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影音   理財   追星   電子書   行動   社群   Blog   相簿   書籤   哇新聞  
2008/11/1 第130期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網路版-科學Easy Learn 閃耀天際的流星雨
發燒新鮮事 當太陽張大嘴巴
總編輯的話 監聽隱私
本月優惠活動 電子雜誌特惠即將截止
好康報報 超越IQ心智訓練
閃耀天際的流星雨
 
文/楊嘉慧

 

宇宙塵埃經過地球大氣層,為何會化身為耀眼的流星雨?從流星雨顏色、存在空中的時間,可以看出它們的哪些特性呢?。

 

在「追星族」眼中,最美麗的夜景莫過於流星雨。幾千年前,人們對於它的出處有諸多揣測,有一種說法認為它是地表某些物質受太陽照射後,上升至大氣層並燃燒的結果,也有人認為那是太陽餘暉在夜空中折射所造成的現象。直到19世紀人們才知道,原來流星雨是地球路過彗星軌道時所獲得的驚喜。

 

彗星塵粒化身美麗流星

 

太陽系裡,除了行星及其衛星外,還散佈著許多灰塵顆粒與碎冰塊,這些塵粒可能是從太陽系生成時就已存在,可能是彗星表面物質受太陽光照射而崩解,也可能是小行星被撞擊後產生的碎片。由於塵粒質量小,經過地球附近時,很容易受重力吸引而墜入地球,它們進入大氣層時因高速摩擦大氣而燃燒發光,就是流星,而這些塵粒便稱為「流星體」(meteoroid)。

 

大部份流星出現的時間並不固定,出現的位置也是隨機,但是每年總會固定在某些月份、某些方位出現大群流星,每小時可能有數十至上百顆流星,最密集時甚至高達上萬顆(此為1833年的記錄,近年來並未發生過),就是流星雨。較著名的流星雨包括1月象限儀座流星雨、8月英仙座流星雨、12月雙子座流星雨,以及被稱為「流星雨之王」的11月獅子座流星雨。

 

流星雨是否都來自彗星軌道上的流星體仍有爭論。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資訊研究組組長陳岸立舉例說,有一些科學家認為12月雙子座流星雨可能是直徑約5公里、軌道週期1.4年的小行星菲以頌(Phaethon)受到行星潮汐力拉扯、太陽輻射光壓或其他小行星撞擊,產生許多灰塵顆粒所造成的。然而,另有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小行星是由岩石組成的,並不像彗星能噴發出大量物質,他們根據軌道遺留的塵粒推論,菲以頌原先應該也是彗星,只是外層冰雪已經蒸發殆盡。…more


【欲閱讀完整的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網站】

 
當太陽張大嘴巴
撰文╱艾培爾(David Appell)

 

是的,地球最後會被太陽一口吞下。

 

我們的未來一片光明,而且或許「太光明」了。太陽正緩緩變大、變亮,而且在數十億年之後,會把地球烤乾,讓地球成為炙熱、焦黃的不毛之地。從現在開始76億年之後,太陽的體積會達到最大而成為紅巨星,其表面會擴張,超過地球目前軌道半徑的20%,亮度達目前的3000倍。最後,太陽會塌縮成為白矮星。

 

即使科學家對太陽的結局達成共識,但是對於地球的下場卻還沒有定論。1924年,英國數學家金斯(James Jeans)首度思考在太陽變成紅巨星時,地球將遭遇的命運,當時一群科學家為此爭論不休但仍舊未能得出定論。在某些理論中,地球得以逃脫蒸發殆盡的命運。不過在最新的分析中,地球仍舊難逃一死。

 

答案並非顯而易見,因為即使太陽的擴張程度超過地球軌道半徑(亦即一個天文單位),它在過程中也會喪失一些質量。結果是重力隨著時間遞減,地球也會向外飄移。(在太陽半徑擴張到最大,也就是1.2個天文單位時,它會流失目前質量的1/3。)在這種情況下,地球便有機會不被太陽吞噬。

 

但還有其他因素會使得情況更為複雜。由於太陽最外側施加在行星上的拉力,會使地球向內飄移,再加上來自其他行星的較小拉力,也會反過來對這個體積逐漸擴大、質量逐漸縮小的太陽產生影響,而讓整體情況更難評估。…more

 


   
                             【欲閱讀完整的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8年第80期10月號】

 

 

監聽隱私
撰文╱李家維

 

