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9/11 第401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臉書上罵主席 巴勒斯坦政治犯絕食後獲釋
國際要聞 颶風厄瑪狂掃佛州列嶼 待在島上「幾乎等於自殺」
颶風、野火、強震 天災接二連三發生 末世預演?
厄瑪襲美 經損估2,000億美元
梅克爾拚連任 三大難題待解
德國選民眼中的「媽咪」 溫柔又強悍
德40%民眾沒存款 貧富差距怎解
鋼鐵提高關稅? 川普隨時出招!
川普衝刺稅改 黨內保守派成路障

焦點新聞
臉書上罵主席 巴勒斯坦政治犯絕食後獲釋
記者陳韻涵╱即時報導/聯合報
巴勒斯坦警方10日釋放涉嫌在臉書上,詆毀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的社運分子阿姆洛(Amro)。

35歲的阿姆洛本月初在臉書上貼文,批評巴勒斯坦當局拘留一名巴勒斯坦記者,這名記者撰文呼籲阿巴斯下台。阿姆洛上周在警方未持搜索票的的情況下,突然被捕入獄;他被監禁後,開始絕食,抗議當局的非法逮捕行為。

阿姆洛的律師艾塔希說,當事人因為行使言論自由而被捕,形容當局此舉「可恥」。

阿姆洛獲釋後表示,他在獄中遭到心理及生理的虐待。

   
國際要聞
颶風厄瑪狂掃佛州列嶼 待在島上「幾乎等於自殺」
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聯合報
颶風厄瑪的颶風眼於當地時間十日上午九時左右,以四級的威力抵達包括西嶼在內的下佛羅里達列嶼;毀滅性的強風與巨大的致命暴潮為厄瑪登陸佛州南端的兩大威脅,當局警告這些珊瑚礁島可能出現高達四點六公尺的暴潮,為數千個住宅帶來災難性洪水,待在島上「幾乎等於自殺」。

颶風眼周遭的強風預期將持續肆虐下佛羅里達列嶼兩小時,風速可能達到時速兩百零九公里,接著厄瑪將沿著佛州西岸北上,預計十一日上午抵達人口稠密的坦帕與聖彼得堡兩市。

厄瑪的北端觸及下佛羅里達列嶼時,挾帶的狂風暴雨同時導致佛州本土近六十萬住戶與商店停電。佛州州長史考特說:「請為我們祈禱。」

厄瑪的邊緣才掃到佛州,就已使棕櫚樹彎折,雨勢不斷,颶風行進路線也從直奔佛州東岸的邁阿密轉向西岸的坦帕。由於厄瑪暴風半徑可能達到五百六十公里,不僅邁阿密危機未除,部分南部地區也有可能受到影響。

佛州已宣布的疏散區共六百卅萬居民,約是佛州三分之一人口。這項美國史上的最大疏散行動之一,造成公路交通大打結,收容所擁擠不堪。

繁榮的坦帕已有將近一個世紀未直接受到強烈颶風侵襲,厄瑪行進路線突然偏西使得佛州沿海居民措手不及,應變作業也急遽轉移。坦帕地區已下達疏散令,並緊急成立收容所。坦帕上次遭到強烈颶風侵襲是一九二一年,當時坦帕只有大約一萬人口,現在整個地區卻有大約三百萬人。

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署長朗恩表示,厄瑪的新路徑對佛州西海和佛羅里達列嶼構成嚴重威脅,颶風還可能帶來龍捲風。美國總統川普誓言,將提供佛州重建所需的任何資源。

厄瑪本周稍早風速達到近三百公里,成為最強烈的五級颶風,九日降成三級,十日上午再增強為四級。厄瑪肆虐加勒比海地區時,至少奪走廿五條人命。

佛州七千名國民兵全部動員,其他地區也有三萬名國民兵待命。奧蘭多地區的迪士尼世界、環球影城和海洋世界,邁阿密、勞德岱堡、坦帕和奧蘭多的機場,以及跨越坦帕灣的陽光高架橋全部關閉。

   
颶風、野火、強震 天災接二連三發生 末世預演?
編譯陳韻涵/報導/聯合報
強烈颶風接連侵襲美洲,哈維重創休士頓,厄瑪蹂躪加勒比海後抵達佛州;美西野火頻傳,墨西哥世紀強震。紐約時報報導,天災接二連三,加上日前美國出現百年一見的日全蝕,還有北韓核試等事件,讓一些美國人憂心這些事接連發生並非偶然,而是末世預演。

