話;但如此一來,年輕族群連小確幸都保不了,他們如何不大反彈?

簡言之,問題不在勞基法,問題在民進黨光說不練的「拚經濟」毫無起色。全台三分之一人口的月薪不到三萬元,難以維持基本生存的需求和尊嚴,這才是蔡政府無法面對的殘酷現實。然而,除了向企業喊話加薪,我們看不出政府有任何實質振興經濟提升轉型的方案,卻只能以促進轉型正義、降低公投門檻等政治性手段來轉移人民焦點。這些,真的能緩解人民低薪的痛苦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2018五大央行貨幣政策展望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13日決策會議一如預期,將聯邦資金利率提高1碼,並預測明年共將升息3碼。展望2018年全球經濟與資產市場的最大風險之一,就是各主要央行將同時縮減寬鬆政策的規模,即落實「貨幣政策正常化」。基於全球經濟成長出現罕見的同步上升勢頭,也為各大央行的「正常化」行動創造了有利條件。美、歐、日、英及中國五大央行將如何舉措?亞洲新興經濟體在貨幣政策上又將如何因應?

Fed率先且持續推動「正常化」,不僅先後共升息5碼,且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Fed預測2018年將繼續升息,且縮表金額將由每月100億美元逐季擴大到500億美元,緊縮的效應將次第顯現;加上川普減稅案在年底前通過的希望升高,Fed「正常化」的空間將更大,實現升息3碼的機率也更高。目前市場對利率水準尚未充分反映潛在的緊縮力道,因此必須調整目前的預估;不過以Fed規劃的升息與縮表路徑,還不至於攪亂金融穩定或阻礙經濟成長,何況至少在未來一年間歐洲及日本央行仍將維持量化寬鬆(QE)政策,從全球來看並不會使金融情勢驟然吃緊。

歐洲央行(ECB)14日也召開會議。ECB已於10月宣布2018年的QE計畫,將每月的購債額從600億歐元縮減到300億歐元,因此眼前並沒有任何急迫且重大的決策。ECB的最大變數,在於決策委員會對「正常化」的速度仍立場分歧;總裁德拉基決定明年9月之後仍無意結束QE,但一些「鷹派」的核心成員卻認為經濟復甦已經夠強,足以在明年9月之後便停止QE。明年如果經濟成長續強,帶動通膨加速上升,ECB終結QE的壓力終將來臨;而且ECB決策官員對外溝通的說法不一,也可能造成市場恐慌。

日本銀行(央行)目前的作法是購買公債不以金額為基準,而是以維持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零上下為目標。這是一種「隱形式」縮減購債規模的作法,因為日銀可以少買資產,卻不必正式宣布。

2018年日銀能否走出「正常化」的第一步,即提高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目標,真正的關鍵在於安倍政府須落實「第三支箭─結構改革」,帶動工資及通膨升高,否則日銀仍很難從超寬鬆政策脫身。

至於英國,面對的困境是經濟成長下修,但通膨率仍高於目標,與美、歐、日恰恰相反。英格蘭銀行11月已經升息1碼,就是基於通膨居高不下。所幸英國與歐盟間的脫歐談判已獲得突破,即將展開第二階段協商,使「脫歐」對經濟造成的不確定性下降,央行進一步升息的機率因而升高;但以英國的經濟規模,對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

中國人民銀行將不會隨Fed而調高基準利率,貨幣政策仍持續偏重「宏觀審慎(Macro Prudential)」 措施,以削減負債;具體作法是使資金情勢基本上維持緊俏,拉升市場利率,以抑制企業及投機性信貸,但不會壓縮消費性信用,以協助經濟朝消費導向轉型。

亞洲其他國家各有不同的弱點,尤其是各國負債普遍沉重,因此並非所有亞洲央行都將跟進升息。南韓家庭負債額達到可支配所得的1.5倍,且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中有70%為浮動利率,升息將使家庭的利息負擔更重。南韓雖於11月底預防性升息1碼,以冷卻房市,但央行總裁李柱烈明年初將任滿去職,升息並未形成既定路線。其他可能升息的國家有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度,主要是基於通膨考量,但升息速度將不會與美國同步,貨幣政策也將以「宏觀審慎」為操作重點 。

