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生一生背負著多少誤解與非聾啞人有意無意的歧視眼光,由於兩位語言科學家的卓越研究,才使他們漸漸從「心智障礙」的標籤中被解放出來!
今年下半年,台灣的體育界將會非常熱鬧。接在北京奧運之後,兩個國際性的運動大賽,相繼在台灣南北兩大城市舉行。首先,7月在南風頻吹的海港高雄市,將有來自全球80幾個國家的運動員,一齊湧入那座新蓋好的,可容納四萬多人,造形有如「龍」行飛「騰」,完全以台灣自製太陽能板所拼成的世運會主場館,他們來參加第八屆世界運動會,比賽項目以休閒運動為主,和奧運大不相同,但熱絡、吵雜、歡聲雷動的盛況絕不會輸給奧運會。
接下來,台灣北部首府台北市,將在夏末秋初舉辦第21屆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那是一個真正屬於奧林匹克委員會,為突顯聽障人士的權益所舉辦的大型運動會,有田徑、馬拉松、羽球、籃球、沙灘排球、保齡球、自由車、足球、手球、柔道、空手道、定向越野、射擊、游泳、桌球、跆拳道、網球、排球、水球、角力等20項競賽,雖然和奧運項目雷同,但卻自成一格,參賽的選手和裁判全都靜悄悄的毫無聲響,然而他們肢體移動,手勢翻飛,臉部擠眉弄眼的特殊表情,一定會讓所有觀眾印象深刻;在不同競技場的各個角落,這種令人一生難忘的畫面會一再出現。
只有身歷其境,體會過這一連串沒有聲音的語言交流,才會了解這些聾啞生身體健康如你我,心智能力正常也不後於人,可是他們一生卻背負著多少誤解與非聾啞人有意無意的歧視眼光。1977年,由於兩位語言科學家的卓越研究,才使得他們漸漸從「心智障礙」的標籤中被解放出來!
這兩位夫妻檔科學家,克厲馬(Edward
S. Klima)和貝露姬(Ursula Bellugi)結合近代語言科學和認知發展心理學,研究美國聾啞生使用美國手勢語(American
Sign Language, ASL)的發展歷史,也使用許多實驗心理學的測量方法,包括腦波的事件相關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以及功能性磁共振造影(fMRI),詳細描繪了聾啞生使用手勢語時的各項認知歷程,從視覺注意力到記憶的儲存與傳遞編碼,到造詞的規則以及詞組串聯的語法規律,到高階的理解與對話所採取的認知策略,得到了一個劃時代的重要結論:聾啞生的手勢語雖然沒有聲音,但它絕對和一般口說語言一樣,都應該享有自然語言的地位!前者因使用者聽不到聲音,就用「眼與手」取代了後者的「耳與口」!…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84期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