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小說裡,最早描述宇宙自然災害造成人類滅亡的故事的,是一九○二年梁啟超譯自佛林馬利安的《世界末日記》。在清末,可以找到幾部同性質的小說,但都是翻譯作品。或許,「毀滅」這個略顯冰冷的題材,中國人在心情上或在技術上,是很難描述出來的吧!於發表《世界末日記》的同一年,彷彿是對此主題所作的補償,梁啟超開始連載理想國「大中華民主國」的故事──《新中國未來記》。而這些小說之中,已有定評的是吳趼人寫的《光緒萬年》。在彗星即將掠過地球之際,其「摩擦力」使得地球南北完全顛倒過來,原本處於嚴冬的中國,突然變成了盛夏時節。一位閉居家中觀測彗星、並努力計算軌道的天文學家,到外面一看,長年懸宕的立憲案已經通過。此時已是光緒萬年。
吳趼人本人在書名旁加上了一串註解:「理想科學寓言譏諷詼諧小說」,尚不致於嚴重破壞原書的故事性。而且,書中人物還說:「自耶氏十九世紀以來,西人即喜為此讕言(即「彗星將與地球衝突」),以惑愚人,不足信,不足信。」這表示描述星體毀滅地球的歐洲小說,已有好幾部被介紹到中國來了。星體的墜落,對中國人來說,尤其具有政治意味。它跟其他種種自然現象,都是世間的政治將有所變動的預兆。
清末的科幻小說,還有一部《女媧石》(一九○四)。近年成為電影主題而為人所熟悉的慈禧太后,在這部小說裡,被戲擬為「胡太后」。「混沌廿九年」(也就是從光緒廿九年、西元一九○三年構想出的虛擬年號)的某一天,天空突然崩裂,一個像謎一樣的物體,墜落到胡太后為求天祐而設的祭壇旁。眾臣下壇觀看,乃是一塊大石,其上刻有遠古文字。石頭給人抬進宮內後,一下子就傳遍了世界各地。各國的天文學家陸續被派來調查,但其真相則是眾說紛紜,沒有明確的答案。最後,一位古代文字學家解讀了石上的文字,說道:「這叫女媧石。」
女媧,據說曾摶土造人,並煉製五色石以補蒼天,是中國民間流傳的女神。
小說《女媧石》在這段開場白之後,便開始描寫和《水滸傳》裡女子運用科學技術來改革社會相類似的情節。不過,《女媧石》跟其他清末小說一樣,沒有寫完就結束了,而開頭的隕石究竟為何物,也沒有說清楚。不過,這些都已無關緊要。女媧石往地面墜下,象徵著世界將由女子來進行改革的故事開端,那樣的效果已經達到了。
星體的墜落,對清末中國人而言,似乎和末世論完全無關。就像他們的祖先曾嘲笑那位擔憂天會塌下來的杞國人一樣;到了近代,他們同樣在嘲笑那些擔心星體會墜落的歐洲人的「杞憂」吧!…more
【本篇圖文摘錄自《飛翔吧!大清帝國—近代中國的幻想科學》P93-95】
忽然出現三個閃耀奪目的不明飛行物體!這個謎團,就有賴博學君子來解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