美國科幻小說家史卡奇九日推文:「這不是末世,但肯定像是末世彩排。」另有一張圖片在推特上被數以千萬人轉推,圖中是一群人在打高爾夫,背景是俄勒岡州野火沖天。

科學家一一破除這些所謂「末世異象」謠言,指夏末初秋本來就常出現颶風,氣候變遷讓颶風更頻繁。厄瑪的規模與威力接近紀錄的頂端,但未破表。美西野火過去千年來經常發生。氣候變遷、人類親近自然居住的慾望和數十年來的消防政策,都讓火災規模變得更大。

但許多人顯然不相信科學家的解釋。哈佛神學院的駐校文學家威廉斯說,「多年來,談天氣等於空談。如今則攸關存亡。」福坦莫大學神學、科學與倫理助理教授克莉絲汀娜.佩帕德則說,人們談論的方式反映他們的世界觀,「無論古今中外,人們總是在替無法預料的災難氣候事件尋找解釋」。

   
厄瑪襲美 經損估2,000億美元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厄瑪」(Irma)再度增強為第4級颶風,10日挾帶狂風暴雨登陸美國佛羅羅里達州,當局已勒令約650萬人撤離,為美國史上最大的疏散潮之一,預估災損上看2,000億美元,可能成為造成美國經損最高的颶風。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指出,厄瑪最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130英哩(209公里),佛羅里達礁島群10日已籠罩在颶風中心。厄瑪在襲擊佛州西岸後,還可能朝喬治亞州與阿拉巴馬州前進。

厄瑪在橫掃加勒比海後造成至少22人死亡,數千人以上無家可歸。研究機構ENKI研究公司災害模型分析師華生預估,厄瑪在佛州造成的災損上看2,000億美元,若直撲坦帕灣地區,可能導致2,500億美元災損,並威脅價值2兆美元的房地產。目前厄瑪一如預測般開始北移,威脅佛州西岸,但可能免於直撲邁阿密。

Kinetic分析公司預估,厄瑪將造成1,040億美元的損失、及730億美元的有保險損失。佛州州長史考特已命令約650萬居民撤離,開放約400處避難所。低窪地區預料將出現高4.6公尺的巨浪,使數千房舍遭遇嚴重水災。佛州已有22萬戶停電,逾2,000班機9日停飛。

氣象學家史翠特指出,若厄瑪沿著佛州西岸漂移且沒有登陸與減弱,可能反而會帶來更大危害。依目前路徑,厄瑪將毀損全球第二大橙汁生產地多達兩成的柳橙作物。佛州人口占全美第三多,為美國貢獻約5%的國內生產毛額(GDP)。

MarketWatch網站報導,哈維與厄瑪颶風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可能延續數月甚至數年,因為數千家企業無法營業,未來幾個月的聘僱與營建數據可能突然惡化,反映出幾乎像經濟陷入衰退一樣的水準,但重建工作也可望使接下來的經濟數據轉強。

   
梅克爾拚連任 三大難題待解
編譯 簡國帆/經濟日報
在德國國會大選前的電視辯論會上,競逐總理大位的社民黨(SPD)黨魁舒茲(Martin Schulz)猛烈抨擊現任總理梅克爾處理難民危機的做法,並批評在德國柴油車排廢造假上,政府對車商太過寬容,在在凸顯梅克爾未來將遭遇的挑戰。梅克爾選後立即面臨的最大難題,將是組閣。

2005年起便擔任總理的梅克爾,在電視辯論裡展現出經驗老到的氣度,成功擄獲選民的心,民調顯示,49%受訪選民認為梅克爾較可信,僅29%偏好舒茲。即便是大選民調,梅克爾帶領的基民/基社聯盟支持率為36.5%,遙遙領先社民黨的23.5%,顯示執政聯盟可望在24日的選舉中獲勝,梅克爾取得第四任總理之路已是坦途一片。

不過,舒茲在電視辯論中所批評的議題,確實打中梅克爾的痛處。梅克爾2015年開放邊界,要收容上百萬名難民,但這些新移民卻屢傳犯罪事件,加上文化差異,不僅在去年重創梅克爾的政治聲望,迄今仍餘波盪漾,社會持續激辯難民議題。

為化解民眾疑慮,梅克爾除重申立場並辯護決策,她領導的政府也已根據語言和職訓設計整合策略,讓新來者能迅速融入職場與文化,例如要強制上語言課程600小時,及加快工作許可批准流程等。法規也納入「交換」條款,若新入移民不上語言課,當局有權削減補貼,但這麼嚴格的規定也考驗往後幾年德國收容體系的極限,若請求庇護者再度暴增,將超過體系的能耐。