「老師,抱歉,我是來你實驗室臥底的。」顯然這位年輕大學生撐不住了,深夜敲開我研究室的門,說了這麼句駭人的坦言。憶起18年前的往事,似乎當時我並沒被嚇著,可能因為這已是第四度得知情治單位對我的監控作為了。事情起於25年前,不知為何我惹惱了一位在美國的校園間諜,他向駐外單位說我經常和大陸留學生來往,還支持兩岸三通。這筆黑資料曾讓我久等不到清華大學的聘書,連續多年,清大的人事室要送呈我交往記錄的年度報告,而我的電話也當然被緊密監聽著。

 

我是過來人,深知被多重監控的感覺是真不舒服,而有這種困擾的非罪犯可能是所在多有。但是當年他們的手法並不高明,組織又鬆散,在抗議無門和習以為常後,我也不當一回事了。現在是資訊時代,我們每天花那麼多時間在手機和網路上,自我的隱私是有比較多的保障或是更脆弱了?半年前總統大選時,馬英九明言他被監聽了;而待他上任後,這事可能仍在進行著,總統府內的機密文件也疑似被植入木馬程式竊取。接著在7月初,馬總統在視察各相關單位後,公開表示執法機關不得再非法監聽。這項指示落實了嗎?相信很多人仍有疑慮。

 

美國的總統選舉正熱烈進行,剛傳來的消息是共和黨裴林的個人電子信箱遭入侵,信件和照片被公佈在網路上,馬侃表示震驚,疑是對手陣營有鬼。我好奇的去找我們系上的網路負責人,問駭客是怎麼做到的。他帶我到電腦教室觀摩,並稍加解釋,原來事情是這麼容易。課堂裡教師的螢幕可以隨時切換成任一同學正進行的畫面,只要一個軟體就行了,而且是無遠弗屆。也就是我可以用隨身碟灌個軟體到我兒子的筆電裡,然後不論他在哪上網,我都可以同步了解這小子正在做什麼事。而駭客的本領是不必隨身碟傳輸,他可以用網路直接植入軟體,接著你敲了哪個鍵,他都知曉。

 

網際網路是現代人的生活重心,是私密思緒的儲藏所,也是社交活動的平台,既要保有自我,又想盡量公開,當然得對它有深入的了解。讀完本期《科學人》年度專輯的13篇大補帖之後,仍要謹記我們早該知道的一句話:世上沒有守得住的秘密,朋友和網路都一樣。…more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2008年第80期10月號】

 

 

《科學人》最新優惠活動:

 

電子雜誌特惠即將截止,請速把握!

 

由於您是【科學人知識報】的訂戶,現在訂閱《科學人電子雜誌》只要1,980元(原價2,640元),您只要訂閱一年,即可獨享閱讀前6年《科學人電子雜誌》完整紮實的每一篇文章── 假如您未曾訂閱紙本《科學人雜誌》,現在訂閱《科學人電子雜誌》是最超值的知識投資!平均一期只要22元喔!

這麼難得的特惠即將截止,請您上《科學人電子雜誌》的專案活動網頁,立即訂閱。

立即上網  http://sa.ylib.com/PROJECT/0809/200809-01EDM/INDEX.ASP 

  ============================================================================================

 

超越IQ心智訓練

 

大家都做過智力測驗,所測出來IQ的高低是由基因、大腦結構還是環境所決定?目前科學家尚無具體的研究定論。但是智慧是可以提昇的,它的層面不是智力測驗所能涵蓋,智慧是可以發展與訓練的。

 

現在就到《科學人》部落格訓練一下腦力,最快將部落格上的智力問題解開的前三名,11月底我們將贈送《活用智慧》一書。在超越IQ的心智訓練時,千萬別忘了,唯有掌握生活才是真智慧!

============================================================================================

 

2008展望秋季系列演講「達爾文與伽利略對話」現正舉辦中

詳細內容與參加方式,請見網頁http://star.phys.ntu.edu.tw/~prospect/index.html

 

============================================================================================

填問卷,抽180度旋轉4G隨身碟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1130日止

立即上Apacer活動網站:http://www.apacer.com.tw/event/971103/

 

============================================================================================

更多專題文章請參閱《科學人》雜誌2008年10月號

1.驗明正身的生物辨識法(紙本雜誌P.82)            

2.晝夜長短與球面幾何(紙本雜誌P.34) 

3.比目魚眼睛的演化沒這麼快(紙本雜誌P.26)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有料充電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money | stars | job | data | paper |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