回過頭來看主要央行的「正常化」步調,不難發現2018年全球金融情勢仍不致吃緊,因為升息的國家只有美、英,而且各國QE的淨效應仍維持「擴表」階段。

金融趨緊的真正時點,應該落在2019年。屆時美國「縮表」的累積金額已達1.05兆美元,歐洲央行將「停表」,日銀「擴表」的速度也可能減緩,而美國利率也將上升到2.5-2.75%區間。基於市場預期通常會提前反應,因此市場最早在2018年下半年,便可能針對金融趨緊的預期,開始出現較明顯的動盪。

   
民意論壇
違建+鐵皮屋 來自地獄的火爐
盧守謙/吳鳳科大消防系助理教授(/聯合報

不久前中和才傳出違建出租套房大火九死,而今又發生桃園蘆竹違建鐵皮屋廠房火災,此種違建又加上鐵皮屋,形成危險性極高的結構環境。

以建築法規而言,違章建築出現防火避難設施上嚴重問題,無論是結構防火、室內裝修、防火門等防火設施,及逃生安全通道等避難設施,因未送政府主管部門審查,不是未設就是過載使用;而在消防法規上,如未受當地消防單位列管檢查,更別奢談屋主會主動花錢設置消防相關安全設備。

鐵皮屋的特色為質輕裝配快、施工周期短,且經濟便宜,大量使用於中小型工廠興建,及頂樓或廚房加蓋行為;在空間利用及光線取得上,往往採加大加高設計,形成空間跨度大,缺少實體分隔,處理上沒有任何之防火區劃;且在加強空間使用,設置了二樓夾層,其地板是舖著鐵板,多供人員休息或住宿,併合廠房使用。又牆壁鐵皮為防鏽考量,皆有烤漆處理,甚至為夏日暑熱,可能鐵皮又覆著厚泡棉層之易燃材質。

鐵皮屋所具有上述獨特建築使用型態,一旦火災時將形成特殊火爐現象。在廠房無防火區劃,使用可燃之原物料成品,火勢即會隨意往多方向蔓延,預燃相乘效應,輕質可燃物分解加速。

再者,火載量與火災猛烈度,皆相對較一般建築物大,燃料堆積相鄰擴展延燒,大容積屋內也侷限住溫度漸高之燃燒生成物,高溫高熱促進燃料快速分解,致命火災閃燃現象提早出現,在消防隊還沒介入時就已發生,也擴大了消防搶救資源。

況且,夾層地板為鐵板,材質不但無法阻隔熱,又使火災熱煙流囤積,放出熱量大量集積。又因上方開口部面積比例,鐵皮空間內輻射高溫,易使承重構件之鋼材強度急劇下降。當局部構件失去支撐後,連帶使整個結構因扭曲牽拉,致空間跨度構造因承載過重,加速了屋頂鋼骨產生全面塌陷,是救災人員的夢魘。

因此,在本次桃園工業廠房之鐵皮屋,一樓供作倉儲物料使用,二樓供作員工住宿空間,在貨物火勢向上蔓延,形成立體燃燒深層火災現象。又違建之耐火等級低,加上高輻射能之鐵皮屋構造,形成特殊火爐現象,致命性環境產生多起人命之死亡事件。

   
欠缺新浪進逼…台灣老得徹底
彭懷真/東海社工系副教授(台中市/聯合報

昨天聯合報三版的標題很聳動—面對經濟奇蹟崩潰的時候到了,重點之一是「企業一直老年化」。台灣人老了,這大家都知道。台灣徹底老了,卻被忽視。

台灣的房子老了,台北與台南市住宅平均超過卅年,全國平均廿八.九年。台灣的街道老了,少有現代化的設備及功能。企業老了,近年少有新的中小企業設立,更欠缺業績耀眼的知名公司。學校老了,少有新興又辦學績效出色的學府。政府建築,老了。從總統府到行政院到縣市政府到鄉鎮市公所,到處都是老房子。民眾置身其中,彷彿進入時光隧道,完全不像AI當道時代。

老,不見得不好。但當老房子、老街道、老公園、老企業、老學校、老政府…全湊在一起,一定不好。

「長江後浪推前浪」,問題是後浪如果不夠強勁,前浪就一直在,但前浪的勁道已經弱了。例如房屋,對比去年和二○一一年的差距,五年之間,房屋平均屋齡上升超過四年,台北市甚至達到四.五七年。直接原因就是新屋太少,無法改變房屋老化的現實。