在汽車業部分,2013年被稱為「汽車總理」的梅克爾,將一次面臨柴油車排廢造假醜聞、淨化空氣及電動車崛起等三個難題,而這些難題又攸關就業與經濟。汽車業在德國直接與間接聘僱近100萬名勞工,其中66%工作仰賴內燃機引擎這種可能即將過時的科技,而德國車商推動電動車技術的腳步又慢於同業。柴油車排廢造假醜聞、德國車商涉嫌共謀操縱排廢技術,加上一些城市擬定將禁止柴油車上路的計畫,也已助長公眾怒火。

針對「柴油門」醜聞,梅克爾已展現強硬態度,表明對相關廠商鑽法律漏洞感到「憤怒」,將施壓要求車商創新,政府也會協助因應電動車與自駕車等技術挑戰,她也反對一些城市要完全或部分禁止柴油車上路的政策。

但追根究柢,仍有賴汽車業創新。梅克爾或許能藉提供誘因吸引車商開發新技術,但若只有蘿蔔、沒有棒子,德國車商可能會變成21世紀的煤炭產業,而在蘿蔔與棒子之間取得平衡,將考驗梅克爾的政治手腕。

此外,梅克爾選後的最立即難題,將是籌組聯合政府。基民/基社聯盟雖可望大勝,卻不足以贏得單獨籌組內閣的多數席次,梅克爾有兩個選項,一是再與社民黨共組聯合政府,二是和自由民主黨及綠黨合組「三方聯盟政府」。梅克爾已排除和極左派、極右派政黨共組政府。

若梅克爾選擇再與社民黨合作,將在國會面臨更龐大的反對勢力,因為反移民的另類選擇黨與德國左翼黨也將進入國會,況且舒茲6月受訪時已排除再與梅克爾合作的可能性。

雖然基民/基社聯盟也傾向和自由民主黨合作,但可能還須納入綠黨才能達成國會多數席次,當三方都涉入,勢將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克服歧見。(綜合外電)

新聞辭典/德國選舉二三事

怎麼選國會議員?

德國採行「聯立制」,選民會拿到兩張票,一張票選人、一張票選政黨。德國聯邦眾議院設計為共598席,299席為選區直接選出,其餘的299席依政黨得票比率分配,得票不到5%的政黨則無法進入國會。

若政黨依得票比率分配的應得席次,比從選區獲選的席次還多,則能以政黨的提名人補足,獲得所謂的「補償席次」。

德國主要政黨政見

基民/基社聯盟:減稅150億歐元、讓失業率降到低於3%、提高政府研發支出,認為難民應獲得留在德國並貢獻經濟的機會。

社民黨:對中產階級減稅100億歐元、調升所得高於25萬歐元民眾的稅率,提高基建、公共住宅及孩童照護投資,加速遣返難民至非洲安全國家。

自由民主黨:2021年前減稅300億歐元,對移民採取更強硬立場,偏好「多速發展」的歐盟,讓德國和特定國家加強整合。

綠黨:以環境為核心,投入更多資源到再生能源、逐步淘汰核能,偏好歐盟加強整合與較開放的難民政策。

德國左翼黨:對富人加稅、處理低薪問題、擴大國家對經濟掌控。

德國新選擇黨:經濟政見較偏右派,反對國家補貼與高稅率,主張封閉邊界、鼓勵外國人返國。

   
德國選民眼中的「媽咪」 溫柔又強悍
編譯 林聰毅/經濟日報
有人嘲諷德國總理梅克爾為歐洲「撙節女王」,也有人尊稱她是「難民救星」及「自由世界的新領袖」,這些稱號或多或少反映她在世人眼中的正反兩極評價。但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她應該會是德國在位最久的總理,聲勢始終不墜。

這位在鐵幕長大的牧師女兒,現在非常可能四連任德國總理,繼續執掌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成為許多德國民眾口中「屹立不搖的總理」(eternal chancellor)。

被選民暱稱為「媽咪」的梅克爾,兼具實務、溫和與令人安心的風格與特質,在德國這個富裕、人口老化的國家,完美展現執政藝術。

梅克爾出生於港口城市漢堡,當時在大家忙著奔往民主的西德之際,她的父親反而帶著家人搬到共產政權統治的東德。自傳作家說,在鐵幕下的生活,讓梅克爾學會把真正的想法隱藏在一張撲克臉後面。

