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遊戲時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劇情、畫面等方面的呈現,「遊戲配樂」則往往是被忽略掉的一環,聽聽遊戲音樂人怎麼說? 除了愛河、城市光廊外,高雄還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高雄畫刊】電子報帶你迅速瞭解高雄吃喝玩樂好去處及認識高雄市!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影音   理財   追星   電子書   行動   社群   Blog   相簿   書籤   哇新聞  
2009/01/24 第136期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深度報導 蝙蝠展翼之謎
發燒新鮮事 惱人的偏頭痛
科學馬戲團 螞蟻養蝴蝶
本月優惠活動 2009台北國際書展活動預告
蝙蝠展翼之謎
 
撰文╱席蒙斯(Nancy B. Simmons) 
翻譯/林慧珍

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並能利用回聲定位在夜間行動自如,牠為何能征服夜空?最新的化石與遺傳學發現,解開了蝙蝠的演化之謎。

 

重點提要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因此科學家一直渴望了解牠們是如何從其陸棲祖先演化而來。
■然而直到現在,人類所知最古老的蝙蝠化石,卻仍與現代的蝙蝠十分類似。
■科學家從最新出土的化石發現了另一種蝙蝠,有助於連接蝙蝠和陸棲祖先之間失落的環節。
■遺傳學和發育生物學的研究結果進一步描繪出蝙蝠的起源,闡明其在哺乳動物系譜樹中的位置,以及蝙蝠飛翼可能的演化過程。

在夏日黃昏的暮色中仰望天空,你也許就能一睹演化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成功案例之一:蝙蝠。牠們廣佈在南極洲以外的各個大陸,具有很高的多樣性,佔現存哺乳動物種類的1/5。蝙蝠之所以受到高度矚目,主要原因當然是牠們的飛行能力,這使牠們能夠享用其他哺乳動物無法企及的資源,然而發展出飛天能力並非預料中的必然結果:從來沒有其他的哺乳動物能征服天空,這些夜空的統治者究竟如何從陸棲的始祖演化而來?這個問題在過去幾十年來一直令生物學家深深著迷。

答案姍姍來遲,直到2008年2月,我與同事發表兩個前所未見的新種蝙蝠化石,成為深入了解這神秘變化過程的關鍵。這種在美國懷俄明州出土的化石名為「芬尼氏爪蝠」(Onychonycteris finneyi),是迄今發現最原始的蝙蝠,針對這些化石與其他化石的最新遺傳學分析結果,使我們對蝙蝠的起源與演化,終於有了新的理解。

翼手與大耳朵

蝙蝠有多麼特殊,從牠們的特徵「翼手」可見一斑。有些哺乳動物(例如飛鼠)能藉由拍動連接前後肢的皮膚而在樹間滑行,事實上專家也普遍認為蝙蝠很可能是從一種會滑翔的樹棲始祖演化而來,然而在所有哺乳動物中,唯獨蝙蝠能夠展翼飛行,這種能力比滑翔更複雜,牠們因為有翼手的構造才具備這樣的能力。

蝙蝠飛翼的骨架由伸長的前臂與指骨構成,能支撐並展開薄而有彈性的翼膜;翼膜向後延伸包圍住後肢,蝙蝠的後肢比其他體形相當的陸棲哺乳動物明顯小了許多。許多蝙蝠在後肢之間還具有尾膜,牠們靠著從腳跟延伸出來的特化骨骼構造——腳距(calcar),來支撐尾膜延生的邊緣。蝙蝠能藉由控制手指、手臂、腳部和腳距的動作,以各種不同方式靈活操控飛翼…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83期1月號】

 

 
惱人的偏頭痛
撰文╱多迪克(David W. Dodick)和賈格斯(J. Jay Gargus)
翻譯/涂可欣

 