中小企業新設廠家有限,政府到處蓋工業區,卻少有新廠商進駐。製造業的工廠新增太少,黑手變頭家是愈來愈罕見,能持續經營者更少。過去靠中小企業快速轉動,靠黑手兼頭家日夜打拚,靠親友網絡迅速應變,靠年輕員工渴望白手起家的信念,如今這些條件都已漸漸失去。

其實,台灣周圍各國都是又凶又猛的新浪,中國大陸不必再說了,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政府有意進攻的市場,都比台灣要積極,又豈是安於現狀的台灣年輕人、拖沓遲緩的台灣政府所能抵擋的呢?

「台灣經濟奇蹟崩潰」早就發生,經濟成長率百分之八至十的奇蹟,在李登輝執政後就未曾出現。更令人擔心的是台灣經濟如溫水煮青蛙,毫無自覺,根本跳不起來。經濟若有力,帶動政治、社會、教育各種力量,隨著經濟乏力,其他體系也難有奇蹟。

   
聯合筆記/中國新零售 看二馬廝鬥
李春/聯合報

踏入中共十九大後的「強國元年」,官場暗鬥消聲,商場明爭顯形。 因應中國房地產不再成為支柱,各方不再去搶地搶錢,反而圍繞經濟轉型,開闢出一個「新零售」新戰場,由烏鎮飯局冷言相譏,已經演化為近日開鑼的二馬之戰。

所有明爭暗鬥之變,都來自轉型二字。看今天的中國大陸,最突出的轉型是轉出了消費二字。如果以中國經濟學家的眼光來看,則主要是出現了兩個重要變化。

一變是中國人心態發生了變化,由儲錢到死變得該花就花,國民儲蓄增長速度已從七年前的廿九%下降到現在的五.八%,這導致消費增速上升。第二變是中國人願消費了,導致消費取代投資,成為拉動經濟的頭馬,今年實際消費增速八%,雖然低於前兩年,但實際消費占GDP比重前三季度仍占五十三%。

消費成拉動經濟的主力軍,但中國消費對GDP的貢獻,與發達國家比還差得很遠,甚至未夠全球平均水平,於是當局認定消費領域值得拓展,經濟界就推出「新消費」主張。「新消費」的思路到了商界,就冒出了個「新零售」概念。

前些天商場大佬們還在爭發明權的「新零售」,還沒理論高度的概念整合提煉,對「新零售」有人以為就是「無人超市」,「刷臉」付款之類的新鮮,但粗淺看去,「新零售」就是傳統零售和新手段的搭配,線上與線下的結合,線上有供應鏈和實體門店,線下有大數據和新傳輸。

「新零售」說來話長,但關鍵不在其可能成為經濟新增長點,而在其可能闢出更大市場。按題為《2017-2022年中國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今年新零售商店交易規模將達三百八十九.四億元人民幣,到二○二二年將至一.八兆元人民幣,複合增長率逾倍。

以萬億元人民幣計的市場,當然要跑馬圈地,首先出場的二馬即刻明鬥。馬雲一馬當先,去年十月以來,阿里巴巴的「新零售」股權投資金額已達五百億港元,涉及三江購物等十多個項目。

布局半年後,低調的騰訊馬化騰近日出手。馬化騰除了發公開信高調推「智慧零售」,騰訊還將推出「去中心化」智慧零售解決方案。近日更直接入股一間永輝超市,開始爭奪實體零售業。戰闈拉開,好戲自會連場。

   
馬英九怒告北檢 賠夫人又折兵
高源流/資深媒體工作者(澎縣馬公/聯合報

馬英九當了兩任總統,被綠營政客和媒體批罵,也不是三兩天的事,他實在沒有必要,因為有周刊報導檢方掌控了他的錄音證據,就氣得連走三個審級的檢察署,控告北檢檢察長等人洩密。畢竟,這對馬英九來說,沒什麼好處。

說起來這是經驗的關係。馬英九長期在政府部門工作,從研考會,當經國先生秘書,再當法務部長,然後又做了台北市長,一路再當兩任總統。他對公務員怎麼幹,公務機關首長怎麼和媒體互動,媒體記者是怎麼採訪到新聞,只知道個大概,而且這個大概,也僅止於從公務首長或機關的角度而已。他並不了解記者採訪報導檢調新聞的真正狀況。

