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想輕鬆成為新時代的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抗癌全攻略】提供癌症防治的最新趨勢、標靶抗癌新知,讓您全方位瞭解癌症的預防、起因、症狀、篩檢、治療等資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影音   理財   追星   電子書   行動   社群   Blog   相簿   書籤   哇新聞  
2009/05/30 第144期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深度報導

蜜蜂消失了?

  發燒新鮮事 暈車原因新理論
  科學馬戲團 水晶宮超級名模—豆丁海馬
  本月優惠活動

現訂戶獨享:英文對照本-電子版300元

  好康報報 探尋台灣諾亞方舟~暑假二日遊6/1報名

蜜蜂消失了?
 

撰文╱柯克斯–佛斯特(Diana Cox-Foster)、范安吉斯多(Dennis vanEngelsdorp)
翻譯/林慧珍

 

蜜蜂可以幫助許多農作物授粉,使人類有豐富的蔬果可以吃,但2006年秋天開始,歐美等國爆發大量養殖蜂群離奇失蹤的現象,牠們為什麼消失了?

 

重點提要
■由於蜜蜂神秘失蹤,世界各地有數以百萬計的蜂箱成為空巢,使近百種需要授粉的農作物陷入危機。
■研究結果指出,這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原因包括農耕方式以及許多綜合的因素,使蜜蜂容易遭受病毒感染。
■特別加強蜂箱的衛生條件似乎對預防疾病有幫助,而另一個解決之道是研發抗病毒藥物。

哈肯柏格以載運蜜蜂到處跑維生,他開著裝運蜂箱的卡車,沿著美國東岸南北奔波,也常往來東、西岸之間,造訪一座又一座農場,為許多農作物授粉,包括弗州的甜瓜、賓州的蘋果、緬因州的藍莓與加州的杏仁等。

2006年秋天,哈肯柏格依循42年來的慣例,帶著家人與蜜蜂轉移陣地,從賓州中部的夏季住所,來到冬季要落腳的弗州中部,這些蜜蜂剛為盛開的南瓜田完成授粉,正要到弗州趕赴大花咸豐草流蜜期的尾聲。哈肯柏格形容,當他檢查這些傳粉者時,大群湧現的蜜蜂還像「溢出的滾水」,但一個月後再回來時,他嚇壞了,他的3000個蜂箱有半數以上,完全不見蜜蜂的蹤跡,而許多遺留下來的蜂群,工蜂已大量消失,只剩幼小的工蜂與蜂王,卻看不到任何一隻死亡的蜜蜂。哈肯柏格向我們尋求蜜蜂神秘失蹤的原因時,描述這景象「就像鬼城一般」。

我們旋即聯合其他研究人員組成一個跨領域的工作團隊,並在2006年底詳細描述了這個現象,後來命名為「蜂群衰竭失調」(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奇怪的是,2007年春天,哈肯柏格的蜂群沒有繼續死亡,不過那時他原有的3000個蜂群只剩下800個,哈肯柏格把情形告訴美國各地的同業,赫然發現他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而我們的團隊在當時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美國有1/4的蜂農遭受類似損失,總計有超過30%的蜂群死亡;接下來的冬天,蜂群死亡情勢擴大,36%的美國蜂農受到衝擊。此外,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國、歐洲與其他地區,也傳出大量蜜蜂失蹤的現象。儘管目前最新數據尚未出爐,一些蜂農表示,2008年冬天他們還是看到了蜂群衰竭的現象。…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87期5月號】  

 
暈車原因新理論
撰文╱波羅爾(Brendan Borrell)
翻譯/張亦葳

無法維持姿勢才是暈車的真正原因嗎?

為了避免滿地都是嘔吐物的情況發生,學生進行這個實驗前得先禁食四小時。在實驗室裡,受試者站立於感測平台上,雙眼盯著牆上的美國地圖,隨後牆面開始以1.8公分的幅度前後滑動。這樣的移動持續一段時間,便會刺激腦部產生一種感覺,接著這種感覺很神奇地蔓延到肚子。然而,暈眩感徹底發揮作用前,受試者通常就轉身請求停止實驗了。

此時,學生或許認為參與史多福瑞金(Thomas Stoffregen)的感覺實驗可拿到的學分並不划算,但對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這位心理學家而言,每個受到吸引而來實驗室的學生都貢獻了一些數據,讓他得以推翻原有的暈車理論。假如他是正確的,這項新發現可以找出方法預測哪些人容易暈眩,並能提供相關資訊給模擬訓練裝置及電玩的設計者,好使容易頭昏眼花的人能夠繼續握住搖桿。