這種階段性的劇烈頭痛可能導致失能,卻長久遭受忽視,如今科學家發現了偏頭痛的神經作用機制,並可能開發出有效的治療藥物。

重點題要

■偏頭痛不只是頭痛,它會帶來劇烈疼痛,且發作時有明顯的階段性。
■偏頭痛原本被視為血管方面的疾病,但最新研究顯示它是神經方面的問題,與橫掃腦部的神經細胞過度活化有關。
■偏頭痛的根源可能是腦幹功能異常。
■雖然偏頭痛的確實原因仍未有定論,但科學發現已讓我們得以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對超過三億名受偏頭痛所苦的人來說,這種劇烈的抽痛不需要多餘的言語來形容;對不曾有過偏頭痛的人而言,最貼近的經驗可能是嚴重的高山症:噁心、畏光和劇烈得讓人無法起身的頭痛。美國作家蒂蒂安(Joan Didion)在《白色相簿》裡收錄了1979年寫的一篇散文〈臥床〉,其中寫到:「對遭偏頭痛啃噬的人來說,沒有人死於偏頭痛是上天神奇的恩賜。」

歷史記錄顯示,早在7000年前,偏頭痛就陰魂不散地跟著人類,但它卻一直是飽受誤解、認識最淺,且無適當治療方法的疾病之一。事實上,許多病患從未看過醫生,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醫生也愛莫能助,還會懷疑、甚至敵視他們。蒂蒂安寫〈臥床〉幾乎是30年前的事,但有些醫生至今仍和當時一樣忽視偏頭痛:「我沒有腦瘤、沒有眼睛疲勞、沒有高血壓,我沒有任何毛病,但就是會偏頭痛。對沒經歷過的人來說,那是無法想像的。」

如今,偏頭痛終於受到應有的重視,原因之一是流行病學研究揭露了偏頭痛的普遍性和它對日常生活的嚴重影響: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偏頭痛是導致失能的四大慢性疾病之一。此外,偏頭痛及其後遺症導致的失業、傷殘補助和醫療費用,讓美國經濟一年損失170億美元。不過,真正的原因是遺傳學、腦造影和分子生物學上的新發現,雖然這些研究的性質各異,但結果殊途同歸、相互呼應,研究人員期待能據此找出偏頭痛的病因…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83期1月號】  

 

 
螞蟻養蝴蝶
撰文╱詹家龍

 

蝴蝶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截然不同時期的完全變態現象,一直讓世人感到驚奇不已。其中俗稱毛毛蟲的幼蟲階段,碩大的體型及柔軟的身體是捕食者眼中最可口美味的佳餚,牠們因此發展出各種防禦機制:鳳蝶幼蟲吐出前胸臭角分泌辛辣氣味,以驅趕天敵;身懷劇毒的斑蝶以黃白黑相間的警戒色嚇退捕食者;蛺蝶全身長滿硬棘讓人不敢碰觸;蛇目蝶運用保護色融入環境中,讓天敵找不到……

這些被動性防禦策略,一旦和小灰蝶的創意相較,便遜色不少:灰蝶幼蟲長出各種喜蟻器(myrmecophilous organ),藉由費洛蒙以化學溝通的方式,吸引螞蟻這類高度社會化、擁有強大防禦能力的軍團來提供保護。

世界上已知近5000種灰蝶,其中有超過75%和螞蟻有不同程度的共生現象,但是只有大約200種灰蝶能進一步突破被螞蟻當乳牛般圈養的角色,堂而皇之進入蟻巢內寄生。

台灣的淡青雀斑小灰蝶(Phengaris atroguttata formosana)與白雀斑小灰蝶(P. daitozana)便是少數有著巢內絕對性寄生關係的蝶種。雀斑小灰蝶是台灣產最大型灰蝶之一,翅腹面有五列大小不一的黑斑。淡青雀斑小灰蝶翅長可達24毫米,雄蝶翅背面佈滿金屬光澤的水藍色鱗片;白雀斑小灰蝶為台灣特有種,形態和淡青雀斑小灰蝶類似,但翅背面為白色。…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83期1月號】  

 

2009台北國際書展-活動預告

●展覽地點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五號一樓 


●展覽時間

 2月4日(三) ,10:00~18:00,

      僅限專業人士及身障人士參觀 
*2月5日(四)、9日(一), 10:00~18:00 
*2月6日(五)、7日(六)、 8日(日),10:00~22: 00


●科學人展場位置 C241 & D1013

 

 

 

============================================================================================

更多專題文章請參閱《科學人》雜誌2009年1月號

1.生物資源主權之戰(紙本雜誌P.17)            

2.消失的地方性永續運動(紙本雜誌P.26) 

3.網路釣魚小心上鉤(紙本雜誌P.100)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有料充電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money | stars | job | data | paper |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