梅克爾在學時的成績名列前茅,特別是俄羅斯文化,之後讓她得以了解與俄國總統普亭對話時的深意。在東西德合併的動盪時代,她加入剛成立不久的民主覺醒團體,該團體之後與基民黨合併,梅克爾也開始她的崛起之路,更在2005年成為德國史上首位女性、也是最年輕總理。

梅克爾並非基民黨草創成員,卻成功塑造基民黨的樣貌,藉由積極推行社會主義政策等措施,穩居中道。在川普崛起、英國脫歐公投以及幾次全球危機期間,她成為德國基石,致力維持令人稱羡的經濟成長與低失業率。

在共產東德成長的經驗,讓梅克爾篤信在快速變化的全球經濟裡,德國與歐洲須保持競爭力且不能有負債。

梅克爾的平民化作風對其政治魅力也有加分作用,她與不愛媒體鎂光燈的科學家丈夫紹爾住在柏林的公寓裡,經常在當地超市購物,以及偶而去阿爾卑斯山度假、健行。

她在執政期間展現其大膽且令人意外的鐵腕,從2011年宣布廢除核能,到2015年開放德國邊境收容逾百萬名尋求庇護的難民。難民流入不僅造成德國沈重負荷,也殃及其他歐洲鄰國,一度重創她的政治聲望。

她在歐債危機期間挺身而出力保歐元區免於瓦解,但也因要求南歐受紓困國厲行撙節,而被嘲諷為「撙節女王」。

(取材自法新社)

   
德40%民眾沒存款 貧富差距怎解
編譯 湯淑君/經濟日報
「我還活著,但活不下去了。我沒錢去看芭蕾舞,或花10歐元買票看電影。但真正讓我崩潰的是,連買禮物送孫兒都買不起。」71歲的退休護士朵莉絲說。

朵莉絲家住德國蓋爾森基興,昔日是煤礦城。她的處境凸顯一個現實:德國仍有許多人窮困潦倒。儘管總理梅克爾宣稱,德國現況「歷來最佳」,許多窮人可不這麼想。

對這些人而言,9月國會選舉是用選票發聲的機會。梅克爾主要對手—社民黨(SPD)黨魁舒茲—就以社會不平等作為競選主軸。

乍看下,選戰聚焦貧富不均頗令人意外,畢竟德國經濟一直令其他工業國稱羨。德國是富國,人均所得為歐盟主要國家之冠,領先英國、法國和義大利。失業率也最低。

然而,對許多德國人而言,貧富差距卻是切膚之痛,這種痛楚更因他們長久來相信社會公平而更加難受。

ARD電視台最近民調顯示,貧富不均是選民認為德國此刻第二大問題,嚴重性僅次於難民政策。失業率排名第五。

若說漢堡、法蘭克福和慕尼黑等富庶大城位於德國經濟光譜的一端,那麼蓋爾森基興就位於另一端。如同其他貧窮城鎮,蓋爾森基興的問題並不顯而易見:在政府公帑補助下,當地設有摩登的購物中心、音樂廳以及世界級足球場。居民穿著得體,絲毫看不出窮相。但社工人員說,這是因為有社會福利制度支持;其實許多人失業,負擔不起更好的生活。

隨著煤礦業沒落,蓋爾森基興的經濟衰頹,如今已成全德最窮城鎮之一,去年失業率14.7%,是大城鎮中最高的,遠超過全國平均的5.5%。家庭所得在全國名列倒數。

這股民怨正激起政治辯論。柏林智庫德國經濟研究所(DIW)所長佛瑞契說:「經濟表現良好,但最大顧慮是一些民眾被拋在後頭。」

梅克爾之前受訪時也坦承,貧富不均「正演變成政治議題,許多人都感到憂慮」。

究竟德國貧富不均有多嚴重?梅克爾主政12年來可有改善?資料顯示,自1990年東西德統一以來,德國貧富不均確實加劇,但過去五年來,隨著經濟生產、就業和工資強勁成長,不平等情況已局部趨緩。

就家庭所得而言,德國接近歐盟平均值;但以財富而論,不平等問題比其他歐盟國家顯著,富有家庭掌握的資產比率高於大多數西歐國家。最底層40%的德國人幾乎一無所有,連銀行存款也無。

舒茲已開出競選支票,承諾對高所得人士加稅,藉此籌措給中低收入者減稅的財源。梅克爾則提議全民減稅,財源取自於預算盈餘。

專家指出,所得和資產分配不均導致德國貧富不均惡化,要改善問題需大刀闊斧改革,包括翻修偏袒企業主的現行遺產稅法。

梅克爾的保守派執政聯盟去年有機會大幅修法,卻只小幅修正。舒茲則未把大舉翻修遺產稅法納入政見。(取材自金融時報)