過去的一世紀,科學家相信暈車是起因於知覺衝突。位於我們內耳的感覺受器包括偵測垂直運動的半規管及偵測水平運動的內耳石,這些感覺受器傳入的訊息一旦與眼睛、肌肉接受到的訊息不同時,便產生暈眩感。不過史多福瑞金表示,由於各種知覺提供的訊息管道不同,重複加強是知覺系統裡相當重要的一部份,而且大腦並不能直接比較各種知覺。此外,無法藉由大腦去判定這些知覺衝突之中何者是「錯」的,所以他認為這是永遠無法證明為錯誤的理論。

事實上,科學家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有些人(例如小孩與孕婦)比較容易暈車。而在太空時代剛開始的階段,美國航太總署(NASA)為了減少太空人暈機所進行的暈眩評估實驗,僅有30%的精確率。最後,史多福瑞金在各種難以理解的結果中注意到,可能暈船的人若全身浸泡於水裡…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87期5月號】  

 
 
水晶宮超級名模—豆丁海馬

撰文╱鄭明修

 

海馬不是馬,牠是長得不像魚的魚,有著圓筒狀的長吻,狀似馬頭而得名。全世界已知約有50多種海馬,都是海馬屬(Hippocampus)的成員,牠們的繁殖方式十分特別,是由母海馬將卵產於公海馬腹部的育兒袋,一直到小海馬從育兒袋中孵出,可以說是自然界中最有趣而且奇特的一群動物,然而大多數的海馬物種在野外並沒有被研究過。

有海中小精靈之稱的豆丁海馬(pygmy seahorse),目前只有四種已被分類命名。全世界第一尾豆丁海馬是在1996年發現的,牠們生長於海扇珊瑚上,發現者是大洋洲新喀里多尼亞的水族館工作人員巴吉邦(George Bargibant),因此以他的姓氏命名為「巴氏豆丁海馬」(Hippocampus bargibanti),另外三種分別為:2001年於澳洲東部外海羅德豪島的潟湖內發現的「克里蒙氏豆丁海馬」(H. colemani),以及2003年於印尼藍碧海峽發現的「丹尼斯豆丁海馬」(H. denise)與「彭氏豆丁海馬」(H. pontohi)。在台灣海域,除了丹尼斯豆丁海馬尚未被發現外,其餘三種都已被找到,克里蒙氏及彭氏豆丁海馬都是2007年在綠島淺海發現的。 2003年11月,筆者為了執行中央研究院主題計畫「西太平洋生物多樣性地現親緣關係之研究」,有幸前往印尼布那肯(Bunaken)國家公園的美娜多海域潛水調查。

美娜多的藍碧海峽是知名的潛水勝地,也是印尼最早發現豆丁海馬的海域,在水深20多公尺的崖壁生長的海扇型網柳珊瑚上,通常可以發現至少兩隻豆丁海馬。想在這裡拍照都得排隊,在水深20多公尺又有海流的情況下拍照非常辛苦,尤其牠的偽裝色與凸起表皮組織,與宿主海扇十分相似,牠們以尾部攀住珊瑚,精巧地躲藏在珊瑚蟲群體間,令許多潛水攝影者十分難以拍攝到理想畫面,也因此更加吸引潛水客想一睹牠的盧山真面目。讀者可能很難想像一團接一團的潛水客在排隊等待拍照的情形,很多人在導潛指示下仍無法看清楚豆丁海馬,往往氧氣快用完了還輪不到自己拍照,拍了照片回來才知道,牠是那麼的小!那麼的可愛!…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87期5月號】

 

 《科學人》最新活動:

 

訂閱《科學人》英文對照本--電子版

訂戶  300 輕鬆擁有!

 

僅限科學人現訂戶(紙本或電子雜誌版訂戶)且未到期期數1年以上始可訂閱。
============================================================================================

「探尋台灣諾亞方舟—體驗生物多樣性及物種保育」將再起航!


4/11第一梯次活動圓滿結束,參與教師均表示從短短一日遊中體認到物種保育的重要
此行深度的知性之旅讓大家印象深刻收穫豐富!暑假二日遊行程即將在6/1開始報名:


活動時間:2009/08/15-16(六-日)共一梯次,兩天
活動對象:大學生與研究生
參加人數:20位
活動地點:屏東縣高樹鄉財團法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
      林業試驗所六龜研究中心扇平森林生態科學園
     屏東縣內埔鄉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名額有限•報名從速~~ 前往活動網頁http://sa.ylib.com/project/event/50travelsa/index.asp

 

==============================================================================================

更多專題文章請參閱《科學人》雜誌2009年5月號

1.尋找迷航的蜜蜂(紙本雜誌P.38)            

2.暗能量其實不存在?(紙本雜誌P.50)

3.靠著自私而成功(紙本雜誌P.23)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