不僅是馬英九,就連民進黨那一票專門揭弊的立法委員,也搞不明白,所以他們在記者報導阿扁等涉及民進黨人的弊案時,也經常批檢察官或調查局在放話,要求他們注意偵查不公開。

新聞記者報導檢調偵查中的個案,消息是怎麼來的,只有曾經採訪過檢調路線的記者,比較了解。一般狀況,檢調偵查中的案情,記者的來源多元,包括調查員、律師、被告、舉發人、證人、某些相關人、檢察機關內的各個不同階層人員,以及記者靠不好說的方法弄來的。

檢察官這一線,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且,多屬於記者自其他管道取得消息後,做最後查證,和套話用的。當然,也有一些狀況,是檢察官或者調查局官員故意透露的。不過,要讓他們故意放話,而且連續放話,有些必要條件。以馬英九的前總統身分,官夠大,指標性夠強,也確實合乎要件之一。

但以一個跑過檢調新聞的記者角度,看周刊報導的台北地檢署偵辦馬英九涉及三中案內容,這報導並沒有什麼脫序或特別之處。檢方查扣上百片錄音光碟,其中一片錄到馬英九主持中視股權交易會議的內容,調查局的辦案人員、曾被傳喚或調查過的人,或多或少都知道,沒有人敢說,檢察官是唯一知悉的洩密管道。

在這種事實還搞不清楚的狀況下,馬英九把它當回事,親自到三個層級的檢察機關指人家洩密,還要聲請迴避,肯定無法告倒檢察官。但馬英九這麼一折騰,反而會讓人家以為,他怕這一錄音光碟的內容曝光,所以設法要讓檢察官閉口。

社會反馬英九的人很多,氣和質疑馬英九的人也不少。若因此而形成這一錄音光碟一定是對馬英九不利,是定馬英九的重大罪證,所以馬才跳起來的印象,這對馬英九完全沒什麼好處。

或許有人認為,馬英九提告之後,北檢的檢察官就會知所警惕,不敢再洩密。錯了,這是不懂檢調新聞跑法的一廂情願想法。我擔心,假設真是檢調洩密,馬英九這麼一告,反而讓洩密小渠道,變大溪河,對他來說那就更麻煩了。

   
哲人雖已遠 今日有典型
南湖璉/作家(台北市)/聯合報

文天祥〈正氣歌〉名句:「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其意在有心人皆可私淑前賢典範,並非認為當世無人可學。不過,此句卻常被解釋為:古今對比,今日可學者較少。我們固不否認古時賢哲的崇高典範,但就人生積極意義來說,更應該肯認自己所處當世的價值!故前揭文句應可稍作修改:「哲人雖已遠,今日有典型。」

近日有兩位知名學者因病辭世,先是前大法官吳庚教授,昨日則是詩人余光中教授。不同領域的兩位賢哲先後辭世,固令學界、業界及學子悼嘆不捨。然而,透過新聞報導及網友整理、回顧,我們發現:當今之時,就在台灣斯土,仍有如此瑰寶的學者前輩,可以為年輕人學習的典範、榜樣。作為人民,我們固然對於台灣現況可能有種種的建言想法,但不可否認的是,有許多值得肯定的人事物,就在當下,等著我們去把握時間,認真見聞、學習及欣賞。

若能從現在起,認真思考自己敬仰的「典型」何在,立定決心效法,台灣低迷的士氣要重新提振,仍是相當有望的。即使經濟不景氣或產業結構調整,青年普遍面臨低薪、失業率高或低度就業情況,但我們相信,改變現狀,不能只透過法令與政策的推行,必須從精神高度的提升,建立一種「柔軟而強韌」的生命態度,青年才能走出困境。

這樣的生命態度,既要透過讀書與學習,往往更需要實實在在的「典範」。典範不只在夙昔,哲人雖已遠,今日有典型,更在我們平時是否能靜下心來,用心尋覓而已。

   
工作簡單 低薪就應該?
陳洛美/大學生(台北市)/聯合報

「工作簡單就別抱怨收入低」,真的是這樣嗎?因為工作簡單,就得甘願過低薪生活?