   
鋼鐵提高關稅? 川普隨時出招!
華盛頓記者張加/十日電/聯合報
熟悉美方經貿政策的消息人士表示,美國商務部已完成針對外國進口鋼鐵產品是否威脅美國國安的「二三二條款」報告,日前已呈報白宮,總統川普隨時可以決定是否對國外鋼品調高進口關稅、實施進口配額等措施。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四月在白宮簽署備忘錄,指示商務部依據「一九六二年貿易擴展法」第二三二條款,調查鋼鐵進口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保護美國鋼鐵產業與勞工;川普當時表示,這項調查可能在卅至五十天內完成。

但四月至今已過了近五個月,川普政府仍未公布調查報告;依法商務部應於二七○天內完成調查,即最晚明年一月向總統提出報告,川普應在收到報告後九十天內決定是否採取調整相關進口的措施,並於十五天內執行。

消息人士透露,因涉及國安,相關部會各有意見,商務部長羅斯主張採取必要措施,國安部門則有不同看法,但二三二條款報告最近已送進白宮。若最終認定進口產品對美國國安造成威脅,川普具有對進口該產品採取調整措施的裁量權,可能的措施包括提高關稅、進口配額限制等。

消息人士表示,雖然不清楚川普政府是否真的採取調整相關進口措施,且外界普遍認為川普政府祭出「二三二條款」是針對中國大陸,但若美國採取提高關稅等措施,台灣部分廠商也會受到不小影響,已有台廠因此在尋找其他市場。

由於進口商擔心川普政府將動用「二三二條款」提高關稅,因此近幾個月來大量進口,引起美國鋼鐵業者反彈。美國多家鋼鐵廠商高層上月底致函川普表示,自四月進行「二三二條款」調查以來,進口量大幅上升,在六月已占美國市場的百分之卅。

這些鋼鐵廠商敦促川普立即採取行動,有意義地調整相關進口;信件寫道,產業迫切需要川普領導鋼鐵產業找出解決方案,只有總統可以授權採取行動解決危機,「我們要求你立即提供協助」。

   
川普衝刺稅改 黨內保守派成路障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9日主持內閣會議時表示,他將要求國會加速改革稅制,表示「厄瑪」颶風的潛在衝擊是加速改革的理由之一。但政治觀察家指出,稅改案的最大路障其實來自共和黨內部。

白宮9日公布川普在大衛營的談話影音。川普表示,「我認為現在由於颶風來襲,因此我將要求(國會)加快腳步;我一直希望加快,但現在更為需要」。

他8日也推文指出,要求國會別等到9月底時才提出稅改法案。

川普也把他捨棄共和黨國會黨團領導人,轉而與民主黨團達成「舉債上限─哈維颶風救援協議」的做法,予以合理化,表示他是在努力為稅改案「開路」。

但政治專家指出,川普忽略了一大路障。國會共和黨保守派 自由黨團上周提出自己的稅改計畫,內容包括把企業稅最高稅率由35%降到16%、倍增個人所得稅的標準扣除額、放棄「稅收中性」立場,並將使減稅有效期限從10年延長到20年。若要維持「稅收中性」,企業稅率最多只能降到25%。

觀察家指出,這項計畫顯然行不通,自由黨團也心知肚明,但仍要表達自己的態度,並挑戰眾院議長萊恩地位。Business Insider報導,親近白宮的知情人士說,自由黨團想在幫助川普履行稅改承諾的偽裝下,製造國會失能的印象,「讓稅改案無法運作;不會通過任何法案,當然什麼事也做不成」。

專家表示,自由黨團的計畫絕無法通過,但卻會為了一己之私,而使共和黨輸掉稅改案。

   
電動車時代來臨 不再與致富的機會擦身而過
2017年,特斯拉推出第一部售價只要百萬台幣的平價電動車。 自此,電動車全面普及化時代宣告來臨。 如果,你錯過蘋果帶來的投資機會,千萬不必沮喪。 這一次,你不能再錯過特斯拉引爆的新黃金10年,及隱藏其中的致富投資機會。

世界蔬食之都在台灣 一種對地球友善的生活方式
CNN於2017年4月之報導中,再次列舉台北為全球十大熱門蔬食之都。這已不是國際媒體首次對台灣蔬食的推崇,台灣之光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棒球、小籠包、夜市等之外,其實,蔬食的影響力更是不可小覷。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