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界面科技可以發展到什麼程度?有一天我們能將人腦當做大容量的硬碟,直接輸入部落格最新內容或棒球比賽的精彩片段嗎?
1980年代興起的電腦科幻小說,經常耍弄可直接連結人腦和電腦的「神經移植」科技,例如在改編自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小說、很快就被人遺忘的電影「捍衛機密」裡,基努李維飾演的主角曾說:「我剛存了數億位元組到我的腦子裡。」(當時,單是百萬位元組就夠令人驚歎了!)
這類新興文學題材的特點是,喜歡將復古的下階層文化和看來略超越當時最先進的生物醫學工程科技並置。儘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或加州理工學院都還無法做出這樣的科技,但高竿的電腦科幻小說家卻能讓人信以為真,彷彿這些發明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實現。
然而過去10年間,有一些最早由科幻小說家提出、較接近現實的科技被實現了。例如,將電極植入腦內,以神經信號來控制電子義肢,為後來肌肉萎縮或中風的肢體癱瘓患者的治療奠定了基礎,科學家正研究如何將電子訊號傳回大腦,好讓靈長類動物也能感受義肢的觸覺。
這些替代腦或其他神經系統構造的人工器官,能發展到什麼程度?除用來控制電腦游標或義肢外,有朝一日,新科技能否讓腦部上千億個神經元成為竊取工業機密的秘密儲存中心,或執行如科幻小說家吉布森在書中描繪的其他任務?
人腦變電腦?
今日的好萊塢編劇和未來學家繼承了科幻小說的傳統,雖然技巧較拙劣,但也都熱情擁抱神經科技。預定於今年發行的電影「奇點迫近」,就是根據電腦科學家科茲威爾(Ray
Kurzweil)的概念拍攝而成,他假設人類最終可將自己腦中的數位藍圖轉移到電腦或機器人上,而達到一種不朽的形式。…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85期3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