低薪一直是台灣的困境,我認為這樣的氛圍部分來自許多人的自我貶低,覺得工作簡單,就不值得拿那麼多薪水;但若用公司利益來看一切,員工的生活品質好像一點都不重要。事實不該如此,若繼續保持這種思考方式,資方只會更加毫不顧忌地給出低廉的薪水。

我同意簡單的工作誰都可以做,替代性高的工作,薪水相對低,但是難道人民連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該被保障嗎?

看到青年低薪的相關報導,第一個想到的是哥哥辛苦洗馬桶的背影,或許吧,身為身心障礙者的他,能找到工作就是幸運的事,如照上面的說法,他的確是做著最簡單的工作,但是他還能做更複雜的工作嗎?領著低薪,在他離職後恐怕也僅能支撐幾年溫飽。

或許這屬特例,政府也有在努力身心障人士保障,也謝謝願意雇用他們的愛心公司,但我想強調的是,這樣低的薪資,不管是做多簡單的工作,都是不夠的。

公司利益固然重要,不只是帶動經濟成長或提升台灣競爭力;但身為國家最重要的人民,最基本生存權利,是應該被保障的。若能解決低薪問題,我們這些面臨畢業的學子們,在踏入社會的那一刻,也比較不會那麼惶恐害怕。

   
溫柔校長與牧牛少年的奇遇
張國輝/社會工作(台中市)/聯合報

讀昨日郭瓊瑩「珍惜文化景觀,人與水牛與草原的共生」一文,筆者頗有同感。

筆者是農家子弟,小時候村莊與東海大學比鄰。四十年前多數農戶都有養牛,在我讀小學四年級時家中也養了一頭黃牛,除在附近山坡放牧外,就是割草餵食,我的童伴最愛去東海大學裡面割草,但警衛看到我們都會前來驅趕。

有一天,正當我們在玩割草遊戲時,警衛出現了;就在他要驅趕我們時,校長也出現了,立刻制止警衛的行為。校長向警衛說,就讓這些孩子割草吧,他們不割我們還要花錢請人割,何況這群孩子都是我們鄰村的,以後就請不要再趕他們了。

由於吳德耀校長的親善,連帶影響農戶行為,我們的村莊只有一條牛車路與東海大學的柏油路銜接。農產品採收後就靠這條路與外面世界相接。以往牛車過東大校園時,牛糞常留在校園的柏油路上;經過那次兒童與大學校長的奇遇後,牽牛車的農民在牛車上都備有畚箕,一旦牛大便就把道路掃乾淨。

我相信陽明山的水牛都是有主人的,而且不會只有一家,牠既是陽明山的文化景觀,牛主人應在遊客最多的日子排班,去關心牛群,以免嚇到對牛性不了解的遊客,在相互了解下,文化景觀會更有特色和意義。

   
解決水庫淤砂 地方合作取代掣肘
張炎銘/退休水利人員(台中市)/聯合報

報載,石門水庫淤砂三分之一,清淤讓人頭大。北水局認為水力排砂最有效,但新北市府擔心「以鄰為壑」。其實,全台水庫都受泥砂所困擾,要解決也絕非易事,政府機關本應共同努力解決,而不是以各種理由掣肘。

石門水庫是桃園供水命脈。早期年平均淤積約四百萬立方公尺,經過集水區治理,淤積量有減少,但強烈颱風豪雨才是水庫致命傷。賀伯颱風就淤積約八百七十萬方、蘇力颱風帶來超過九百萬方、艾利颱風甚至高達二千八百萬方,以北水局傳統清淤能力,從民國六十六年每年清淤,到現在也只不過總共清除約一千七百萬立方公尺淤砂。因此不靠水力排砂是不可能減緩水庫淤積。

為了排淤,石門水庫原電廠二號鋼管已犧牲發電改為防淤專用排砂管,但排砂量頂多每年一百萬方,即使施工中的阿姆坪防淤隧道如期如質完工;未來還有大灣坪防淤隧道,而這是防止新泥砂入庫,對比強烈颱風豪雨,可說使盡洪荒之力,也難保水庫不再淤積。

還有現存的一億立方公尺更難處理。無價值的含水泥土,抽取、沉澱、運輸、棄置都是問題。況且沒有水庫,這些高含砂水流也照樣會流經下游,水力排砂只是單純地將泥砂部分回歸自然,怎能說「以鄰為壑」?

