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竹林山寺巡迴觀音媽歷經9年,今年再度輪由龜山鄉供奉祭祀,信眾俗稱「巡迴媽」的竹林山觀音寺「二媽」,保持清代以來的巡迴傳統,每年駐鍚地方庄頭保境平安,9年輪值一次,至今仍是地方特有的采風。竹林山觀音寺巡迴媽的由來十分傳奇,今年龜山鄉供奉巡迴媽的爐主林夢龍說,巡迴媽的由來,與清代先民自福建晉江安海龍山寺分靈3尊開基觀音佛祖至艋舺龍山寺有關。
當時桃園先民每次至龍山寺上香拜拜,需1天往返,先民乃自艋舺龍山寺迎請其中一尊十八手觀音佛祖,至桃園大坪頂各庄頭輪流祭祀,成為早期「巡迴媽」的遠因。
據台灣寺廟研究專家蔡武晃撰寫沿革指出,十八手觀音佛祖,也就是竹林山觀音寺的「大媽」,清嘉慶六年(1801年)至桃園大坪頂各庄輪值,神威顯赫至今。
竹林山寺命名,早年取自蘆竹庄的「竹」、林口庄的「林」、龜山庄的「山」,座落林口,又稱「林口廟」。巡迴媽即是竹林山觀音寺的「二媽」,日據時代曾有一段「代大媽受難」的故事,二戰期間,日治政府禁絕輪祀,信眾擔心「觀音佛祖大媽」遭日人搗毀,因此「二媽」誕生,「可以隨時為本尊犧牲」。
二戰後(1949年)恢復竹林山寺被日本禁絕輪值的祭祀,由「二媽」擔任巡迴媽,巡迴坪位(庄頭)從十八坪位,至今合併九大坪位,包括新北市林口、鶯歌、桃園縣蘆竹、龜山、大園地區,巡迴媽9年輪值一次,成為至今地方傳承的文化特色。
林夢龍說,巡迴媽長年在外保境安民,每年只在農曆10月13日回竹林山寺本廟4天,舉辦放水燈普度慶下元,農曆10月16日返回爐主家裡。
巡迴媽爐主產生,至今依循傳統,在前一年由慶典委員會派人擲聖筊,日期由巡迴媽決定,從報名爐主中擲出最多聖筊者擔任隔年爐主,擔任爐主者奉祀巡迴媽1年,供信眾香火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