早期水庫規畫設計學習美日,尤其是美國墾務局,期待以水庫呆水位以下容量來蓄積泥砂,即便水庫淤積,但過了設計年限,水庫壽終正寢,擇地另建水庫就是。但台灣的自然條件與美國差異何止千里,近年來考慮環保,要興建新水庫已非常困難,現有水庫營管更顯重要,而水庫的防淤、清淤、排淤更是重中之重。石門水庫若因淤積而邁向死亡,不只是桃園地區夢魘,連帶影響北部區域供水穩定。希望新北市府能與北水局合作,共謀解決水庫泥砂問題。

   
嚴震生/短命的美國優先委員會
嚴震生/聯合報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本月十日接受美國CNN訪問,指出川普總統所推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口號,事實上對美國國家利益有所傷害,因為這個宣示的信念基礎在於美國人利益最好是由美國自己來保護,而國際組織對美國沒有什麼好處。

然而他認為美國太強大、與國際事務太有關聯,因此不可能只從美國角度思考,必須有全球層次心態,特別是在處理國際衝突,美國在提出解決方案、提供槓桿作用及施加政治壓力方面,都能扮演積極角色。如果美國放棄,會有其它國家填補空缺。古特雷斯最後提醒美國若不參與世界事務,會對全球人民安全造成負面影響,當然美國人也無法倖免。

然而,川普上台以來,他所倡議「美國優先」,不僅是對區域性國際組織否定(退出太平洋夥伴協議、暫停大西洋貿易暨投資夥伴協議、重新談判已落實及執行超過廿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更不惜退出聯合國規制及專門機構(已退出巴黎氣候公約,並將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身為聯合國行政長官,古特雷斯理解美國參與的重要性,或許這是為何他要用美國利益為出發點,希望川普不要再推動「美國優先」。

事實上,川普的「美國優先」有其歷史先行者,就是在美國孤立主義傳統下,長期存在反對美國介入國際事務的主張。這也是為何美國在一次大戰時,保持中立兩年多後,才因德國想要協助墨西哥拿回美墨戰爭所失去領土、及柏林採取無限制潛艇政策在北大西洋對美國商船攻擊,終對德國宣戰。

二次大戰爆發前,國會通過一連串中立法,就是不想捲入歐洲衝突。大戰爆發後,希特勒德國是毫無疑問的侵略者,更是全球和平的威脅,但美國仍遲遲未加入戰局。唯一顯示它並非完全中立的指標,就是通過「租借法案」,免費提供同盟國家作戰所需武器,以換取美國使用這些國家的軍事基地。此法案正式生效,是在希特勒攻擊波蘭兩年後,與一次大戰情況類似。

二戰開啟後一年的一九四○年九月,耶魯大學法學院一些反戰學生成立「美國優先委員會」,成員包括後來接替尼克森擔任總統的福特、一九七二年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薛瑞福、未來最高法院大法官司徒華特,及第一位橫越大西洋的飛行員林白等。

儘管這個組織不脫支持納粹及反猶太色彩,但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及美國對軸心國宣戰後三天,美國優先委員會宣布解散,因為它所力促的孤立主義立場,在美國正式進入二次大戰而不復存在。更可貴的是,上述四人並沒有因參與這委員會及對政治立場堅持,而失去愛國心,都先後投入二次大戰,為保家衛國盡力。

川普的「美國優先」是一個錯誤的倡議,不知需要什麼事件才能讓他及其支持者理解到,美國不能從國際組織中退縮,美國的國際參與仍對全球安全有積極及正面影響,也是美國人民自身安全的最佳保障,因而必須放棄這個對美國利益無助的口號。從美國的歷史來看,一旦真的要介入國際衝突時,美國人倒是不缺乏從軍的意願。

(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知名義大利料理主廚呈現最道地的美味
曾被美國洛杉磯時報評譽『他不只是主廚,更是廚房裡創造驚奇的達文西』,擅長義大利料理的知名主廚,如今在中壢辛勤忙碌著,走進MOLINO,可以品嚐主廚以天然蔬果、香料為靈感的各式手工麵,如甜菜根、番茄、薑黃、咖啡等。

機車族長期戴安全帽 小心掉髮危機
許多機車騎士長期戴安全帽,卻沒有注意到安全帽的清潔,結果使頭皮發炎的情況更加嚴重,掉髮量增加,甚至還有變成禿頭的危險。那麼,機車族應該如何避免因為長期戴安全帽引起的脫髮危機呢?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